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諍 李亮
教學目標:
1. 運用多種閱讀方法了解詩歌的情感、詩人的志向。
2.比較篩選詩歌,有條理地表述理由,培養(yǎng)對信息提取、概括的能力。
3.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按照時間順序編排詩集。
4.小組合作誦讀紅色詩歌,用聲音傳遞詩歌的情感。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整體回顧,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三個學習任務,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一個任務,今天我們將繼續(xù)第二個任務“以詩會友悟志向”的學習。(出示任務群整體設計,見表1。)
師:你搜集的詩歌從哪兒找的?
生:上網搜、關注詩歌公眾號、通過閱讀紅色詩歌集等方法搜集的。
(設計意圖:回顧單元整體任務,努力站在知識系統(tǒng)性的高度整體編排,用任務群的方式統(tǒng)整教學內容,用整合的理念探索高效的語文教學。)
二、我是小品讀家:輕觸詩歌的脈搏
師:這么多的詩歌哪些能夠選入我們的詩歌集呢?課前我們把詩歌放入了班級詩歌資源包里,現(xiàn)在運用掌握的方法進行閱讀,挑選出自己想推薦的詩歌,完成“詩歌推薦表”(見表2)。
師:你們是怎么選出想要推薦的詩歌的?
生:我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背景后挑選了艾青的《我愛這土地》。在這首詩中,艾青把自己比作一只聲音嘶啞的鳥,在為祖國而歌唱,“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就是詩人艾青對祖國愛的詮釋。
生:我在搜集資料的時候,仔細閱讀了每一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發(fā)現(xiàn)不少詩歌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師:你們聯(lián)系背景讀詩,就讀出了詩歌背后的故事,讀出了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
生:我把《祈禱》和《把牢底坐穿》《就義詩》《囚歌》進行了比較,決定推薦《祈禱》這首詩。詩人聞一多心目中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是能夠稱得上黃帝后裔的俊杰,是如癡如醉地熱愛民族文化、捍衛(wèi)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的人。
師:你帶著問題去讀、去品,就尋到了詩人的志向。
生:我推薦的是《贊改革開放四十年》,這是一首現(xiàn)代詩,語言干練,將香港、澳門回歸,奧運會都寫了進去,讀完后我為自己成長在新中國而自豪。
生:我挑選的是《延安,我把你追尋》,讀完這首詩,我想到雖然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了,吃穿不愁了,但奮斗的精神不能丟。
生:我搜集的詩歌是《坐著高鐵,去看青春的中國》。詩歌描繪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歷程,讀完這首詩,我也不禁要大聲說:“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師:聯(lián)系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品讀詩歌,詩歌蘊含的情感就體會得更加深刻了。
生:因為剛學過《十六年前的回憶》,我認識了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李大釗。閱讀了他的生平,再讀讀他的《青春(節(jié)選)》,我才知道原來李大釗心里一直有一個愿望,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國家。所以他才會投身革命,就算受到敵人的迫害,他也不屈服。
師:了解了詩人的生平后再讀他的詩歌,就能更深刻地領悟他的志向了。
(設計意圖:鼓勵選擇自己喜歡的詩歌進行深入研讀,梳理自己的觀點,并依據“詩歌推薦表”呈現(xiàn)想法。讓學生站在課堂的中央,分享自己的獨特體驗和思考,產生思維的碰撞,提煉閱讀方法,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攀升。)
三、我是小設計師:探尋奮進的足跡
師:這些推薦出來的詩歌可以怎樣分類?
生:可以按照時間順序、作者、詩歌主題、詩歌題材進行分類。
師: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的主題是 “奮斗的歷程”,你覺得選擇哪種分類方法最適合?
生:按照時間順序排才能表現(xiàn)“奮斗的歷程”。
師:請我們班的歷史小博士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段歷程。
(生簡述1921年至今中國共產黨發(fā)展歷程,略。)
師:有了這個時間軸,再給這些詩歌排序就比較輕松了。小組先商量商量,誰上來排一排?
(生按詩歌創(chuàng)作時間排列順序,略。)
師:我們編排好了詩歌的正文,再加上目錄,做好封面,一本漂亮的詩歌集就誕生了。
(設計意圖:以“詩集編制”為任務驅動,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領域,關聯(lián)歷史學科知識,引導學生運用這一知識,解決詩集的排序問題。通過跨學科學習方式,呈現(xiàn)學習成果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四、我是小朗誦家:傳承先賢的志向
師:如果制作一本電子詩集,在紙質詩集的基礎上可以做什么改進?
生:可以配上詩歌誦讀,加上背景音樂,這樣更有代入感。
師:誰愿意擔任小編輯?你可以在電腦資源包中挑出入選詩歌,選擇模板進行編輯。
師:還需要兩位主持人,你們推選誰?
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小錦囊,會對你們的主持有幫助。(出示)
★開篇語可以寫什么?(舉行詩歌朗誦會的目的、通過聆聽詩歌會有什么收獲。)
★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好詩歌。
★結束語怎么寫?(引用經典詩句開頭吸引聽眾興趣,運用排比增強氣勢。)
師:小組先確定一首誦讀詩歌,商量一下詩歌朗誦的形式,可以一人讀誦,也可以個人和群體配合起來,商量好后就趕緊練練吧。
(小組朗誦準備)
師:準備的過程中,老師錄了一個小組練讀的視頻,看完后你有什么建議?
生:朗讀的時候注意表情,聲音要再響亮些,情感再充沛一點。
(小組誦讀匯報)
師:聽著這些紅色詩歌,此刻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百年奮斗歷程中,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到繁榮富強,是無數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雖然現(xiàn)在是和平年代,但我們也要不負韶華,努力學習,為建設祖國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生:《沁園春·雪》中有毛澤東為天地立心的豪邁氣概;《青春(節(jié)選)》中有李大釗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國家的家國情懷;《把牢底坐穿》是何敬平堅貞不屈、英勇頑強的無畏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食糧。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我們應該繼承這些精神,去創(chuàng)造更好的明天。
生:我的心愿是好好學習,長大后當一名音樂老師,我要用優(yōu)美的旋律,把紅色詩歌帶給更多的人。
(小編輯展示電子詩集)
師:大家有什么建議?
生:可以再配上一些插圖,用主持人的開場白作開篇語和結束語,將大家的感想作詩集尾聲,生成二維碼附在紙質書籍后。
師:今天我們通過一首首詩歌感受著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斗歷程,以及詩歌中蘊藏的寶貴精神財富。讓我們將詩中蘊藏的精神力量,變成一顆顆小種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中,匯成一道前進的洪流!
(設計意圖:小學生是互聯(lián)網的原住民,是最鮮活的新技術的推崇者,通過編輯電子詩集這一挑戰(zhàn)性學習任務,嘗試借助新型技術拓展新型學習方式,找到思維活動新的生長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提高交流溝通、團隊協(xié)作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將詩歌朗誦融入其中,讓詩歌從“躺著的文字”變成“站起來的形象”。)
教學評析
“跨學科學習”是2022年版課標一個重要概念,“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聯(lián)接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學科學習、社會生活中有意義的話題,開展閱讀、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動,在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跨學科學習”如何實施?黃老師的“奮斗的歷程”這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也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fā)。
依“語”定向
語文課程的跨學科學習不能離開語文,需要凸顯語文的本質特征。在跨學科學習活動中,不同學科以其不同的角色或功能,嵌入語文實踐活動之中,實現(xiàn)學科的適切對接與配合,讓活動始終不失語文味。比如這節(jié)課結合背景資料、人物生平、詩句賞析等方式,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背后的情感、詩人的人生志向,披文入情、沿波討源、知人論世,這些閱讀方法在教師適時的點撥下,悄悄搭建起學生新的知識結構。設計美化“推薦表”,只是做錦上添花的后綴,并沒有喧賓奪主。擺正了語文的位置,也就認清了語文“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內核。
依“本”循源
教材中已有的跨學科學習資源應當努力用好?,F(xiàn)行教材中雖然還沒有確定的“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內容,但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些課文和單元設計,和跨學科學習有著天然的承續(xù)關系,可以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皧^斗的歷程”圍繞“品讀紅色經典,傳承革命情懷”這一核心目標,設計了三個任務:“經典傳承尋志向”“以詩會友悟志向”“立下心愿表志向”。三大任務以《古詩三首》為起點,整合本單元的課文、閱讀材料、習作,從追憶到感懷,從品讀到設計,從誦讀到傳承,螺旋進階。這為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的主題建構提供了一種新鮮的推進樣式,即圍繞一個主題,分成若干階段,層層推進,逐漸深化主題,很有創(chuàng)意。
為“長”搭階
在語文跨學科學習中,利用多學科知識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重要的目標取向。這節(jié)課在合作完成電子詩集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了從一個想法到真實的成果的過程。啟發(fā)學生以讀者的角度考慮詩集編制的設計,鼓勵學生盡情思考并快速呈現(xiàn)對于電子詩集的創(chuàng)編想法,在整個創(chuàng)編電子詩集的過程中團隊合作貫穿始終。為讓學生的成長有助力、有支點,還為小主持人提供開場白小錦囊,為小編輯提供電子資源包。這些適時的臺階,在學生困難時“扶了一把”,在學生困難處“墊了一腳”,最終助力學生實現(xiàn)了能力爬坡。
從紙質詩集到電子詩集,學生通過跨越與回返,實現(xiàn)了自身能力的整體提升,從看似封閉的思維活動中發(fā)現(xiàn)裂縫,騰出空間找到思維活動的生長點,見證了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生長。
(作者單位:江蘇揚中市外國語小學/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 ?張?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