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宗澤 陳文勝 劉雅婷
摘 ? ?要:韭菜是我國經(jīng)濟價值很高的特色蔬菜。然而,韭菜生產(chǎn)受到諸多病蟲害侵擾,解決韭菜生產(chǎn)過程中的病蟲害問題是當務之急。文章闡述了韭菜常見病蟲害的為害癥狀、發(fā)生特點、流行規(guī)律及防治措施,為保障韭菜安全生產(chǎn)提供科學指引。
關鍵詞:韭菜;病蟲害綜合防治;綠色防控技術
文章編號:1005-2690(2023)14-0096-04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S436.33 ? ? ? 文獻標志碼:B
韭菜(Allium tuberosum),又稱中國韭、香韭、細香蔥等,作為我國傳統(tǒng)特色蔬菜,在蔬菜周年生產(chǎn)和供應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韭菜的營養(yǎng)價值豐富且兼具藥用價值,不僅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提高人體免疫力,還含有多種抗氧化劑,能預防心腦血管、癌癥等疾病。韭菜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應用范圍較廣,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蔬菜之一。然而,韭菜生產(chǎn)過程中面臨許多病蟲害侵襲,人們盲目用藥導致韭菜農藥殘留超標,一度被冠以“毒韭菜”的頭銜。如何精準治理韭菜病蟲害,解決韭菜中農殘超標問題,實現(xiàn)韭菜綠色生產(chǎn),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1 韭菜常見病害
1.1 韭菜疫病
1)發(fā)病特點。韭菜疫病又稱為爛韭菜,屬于真菌性病害,由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煙草疫霉菌侵染所致[1]。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卵孢子及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條件適宜時,萌發(fā)產(chǎn)生孢子侵染發(fā)病,發(fā)病后在病部產(chǎn)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借風雨傳播,重復侵染[2]。病菌最適環(huán)境溫度為25~32 ℃,相對濕度在90%以上,在這種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中病菌發(fā)展迅速,短時間內能毀滅全田,為害特別嚴重[3]。
2)發(fā)病癥狀。韭菜疫病感病期很長,韭菜育苗期至生育期都可發(fā)生疫病,且該病可為害多個組織,如莖、葉、根、花薹等。葉片染病多始于中下部,染病初期呈暗綠色水浸狀病斑,而后病部縊縮,葉片變黃凋萎。當濕度大時,病斑出現(xiàn)軟腐現(xiàn)象,產(chǎn)生灰白色霉狀物[4]。葉鞘發(fā)病時呈褐色水浸狀,而后慢慢腐爛致葉片脫落。鱗莖和根部受害時呈軟腐狀,影響植株營養(yǎng)及水分吸收,嚴重時造成植株死亡。
3)流行規(guī)律。在我國北方,韭菜疫病的發(fā)病時間多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上旬為病情高峰期。通常情況下,夏季高溫多雨、植株密植、偏施氮肥、田塊積水都會導致韭菜疫病流行[5]。
1.2 韭菜灰霉病
1)發(fā)病特點。韭菜灰霉病又稱白斑葉枯病,俗稱白點病,是我國韭菜生產(chǎn)中最常見、為害最嚴重的病害之一。韭菜灰霉病與韭菜疫病同屬于真菌性病害,是由半知菌屬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6]。田間病株上的病菌孢子會隨農事操作在當茬和后茬韭菜上擴散傳播,導致大面積韭菜受害。病菌會以菌絲體或菌核形式隨韭菜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春季萌發(fā)產(chǎn)生分生孢子,通過風、水、昆蟲等媒介傳播至韭菜葉片,產(chǎn)生二次侵害[7]。
2)發(fā)病癥狀。韭菜灰霉病主要為害韭菜的葉片。葉片發(fā)病時,葉正反面都會出現(xiàn)白色斑點,并逐漸擴大形成梭形或橢圓形斑塊。隨著病程發(fā)展,病斑逐漸連接成片,導致葉片彎曲變形,甚至枯萎[8]。此外,病菌會從割茬口開始向下為害。初時,葉片呈沸水漬樣,隨后逐漸發(fā)展為淺綠色至灰褐色輪紋,形成半圓形至“V”字形病斑。后期濕度較大時,病斑表面還會產(chǎn)生灰色或灰綠色的絨毛狀霉層[9]。
3)流行規(guī)律。韭菜灰霉病是一種多發(fā)性病害,1925年首次在美國被發(fā)現(xiàn)。該病自傳入我國便迅速擴散,目前已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地,華北地區(qū)的發(fā)病率最高[10]。韭菜灰霉病作為低溫高濕性病害,多發(fā)于濕潤多雨的春夏季節(jié)。當環(huán)境溫度在15~20 ℃、相對濕度>70%時病菌迅速發(fā)展[11]。韭菜栽培管理不當、過度密植、輪作、光照不足、土壤排水不良等都易引發(fā)灰霉病,嚴重時甚至為害整棚韭菜。
1.3 韭菜銹病
1)發(fā)病特點。韭菜銹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其病原菌為蔥柄銹菌。病菌以夏孢子或菌絲體的形式在韭菜上越冬,隨氣流傳播蔓延,當條件適宜時,可重復侵染發(fā)病。病菌喜歡溫暖而潮濕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溫度在18~23 ℃,相對濕度達到90%~100%,病菌發(fā)展速度最快[12]。
2)發(fā)病癥狀。韭菜銹病主要為害韭菜的葉片和莖部[13]。發(fā)病初期,植株表皮出現(xiàn)黃色小點,后逐漸發(fā)展為圓形或橢圓形隆起的橙黃色病斑。病斑上會形成許多黃色小顆粒,為病菌夏孢子堆。當病斑進一步擴大呈瘡痂狀,表皮破裂,散出橙黃色粉末。植株受害后,葉片正反面均可產(chǎn)生病斑,嚴重時病斑連成一片,整個葉片銹跡斑斑,失去食用價值[14]。
3)流行規(guī)律。韭菜銹病發(fā)病期一般集中在春、秋2季,多發(fā)于溫暖多濕的天氣,露多霧大或綿綿細雨時發(fā)生嚴重。韭菜種植過密、偏施氮肥、鉀肥不足、品種抗病性差等都是誘發(fā)韭菜銹病的重要因素。
2 韭菜常見蟲害
2.1 韭菜遲眼蕈蚊
韭菜遲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為雙翅目眼蕈蚊科遲眼蕈蚊屬[15],其幼蟲俗稱韭蛆。韭菜遲眼蕈蚊是蔥蒜類蔬菜的重要害蟲之一,可為害韭菜、大蒜、洋蔥、甘藍等7科30余種蔬菜,尤其喜食韭菜,是造成韭菜減產(chǎn)和農殘超標的主要原因之一。韭菜遲眼蕈蚊為地下害蟲,在土壤深度0~5 cm處均有分布,對韭菜根莖為害嚴重[16]。
1)為害癥狀。韭菜遲眼蕈蚊主要通過幼蟲取食韭菜地下部的鱗莖和嫩莖進行為害。初孵幼蟲取食韭菜的新芽、嫩莖[17],導致根部腐爛,葉片發(fā)黃、彎曲變形,阻礙新葉萌發(fā),嚴重影響韭菜生長。夏季高溫時,幼蟲向下移動,蛀食鱗莖產(chǎn)生孔洞,造成鱗莖腐爛,嚴重時甚至導致根死苗亡[18]。在無有效防治措施的情況下,可造成韭菜減產(chǎn)40%~60%,嚴重時甚至導致絕收。
2)發(fā)生規(guī)律。韭菜遲眼蕈蚊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如北京、天津、山東等地區(qū),南方氣溫陰涼的地區(qū)也時有發(fā)生。韭菜遲眼蕈蚊每年可發(fā)生3~6代,由于其世代周期短、繁殖力強,世代重疊現(xiàn)象嚴重。韭菜遲眼蕈蚊不喜高溫干旱的天氣,常以老熟幼蟲或蛹在韭菜鱗莖內或土壤中越冬,又以幼蟲藏匿在韭菜根莖內越夏。韭菜遲眼蕈蚊的主要暴發(fā)期為春、秋2季[19],3—4月是成蟲羽化產(chǎn)卵的高峰期,10—11月進入第2個高峰期[20]。11月之后,溫度逐漸降低,幼蟲進入越冬狀態(tài),為害逐漸減輕。
2.2 蔥薊馬
薊馬是纓翅目昆蟲的統(tǒng)稱,體型微小、種類繁多、食性復雜,常以銼吸式口器吸食植物表皮汁液,造成植株萎蔫[21]。由于薊馬的繁殖速度極快,若不及時治理,將對作物造成毀滅性危害,嚴重影響作物的品質和產(chǎn)量。蔥薊馬(Thrips alliorum)又稱煙薊馬、棉薊馬,是為害韭菜的優(yōu)勢種群。
1)為害癥狀。蔥薊馬的成蟲和若蟲均能為害韭菜,且為害方式相同,均是以銼吸式口器吸食葉片或花序表皮組織的汁液。為害后葉部產(chǎn)生針刺狀零星白點或成片白斑。為害嚴重時,韭菜葉片卷曲變形,干枯無頂芽。除直接取食為害,蔥薊馬在產(chǎn)卵時也會對作物產(chǎn)生為害,使葉片出現(xiàn)細密的黃白色斑點或膠狀斑點[22]。此外,蔥薊馬還能傳播各種植物病毒病,導致花期縮短,影響韭菜生長[23]。
2)發(fā)生規(guī)律。蔥薊馬在我國分布廣泛,內蒙古、寧夏、甘肅、遼寧、吉林、山東、河北、新疆、河南、山東、江蘇、廣東等地區(qū)均有分布。條件適宜時,蔥薊馬1年可發(fā)生6~10代,且世代重疊現(xiàn)象嚴重。蔥薊馬的發(fā)生可覆蓋全年,在溫暖干旱的氣候條件下為害最嚴重。在我國南方,5—6月是蔥薊馬為害高峰期;在我國北方,6—7月是蔥薊馬為害高峰期,各地區(qū)受害率均在80%以上。7月后,全國進入高溫季節(jié),且降水量增加,薊馬的發(fā)生數(shù)量急劇下降[24]。
2.3 韭螢葉甲
韭螢葉甲(Galeruca reichardti Jacobson)屬鞘翅目葉甲科,是我國蔬菜生產(chǎn)中的主要害蟲之一,主要寄主植物包括韭菜、大蔥、大蒜、白菜等。韭螢葉甲主要分布在我國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甘肅、新疆等地區(qū)[25]。
1)為害癥狀。韭螢葉甲主要以幼蟲和成蟲啃食韭菜的葉片和假莖。為害初期,葉緣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缺刻狀。幼蟲食量大,2~3 d就能將韭菜的地上部分啃食干凈,嚴重時甚至可以啃食完整株韭菜,導致整株死亡[26]。此外,幼蟲排出的大量糞便也會污染植株,影響韭菜的食用價值。
2)發(fā)生規(guī)律。韭螢葉甲1年發(fā)生1代,盛發(fā)期為4—6月。在春季韭菜生長期,田間開始出現(xiàn)韭螢葉甲。氣溫較低時,韭螢葉甲幼蟲潛伏在韭菜根部土表或土縫中;氣溫回暖時,韭螢葉甲幼蟲爬到韭菜葉片為害。5月上旬,老熟幼蟲爬到韭菜根際表土層或植物殘體下,吐絲結繭,化蛹,5月中旬進入化蛹高峰期,5月下旬成蟲陸續(xù)羽化,此時田間幼蟲和成蟲混發(fā)為害。6月中下旬,成蟲鉆入土壤中越夏[27]。
2.4 蔥黃寡毛跳甲
蔥黃寡毛跳甲(Luperomorpha suturalis Chen)屬鞘翅目葉甲科,在吉林、河北、江蘇、山西、安徽、山東等地區(qū)均有發(fā)生[28],主要為害蔥、韭菜、洋蔥、水蔥、蒜等植物。
1)為害癥狀。蔥黃寡毛跳甲的幼蟲和成蟲均能為害韭菜。幼蟲生活在土壤中,蛀食韭菜的須根或鱗莖,使根部斷裂、腐爛,地上部葉片枯黃凋落[29]。成蟲喜食幼嫩的韭葉,沿葉緣取食,形成不規(guī)則缺刻,糞便呈黑色小點附著在韭菜葉片上,致使韭葉黃化、萎蔫,產(chǎn)量下降[30]。
2)發(fā)生規(guī)律。蔥黃寡毛跳甲1年發(fā)生2代,幼蟲在韭菜的根系及土壤中休眠越冬[31]。第2年3月氣溫回升時幼蟲開始活動,4月開始化蛹,5月達到化蛹高峰。5月中旬出現(xiàn)成蟲,6月中旬為成蟲盛發(fā)期。7月中下旬是第2個化蛹高峰期,7月下旬陸續(xù)出現(xiàn)新一代成蟲。蔥黃寡毛跳甲可持續(xù)至11月中旬。
3 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3.1 農業(yè)防治
1)選用抗性品種。品種的選擇是韭菜生產(chǎn)中最先考慮的問題。選擇病蟲害抗性較強的品種可有效延緩或減少病蟲害。一般來說,直立性強、葉色較深、蠟粉較厚的品種抗性較強。在實際生產(chǎn)中,應遵循因地制宜原則,選擇適合當?shù)胤N植的優(yōu)良韭菜品種[32]。目前來說,選擇抗性品種栽培是防治病蟲害最經(jīng)濟、安全、高效的方法之一。
2)隔離防護。選擇的種植地應遠離廢水、廢氣等污染物的排放源頭,間隔距離在1 km以上,最好選擇近10年沒有種植過韭菜的地塊。為杜絕害蟲侵入,可在露天韭菜地設置40~60目的防蟲網(wǎng),防止韭蛆成蟲飛入[33]。防蟲室內設置內外雙門,在門間掛上黃板,防止成蟲通過雙門進入室內[34]。此外,還需要控制灌溉水的質量,避免使用受污染的水進行灌溉,消除病蟲害的中間寄主和侵染源。
3)合理輪作。上年種植蔥蒜類蔬菜的田塊不適宜再種植韭菜??煽仗?年或種植水生植物,或與花生、豇豆、辣椒等作物輪作,能有效減少病蟲害[35]。
4)加強田間管理。加強中耕除草、清理田園、及時清除病殘體,可減少田間病原菌和蟲口基數(shù),防止病蟲害傳播和蔓延。加強水肥管理,科學施肥,在施肥過程中多施有機肥、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可提高韭菜抗逆性[36]。
5)改善環(huán)境小氣候。保護地韭菜應注意適時通風,降低濕度,減少棚內高溫、結露時間。當外界環(huán)境溫度較低且韭菜長勢較弱時,不宜加強通風處理,避免急速降溫產(chǎn)生凍害。
3.2 化學防治
韭菜常見病蟲害的化學防治方法見表1。
3.3 生物防治
1)每公頃地塊噴施木霉菌粉劑(5億孢子/g)225 kg或者噴施枯草芽孢桿菌菌劑(100億孢子/g)33 750 g,可有效預防韭菜灰霉病、疫病發(fā)生[37-38]。
2)在春、秋2季選擇陰雨天投放昆蟲病原線蟲或施用微生物制劑,能有效降低韭蛆為害程度[39]。昆蟲病原線蟲的投放量約為每公頃15億條。微生物制劑則可以選用200億孢子/克球孢白僵菌或者2億孢子/克金龜子綠僵菌[40]。
3)釋放天敵是一種綠色防控韭菜病蟲害的方法,如釋放捕食螨、寄生蜂、獵蝽等捕殺薊馬、蚜蟲等[41]。
3.4 物理防治
1)粘蟲板誘殺。在離地10 cm處懸掛黑色粘蟲板,結合黑光燈,利用韭蛆成蟲的趨光性誘殺韭蛆。在離地40 cm處懸掛藍色粘蟲板,利用薊馬對藍色的趨性誘殺薊馬。
2)日曬高溫覆膜法。利用韭蛆不耐高溫的特點,選擇光照強烈的天氣,在韭菜田鋪設一層保溫膜,待膜下土壤溫度升高到韭蛆的致死溫度,即可殺死土里隱匿的韭蛆[42]。
4 結束語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是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方針。推廣和應用綜合防治手段保護生物多樣性、實現(xiàn)病蟲害可持續(xù)控制、降低農藥殘留、保障農產(chǎn)品質量安全是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點。目前,研究人員已針對保護地和露地栽培的韭菜制訂了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方案,研究出日曬高溫覆膜綠色環(huán)保新技術,應將這些技術真正應用于大田韭菜生產(chǎn)。
參考文獻:
[1]李慧姝,王麗梅,劉雪娜.青岡縣韭菜栽培中常見病蟲害的發(fā)生與綜合防治[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6(23):130-132.
[2]葉如林,徐克忠.韭菜主要病害的識別及防治[J].上海蔬菜,2008(3):70-71.
[3]王軍峰.韭菜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與防治[J].河南農業(yè),2018(34):40-41.
[4]焦金霞.韭菜病害的發(fā)生與防治[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11(6):29-30.
[5]張麗云.韭菜疫病的綜合防治技術[J].青海農技推廣,2006(3):32.
[6]邢延偉.韭菜灰霉病的發(fā)生與綜合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4(22):95.
[7]王志,李鑫.韭菜灰霉病發(fā)生與防治[J].西北園藝(蔬菜),2013(3):46.
[8]趙哲.淺談?chuàng)犴槺Wo地韭菜灰霉病的發(fā)生與防治[J].新農業(yè),2020(17):29.
[9]荀艷玲.韭菜灰霉病的危害癥狀與綜合防治[J].農技服務,2010,27(7):873-883.
[10]李明遠.冷冬更要注意防治韭菜灰霉病[J].蔬菜,2022(1):81-84.
[11]胡彬,鄭翔,師迎春,等.北京地區(qū)韭菜灰霉病全程綠色防控技術體系[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7):27-29.
[12]蘆潔,蘆紅,黨靜,等.大棚韭菜常見病害的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6):192.
[13]武志虹,張建英.韭菜品種介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J].中國果菜,2013(5):33-34.
[14]郝海民,程樂慶,王桂榮.溫室韭菜病害的診斷與防治[J].農家參謀(種業(yè)大觀),2011(9):36-37.
[15]楊集昆,張學敏.韭菜蛆的鑒定遲眼蕈蚊屬二新種(雙翅目:眼蕈蚊科)[J].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1985(2):153-157.
[16]王曉蘭.韭菜遲眼蕈蚊性別決定關鍵基因tra2的克隆及功能探索[D].泰安:山東農業(yè)大學,2020.
[17]沙宏鋒,李建,王禹昕.韭蛆綠色防控技術初探[J].上海蔬菜,2020(4):55-56.
[18]吳玲潔.韭蛆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J].西北園藝(蔬菜),2015(2):44-45.
[19]于興魁.韭菜遲眼蕈蚊綠色防控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9(11):115-117.
[20]李瑞敏,何素琴,侯程.韭蛆的發(fā)生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J].現(xiàn)代農村科技,2022(7):28.
[21]魏林.如何防治蔬菜蔥薊馬[J].湖南農業(yè),2022(7):16.
[22]龍光橋.蔥薊馬及其防治技術[J].四川農業(yè)科技,2007(12):45.
[23]曹立耘.蔬菜蔥薊馬的發(fā)生與防治[J].農家顧問,2016(1):43.
[24]馬菊芬.韭菜薊馬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J].云南農業(yè)科技,2022(Suppl 1):19.
[25]郭帥帥,李寶功,鄭小惠,等.商洛市韭螢葉甲幼蟲發(fā)生情況與防治策略[J].中國蔬菜,2021(2):107-108.
[26]胡彬,穆常青,鄭建秋,等.北京市韭螢葉甲的發(fā)生和防治[J].中國蔬菜,2020(1):97-98.
[27]冷德訓,姜好勝,汪世峰,等.韭菜和蔥田害蟲愈紋螢葉甲的識別與防治[J].西北園藝(蔬菜???008(1):35.
[28]王書永,崔俊芝,李文柱,等.寡毛跳甲屬中國種類(葉甲科,跳甲亞科)記述[J].動物分類學報,2010,35(1):190-201.
[29]周利琳,司升云,王攀,等.武漢百合科蔬菜新害蟲——蔥黃寡毛跳甲[J].長江蔬菜,2020(21):53-54.
[30]黨志紅,高占林,賈海民,等.韭菜害蟲蔥黃寡毛跳甲生物學特性簡報[C]//中國植物保護協(xié)會.農業(yè)生物災害預防與控制研究.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967-969.
[31]張全力,李雙悅,陳哲潘,等.蔥黃寡毛跳甲在辛集市嚴重發(fā)生[J].植保技術與推廣,2000(1):46.
[32]李秋蘭,金菊琴,安阿莉,等.甘谷縣韭菜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21(23):63-65.
[33]魏亦山,苗在京.無公害韭菜病蟲害防治技術[J].種子世界,2010(10):50.
[34]邢文昌.有機韭菜病蟲害防治技術[J].農村新技術,2020(11):21-22.
[35]王宏棟,劉文海,王榮堂,等.韭菜遲眼蕈蚊綜合防控技術[J].長江蔬菜,2023(2):66-69.
[36]徐桂平.無公害韭菜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北京農業(yè),2013(12):85.
[37]趙秀山.韭菜主要病蟲害的發(fā)生特點及綠色防控集成技術[J].園藝與種苗,2020,40(12):15-16.
[38]林永勤.幾種韭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河南農業(yè),2019(19):34.
[39]吳文丹,尹姣,曹雅忠,等.我國昆蟲病原線蟲的研究與應用現(xiàn)狀[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4,30(6):817-822.
[40]岳靜慧.韭菜主要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J].河南農業(yè),2022(31):39.
[41]魏丙州.韭菜病蟲害防治技術[J].蔬菜,2013(8):59-61.
[42]史彩華.“日曬高溫覆膜法”在韭蛆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蔬菜,2017(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