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雪環(huán),莫福琴,覃宇銘,吳艷華,李東杏
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廣西 530021
疾病不確定感是指個體缺乏確定與疾病相關事物的能力,疾病不確定感的產(chǎn)生伴隨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需長期康復治療。研究指出,對疾病癥狀認識不夠、治療和護理復雜性、缺乏疾病相關信息、疾病進展和預后無法預測等因素是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的主要影響因素[1]。慢性鼻竇炎是一種鼻竇黏膜的慢性炎癥性疾病,該群體免疫機能較差,由于其發(fā)病機制非常復雜,在臨床上常采用保守治療,雖然有一定療效,但病情反反復復,不能徹底康復,嚴重影響身心健康,更容易產(chǎn)生疾病不確定感。研究證實可通過相關干預方式來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以幫助其管理疾病不確定感[2-3]。為了提高慢性鼻竇炎病人的生活質量,本研究對慢性鼻竇炎病人的疾病不確定感現(xiàn)狀進行探討,并分析其與疾病認知水平的關系,為制定管理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的決策提供依據(jù)。
采取方便抽樣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6月在廣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選取156例慢性鼻竇炎病人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歐洲鼻竇炎和鼻息肉診療意見書(2012版)診斷標準[4];2)年齡≥18歲,首次確診;3)具有一定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意識正常。排除標準:1)合并惡性腫瘤或嚴重并發(fā)癥者;2)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虼嬖谡J知障礙;3)拒絕參與本研究。本調查已取得各醫(yī)院相關部門同意,并獲得單位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問卷
本研究自制的一般資料調查問卷收集病人的年齡、性別、文化水平、婚姻狀況、職業(yè)、家庭人均月收入、治療方法等信息。
1.2.1.2 疾病不確定感量表
采用Mishel疾病不確定感量表(Mishel′s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MUIS)[5],該量表分為4個維度,分別為不確定性、信息缺乏性、復雜性和不可預測性,包括33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1~5分,其中條目15不計分,總分為32~160分,總分越高,說明疾病不確定感越強。
1.2.1.3 疾病認知水平問卷
本研究自制的慢性鼻竇炎疾病認知水平問卷,包括了慢性鼻竇炎疾病基礎知識(分類、病因、癥狀、并發(fā)癥等)、診療方法、預后(一般預后、危險性、治愈性)、日常管理(生活管理、飲食)、獲取疾病知識渠道等方面,共21個條目,其中最后一個條目獲取疾病知識渠道為主觀多選題,不計入總分,其他問題回答正確計1分,回答錯誤計0分,總分為0~20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病人疾病相關知識認知水平越高。
1.2.2 調查方法
展開研究前對調查人員進行統(tǒng)一培訓,并向相關醫(yī)院科室管理人員說明本研究內容、意義及調查方式,取得同意與配合。由調查人員到各醫(yī)院的口鼻喉科門診或病房,在護理人員的協(xié)助下,向慢性鼻竇炎病人說明本次調查的內容、目的及意義,并保證問卷信息的保密性。征得其同意后,發(fā)放問卷,由病人以無記名方式獨立填寫,調查人員及時對病人提出的疑問做出統(tǒng)一解答。所有問卷均為當場發(fā)放、當場回收。
1.2.3 質量控制
1)調查人員均通過培訓,考核合格后上崗,保障本次調查研究順利開展;2)調查問卷經(jīng)5名耳鼻喉科專家及護理專家審閱后修正,隨機選取20例病人于2021年1月—2021年2月進行預調查,該量表經(jīng)考核評價,內部一致性信度達到0.847,折半信度0.821,重測信度為0.813,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及效度;3)所有問卷當場發(fā)放及回收,保證問卷的完整性;4)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雙人錄入,并隨機抽取10%進行復核,確保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與真實性。
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68份,有效問卷為156份,問卷有效率為92.86%。156例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總得分為(99.74±21.37)分,其中各維度得分情況:不確定性得分為(34.51±11.83)分,信息缺乏性得分為(24.71±3.89)分,復雜性得分為(22.40±5.78)分,不可預測性得分為(18.11±3.80)分。
表1 156例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現(xiàn)狀的單因素分析
156例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認知水平總得分為(9.94±3.65)分。慢性鼻竇炎病人主要依靠醫(yī)護人員獲取疾病知識,其次是通過網(wǎng)絡、宣傳畫/宣傳冊及家庭成員等。見圖1。
圖1 慢性鼻竇炎病人獲取疾病認知的渠道分析
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156例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量表各維度得分及總分與疾病認知水平總分均呈負相關(P均<0.001)。見表2。
表2 156例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與疾病認知水平相關性分析
將疾病不確定感得分作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年齡、文化水平)、疾病認知水平總分作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3。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文化水平、疾病認知水平均是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因素(P<0.001),可解釋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總分變異的70.90%,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4 156例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的影響因素分析
我國鼻竇炎病人發(fā)病率較高,嚴重危害了群體健康,慢性鼻竇炎病情的反反復復發(fā)作,不能徹底康復,導致病人每年需要多次就醫(yī)看病,增加醫(yī)療機構負擔的同時病人也容易產(chǎn)生疾病不確定感。本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156例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總得分為(99.74±21.37)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孫曉嵐等[6]報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總分[(78.35±16.58)分]和洪震等[7]報道的乳腺癌化療病人疾病不確定感總分[(73.72±13.90)分]??赡苁怯捎诒遣柯匝装Y的長期存在,病人失眠多夢,情緒不穩(wěn)定,易引起腦神經(jīng)衰弱和不同程度的性機能減退,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焦慮、抑郁等)[8-9],導致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較高;另一方面伴隨病情發(fā)展各類并發(fā)癥出現(xiàn)或病人對鼻竇炎治療方法、康復周期等信息缺乏而選擇錯誤的治療方法,疾病恐懼感增加和醫(yī)療經(jīng)濟壓力也較大,所以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較高。
既往關于疾病不確定感的研究中更多的是集中在焦慮[10]、社會支持[11]、生活質量[12]、應對方式[13]等的相關性研究,鮮少有文獻報道疾病不確定感與疾病認知水平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與疾病認知水平呈負相關。既往研究指出病人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越高,更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配合治療態(tài)度越差,治療依從性越低[14]。另外,受不良情緒影響,病人獲取疾病信息不足,信息不足干擾病人對治療方式做出恰當選擇。主要體現(xiàn)在:首先是對康復周期不了解。病人對鼻竇炎的康復周期不了解,急于求成,希望快速治好,當癥狀得到控制就停止治療,導致病情反復。病情反復變化易增加病人的恐慌感,同時也增強病人對疾病癥狀的不確定性。反復入院、長期治療增加病人心理壓力的同時也增加了醫(yī)療負擔,增強病人對疾病過程和預后的不可預測性[6]。其次是對治療方法認識不足。鼻竇炎的治療需根據(jù)一系列檢查結果評定治療方案,而部分治病心切的慢性鼻竇炎病人容易誤用激素類快速見效的藥物,然而快速見效的藥物也有很強的副作用,更易加重病情。另外部分慢性鼻竇炎病人草率選擇手術治療,期盼與鼻竇炎“一刀兩斷”。實際上,手術治療并不能根治鼻竇炎,還存在復發(fā)情況[15]。目前,內鏡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復發(fā)率控制在10%以內[16-17],若手術技術掌握不好或對于手術的適應證未嚴格把握或術后護理不當,復發(fā)率更高。此外鼻竇黏膜、鼻甲等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結構一旦被切除,就不會再生,造成不可逆性傷害??梢?提高慢性鼻竇炎病人對鼻竇炎治療、預后、康復期護理等認知意義重大。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慢性鼻竇炎病人主要依靠醫(yī)護人員獲取疾病知識,其次是通過網(wǎng)絡、宣傳畫/宣傳冊及家庭成員等,提示醫(yī)務人員可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病人微信群,適時發(fā)送疾病相關知識、直播開課等方式加強對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疾病認知水平,有效降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18]。
本研究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年齡、文化水平是影響疾病不確定感的因素??赡苁抢夏耆双@取疾病知識的渠道有限,加上空閑時間較多,時常對不確定的內容進行想象,比如治療時間多久、醫(yī)療費用多少等一系列想象的可怕情境使病人產(chǎn)生回避心理,治療依從性低,延緩疾病恢復。另外,老年人身體機能較差,慢性鼻竇炎并發(fā)癥之多(氣管炎、哮喘病等),誘發(fā)性疾病之重,對老年病人身心健康、生活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文化水平越高的病人疾病不確定感水平越低,可能是因為文化水平高的病人主動學習能力較強,能夠清楚地了解疾病和相關的醫(yī)療信息,包括治療、護理和預后等,病人可以在自己建立的日常生活秩序中,體驗到確定感,所以疾病不確定感較低[19-20]。
綜上所述,慢性鼻竇炎病人疾病不確定感處中等水平,影響疾病不確定感的因素有年齡、文化水平、疾病認知水平。醫(yī)務人員需加強鼻竇炎疾病知識的宣傳和科普教育工作,提高病人對疾病癥狀和治療方法的科學認知,減輕疾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