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晶,杜丹丹,張新新,張丹丹,趙 靜
(山東大學齊魯醫(yī)院 山東大學護理理論與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 山東濟南 250012)
婦科疾病患者通常表現(xiàn)為異常的子宮出血與疼痛(如子宮腺肌癥、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可能與月經周期或性交相關,癥狀嚴重者將影響患者的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1]。對于婦科疾病,外科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除手術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況外,優(yōu)質的護理方案對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及整體就醫(yī)感受也尤為重要[2]。尤其是長期而言,女性必須應對身體、心理和社會心理健康的變化[3]。本研究旨在探討睡眠護理對婦科疼痛患者生活質量與睡眠質量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2年5月1日~2023年1月1日于山東省某三甲醫(yī)院就診的135例伴有疼痛的婦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50歲;確診為婦科疾病且伴有一定程度的疼痛;處于術后康復期;自愿參與研究;初診患者。排除標準:絕經患者;伴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完成問卷調查患者;合并惡性腫瘤疾病患者;肢體殘疾,日常生活需他人照顧患者;拒絕出院后接受隨訪或失訪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72例和干預組63例。對照組年齡(33.99±7.64)歲;婚姻狀況:已婚54例(75.0%),未婚11例(15.3%),其他7例(9.7%);工作性質:職工45例(62.5%),居民14例(19.4%),其他13例(18.1%);人均月收入:1000~3000元5例(6.9%),3001~5000元5例(6.9%),>5000元62例(86.1%);受教育程度:中學及以下21例(29.2%),中學以上51例(70.8%)。干預組年齡(34.00±7.95)歲;婚姻狀況:已婚51例(81.0%)例,未婚8例(12.7%),其他4例(6.3%);工作性質:職工47例(74.6%),居民6例(9.5%),其他10例(15.9%);人均月收入:1000~3000元3例(4.8%),3001~5000元6例(9.5%),>5000元54例(85.7%);受教育程度:中學及以下20例(31.7%),中學以上43例(68.3%)。兩組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學原則。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①術后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指導患者低鹽低脂飲食,避免劇烈運動等[4];②住院期間給予藥物護理,輔助患者將藥物分類存放并標注用法、用量;③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及時對癥處理。
1.2.2 干預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睡眠護理[5]。①心理護理:患者術后雖得到了有效的治療,但往往會出現(xiàn)對疾病恢復及長期治療效果的擔憂,此時護理人員應重視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及時對患者緊張、焦慮情緒進行疏導,避免因心理壓力影響睡眠與生活質量。對存在明顯焦慮情緒的患者進行細致詢問,傾聽患者訴說壓力并進行針對性疏導,緩解患者心理壓力。為患者講解既往成功治療案例,鼓勵患者增強治療信心,指導患者家屬給予其適當按摩進行身心放松。早晨、睡前聆聽輕音樂1 h,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②睡眠護理:患者術后多因疼痛、焦慮等而對睡眠質量造成不良影響,不僅不利于病情恢復,亦會降低生活質量,進而加重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睡眠與身體情況,對入睡困難者分析其入睡困難原因,對心理壓力大者進行心理疏導,對因疼痛入睡困難者告知其主管醫(yī)生進行用藥干預以緩解疼痛,對單純無困意者告知其減少白天睡眠時間并進行適當運動,從而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對難以入睡者可給予助眠藥物,從低劑量開始,并在患者睡眠質量得到改善后逐漸減量至停藥。③按摩護理:患者住院期間可指導家屬給予日常肢體按摩護理,按照由內到外、自上而下的順序對患者肢體進行按摩,減少患者因長時間臥床產生的不適感,并對家屬進行穴位指導,對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等穴位進行重點按摩,每次進行3 min,每天堅持2次。④同感心護理:患者在術前往往會對手術存在恐懼,而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常使患者認為專業(yè)人員并不能體會患者自身的壓力,此時對患者應用同感心護理可使患者認為護理人員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手術帶來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患者的恐懼心理,有助于建立患者與護士之間的信任,從而使患者更好地表達想法,有助于情感宣泄并積極面對手術治療。⑤性意識護理:大部分患者由于對疾病及治療方法的不了解常會認為治療后將會對自身的性生活造成不良影響。此時,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疾病治療方式、性生活、康復訓練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1.3 觀察指標 ①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PSQI)問卷[6]評估患者睡眠質量,該量表信度系數(shù)0.796,共19個自評條目,分為自評問題和他評問題條目,僅使用自評問題得分進行評分,分為7個因子與總分,總分越高代表患者睡眠質量越差。②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12)[7]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該量表信度系數(shù)0.890,共12個條目,分為8個維度,分別為一般健康(GH)、生理功能(PF)、軀體-角色限制(RP)、軀體疼痛(BP)、情緒-角色限制(RE)、心理健康(MH)、活力狀況(VT)、社會功能(SF),分別歸屬于軀體健康得分(PCS)、心理健康得分(MCS)。各方面生活質量與各維度得分呈正相關,即得分越高該維度生活質量越好。
2.1 兩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婦科疾病患者具有特殊性、病情多變等特點,要求護理人員護理技能熟練、專業(yè)知識扎實、富有責任心等,且婦科患者多同時面臨病情恢復后生育能力、夫妻生活質量、生活壓力及社會心理壓力等,易產生睡眠障礙及生活質量降低。既往常規(guī)護理措施僅重點關注患者病情變化,機械性地給予藥物護理、健康教育等,缺乏針對性且不全面。隨著患者對護理工作要求越來越高、患者心理壓力越來越大,護理工作的提升成為主流趨勢[8]。本研究睡眠護理措施不僅包含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更結合了心理護理、運動護理、飲食護理、睡眠護理等針對性護理。通過心理護理干預,護理人員對存在明顯焦慮情緒的患者進行細致詢問,傾聽患者訴說主要壓力并進行心理疏導[9-10]。為患者講解既往成功治療的病例,鼓勵患者增強治療信心,同時對患者進行睡眠護理,減少術后因疼痛、焦慮等對睡眠質量造成的不良影響,促進患者病情恢復,提高生活質量,緩解不良情緒。通過按摩護理對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等穴位進行重點按摩,改善患者住院期間舒適感,減輕心理、生理不適,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11]。同感心護理可使患者認為護理人員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手術壓力,一定程度上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促使患者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對患者進行疾病治療方式、性生活、康復訓練等方面的知識宣講,輔助患者樹立正確的術后性意識,減輕患者的焦慮情緒,從而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信任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干預組主觀睡眠質量、睡眠潛伏期、睡眠持續(xù)性、習慣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亂、白天功能紊亂、總分均低于對照組(P<0.01,P<0.05)。睡眠護理方案通過心理護理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情緒發(fā)生率,通過對已產生負性心理情緒的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可緩解其對睡眠質量、生活質量的不良影響,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病情恢復。睡眠護理措施通過運動護理給予不同康復時期的患者針對性運動指導,避免了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并通過適當?shù)倪\動促進病情恢復,提高睡眠質量[10]。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干預組GH、PF、RP、BP、RE、MH、VT、SF、PCS、MCS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睡眠護理措施通過對患者飲食進行科學調整,避免術后出現(xiàn)胃腸道不良反應,合理飲食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并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平衡,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通過對患者進行睡眠護理,尋找影響患者睡眠質量的因素,通過專業(yè)指導解決導致患者睡眠障礙的心理、生理因素,提高患者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睡眠護理措施可提升婦科伴疼痛患者術后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