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為爽,李曉紅,楊闖,康文艷,王焱,李懷忠
課程思政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形成性評價體系
邵為爽1,李曉紅1,楊闖1,康文艷1,王焱1,李懷忠2
(1. 齊齊哈爾大學 理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2.齊齊哈爾市朝鮮族中學,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6)
針對課程思政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傳統(tǒng)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設計并實踐了一種新型評價體系——混合教學模式形成性評價體系,將其應用于常微分方程課程的教學評價過程.實踐證明該評價體系具有可行性和實踐性.在進一步優(yōu)化完善的基礎上,可以在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中推廣應用.
課程思政;形成性評價;常微分方程
從2017年開始,全國高校全面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逐步有效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尤其是在學生樹立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的切實功效更為顯著.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成功與否,關系到人才的培養(yǎng)質(zhì)量,正確評價專業(yè)課的思政效果成為重要保證.在常微分方程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通過梳理課程思政元素,制定課程標準,構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建立多維度評價指標,突出過程性和反饋性,將思政教育與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滲透到數(shù)學師范專業(yè)課程學習過程中,嘗試構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評價體系,促進師范生提高思想政治素養(yǎng)、職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技能水平,提升教改效果,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
從開展過程和方式來理解,混合教學模式是指線上學習與線下面對面教學中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的混合,以及技術與教學的混合[1].通過不同的教學場景以及教學方式方法的融合,將教師的作用由知識單向輸出轉(zhuǎn)變?yōu)殡p向輸出,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被動角色,更好地實現(xiàn)學生知識體系的自我建構,達到提升學習效果的目的.
課程思政是以“三全育人”為基本指引,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同向同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育目標,逐步形成協(xié)同效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zhì)的新型教育理念[2].課程思政教學的實施應遵循教學活動基本規(guī)律,為了專業(yè)課程中的課程思政教學不突兀,達到與授課內(nèi)容融為一體的效果,在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較后,混合教學模式可成為課程思政教學的最優(yōu)載體.首先,混合教學模式可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壁壘,利用混合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實現(xiàn)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其次,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教學只能是教師在課堂上的單向輸出,達不到在行為層面上的引導,思政教育成效較差.若運用線上教學平臺以及手機APP進行個人任務追蹤、翻轉(zhuǎn)課堂、團隊協(xié)作探究、線下重點知識講解以及線上發(fā)現(xiàn)問題解疑等多元化教學,發(fā)揮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夠?qū)⑺颊逃毣诮虒W各個環(huán)節(jié),全方面多維度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更好地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達成.
1.3.1構建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必要性目前,以考試為中心的課程終結性評價仍在被大量課程所采用,隨著課程思政的深入改革,學生理論素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行為表現(xiàn)、綜合能力等方面的評估和考核很難通過一次考試被準確評估,現(xiàn)行的評價體系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激勵作用也沒有被完全體現(xiàn),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教學效果的提升[3].因此,需要對現(xiàn)有的考核評價體系深度改革,構建全新的、立體的、多元的過程性評價體系,適應以混合教學模式為載體的課程思政教學.
1.3.2 構建形成性評價體系的原則(1)根據(jù)課程思政背景下的課程目標確定評價目標;(2)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明確考核評價主體;(3)針對不同專業(yè)課程及教學模式細化考核評價內(nèi)容;(4)兼顧科學性與公平性確定考核評價方式.
1.3.3 課程思政背景下數(shù)學師范專業(yè)混合教學模式形成性評價體系的設計按照數(shù)學師范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將其所需能力具體要素分解,并將思政育人的課程目標融入到課程目標中,如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素養(yǎng)、正確價值觀等,參照各級教師崗位相關職業(yè)資格標準進行培養(yǎng).在深入挖掘數(shù)學專業(yè)課思政元素的同時,從價值維度、社會維度、專業(yè)維度、個人發(fā)展等多維度綜合評價[4],以檢驗課程思政教育目標的達成程度.
圖1 數(shù)學師范專業(yè)混合教學模式形成性評價體系流程
同時,創(chuàng)新考核評價的主體意識,由過去的學生客體作用向主客體作用轉(zhuǎn)變,然后形成3種評價模式: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和學生互評.通過制定線下考核評價細目表,從專業(yè)維度對專業(yè)課程理論知識部分進行評價;從專業(yè)課程實踐能力對學生的職業(yè)認知維度及個人發(fā)展維度進行考核評級,制定線上考核評價標準,利用各平臺測試系統(tǒng)以及手機APP,實現(xiàn)互動式的動態(tài)評價.進而構建出可以測評數(shù)學專業(yè)課思政育人效果的一套評價體系,設計流程見圖1.
常微分方程是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必修課,針對常微分方程課程思政教學進行研究和改革,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為載體,構建了適合本課程的形成性評價體系,在評價學生知識掌握的同時,重視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養(yǎng)成等指標點的設置.針對線上線下和課堂學習的各個關節(jié),打破單一線下考試的形式,以靈活多維的考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2.2.1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在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指導下,結合畢業(yè)要求指標點,確定了該課程的教學目標[5](見表1).
表1 常微分方程課程教學目標
2.2.2建立多維度動態(tài)評價在量化思想指導下,期中和期末考試主要針對本課程的理論知識進行量化考核和評價,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建立考察細目表,在此基礎上形成線下考試試卷(占80%);在交互思想指導下,對平時的過程性評價進行實時動態(tài)評價(占20%).
常微分方程課程平時過程性評價標準見表2.
表2 常微分方程課程平時過程性評價標準
注:打分指標劃分為A,B,C,D 4檔,表中只給出A,C的標準,低于A高于C為B,低于C為D.每項得分=分值×等級系數(shù)(等級系數(shù):A≥0.85;0.85>B≥0.75;0.75>C≥0.6;D<0.6);總分為每項得分之和.
采取團隊合作模式提交探究作業(yè)(針對一階微分方程的解法進行實際問題選題,然后小組對選題進行研討、分工,最后錄制視頻及后期制作,在課程群平臺進行分享展示),探究作業(yè)評價標準見表3.評價時采用學生互評和教師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期在探究作業(yè)完成過程中檢驗學生思政教育的成效.
表3 常微分方程團隊探究作業(yè)評價標準及所占比例
科學完善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是課程建設的重要保障,既能客觀地評價課程建設的成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反向的激勵和監(jiān)督作用.為了確定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構建的混合教學模式形成性評價體系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將該評價體系應用于2021級的一個課堂,并與應用傳統(tǒng)評價體系的2020級的一個課堂進行課程目標達成度的比較,結果見表4.
表4 課程目標達成度
由表4可以看出,新評價體系對于學生數(shù)學學科基礎、數(shù)學思維以及能力的培養(yǎng)都有有效的促進作用,尤其在學生思政方面的評價更是做到了從無形到有形的實現(xiàn).
本文針對課程思政背景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傳統(tǒng)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設計和實踐了一種新型評價體系——混合教學模式形成性評價體系,并將其應用于常微分方程課程的教學評價過程.實踐證明了該評價體系具有可行性和實踐性.在進一步優(yōu)化完善的基礎上,可以在碩士研究生學科教學(數(shù)學)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中推廣應用.
[1] 穆肅,溫慧群.適應學生的學習:不同復雜度的混合學習設計與實施[J].開放教育研究,2018(6):60-69.
[2] 封小霞.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為載體的課程思政教學分析[J].陜西教育(高教版)2022(2):18-19.
[3] 王慧,張蕓香,郭晉平.形成性考核在"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中的應用研究:以高?!冻鞘猩鷳B(tài)學》課程為例》[J].高教學刊,2020(29):178-180.
[4] 劉敏,李方杰,王占勇.《金屬材料及熱處理》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科技風,2020(5):38,40.
[5] 趙鳳霞,鄭鵬,張瑞.面向工程教育專業(yè)認證的機械精度設計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20(30):173-177.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AO Weishuang1,LI Xiaohong1,YANG Chuang1,KANG Wenyan1,WANG Yan1,LI Huaizhong2
(1. School of Science,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2.Qiqihar Korean Middle School,Qiqihar 161006,China)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 new evaluation system—the forma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 was designed and practiced,and it was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process of the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course.Practice has proven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is evaluation system.On the basis of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it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ourses that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graduate subject teach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ormative assessment;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1007-9831(2023)07-0070-04
O175.1∶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23.07.014
2023-01-10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SJGY20200755);齊齊哈爾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項目(GJQTYB202117)
邵為爽(1980-),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副教授,碩士,從事數(shù)據(jù)挖掘和數(shù)學教育研究.E-mail:shaoer7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