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勝浦實驗小學(215126) 楊 凱
2018 年9 月1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這反映了德育在各階段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行為習慣和道德素養(yǎng)形成、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但因年齡尚小、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等,他們的道德判斷力不足,容易受到同學、朋友、家庭成員和社會外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小學階段,德育尤其重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輔導,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發(fā)展,努力創(chuàng)設“學科德育、融合德育、人人都是德育者”的大德育環(huán)境。
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體現(xiàn)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征?!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要求學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學會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yǎng)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終身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奠定基礎”。由此觀之,英語學科承擔著德育的重要任務。教師要深挖英語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將德育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之中。
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內容貼近生活實際,以語言交際功能為核心,符合小學生的興趣特點和學習需求。英語教材不僅是英語語言知識的載體,也是社會規(guī)范、價值取向等德育內容的載體。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部分單元為例,筆者將Unit 1 至Unit 4 的德育指向歸納為表1。
表1 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部分單元德育指向
從表1 可以看出,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包含著文明禮儀教育、勞動意識教育、環(huán)境意識教育等豐富的德育內容。教師要留心發(fā)現(xiàn)、細心發(fā)掘、精心設計,在英語教學中融入德育內容,使英語學科在發(fā)揮其教學價值的同時,更好地發(fā)揮其育人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同時,要求學生了解世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讓學生在拓展學習視野的同時,受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譯林版英語教材從五年級上冊起設置了“Culture time”板塊,其中有很多內容涉及到中西方文化差異,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其作為德育要素,對教材中具體的內容進行適當拓展,如介紹茶文化、經典名著、傳統(tǒng)習俗、地理人文等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以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文化自信。
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小學階段的教育重點。教師應將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視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學資源,將德育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例如,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 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平時多運動,形成“exercise makes us strong and healthy”的運動意識;在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Unit 3 My day 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意識到良好作息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學會制訂時間計劃表,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在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上冊Unit 7 At weekends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周末時間,做到勞逸結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 時,教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鼓勵學生主動為父母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教會他們基本的勞動技能;在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 8 Our dreams 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為實現(xiàn)理想而努力奮斗。
社會公德的內容豐富,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遵紀守法、保護環(huán)境等。教師在英語課堂上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還要關注社會公德教育,增強學生的公德意識。例如,在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5 Signs時,教師除介紹常見的公共標識外,還應引導學生提高遵守公共行為準則的意識;在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6 Keep our city clean 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綠色出行的習慣;在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以及掌握基本的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方法。
下面,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Project 1 Being a good student 為例,進行德育融入英語課堂的教學策略探索。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對前四個單元的復習和總結。除語言知識點外,“How can you be a good student?”這個主題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德育主題。這個主題的涉及面非常廣,學習習慣、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行為皆可討論。因此,本課的德育內容應囊括前四個單元的育人目標。前四個單元的德育主題可在本節(jié)課綜合為一個德育內容。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語言知識點的同時,要將德育主題與教學內容融會貫通,促使德育內容內化為學生自身的品質。
【教學片段】
T: Boys and girls, let’s read two paragraphs about Amy and John,and write down their good habits and bad habits.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圖1和圖2,引導學生分別討論語段中兩人的行為習慣)
圖1 “Amy’s habits”語段
圖2 “John’s habits”語段
T:Is Amy a good student?Why?
S1:Yes,I think she is.She has many good habits.
T:OK!Anyone else wa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her?
S2:She eats many sweets.That is not good for her teeth.
T: That’s true. What about John? Is he a good student?
S3: No! He is sometimes late for school and does his homework late.
S4: But he always says“good morning”to his teachers and follows the traffic rules.
...
T:It seems that you have different opinions.Let’s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What makes a good student? After learning the previous four units, we know something about being a good student, right? Let’s look at this picture.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圖3,引導學生討論如何成為一名好學生)
圖3 “How can you be a good student?”話題討論
語言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德育亦是如此。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有利于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新舊德育內容的聯(lián)結也可以豐富、拓展德育內涵。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應拘泥于本冊教材,而是要放眼全冊英語教材,連接新舊德育內容。具體來說,在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Project 1 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之前的教材,如六年級上冊教材、五年級下冊教材等,找出其中的德育契合點(見表2)。
表2 譯林版英語教材部分單元的德育契合點
上述各冊教材中的德育契合點均可作為“being a good student”這個主題的德育內容。
【教學片段】
T: Boys and girls, I know a boy called Tim. He has some bad habits and his classmates say that he is not a good student. Let’s help him to be good. Now,watch a video about Tim’s day,find out his bad habits and give him some suggestions.
(教師播放“Tim’s day”視頻片段,引導學生分析并列出視頻主人公Tim的不良行為習慣,見圖4)
圖4 視頻主人公Tim的不良行為習慣
S1:He should not play on the road,it’s dangerous.
S2:He should go to school early.
S3:He should eat more vegetables.
…
此部分教學由“Let’s watch”和“Let’s help”兩部分組成。在“Let’s watch”部分,教師播放一個視頻片段,讓學生觀看并討論視頻中主人公Tim 的行為習慣;在“Let’s help”部分,教師引導學生對Tim的不良行為習慣提出建議,幫助Tim 糾正不良行為習慣。這樣,學生在運用已學知識進行表述的同時,樹立起了正確的行為意識。
學習離不開生活,品德素養(yǎng)也會在日常行為中反映出來。因此,英語學科與德育融合教學,要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教學設計。只有讓學生真切體會到品德素養(yǎng)的重要性,才能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
【教學片段】
T: Thank you for your good suggestions, and I think Tim can be better with your help.
T: Do you have the same bad habits? Now, let’s be brave and share your bad habits with us.
S1:I sometimes go to bed late.
S2:I always eat too much sweet food.
S3:I often look at my mobile phone on the road.
…
T: It’s good to face our bad habits. After that, we all have to...?
S:Change!
對照Tim 的視頻,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學會自我反省,勇敢地說出自己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良行為習慣,使學生意識到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帶來的危害,從而下定決心改正,將良好的品德內化于心。
無論是語言知識的習得還是道德品質的內化,都離不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是必不可少學習方式,也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品質、提高學生團隊意識的重要方式。教師可以引入“頭腦風暴”等任務形式,發(fā)散學生的思維,使得英語教學中的德育落到實處。
【教學片段】
T: Boys and girls, besides developing good habits, what else can you do to be a good student? 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You can think about this ques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such as morality,study,sports,art and labor skills.
S1:We should do more sports and keep strong.
S2:We should study well.
S3:We should do some housework for our parents.
T: Well done! Now, I think we can make a poster to tell more people what can we do to become good students.
此部分教學由“Let’s brainstorm”和“Let’s make”兩個學習任務組成。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在“Let’s brainstorm”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集思廣益,想一想除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外,還有哪些可以作為好學生的標準,并提示學生可以從德智體美勞五個方面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和思維能力;在“Let’s make”環(huán)節(jié),教師鼓勵學生圍繞“Be a good student”這個主題制作海報,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落實了德育內容。最后,教師對整堂課進行總結,指導學生根據(jù)道德標準,對照自己的行為習慣,查漏補缺,努力成為內心陽光、行為端正的好學生,在英語教學中落實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總之,英語教師要提高對德育的重視程度,認識到德育融入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實際教學中努力做到真正樹立并落實英語教學的德育目標,將英語教學和德育有機融合,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讓學生獲得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