■甘肅省金昌市第一小學 楊曉玲
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步入學習生活,語文知識的學習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前提與基礎,貫穿學生的整個小學階段。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提升學生學科綜合能力方法有著極大價值。并且,隨著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提出與實施,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科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教師就要轉變教學理念,不斷地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尋求更科學、高效且有趣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的內在驅動力,讓他們主動投身于閱讀課堂,彰顯自身的閱讀思維,不斷開闊視野,為語文寫作積累更多素材。本文主要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分析以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路徑等方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簡要分析。
閱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人們在網(wǎng)絡購物、看宣傳欄的廣告和公交站臺的站牌時都離不開相應的閱讀。由此可見,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小學階段的語文教科書包括大量的文章,小學語文教師也通常圍繞課本中的各個文章展開相應的教學活動,給學生傳授更切合他們實際水平的閱讀方法與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閱讀量,豐富他們的知識認知,達成綜合素養(yǎng)提升的目的。
閱讀是學生獲取更多知識內容的主要途徑,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了解以及學習到更多知識,不斷地開闊知識視野,進而豐富文化底蘊,為語文寫作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除此之外,閱讀不同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書中世界的美妙,真實地體會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而且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陶冶情操,促進學生逐漸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強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不是對學生進行單一的學科知識講授。然而,在當前的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時需要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來進行,沒有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而且,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全程帶領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內容與結構,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注重學生對所學文章內容與結構的理解,但是卻忽視了學生對閱讀技巧及方法的總結與領悟,導致學生無法“知其所以然”,即使認認真真完成整篇文章的閱讀,也難以準確地理解作者的謀篇布局及遣詞造句技巧和手法,更難以從結構、中心思想層面分析文章,以至于閱讀效果受到了影響。
在當今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時代,電子設備逐步普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手機、電腦等,這些電子設備在給人們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許多學生小小年紀就迷戀上電子游戲,整日不思進取,影響了學習。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貪玩的年紀,比起學習,他們更喜歡玩游戲、看電視、看動漫,即使有教師和家長的督促,也很難靜下心來閱讀。另外,枯燥乏味的閱讀內容以及教師單一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影響了他們在閱讀課堂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生發(fā)。
良好的閱讀氛圍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展開閱讀活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現(xiàn)階段大部分教師并沒有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閱讀氛圍的意識和理念,使得學生的閱讀僅僅停留在語文課堂和小學語文課本,在沒有語文教師的督促下,很多學生在課后幾乎沒有進行課外閱讀。閱讀環(huán)境除了教師在校內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之外,還包括家長在家里面為孩子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學生擁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各不相同。許多家長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將目光聚焦于孩子的成績,忽視了他們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在家庭中缺乏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不利于閱讀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過分注重傳授給學生語文知識,進而容易忽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另外,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以及教學內容眾多,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很少為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很難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被動地跟隨教師的教學思路進行閱讀,閱讀能力難以得到有效鍛煉與提升。因此,為了確保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設置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教師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獨立思考,閱讀完成后與小組內的成員互相交流,學習其他同學的閱讀方法,進而有效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鄉(xiāng)下人家》一課教學中,在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之前,教師將其分為不同的小組,為其布置學習任務,如這篇文章的主要結構是什么?這篇文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述的?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學生帶著教師的問題邊閱讀邊思考,閱讀完成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小組交流和探討,并回答問題。學生在帶著問題進行自主閱讀以及小組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確保其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還能夠有效發(fā)展與提升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強烈興趣的驅使下,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而小學階段的學生非常容易被外界新鮮的事物所吸引,進而激發(fā)其強烈的探索興趣。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優(yōu)化與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借助信息技術以及多媒體等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從而給予學生煥然一新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其在學習過程中的強烈興趣,進而有效提高教學成效,實現(xiàn)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堂。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海底世界》一課為例,教師在進行這一課教學之前,可以先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集一些與海底世界相關的圖片或視頻介紹,如海底世界中的動物:海參、烏賊、章魚,海龜、水母……海底世界中的植物:海藻、紫菜、海草……在正式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將搜集到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美妙,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感官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進而讓學生全身心投入接下來的文本閱讀中。
科學、合理的閱讀技巧將會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然而,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學生對文本結構的探究,忽視了正確閱讀技巧的傳授,導致學生的閱讀效率比較低下。有的學生在認認真真讀完一篇文章后,仍舊存在著對中心思想把握不牢的情況,就很可能影響他們學習的自信心,降低自我效能感,導致不再積極主動地閱讀。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在天晴了的時候》一課為例,教師在進行這一課教學時,不僅需要教授給學生“炫、暈、怯、曝”等漢字的認讀與書寫,讓學生理解與掌握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還要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比如,教會學生在文章的哪一部分應該進行精讀,哪一部分應該進行泛讀,利用精讀與泛讀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不僅如此,語文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關注文章中極易出現(xiàn)重要知識點的首尾段以及轉折句等。在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與閱讀技巧之后,學生能夠在閱讀文章時又快又準確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結構脈絡,進而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
課外閱讀是學生獲取更多知識的重要途徑,部分教師將視角聚焦于課內,利用課內時間完成閱讀教學,導致學生的學習和閱讀僅僅停留于語文課本和語文課堂。為了有效地改善這一情況,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也能進行自主閱讀,從而不斷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科學選材,緊扣學生的實際水平及語文基礎落實,選取一些富有趣味性且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閱讀材料,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自主閱讀。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完課本內容后,學生能夠掌握與潑水節(jié)相關的一些知識:潑水節(jié)是傣族的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傣族人民在過節(jié)期間會互相潑水,向他人表達祝福,還會在節(jié)日當天舉行拜佛、點孔明燈、賽龍舟等活動。然而,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無法將與潑水節(jié)有關的內容全部傳授給學生。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將自己能夠找到的相關知識發(fā)布到教學平臺,讓學生了解更多與潑水節(jié)相關的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發(fā)布一些我國其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容,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開闊視野,豐富文化底蘊。
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化閱讀,提升他們的閱讀效能感,而良好閱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需要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首先,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室里布置相應的圖書角,并及時更換圖書角的圖書,定期舉辦閱讀打卡及閱讀分享活動,組織“閱讀伴我健康成長”主題班會等。其次,教師應該尋求與家長的通力合作,通過家長會、校園閱讀講座等形式向學生家長普及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以及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重要性,從而呼吁每一位家長在家庭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例如,定期帶領孩子去圖書館閱讀、購買教師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并與孩子共同閱讀,分享讀后感等。良好的家校合作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學校感受到閱讀的魅力,還能夠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接受閱讀的熏陶,從而在家長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促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以及閱讀質量能夠幫助其在閱讀過程中不斷開闊視野,豐富文化底蘊,為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就要重視閱讀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要激勵學生自主實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閱讀能力,推動他們獲得高質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