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娟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對全班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的一種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學習強調小組成員間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以及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簡潔高效。
一、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要切實提升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應基于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情境的引導下,激發(fā)出自身的學習潛能,主動獲取知識。
例如,課文《父愛之舟》通過多個場景的描繪,展現(xiàn)了父子間的濃濃親情。教師可以借助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多元教學情境。一方面,教師可以將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尋到的與文本內容相關的精彩故事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獲得直觀的體驗。另一方面,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展開組內交流,分享自己與父親的故事。學生回憶與分享的過程,也是其將教材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過程。在雙重情境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fā)散思維,升華情感,對文章主旨的把握更為準確,對父愛的含蓄深沉體會更深。
二、倡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團隊意識
合作是小組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強調小組間的合作,為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首先,設置由不同學生共同完成的整體性作業(yè)。例如,《鄉(xiāng)下人家》這篇課文描繪的畫面十分優(yōu)美,每一個段落都值得品味。筆者在教學時,讓每個小組梳理整篇文章的基本內容,思考作者描繪了“鄉(xiāng)下人家”的哪些景色。各小組針對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展開交流,確定每個組員的閱讀任務,通過合作探究概括出文本所描繪的景物圖:瓜藤攀檐圖、百花爭艷圖、雨后春筍圖、雞鴨覓食圖、日落晚餐圖和月夜睡夢圖。
其次,依照學生層次水平的不同設置分層作業(yè)。例如,在教學《自相矛盾》時,筆者設置了以下前置性分層作業(yè):1.朗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一讀;2.自讀課文,在文中畫出停頓,結合注釋理解意思;3.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作業(yè)1安排組內基礎較差的學生完成,作業(yè)2安排組內中等生完成,作業(yè)3安排組內優(yōu)等生完成。
三、加強問題導入,引領深度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問題的設計,結合教學內容設計與文章中心內容相契合的問題,還要根據(jù)學生情況,設計難度不同的問題。同時,要注意問題的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問題的解答中逐漸開發(fā)自己的思維,實現(xiàn)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
例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一課時,筆者以整個文本為中心,設計出具有層次性的問題,讓學生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展開自主探究與合作探究。
1.整篇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一個部分寫了哪些內容?
2.對老班長的外貌變化進行詳細描述,分析老班長的形象。
3.在發(fā)現(xiàn)了老班長的秘密后,“我”喝下魚湯覺得心里像塞了鉛塊似的,足有千斤重。這里的“千斤重”是什么意思?應該以怎樣的心情來讀出這三個字。
4.如何理解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5.這篇文章所表現(xiàn)的主題和中心思想是什么?
6.作者是以怎樣的方式描述和詮釋這種革命精神的?
7.題目“金色的魚鉤”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促使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與解答中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與認知,最終實現(xiàn)了深刻領悟文章中心的教學目的。
四、鼓勵小組競爭,提升學習效率
競爭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小組間的合作競爭,可以激發(fā)各成員的進取心、好勝心,使他們在團結協(xié)作中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整本書閱讀《東周列國志》時,筆者選取了“完璧歸趙”“荊軻刺秦王”兩個片段,讓學生結合本單元所講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快速閱讀文本,并完成閱讀單,寫一寫每個部分的主要人物、事件以及自己的閱讀感受。完成得快、回答得好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快速掌握提升閱讀速度的方法,并開展小組間的分工合作。小組間的競爭,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合作學習,提升了學習效率。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運用,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團隊意識,幫助他們進行深度思考,提升學習效率,最終實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