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仇晶晶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處于幼兒園與小學階段的幼兒具有不盡相同的身心發(fā)展特征,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對于促進幼兒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幼小銜接是幼兒自幼兒園向小學過渡的重要階段,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幼兒順利、自然地向小學階段過渡。小學階段和幼兒園階段的教育存在明顯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階段的教育以游戲教育為主。幼兒通過參與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能夠在主動參與中感受到成長的樂趣,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在這一階段,幼兒更多的是在一種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成長。幼兒教育將學習和娛樂相融合,從多維度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為他們今后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奠定基礎。小學階段的教育以課堂教育為主,是幼兒接受義務教育的開始。在這一階段,幼兒的娛樂空間被壓縮,取而代之的是集體課堂教育。幼兒需要認真聽講并完成作業(yè),學習目標更為明確,需要在相關規(guī)則約束下進行學習。
幼兒階段的教學更具綜合性、趣味性,從時間安排、活動組織、課堂教學等多方面,培養(yǎng)幼兒多方面能力。小學階段的課程教育內(nèi)容更具針對性和局限性,具體劃分為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專項性學科,娛樂性活動也被納入音樂、美術、體育等常規(guī)性課程教學中,學習更具目的性和規(guī)劃性。
幼兒階段的學習方式更為輕松、自由。幼兒園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活動空間,游戲活動豐富,桌椅自由移動,學習材料多種多樣。教師依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需求,提供相關材料、玩具、繪本等,游戲和學習的界限不明晰,幼兒的自主性較強,受到的時間和空間約束較少。小學階段的教育則更具規(guī)范性,幼兒需要在遵守校規(guī)班規(guī)的前提下接受學科學習,形成教師和學生一對多的授課關系。幼兒往往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也隨之增多。
幼兒進入小學后,不僅要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還要學習其他必須掌握的知識。因此,他們?yōu)榱送瓿蓪W習任務,必須有較強的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自己行為的能力。而幼兒園教育以幼兒為本,順應幼兒的興趣和需求。所以,幼兒園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規(guī)則意識,提升幼兒學習能力,為幼兒適應小學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近年來,幼小銜接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關注。但是,由于競爭不斷加劇,學業(yè)水平成為一種“衡量尺度”,不少家長對幼小銜接存在焦慮心理。一是對于主要學科知識學習的焦慮,如識字量、拼音、計算能力等;二是對于幼兒能否在小學生活中照顧好自己生活的焦慮,如文具使用、物品整理等;三是對于學習品質(zhì)的焦慮,如怎么能學得快、學得好等;四是對于人際交往的焦慮,如同學之間是否友好相處、會不會受欺負等。
另外,幼兒生活習慣的轉(zhuǎn)變也給家長帶來了焦慮感。在幼兒園階段,幼兒大多在保育老師的陪伴下成長,幼兒逐漸養(yǎng)成在保育老師指導和幫助下生活的日常習慣。步入小學階段后,幼兒需要自主管理自己的生活,適應沒有他人幫助的獨立生活狀態(tài)。在這一階段,大多數(shù)幼兒往往難以適應,上課遲到、不認真聽講、不良生活習慣等問題隨之暴露出來。
針對以上問題,幼兒園和小學要進一步完善家園共育機制。幼兒園和小學要把家長作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園校協(xié)同溝通機制,引導家長與幼兒園和小學積極配合,共同做好銜接工作。要及時了解家長在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方面的困惑問題及意見建議,積極宣傳國家和地方的有關政策要求,宣傳展示幼小雙向銜接的科學理念和做法,幫助家長認識過度強化知識準備、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內(nèi)容的危害,緩解家長的壓力和焦慮,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積極配合幼兒園和小學做好銜接。
教師應當轉(zhuǎn)變教育理念,防止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依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開展教育活動。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要注重個體差異,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和需求,設計具有針對性和適應性的教學方案,促進幼兒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同時,在不違背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教師要引入幼小銜接理念,分析幼兒教育同義務教育之間的關聯(lián)性,做好有效的銜接和過渡工作。
幼兒階段是心智發(fā)育的初始階段,也是幼兒初步建立自我認知體系、積極探索外部世界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幼兒有著強烈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且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嘗試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如刷牙、洗臉、穿衣服、系紐扣等。這是幼兒獨立性和自我意識形成的過程。因此,家長和教師要學會適當放手,給予幼兒更大的自主空間,使他們在不斷試錯中磨礪自己,提升能力。
進入小學之后,學習難度逐漸增加,學習需求更趨多元化。教師要注重擴展幼兒的認知視域,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注意力培養(yǎng)是引導幼兒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開始。注意力不僅關系到幼兒學習的集中度和學習興趣,還會影響到幼兒各方面的自主能力。因此,教師、家長可以通過引導幼兒讀書、練字等方式,提高幼兒的集中度,以此促進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
家庭教育是幼兒最早接受的教育,能夠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自我認知和外部認知,對于幼兒成長影響較大。幼兒在幼兒園的諸多行為表現(xiàn),都映射著家庭教育的影子。但是,幼兒園教育乃至學校教育的專業(yè)性、系統(tǒng)性、集體性,往往是家庭教育無法取代的。因此,家長要切實轉(zhuǎn)變教育理念,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應有作用。
《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中指出:“全面推進幼兒園和小學實施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教育,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兒童順利實現(xiàn)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及家長的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明顯轉(zhuǎn)變,幼小協(xié)同的有效機制基本建立,科學銜接的教育生態(tài)基本形成?!庇仔°暯硬皇菃渭兊膶W業(yè)知識或能力銜接,而且包括了情感、習慣、人際的銜接。幼小銜接階段教育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良好習慣培養(yǎng)、社會適應、人際交往及未來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幼兒園和小學教師及家長要以幼兒為本,以科學的方法推進幼小銜接工作,共同陪伴幼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