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朗秋
賈誼的《過秦論》是一篇頗具特色的政論文。作者在文章中抽絲剝繭,說明了“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道理。可以說,《過秦論》是一篇論點鮮明、主題深刻的文章。在論證的過程中,作者巧用對比的修辭手法,使文章論點鮮明、氣勢磅礴。下面,筆者就談談對比這一修辭手法在《過秦論》中的運用。
一、將昔日的秦國與之后的秦國對比
“秦……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鼻貒凇肮笆帧敝g便能贏得戰(zhàn)爭的勝利,是多么輕而易舉?。 扒厝斯笆侄∥骱又狻薄扒責o亡矢遺鏃之費”“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等,無不體現(xiàn)出秦的野心和實力。作者寫這些細節(jié),意在突出秦國吞并天下并非難事,由此足見昔日秦國的強大。孝公之后,“惠文、武、昭襄蒙故業(yè),因遺策,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當時的秦國依然強勢,而且勢不可擋,難怪“諸侯恐懼”,需要聯(lián)手對付秦國??上В词沽鶉?lián)手,依然被秦國“宰割”。到秦始皇即位后,秦國的國力更是達到了巔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一系列的鋪陳都展現(xiàn)了昔日的秦國的強大。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強盛無比的國家卻因“一夫作難”而滅亡。這是為什么呢?作者把昔日的秦國與之后的秦國放在一起進行對比,以引起人們的深思,為提出論點作了鋪墊。
二、將六國與秦對比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眾,叩關而攻秦?!绷鶉?lián)手,實力強橫。各國謀士眾多,將帥云集,土地廣袤,人數(shù)眾多,“叩關而攻”之勢也不同凡響。在敘述惠文、武、昭襄的業(yè)績時,作者以諸侯軍隊之眾、謀士之多、土地之廣等與之作比較。與秦抗衡的六國,地廣、人多、俊才云集,且“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似乎萬眾一心??蛇@有什么用呢?秦依然大膽地“開關延敵”,令“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無需“亡矢遺鏃”,便讓天下諸侯“困”于其中矣,致使“從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秦隨之“追亡逐北”,令其他國家“伏尸百萬”,“強國請服,弱國入朝”。這是何等的干凈利落!六國強,秦國則更強。這樣的對比非??鋸?,足以襯托出秦國的實力之強。通過一系列的對比,突出了當時秦國的不可戰(zhàn)勝。
三、將秦王與陳涉對比
“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陳涉出身低微,窮困平庸,才能平平,無錢無勢,士卒稀少而疲弊,更無裝備可言……與強大的秦王相比,陳涉幾乎是一無所有??梢哉f,二者沒有什么可比性。讓他去攻打秦國不就是以卵擊石嗎?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毫不起眼的人卻讓如此強大的秦國滅亡了。他一旦揭竿而起,“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使顯赫一時的強秦滅亡了。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功業(yè)與陳涉率眾起義的景象又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比。雖然“始皇既沒”,但陳涉面對的仍是“余威震于殊俗”的強大的秦王朝。一強一弱,對比鮮明,為作者論證自己的觀點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四、將六國與陳涉對比
“陳涉之位,非尊于……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陳涉如此卑微,六國之君的地位如此尊貴;陳涉只有“鋤耰棘矜”,六國卻有“鉤戟長鎩”等武器;陳涉帶領的是“謫戍之眾”,六國卻擁有“九國之師”……“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但是結(jié)果卻出人意料,常人認為毫無勝算的一方最后卻成功了,看似有把握的一方卻毫無建樹,反而還被一一吞并,真是令人唏噓不已。作者將陳涉與六國作對比,陳涉越是弱小,六國越是強大,就越能突出“施仁義”的重要性。秦有函谷之險、華山之勢、黃河之威,六國揮百萬之師亦難攻破;陳涉只有數(shù)百戍卒,揭竿而起,卻掀起了反秦的浪潮,這也從側(cè)面反映了秦“不施仁政”,縱有各種優(yōu)勢,亦不能自守。
總之,作者在《過秦論》中巧用對比的修辭手法,揭示了秦滅亡的根本原因,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高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