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
部編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并進的方式進行編排。當我們翻開一、二年級語文課文,我們不難發(fā)現,低年級的語文要素沒有明顯地呈現出來,這就需要我們從課后習題中提煉語文要素。
一、通過課后習題.鞏固識字方法
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喜歡學習漢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比如:二年級下冊《我是一只小蟲子》的課后題中就告訴孩子們“偏旁歸類”的識字方法,通過觀察,孩子們發(fā)現“月”字做偏旁時的表義特點,教師通過講解“月”字的演變過程,發(fā)現月字旁在古代表示的是“肉”的意思,因此含有“月”的字大都與人的身體有關。
每單元的語文園地中都有“識字加油站”,將識字、學詞和認識事物有機結合起來。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指導學生聯系生活識字。
低段遵循“多認少寫”的原則,語文園地中會有“書寫提示”,通過書寫提示,告訴孩子們書寫漢字的注意事項,最終達到書寫美觀的目的。通過課后習題,教師能夠提煉出鞏固識字、寫字的方法。
二、利用課后習題.落實朗讀要求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圍繞這個目標,教材設計了階梯式的目標要求,對朗讀訓練的要求逐步提升。
課標明確指出閱讀中要能夠“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這在課后題中也有很好的體現。如:部編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我多想去看看》一文,課后就有這樣一道題目。“朗讀課文,注意讀好帶感嘆號的句子?!蔽覀兛梢愿鶕@道課后練習,明晰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即在課文學習中認識感嘆號。這也是這節(jié)課需要重點落實的語文要素。
課后題還有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要求“背誦課文”“讀準字音”“回答課文相關內容”“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停頓”“默讀課文”等幾個方面的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朗讀訓練時,根據課后的具體要求有針對性的進行朗讀指導。
一年級下冊課文《端午粽》課后題要求“朗讀課文,注意讀好長句子?!苯處煵捎糜稍~到短句、再到長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講解,以練習鞏固知識,最后總結出讀好長句子的口訣。對今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感情的傳遞,獲得思想的熏陶,所以,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課后題中對“朗讀”的要求。
三、運用課后習題,實現語言積累
統(tǒng)編教材重視學生對語言的應用,想要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需在課后習題的點撥下,將學生需要掌握的語言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落實語文要素。
統(tǒng)編教材每一課的課后練習中都有不同形式的語言積累,教師在教學中不能視為簡單的讀寫記憶,需要將它們融合在課文的學習中,指導學生去理解、內化、運用。如一年級下冊《棉花姑娘》課后練習中要求“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碧綠碧綠的____、雪白雪白的____?!贬槍λo的兩個偏正結構的短語,先開展比較朗讀,讓學生讀前面的詞語,教師讀后面的詞語,在讀中比較,在比較中感受后面的語句有更“綠”、更“白”、更“美”的深層意思。再讓學生想想還有哪些這樣的詞語,如:火紅火紅的楓葉,金黃金黃的麥子等等,最后把這兩個短語放在語境中,進一步感受疊詞的表達效果。
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綜合課后習題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積累中不斷運用,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巧用課后習題,升華故事情感
借助提示講故事是培養(yǎng)學生復述能力的初始階段。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順次編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開店》《青蛙賣泥塘》《小毛蟲》四篇童話故事類課文,語言描述生動有趣,動物形象活潑可愛,非常適合低年級學生學講故事、練表達,進而提升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青蛙賣泥塘》的課后題也為我們提示了落實語文要素的途徑。這篇童話故事對話較多,段落結構、語言表述也多有相似之處。課后習題要求“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恰好適合文本的特點。分角色表演正是基于前面文本的學習積累,由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以講述者身份引導穿插,學生置換角色,一方面運用規(guī)范的文本語言,另一方面又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各種小動物的建議。這樣,閱讀教學就不再停留在讀懂理解內容的水平,而是學以致用地提升至語言表達的高度。課后習題“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就屬于對講故事有更高要求的復述訓練。最后教師總結,面對困難時,要學會用自己的雙手和頭腦去解決問題,不斷改善現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低年級段學生的口語表達要“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很多課后題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師應充分關注課后練習,認真研讀,依“標”據“本”,落實語文要素。
五、研讀課后習題,學習閱讀方法
低年級學生學習閱讀方法,應當在朗讀中推進,結合課后練習進行閱讀指導,在讀中識字、學詞,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體驗情感,同時積累語言、掌握方法、積淀語感。
借助課文插圖閱讀課文。統(tǒng)編教材課文內容豐富,同時還增加了一幅幅色彩鮮艷、生動形象、富有情趣的插圖,這些插圖在美化教材的同時還起到輔助教學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文插圖來組織教學,發(fā)揮課文插圖的應有作用。如二年級下冊《彩色的夢》一課插圖非常精美,教學第2小節(jié)時,可以借助插圖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彩色的夢”,感受畫面色彩的明麗,仿照第2小節(jié)的形式,由詞到句,再到完整的小節(jié),把想畫的內容說一說、寫一寫。
帶著問題閱讀課文。課標提倡探究性學習,帶著問題閱讀是探究性閱讀的高效方法,它是當前閱讀教學的一種常用模式。讓學生我出課文中明顯的信息,帶著課后問題,邊讀邊思考,這樣的課文閱讀更有針對性。如一年級下冊《咕咚》一文的課后習題“朗讀課文,說說動物們?yōu)槭裁锤糜枰黄鹋?,野牛是怎么做的?”這就是課標中“繼續(xù)訓練學生根據信息作簡單推斷的閱讀能力”的體現,教師應把這一要求和課后練習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的課后習題,為我們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精準制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學習活動,將語文能力的訓練和語文素養(yǎng)的積累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