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鵬,潘莉莉
(1.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吉林 長春130117;2.吉林省人民醫(yī)院 電診科,吉林 長春130012)
根據(jù)GLOBOCAN 2020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全球范圍總人群內,女性乳腺癌已經(jīng)成為了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且成為了全球第五大癌癥死亡原因[1]。根據(jù)美國放射學會乳腺影像報告和數(shù)據(jù)系統(tǒng)(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對4類處理建議為組織活檢,因其惡性風險為2%~95%,可能會造成不必要活檢的數(shù)量增多[2]。根據(jù)以往的研究[3-4],異常血管生成是惡性腫瘤生長和轉移所必需的,而乳腺癌組織可產(chǎn)生大量的血管生長因子而誘導異常血管生成。超聲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作為一項超聲新技術,所用的微泡造影劑可實時顯示常規(guī)超聲所檢測不到的微小、低速血流,可以無創(chuàng)的提供病灶內微循環(huán)灌注影像學信息[5],從而可以對病灶的良惡性方面進行鑒別診斷。因此,本研究目的是探討CEUS的定性特征及定量參數(shù)對常規(guī)超聲(Conventional ultrasound,CUS)的BI-RADS分類優(yōu)化校正后的診斷價值,旨在辨別出良性病灶而減少臨床上不必要的活檢。
將吉林省人民醫(yī)院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83位女性患者91例乳腺病灶作為研究對象,年齡為19~85歲,平均(49.81±12.64)歲,病灶最大徑2.7~80.0 mm,平均(16.91±13.98) mm。a.納入標準:①CUS診斷為BI-RADS 4類;②均自愿進行CEUS檢查;③病灶未經(jīng)任何處理;④具有病理檢查結果。b.排除標準:①處于懷孕期或哺乳期;②乳腺假體植入術后;③合并嚴重基礎疾病或其他惡性腫瘤史。
1.2.1檢查儀器及試劑 本研究CUS及CEUS檢查均采用Mindray Resona7超聲診斷儀,選取L14-5WU型號的高頻線陣探頭,調節(jié)探頭頻率為5~14 MHz。超聲聲學造影劑采用聲諾維Sonovue(59 mg六氟化硫)。
1.2.2研究方法 ①檢查方法 患者處于仰臥位,囑患者雙手上舉以便充分暴露乳房及腋窩,進行全面掃查并對病灶區(qū)域進行全面觀察分析。進行CEUS檢查時,選取病灶最大徑切面作為感興趣圖像,啟動CEUS模式,機械指數(shù)MI=0.077,經(jīng)患者左側肘靜脈團注4.8 mL六氟化硫微泡混懸液及10 mL生理鹽水進行沖管,以團注完畢后開始進行儲存120 s視頻資料,以便后續(xù)進行圖像處理及分析。②圖像分析 CUS:采用2013版ACR BI-RADS進行風險分層評定。CEUS:對視頻資料進行回放作出CEUS定性特征分析,并對病灶繪制感興趣區(qū),利用定量分析軟件擬合生成時間-增強曲線(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IC),獲得并記錄病灶的各定量參數(shù)。③評估指標及判定標準 定性特征:根據(jù)賈超[6]等人研究成果,對增強強度、增強模式、灌注模式,增強范圍、病灶周邊形態(tài)、穿支血管進行評分,良性特征賦0分,惡性特征賦1分,得出定性總評分。定量參數(shù):包括基礎強度BI、到達時間AT、達峰時間TTP、峰值強度PI、曲線上升斜率AS、峰值強度減半時間DT/2、曲線下降斜率DS及強度增幅AMP=PI-BI。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各定量參數(shù)對病灶良惡性鑒別的統(tǒng)計學差異,選取存在差異的定量參數(shù)構建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獲得鑒別惡性病灶的最佳截斷值,當≥最佳截斷值,則賦1分,反之,則賦0分,得定量總評分。優(yōu)化調整方法:當定性和定量總評分均≥截斷值時,BI-RADS分類上升一亞級;定性和定量總評分均<截斷值時,BI-RADS分類下降一亞級;其余情況BI-RADS分類保持不變。
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均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正態(tài)分布資料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或秩和檢驗;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繪制ROC曲線,分析對比CEUS在乳腺良惡性病灶中的最佳截斷值及相應的準確度、敏感性、特異性等。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病理檢查結果:良性病灶64例,其中纖維腺瘤30例、腺病18例、導管內乳頭狀瘤7例、慢性炎癥4例、肉芽腫性乳腺炎3例、管狀腺瘤1例、良性分葉狀腫瘤1例;惡性病灶27例,其中浸潤性乳腺癌25例、包裹性乳頭狀癌1例、髓樣癌1例。CUS BI-RADS分類與病理對照結果,見表1。
表1 常規(guī)超聲BI-RADS分類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對照
TIC定量參數(shù)分析結果表明,良惡性病灶之間PI、AS、DS及AMP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CEUS各定量參數(shù)對比分析結果
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繪制出存在差異的定量參數(shù)ROC曲線,見圖1。結果表明,PI、AS、DS、AMP分別以23.47、0.79、0.25、11.03為診斷截斷值時,其診斷效能最佳,見表3。
圖1 CEUS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定量參數(shù)ROC曲線
表3 CEUS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定量參數(shù)ROC曲線分析
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繪制出CEUS定性及定量評分法的ROC曲線,見圖2。CEUS定性與定量評分法均以2.5分為診斷截斷值時,其診斷效能最佳,見表4。
圖2 CEUS定性及定量評分法診斷效能ROC曲線
圖3 患者女,57歲,右乳纖維腺瘤,優(yōu)化校正BI-RADS 3類。A:常規(guī)超聲BI-RADS 4a類,定性特征為不均勻增強,定性評分為1分;B:TIC:紅色為病灶,黃色為周圍正常組織;定量參數(shù)PI、AS、DS及AMP均低于截斷值,定量評分為0分。
圖4 患者女,70歲,右乳浸潤性癌,優(yōu)化校正BI-RADS 5類。A:常規(guī)超聲BI-RADS 4c類,定性特征為快進高增強、邊緣范圍擴大呈蟹足樣、可見穿支血管,定性評分為5分;B:TIC:紅色為病灶,黃色為周圍正常組織;定量參數(shù)PI、AS、及AMP高于截斷值,定量評分為3分。
表4 CEUS定性及定量評分法ROC曲線分析
優(yōu)化校正BI-RADS分類結果,見表5。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優(yōu)化校正BI-RADS分類鑒別診斷乳腺良惡性病灶存在顯著的統(tǒng)計學差異(P<0.001);其ROC曲線分析結果顯示,以4b類為診斷截斷值時,其診斷效能最佳,其敏感性、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準確性及AUC分別為100.0%、90.6%、81.8%、100.0%、93.4%、0.981。
表5 CEUS校正后BI-RADS分類結果與病理檢查結果對照
相關研究表明[7-9],CEUS可以無創(chuàng)的提供病灶內微循環(huán)灌注情況,其所提供的定性特征和定量參數(shù)信息可以提高鑒別乳腺病灶良惡性的診斷效能。但目前在鑒別乳腺良惡性病灶方面,CEUS仍然無統(tǒng)一的觀察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過定性和定量評分法聯(lián)合優(yōu)化校正的BI-RADS分類有著較好的診斷價值,其鑒別良惡性的敏感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準確性均較單獨的定性評分法或定量評分法高,特異性與定性評分法保持一致且高于定量評分法。
經(jīng)過優(yōu)化校正后,良性病灶中共41例(41/64,64.1%)常規(guī)B-RADS分類下調一亞級,其中35例(35/64,54.7%)由4a類下調為3類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活檢。本研究以4b類及以上為可疑惡性組,相比優(yōu)化前,優(yōu)化后的BI-RADS分類誤診率降低,但仍有6例(6/64,9.3%)良性病灶被誤診,其中1例肉芽腫性乳腺炎和1例纖維腺瘤因定量評分提示可疑惡性而保持為4b類不變;1例肉芽腫性乳腺炎定性特征表現(xiàn)為快速不均勻高增強、增強后范圍擴大且病灶周邊形態(tài)不規(guī)則、可見缺損區(qū)及穿支血管,定量參數(shù)均大于截斷值,這可能與病灶的結締組織局部炎癥反應造成豐富的微循環(huán)血管生成和小膿腫形成相關[10];1例纖維腺瘤及1例導管內乳頭狀瘤定性特征表現(xiàn)為快進高增強、并可見穿支血管,定量參數(shù)均大于截斷值,這可能與纖維腺瘤具有豐富的微血管密度[11]和導管內乳頭狀瘤具有發(fā)育良好的纖維血管核心相關[12];1例腺病定性特征表現(xiàn)為快進不均勻等增強、增強后范圍擴大且病灶周邊形態(tài)不規(guī)則,定量參數(shù)PI、AS、AMP大于截斷值,其病理表現(xiàn)為脂肪壞死結節(jié)伴中心粒細胞浸潤及小膿腫形成,可能與局部炎性反應相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惡性病灶中共18例(18/27,66.7%)常規(guī)BI-RADS分類上調一亞級別,其中9例(9/27,33.3%)由4c類上調為5類,更能高度提示為惡性而作出明確的診斷。惡性病灶定性特征多表現(xiàn)為快進灌注模式(17/27,63.0%)、高增強(23/27,85.2%)、周邊組織不規(guī)則(19/27,70.4%)、增強范圍擴大(21/27,77.8%)及存在穿支血管(14/27,51.9%),定量參數(shù)多表現(xiàn)為PI(23/27,85.2%)、AS(20/27,74.1%)、DS(15/27,55.6%)及AMP(21/27,77.8%)分別大于23.47、0.79、0.25、11.03診斷截斷值。本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在惡性病灶中,存在2例常規(guī)BI-RADS 4b類病灶若經(jīng)過單一的定性評分法進行校正,結果為降級而導致漏診,但進行定性與定量評分法聯(lián)合優(yōu)化校正后,其均可以得到正確的診斷。
本研究的不足之初:①超聲造影定性特征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主觀性;②未與螢火蟲成像、三維成像、彈性成像等多種超聲新技術進行聯(lián)合診斷;③本研究所納入的樣本量較少且為單中心的研究資料,存在一定的誤差,仍有必要擴大樣本量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常規(guī)超聲BI-RADS 4類乳腺病灶采用CEUS定性特征及定量參數(shù)聯(lián)合優(yōu)化校正后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且可以明顯減少不必要活檢的數(sh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