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秋鳳
關鍵詞:自我認知;敘事理念;團體動力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25-0034-04
【活動理念】
本次團體心理輔導課課前調查了200多名五年級學生成長中的困擾,以學生真實的心理需求為依據(jù),相信學生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在這節(jié)課上,一方面,通過視頻引導、天氣隱喻、涂色回憶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同齡人在成長過程中會遇見類似的困擾,緩解壓力;另一方面,用敘事理念引導學生把“困擾”和“自己”分開,探索與困擾對抗的支線故事,重構自己的積極故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自我意識發(fā)展還不完善,關注他人的評價、集體的認可,在團體心理輔導課上,將“問題”與“人”分開的方式能讓學生降低防御,有助于深入探索,在與“問題”對抗中更全面地認識自己,提升自信,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
【活動目標】
1.感受成長路上存在不如意是正?,F(xiàn)象,回憶感知自身問題的存在及給自身帶來的困擾。
2.學會把問題“命名”,與自己分開,探索自己把問題控制得最好的經歷,從而找到與問題對抗的方法。
3.獲得與問題對抗的勇氣與力量,提升自信,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
【活動準備】
課件、黑板貼、每人一張便利貼、“愛心”發(fā)言棒。
【活動對象】
小學五年級學生
【活動時長】
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暢談激趣,視頻入境
環(huán)節(jié)一:自由談天,激發(fā)興趣
呈現(xiàn)未補充完整的題目:遇見______,引導學生思考遇見什么?讓學生暢所欲言。
環(huán)節(jié)二:播放視頻,啟發(fā)思考
1.觀看短視頻《一個豆芽引發(fā)的夢想》,視頻長度:2分54秒。
視頻梗概:一個叫“菊”的女孩,小的時候和媽媽一起種豆芽,在這個過程中豆芽不是腐爛了就是沒長大,經過媽媽不斷的鼓勵“我們再試試”,在和媽媽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化解了一個個困難,最終實現(xiàn)了夢想。
2.啟發(fā)思考:視頻中的主人公追尋夢想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她遇見了什么?
3.學生分享:遇見了困難,遇見了挫折,遇見了失敗……
小結:我們在成長前行的路上都可能和“菊”一樣,會遇見困難與失敗,遇見讓我們打退堂鼓的“它”。今天這節(jié)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探尋“它”、解密“它”。
設計意圖: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緩解緊張情緒,用自由談天的形式進入課堂,讓學生對課堂的未知充滿好奇,更好地參與到課堂中。接著,用一個與本課討論主題相關的短視頻,啟發(fā)學生思考,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
二、命名“它”看見“我”
環(huán)節(jié)一:為“它”命名
1.回憶“它”:我們已經是五年級的小學生了,在成長路上“遇見”過和女孩“菊”類似的問題嗎?現(xiàn)在需要大家細細回憶你遇見問題的完整經歷。請同學們一邊選擇你認為合適的顏色在同心圓的最里圈涂色,一邊回憶你“遇見”的事情。同學們可以慢慢涂,細細回憶,用心去感受那一刻自己的情緒、身體狀態(tài)、腦海中的想法……那一刻,你身邊的人……那一刻你身邊的事物……
2.學生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在音樂聲中,靜靜回憶,自由涂色。
師:同學們涂得很投入,一定想起了“它”的很多信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具體了,現(xiàn)在,請你用合適的詞語為你的“它”命名。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你取的名字呢?
生1:我給它取名為“迷宮”,因為它困擾著我,讓我找不到出口,找不到方向。
師:聽著確實迷茫,那“迷宮”出現(xiàn)在你的生活中有多久了?
生1:1個月吧。
師:希望今天的課堂能讓“迷宮”帶給你的困擾有所減輕。
生2:我取的名字是“山”,因為我覺得“它”像一座山,擋在我眼前。
師:那近期,這座“山”有沒有被移平一些?你狀態(tài)有沒有改善呢?
生2:本周比上周有改善的。
師:“它”與你相遇或早或晚,“它”對你的影響或大或小。同學們,當你的“它”來到你身邊時,你覺得自己整個人的狀態(tài)是怎樣的?你感受到周圍的人或物的狀態(tài)又是怎樣的?
環(huán)節(jié)二:天氣知我心
1.小組活動:如果我們用這些天氣符號來表示自己的狀態(tài)或者你身邊人的狀態(tài),你覺得哪個比較合適?為什么?每人領取一張便利貼,先在小組里交流選擇的理由,用關鍵詞簡單記錄后貼在相應的黑白位置。
2.全班分享:哪位同學可以來分享自己的選擇和理由呢?
生3:我貼在太陽旁?!八钡拿质恰巴础保慨敗巴础眮砼R時,我周圍會有很多關心我的人及時出現(xiàn),讓我覺得很溫暖,就像冬天里的太陽。
師:感謝你分享給我們的溫暖。
生4:我貼在多云旁。我每次遇見“黑貓”都會先感到害怕,然后,我會給自己力量,減輕這份害怕,慢慢地發(fā)現(xiàn)全身黑色的貓也是很可愛的。就像太陽出來了,就驅趕走了烏云。
師:我忍不住為你點贊,你能想到辦法控制好你遇見的“它”。
生5:我貼在狂風暴雨這里。因為每次“低氣壓”來到我家,家里必定會電閃雷鳴,讓我不知道該往哪里躲,會被害怕包圍,感覺喘不上氣。
師:聽起來很難受,但不著急,我們一起繼續(xù)發(fā)現(xiàn)“低氣壓”的秘密,一定有牢牢控制住它的方法,只是暫時沒有浮出水面。
導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你的“它”出現(xiàn)多久了,最近有沒有改善?你是怎么做到把“它”控制好的呢?
設計意圖:覺察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困擾并外化為其命名,在“天氣知我心”環(huán)節(jié)將其具象化,以此達到降低學生的阻抗,讓個體擁有與其對抗的信心。
三、對抗“它”豐盈“我”
1.個人涂色活動:請同學們一邊細細回憶控制得好的經歷,一邊在同心圓的第二圈里選擇你認為合適的顏色進行涂色。邊涂色邊聽老師的提示:
(1)你在什么時候把“它”控制得比較好?
(2)你是怎么做到的?當時的你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周圍的人或物有沒有因為你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呢?比如表情、動作……可以回憶,讓你經歷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從筆尖緩緩流淌出來。
看同學們的筆尖慢慢停下來了,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2.小組合作交流,要求:
(1)一個同學手持“愛心”發(fā)言棒真誠交流時,其余同學認真傾聽。
(2)根據(jù)同學的分享,組員提煉關鍵信息填入句式,給予肯定。
句式:(同學的名字),你(關鍵信息),給你點贊!
(3)組長負責,每組推選一個代表分享。
(4)聽到音樂聲響起,停止交流。
3.小組代表全班交流。
師:老師很好奇,組員們反饋給你的信息都是什么?
生6:“主動出擊”。同學們認為我主動去澄清誤會,才化解了我心中的“陰霾”,收獲了友誼,收獲了勇氣。
師:嗯嗯,在今后的生活里,若想沒有“它”的出現(xiàn),你覺得自己需要怎么做?
生6:可能在與人交流的時候,我可以更主動一些,大膽去表達。
生7:當我能夠“安排好時間”,然后把小鬧鐘放在旁邊,及時提醒,我就不會被“拖拉”給控制了。
師:能感受到你已經發(fā)現(xiàn)了自己不被“拖拉”控制的訣竅了。
生8:當我的“思念”襲來,我會把它們都寫下來,寫好之后再讀給洋娃娃聽,或者說給我的好朋友聽,好朋友都會陪著我,同學們都說現(xiàn)在的我已經變得越來越“堅強”了。
師:老師想給你一個擁抱,可以嗎?(擁抱)“堅強”的你被“思念”困擾,所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控制方法,還有溫暖的好朋友支持你。
生9:我把“噴火龍”控制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出去跑一圈,不管在家還是在學校,不管上課還是下課。我覺得自己按照與老師、爸媽的約定用跑步的方式控制得很好,同學們都說我這個“跑步機”最近罷工了。
師:在今后的生活里,你有什么想對“噴火龍”說嗎?
生9:“噴火龍”咱們永遠不見。
師:感謝所有代表的分享,不難發(fā)現(xiàn)你們的“它”的確給生活帶來了影響,但是你們卻可以控制,而且控制得越來越好,相信只要堅持這樣做,一定會有改善。
設計意圖:根據(jù)勒溫的群體動力理論,心理輔導課團體動力取決于個體內部力量和個體所處環(huán)境中場力量的相互作用。此環(huán)節(jié),學生經歷“個體思考、組內啟發(fā)、團體分享”三個步驟,主動去發(fā)現(xiàn)自身蘊藏的解決困擾、對抗“它”的力量,并獲得集體的認可與支持,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
四、包容“它”悅納“我”
(一)補充課題,認識自我
同學們,課上到這里,我們卻還沒有把這節(jié)課的題目補充完整,你腦海中冒出了怎樣的詞語呢?
生10:遇見不一樣的我。
生11:遇見善于調控的我。
生12:遇見更好的自己。
(二)悅納自我,重新啟航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生命的底色是幸福喜悅,隨著時間推移,你的“它”也許會消失,也許不會,但是你卻能很好地控制“它”。請同學們伴隨著音樂,在同心圓的最外圈慢慢涂色,想象未來那個能掌控“它”的你,一個更好的自己。
同學們可以慢慢整理,帶著同心圓,帶著這節(jié)課的收獲,開啟新的旅程。
設計意圖:用補充課題的方式讓學生將本課所學內化成個體的理解。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前行的動力,助力學生更全面完整地認識自己,更好地悅納自我。
【活動反思】
心理輔導課最關鍵要走心,怎樣才能做到呢?
1.讓“三題”精準匹配
“三題”即“主題、課題與問題”。自我認知主題的內容很寬泛,就得從“問題”即學情入手,讓主題范圍縮小,讓問題更聚焦。通過課前調查,我們了解五年級學生普遍存在的困擾和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基于敘事理念選擇了一個較小的切入口“探索自己解決困擾的能力”來貫穿整節(jié)課。學生參與回憶覺察、外化命名、具象感知等活動,客觀地面對自己困擾,發(fā)現(xiàn)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全面認識自己,在小組互動過程中獲得肯定,更好地提升自信。
2.讓學生參與課堂
在團體心理輔導課上,走心的一個顯性標志就是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團體動力足,那么學生主動討論、積極思考、認真反饋的時間就多,甚至質疑的可能性就大,現(xiàn)場生成就能讓課堂更生動。在我們的課堂上,涂色回憶個體活動、天氣知我心集體活動、小組互動討論使用“愛心”發(fā)言棒等設計都是有效落實“全體學生參與”的目標。
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是建立在“開放、包容、溫暖”的集體環(huán)境之中的,我們運用敘事理念,將問題外化,讓學生與問題分開,有效地緩解學生在課堂上分享的壓力,降低防御,學生樂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
3.讓學習真實發(fā)生
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有提升,原有的能力方法有完善,原有的情感體驗更深刻,這就表明學生在心理輔導課上發(fā)生了學習。在課的開始自由談遇見什么,到課的結尾大家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認知;在課堂上學生從感受到問題帶來困擾、不舒適到發(fā)現(xiàn)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課前調查確定問題,提前設計“天氣知我心”活動到學生在活動中自主深入挖掘“它”,都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知、情、意、行”的提升。
編輯/ 衛(wèi) 虹 終校/ 張 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