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愛禮(福建省南平市東坑中心小學)
線上教學是一種依托于互聯網的新型教學手段,能夠讓師生突破時空限制,展開高效的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線上教學的手段,還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小學語文線上教學的價值并沒有真正地體現出來。因此,教師有必要展開積極的探索,發(fā)揮出線上教學的作用,真正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信息化轉型。
借助線上教學手段,教師可以搜集各種有助于學生學習的資源,“足不出戶知天下”,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靈活地制作、獲取、使用微課、課件、錄音、視頻等資源,讓語文教學更具有魅力。
線上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學習計劃作出靈活的安排。如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使用線上的資源、花費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預習。學生還可以借助線上的技術,和教師、其他學生甚至其他地區(qū)的師生互動,得到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料,如對于學困生,給學生提供用于鞏固基礎知識的微課資源,給優(yōu)等生提供用于擴展視野的學習資源等等,因材施教。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并且通過暫停、反復觀看資料等手段展開靈活的學習,更好的發(fā)展其學習品格。
在線上教學,教師可以應用更加豐富的學習資源,提升語文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來了解語言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線上教學中,由于教師適應的時間不長,因此大多數教師都會將重心放在怎么挑選教學工具或者平臺等方面,對于如何借助線上教學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卻存在著忽視的問題。這就導致很多教師在線上教學中會采取將課堂搬到攝像頭前等行為,一個人上起來了“線上課”,學生對這樣的課堂也很容易產生疲勞的感受,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質量。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有著很多的不同,工具、平臺的選擇和使用固然重要,但是如何盡快取得和平時相同的教學質量才是教師更應當關心的問題。
線上教學的一個難點就是難以保持充足的師生、生生互動,在線下經常使用的小組合作、同伴互助等活動難以在線上展開,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因為在線上課堂上,缺少了教師給學生的直接眼神、語言上的鼓勵,也會使學生產生缺乏代入感,限制學生的深度學習。
取得良好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在線下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更加充分,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循循善誘下產生豁然開朗的感受,但是在線上教學中,這種佳境卻很難出現,學生缺少了教師面對面的監(jiān)督,難以認真的思考問題,導致學生缺少學習深刻性。
在線上教學中,由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缺少面對面的眼神和語言接觸,很容易導致學生產生隔閡感,而為了消除這種隔閡感,教師應當注重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聯系在一起,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樂于去思考和探索。教師可以使用任務群的方式,給學生提供富有生活氣息的交互式問題,讓學生帶著清晰的目標去探索知識。
比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樹立起奮發(fā)向上的愛國志向,懂得“落后就要挨打”這個道理,在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圍繞著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現實生活來設計任務群:
(1)在周恩來和朋友一起去了租界之后,一個人經常在沉思,你認為他在想什么,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周恩來在想的事情,可以怎么敘述?
(2)周恩來在魏校長面前說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假設周圍有人不贊同這句話,認為即便努力讀書對振興中華也沒有任何用途,那么你會怎么說服對方?
(3)振興中華是一個長遠的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如果你是周恩來,會怎么繼續(xù)激勵讀書人?請你寫一份“百字演講”,聯系我們現在已經取得的成就,用最少的話來激勵更多的人。
在這三項任務中,強調了要讓學生去理解并且運用周恩來的思想,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獲得實用的語言技能。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使用線上工具來進行交流,一起來探索任務的完成方式,之后再使用音頻、小視頻等方式來制作出成果,發(fā)布到班級群里面來。在學生們完成了任務之后,教師可以欣賞學生的作品,并且給學生提供投票的機會,讓學生想一想誰的任務完成成果最有感染力,進而進一步帶動學生們的情緒。
這樣,通過鏈接學生的現實生活來采取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以更加活潑的態(tài)度去學習,形成線上教學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互動中完成學習任務,提高線上教學的質量。
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教師要從“教學的一致性”出發(fā),采取結構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獲得深度學習的體驗,對教學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因此結合語文學科的特色,教師可以在線上教學中采取主題教學的手段,讓學生在主題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沉浸式的學習感受,提高學生在線上教學中的參與程度,并且改變以往碎片化教學中學生理解不夠深刻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
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的探索,結合學生的興趣需求以及素養(yǎng)發(fā)展需要來提煉主題,激活學生在線上學習中的創(chuàng)造性。
比如,《小英雄雨來》的教學內容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也比較遠,導致學生經常無法較好地理解課文中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對人物形象的解讀水平更是比較低,比方有的學生會給出“雨來不怕死”等膚淺的結論。
因此在線上教學中,為了提升教學的效益,教師可以將這篇文章和第八單元的《黃繼光》整合到一起,以“什么是英雄”為主題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線上的合作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這兩篇文章中主人公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并且使用線上辯論工具來組織學生展開辯論的活動,讓學生學會用有限的時間和機會來闡述這兩篇文章各自的特點以及共同表達出的思想情感,讓學生對革命英雄人物的形象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這樣,整合具有相近含義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展開主題學習,可以讓學生在結構化的探究中對文本要表達的思想產生深刻的理解,有助于提升教學的質量。在學生線上集體學習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對主題進行拓展,讓學生使用網絡的方式來了解更多詳細的人物事跡,將自己找到的資料分享到班級群中來,讓大家一起來了解更多的革命英雄,從而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主題的認識,開闊學生的視野。
教師要形成良好的資源開發(fā)意識,使用各種各樣的線上工具,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創(chuàng)造良好的線上教學氛圍,讓學生可以在更加和諧的氛圍中獲取知識,享受到線上學習的樂趣。
比如,在教學《飛向藍天的恐龍》這一課之前,使用問卷星進行簡單的調查,了解學生對恐龍的認識程度、對恐龍的哪些方面更加好奇、想要了解恐龍的哪些知識等等,結合學生反饋的情況,教師再來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點、導入的方式、要討論的問題等等。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微課形式的預習資料,讓學生在微課的幫助下快速了解這節(jié)課的重點知識、生字詞等等,為學生的課堂高質量參與奠定下良好的基礎。
在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文章中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問答的活動,向學生提出一些和文章密切相關的問題,包括“恐龍在一次進化之后就變成了鳥兒”等,讓學生通過點擊屏幕上的按鈕來說一說教師的話對不對,從而烘托線上課堂的氛圍,讓學生產生更多的討論熱情。
除了使用群內發(fā)言的手段之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一個專門用來提問以及討論的論壇,形成連續(xù)的問答記錄,持續(xù)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邀請感興趣的學生參與線上座談會等活動,豐富學生的線上學習體驗,提升線上教學的實用性。
線上教學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可以很好地儲存學生的信息,包括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學生的專注度、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完成的作業(yè)等等,從而讓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充分挖掘線上教學中儲備下來的信息,借助信息分析來形成對學情的深層次理解,從而結合對學生的正確認識來選擇適合的教學策略。
例如在教學《貓》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抓住動物的特征來進行描寫,因此在線上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作者是如何使用具體事實描述來表現貓這種動物的特點的?這些描寫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在提出了問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直接使用電子教材來展現自己的理解,讓學生通過畫出來作者描寫、增加批注等手段,說出自己的認識。
之后,教師結合學生給出的反饋,了解學生是否能夠真正理解作者描寫動物的方法,并且結合評價的結果,對個別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從而保障教學的質量。
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大數據、圖形分析等手段,分析判斷學生的作業(yè),了解學生的成績進步或者退步情況,及時引導,增強教學的合理性,讓學生的實際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形成良好的反思意識和積極探索的意識,分析當前小學語文線上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充分的,結合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線上教學實施對策,讓學生真正體會到信息化教學給學習帶來的便利,改善當前線上教學中師生互動不足、觀念落后的問題,增強學生的線上學習效果,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