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藥學部 王瑩
夏日氣溫高、濕度大,濕熱蘊結,易患暑濕證,臨床癥狀常表現(xiàn)為身熱、煩渴、頭重如裹、惡心、嘔吐、倦怠、脘腹痞悶、小便不利、泄瀉等。對于一年中天氣最熱、濕氣最重的時節(jié),從中醫(yī)未病先防角度,此時節(jié)養(yǎng)生保健的重點是防暑和祛濕。民間為了清涼祛暑,自古以來就有三伏天飲伏茶的風俗。中藥代茶飲為中藥傳統(tǒng)劑型,具有方便、靈活、有效、節(jié)約、針對性強、應用性廣等特點。本文給大家介紹一下中藥代茶飲相關的知識,并推薦幾款適合盛夏服用的中藥茶飲。
中藥代茶飲,是指用中草藥(單味或復方)代茶沖泡或煎煮,然后像茶一樣飲用。中藥代茶飲是在中醫(yī)藥理論指導下,根據(jù)辨證論治基本原則,為預防疾病、預后調理或養(yǎng)生保健而組方選藥合制而成的劑型,相比于傳統(tǒng)煎煮的中藥湯劑,具有飲用方便、口感好的特點。
沖泡法:將中藥放入杯中,開水沖泡10 分鐘后飲用。沖泡法主要用于藥物質輕、體松、量小、有效成分易于泡出的中藥,如菊花、金銀花、薄荷、麥冬等。
煎煮法:有些方藥因所含中藥種類多、劑量大而茶具無法浸泡,或者藥物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宜于溶出,宜采用煎煮法制備。具體方法是將中藥置于煎煮器具中,加水煮沸,再改用小火慢慢熬制,每劑藥需要煎煮2 次,將兩次藥液合并,放入杯中代茶飲之。
袋泡茶:即中藥飲片部分或全部提取精制,用某種載體吸附,經干煉制成粒狀物,定量裝入棉紙袋中而制成,服用時直接沖泡即可。袋泡茶是近年來興起的中藥新型劑型,攜帶和使用均較方便。
薄荷茶
夏日炎炎,人們易感悶熱煩躁,此時可選用一些清涼解暑、調節(jié)情志的中藥制備茶飲,如薄荷。
服用方法:取新鮮薄荷6 克,清洗干凈后置茶具中,沸水沖泡,放入適量冰糖,自然冷卻后服用。
功效:薄荷性味辛涼,香味濃郁,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的功效。盛夏時節(jié)飲一杯薄荷茶能清涼解暑、利咽、疏肝解郁。
金銀菊花茶
盛夏酷暑炎熱,出汗較多,易耗氣傷陰,加上脾胃虛弱,容易積滯,故暑熱時節(jié)人們時常上火,需要清熱解毒、祛火。清熱解毒的中藥代茶飲很多,如金銀花、菊花等。
服用方法:取菊花10 克、金銀花6 克,開水沖泡,代茶飲用。
功效:金銀花、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可防中暑、祛暑熱、預防腸道傳染病,但需要注意脾胃虛寒者應慎用。
麥冬茶
夏日炎熱,暑熱邪生,人體心火較旺。中醫(yī)認為,按五行規(guī)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腎水虛衰,需要注意補肺腎之陰。陰虛燥熱常表現(xiàn)為手足心熱、口燥咽干、潮熱顴紅、盜汗、失眠多夢等,麥冬可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適合夏季泡服。
服用方法:取麥冬10 克,開水沖泡,可加適量蜂蜜調服。
功效:麥冬具有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的作用,對因暑熱引發(fā)的口干舌燥、咳嗽有治療及預防作用。麥冬功效雖好,但服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①麥冬性微寒,服用時應注意不可過量,推薦用量是6~12 克,過量服用可導致脾胃虛寒。②脾胃虛寒、風寒咳嗽者不宜服用麥冬。③兒童、孕婦、月經期女性應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
西洋參茶
夏日氣溫高,人體的能量與營養(yǎng)物質大量消耗,體液損失多,脾胃功能也受影響,易出現(xiàn)氣陰兩虛的表現(xiàn)。西洋參是一種“清涼”參,適合夏季“清補”。
服用方法:西洋參可單獨泡水喝,也可與其他中藥配伍同服,具體有以下幾個服用方法:①單獨泡水:取3 克左右西洋參片(約5~10 片),放入水杯中,加開水浸泡后代茶飲用,可重復浸泡多次,直至參茶變淡無味。②與菊花同服:取西洋參片3克、菊花6 克,放入水杯中,加開水浸泡后代茶飲用,可滋陰生津,清熱明目。③與麥冬同服:取西洋參片3 克、麥冬10 克,放入水杯中,加開水浸泡后代茶飲用,可增強西洋參滋陰、生津、潤肺的功效。④與鐵皮石斛同服:取西洋參片3克、鐵皮石斛6克,放入水杯中,加開水浸泡后代茶飲用,可補氣神、調節(jié)免疫力。
功效:西洋參具有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的作用。服用西洋參時應注意以下事項:凡陽氣不足、胃有寒濕、寒性體質者應忌服西洋參;感冒咳嗽期間不宜服用西洋參;服用西洋參期間忌食蘿卜,因為西洋參是補氣之品,蘿卜是降氣之品,二者一起服用會降低西洋參的補氣之功。
薏米山藥茶
中醫(yī)認為,“脾主長夏”和“暑多挾濕”。暑濕對脾胃功能影響很大,故夏季宜健脾養(yǎng)胃、清暑化濕。薏米山藥茶選用薏米、山藥等香甜可口、易于消化、補而不膩的中藥,以清補解暑。
服用方法:薏苡仁、山藥各30 克,蓮子肉15 克,大棗10 個,加水煎煮30 分鐘,放涼飲用即可。
功效:薏苡仁可解毒祛濕,山藥可補脾養(yǎng)胃益肺,蓮子、大棗有養(yǎng)心安神的作用。服用薏米山藥茶可健脾益氣,改善食少納呆、消化不良癥狀。
酸梅湯
夏季高溫天氣易耗氣傷津,酸酸甜甜的酸梅湯自古以來就是上好的夏日飲品,深受大家的喜愛。其原料是烏梅、陳皮、山楂、甘草、冰糖等,其中烏梅是一種傳統(tǒng)中藥,即用未成熟的梅低溫烘干而成,可斂肺、開胃、生津、安蛔止痛。
服用方法:取適量烏梅、陳皮、山楂、甘草,置煎煮容器中,加水后大火煮開,再用小火煎煮30 分鐘,最后加冰糖調味,放涼飲用即可。若不方便自制,也可在超市購買,但購買時需注意看配料表里是否有烏梅、陳皮、山楂、甘草這幾味中藥,若沒有則不建議購買。
功效:酸梅湯具有生津止渴、消食開胃、解暑提神的作用。然而,酸梅湯雖好,但也有一些服用禁忌,服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一次不宜服用過多,服用過量可能會導致腹瀉。②幼兒建議少喝酸梅湯,幼兒的胃黏膜結構薄弱,對酸性物質的持續(xù)侵蝕抵抗較弱,過多服用可能會造成胃黏膜損害。③女性月經期間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