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音樂教育理論與音樂教育教學實踐研究》作者:李思潔出版社:中國農業(yè)出版社ISBN:9787109292987出版時間:2022 年4 月定價:58 元
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推動學生體驗美、感知美和創(chuàng)造美,培育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文章參考李思潔編著、中國農業(yè)出版社出版的《音樂教育理論與音樂教育教學實踐研究》一書,立足于美學視角,探索音樂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方法。
《音樂教育理論與音樂教育教學實踐研究》聚焦于音樂教育教學工作,在梳理音樂教育理論基礎后,分別從音樂教師培育工作、音樂教育課堂設計及音樂教學方法等層面具體論述了音樂教育實踐要點,并著重圍繞音樂教育課堂實踐工作給出諸多音樂教育課堂設計方案思路和方法,指導性和實用性突出,可以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書中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應當在音樂教育課堂中充分關注美育效果,激活音樂教育對學生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個性和諧發(fā)展等多方面的特殊功能。
結合書中觀點可知,音樂教育的任務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特定的音樂創(chuàng)作技能、音樂表達技能或音樂評價技能,同時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音樂審美視野和良好的審美品位,掌握感知美、認識美、表達美甚至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進而形成完整人格的形成和培育綜合素養(yǎng)。為此,音樂教師在進行音樂課堂設計時,需立足于美學視角來挖掘音樂課堂中所具備的美,并關注對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培育。音樂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思路具體如下。
在音樂課堂設計原則方面:美學視角下的音樂課堂教學設計應遵循趣味性、審美層次性和自主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趣味性指的是在課堂設計時要照顧學生審美心理,通過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盡量減少范式的美學理論內容,讓學生主動自覺接觸和了解美的內容。審美層次性指的是根據學生年齡段、音樂教育階段等實際情況采取層次性的美學教育,課堂設計要由淺入深,兼顧美學理論知識與審美實踐指導,盡量讓不同審美水平的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獲取足夠的美學教育資源。自主性即是讓學生自主選擇參與美學環(huán)節(jié),音樂教師要以引導為主,激勵學生主動參與美學創(chuàng)作,而不是強制要求學生進行美學實踐。
在音樂課堂設計內容方面:基于美學視角,音樂教師可以從聽覺美和視覺美兩個審美要素出發(fā),開發(fā)合適的音樂教學內容。首先,音樂是聽覺藝術,挖掘聽覺審美元素是音樂課堂內容開發(fā)最直觀、最根本的美學教育渠道。為此,音樂教師需讓音樂課堂帶給學生美的聽覺享受,包括課堂上音樂素材的選擇、音響的輸出及音樂鑒賞方式的運用等,都要符合聽覺美的感受。如教師在課堂上播放音樂作品時,可以分別播放不同版本的音樂作品并帶領學生鑒賞,引導學生從聽覺角度出發(fā)感受作品中的音樂美感,對比感受不同音樂家對音樂不同的表現力,感受其中的個性美。其次是視覺美內容的開發(fā)。視覺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最基礎感官,因此視覺美被稱為“第一美”,培育學生觀察美的眼睛也是美育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音樂課堂中,音樂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音樂內容表現形式,將音樂的聽覺美與視覺美相結合呈現給學生。如在民歌音樂教學部分,音樂教師在播放民歌音樂作品素材時,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民歌所在地的獨特風景和人文景觀,以此帶給學生良好的視覺審美內容,更直觀地展示民歌誕生背景。
在音樂課堂具體實施方法方面:立足于美學視角,音樂教師在具體開展音樂教學時可以從兩個方向出發(fā)鋪展教學內容。一是采取教師主導型的課堂教學,即由音樂教師的講授課為課堂主要內容,在講授音樂專業(yè)內容的同時融入美學元素,實現美育效果。例如,在音樂理論的闡釋環(huán)節(jié)、音樂作品的評價環(huán)節(jié)、音樂技法的示范環(huán)節(jié)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音樂教師作為主導者可以充分融入美學元素,用多媒體教案讓學生接觸更多聽覺美、視覺美的內容,鍛煉學生審美能力。二是采取學生主導型的課堂教學,也就是以學生作為課堂實施主導,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內容規(guī)劃,滿足學生對美的個性化追求。例如,在音樂作品的自主賞析環(huán)節(jié)、音樂技藝模仿運用環(huán)節(jié)、音樂片段引用和改編環(huán)節(jié)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音樂教師要尊重學生個人對美的認知理解來進行音樂內容展示,同時運用合作交流學習法、自主探究學習法等教學方法,推動學生自主探尋音樂背后的美,促進學生在自主感知美學元素的過程中提升審美判斷、美學表現、美學實踐等美學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