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雷亞男,賀星宇
作者單位:西華師范大學
◆ 羽毛球廣受青少年歡迎。在我國羽毛球課堂上,大多教學以傳統(tǒng)教學法進行,方法單一,不能使學生們體驗到比賽的樂趣,限制了學生們羽毛球水平的發(fā)展。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問卷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等方法,對羽毛球比賽教學法的應用進行了分析[1]卜豫.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多方位培養(yǎng)的探討[J].青少年體育,2022(08):61-62.。實驗結果顯示:(1)從提升羽毛球技術的角度來看,比賽教學方法的合理運用,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2)比賽教學法比傳統(tǒng)教學法加強學生身體素質效果要好。(3)在羽毛球教學中運用比賽教學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對羽毛球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確保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 比賽教學法;羽毛球教學;教學研究
羽毛球這一運動項目風格獨特,老少皆宜,在國內普及率很高,同時還受到了廣大青少年歡迎。青少年運動員訓練是中國競技羽毛球運動的根本,注重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訓練的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中國羽毛球事業(yè)長遠發(fā)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只有注重對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進行訓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我們國家的羽毛球運動提供源源不斷的后備人才[1]卜豫.青少年羽毛球運動員多方位培養(yǎng)的探討[J].青少年體育,2022(08):61-62.。
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影響下,學生產(chǎn)生一種:“愛體育課卻又討厭上體育課”的特殊現(xiàn)象[2]朱濤.高中學生“喜歡體育不喜歡上體育課”現(xiàn)象的成因分析[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10):201-202.[3] 陳玉敏,梁亞強.“比賽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的對比分析[J].九江師專學報,2003(06):64-65.。比賽教學法是一種通過教師將知識、文化和體驗傳遞給受教育者,指導他們將其運用到實踐中,培養(yǎng)他們的運動習慣和愛好。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教師應先將基本的羽毛球戰(zhàn)術知識灌輸給學員,讓他們對羽毛球運動有更多的了解,從而在實踐中增強積極性,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3]。此外,在比賽教學法運用中,教師應適當減少理論教學工作和合理進行戰(zhàn)術知識的學習[4],否則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3]。
本研究以比賽教學法在羽毛球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以比賽教學法、羽毛球教學為主要內容,利用中國知網(wǎng)等文獻數(shù)據(jù)庫查詢有關信息,充分考慮國內外相關研究。
1.2.2 實驗法
實驗組采用比賽教學法,而對照組則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經(jīng)過12周的試驗發(fā)現(xiàn)了這兩種教學方法在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完成上的差異,并借此求證“比賽教學法”能否轉變學生對羽毛球課的學習興趣和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羽毛球基本技術。
1.2.2.1 實驗時間、地點
實驗時間:2022年9~11月;實驗地點:西華師范大學田徑場和羽毛球場。
圖1 傳統(tǒng)教學法訓練
圖2 比賽教學法訓練
1.2.2.2 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種教學模式
對照組的教學模式是:(1)老師告訴學生教學目標;(2)老師講解示范;(3)老師安排學生實踐;(4)老師巡回改錯讓學生持續(xù)實踐;(5)小結并布置課后作業(yè)。
實驗組的教學模式如下:(1)老師公布教學目標;(2)老師講解演示;(3)以競賽形式進行技術練習;(4)競賽時進行師生交流修正錯誤;(5)總結和布置課后練習作業(yè)。
1.2.3 問卷調查法
1.2.3.1 問卷的設計
使用張惠紅教授的《大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水平量表》,實驗前后問卷內容相同,實驗前,對參與實驗的同學進行問卷發(fā)放,共22道題目,了解在比賽教學法教學實驗期間,有關對學生興趣之評估情況。
1.2.3.2 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
為了提高問卷發(fā)放回收的效率以及問卷的信度,本人親自在班級內當場進行了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具體情況如表1。
表1 調查問卷發(fā)放與回收情況
1.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運用Micorsoft Excel 2007對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歸納分析和比較。
2.1.1 實驗前兩組羽毛球技術水平測試結果對比分析
按照《全國青少年羽毛球等級考試一級考試內容與標準》作為參考,教學實驗前選取羽毛球4角位置移動、正手發(fā)高遠球、反手發(fā)網(wǎng)前球、正手擊高遠球、反手擊高遠球作為羽毛球運動技術水平測試項目,實驗前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了各個項目的測試,測試結果詳情見表2。
通過表2可以看出,實驗前兩組羽毛球運動技術水平方面差異并不明顯。本次實驗所選取的80名學生在實驗前羽毛球基本基礎幾乎是相同的,這主要是因為兩組學生一直在一起上課,上課方法、步驟和程序都是相同的。因此,實驗前兩組學生羽毛球技術水平相當,可以開展實驗教學。
2.1.2 實驗后兩組羽毛球基本技術分析
通過表3可以看出,經(jīng)過為期十二周的教學實驗后,再將實驗前后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前后的各項指標進行對比,可以看出在4角位置移動項目上,分別縮短了2.85s和1.29s;正手發(fā)高遠球項目上,分別提高了3.7個和1.58個;反手發(fā)網(wǎng)前球項目上,分別提高了4.03個和1.63個;正手擊高遠球項目上,分別提高了3.4個和0.72個;反手擊高遠球項目上,分別提高了3.21個和1.37個。以上測試結果,說明教學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在羽毛球技術水平方面差異顯著。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因為比賽教學法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2.1 實驗前兩組身體素質各項測試成績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50m短跑、800m跑成績相差不是很大。說明實驗前兩組同學速度、耐力素質沒有太大差距。實驗前坐位體前屈成績、立定跳遠實驗組成績稍好于對照組,但是差距并不明顯。由此可見,兩組同學身體素質沒有很大差別。由于兩組同學之前一直采用同樣的課程和教學方法進行訓練,身體素質各項機能相差不大亦是情理之中。
2.2.2 實驗后兩組身體素質各項成績對比分析
由表5可得,實驗后50m、800m、跳遠成績實驗班比對照班都有提高,這說明實驗班在訓練后速度、耐力、力量素質方面的提高要好于對照班。而實驗后實驗班坐位體前屈成績?yōu)?2.08±3.35cm,對照班實驗后坐位體前屈成績?yōu)?1.08±3.21cm,這說明實驗班與對照班在進行十二周的實驗后與之前相比柔韌素質都沒有明顯提高,沒有顯著性差異。
將實驗班與對照班實驗前后的成績進行對比能夠發(fā)現(xiàn),50m短跑成績實驗班縮短了0.46s,對照班縮短了0.20s。800m長跑項目實驗班縮短了10s,對照班縮短了6s。坐位體前屈成績實驗班變化了0.03cm,對照班變化了0.02cm。立定跳遠成績實驗班變化了0.1m,對照班變化了0.04m。實驗班與對照班的成績都有一個特點,除了坐位體前屈成績外,其他身體素質的成績都有提高。把教學情況和教學成績進行綜合考慮分析,能夠發(fā)現(xiàn)運用“比賽教學法”的班級在學習羽毛球的課程中非常積極,并且在整個上課過程中效率很高。從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代表柔韌素質的坐位體前屈并沒有很大的改變,兩班測試成績差異也不明顯,主要因為羽毛球運動對學生柔韌素質并沒有太高需求。因此實驗班的同學在經(jīng)過十二周比賽教學法的學習后,除了坐位體前屈,其他身體素質項目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結合羽毛球訓練本身的特點,所以在這些身體素質的項目中,只有柔韌素質沒有得到進一步提高。
2.3.1 實驗前兩組羽毛球學習興趣水平分析
在實驗前先對兩組學生羽毛球學習興趣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如表6,從調查結果能夠看出,實驗前兩組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沒有很大差距,體育學習積極態(tài)度都不是很高。很多人是由于學校科目成績的硬性要求被動參加羽毛球課,再加上害怕在運動過程中受到傷害等諸多原因致使他們不愿意主動學習羽毛球。
表2 實驗前羽毛球運動技術水平測試結果對比(N=80)
表3 實驗后兩組羽毛球運動技術測試結果對比(N=80)
表4 實驗前兩組各項身體素質測試成績對照表
表5 實驗后兩組各項身體素質測試成績對照表
2.3.2 實驗后兩組羽毛球學習興趣水平分析
在進行十二周不同方法教學后,對兩個班的80名學生第二次進行興趣水平測試,對兩個班的同學共發(fā)放八十份問卷,實際收回80份問卷,回收率100%,回收問卷有效率100%,從回收的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實驗班學生呈積極性學習態(tài)度是28.17±5.47明顯高于對照班的24.28±4.36,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可以看出通過十二周的比賽教學法,學生對羽毛球的學習態(tài)度有了一定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學生變得更喜歡羽毛球。通過比較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得出使用比賽教學法的實驗班消極態(tài)度為16.37±4.77,使用傳統(tǒng)教學法的對照班消極態(tài)度為17.37±5.03,結果表明比賽教學法在羽毛球課上的應用非常成功,在十二周的教學后同學們更喜歡體育課了。實驗班體育課外學習自主能力測評分數(shù)為22.46±4.26,對照班測評分數(shù)為14.45±3.27,在實驗前兩班此項測評分數(shù)沒有很大差別,但是在經(jīng)過十二周不同教學方法教學后,實驗班體育課外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好于對照班,兩班之間差異明顯,實驗班體育關注和鍛煉程度測評分數(shù)為26.53±4.36,而對照班是24.87±4.87,實驗班明顯高于對照班,可以看出實驗班喜歡體育的人越來越多,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正在提高。
表7 實驗后兩組羽毛球學習興趣水平表
(1)傳統(tǒng)教學法在教學過程當中對于學生羽毛球技術的提升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比賽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比較對學生羽毛球技術提升作用更為明顯
(2)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而言,競賽教學更能有效提高學生耐力,速度、靈敏素質卻對學生生理上柔韌素質,兩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效果均不顯著。
(3)比賽教學法在羽毛球課堂教學的應用,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羽毛球的積極主動性、加強學生運動興趣培養(yǎng),使得消極態(tài)度顯著減少,對學生和學生都有促進作用、學生和教師溝通,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度[4]蘇寸草.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實踐能力的實驗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3(01):69-71.。
(1)在使用比賽教學法進行教學時要把學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上課時教師要時刻關心學生安全,因為比賽的緣故,學生會對比賽結果十分關注,會盡力爭取每一個球,所以學生自己就會忽視自己的安全,在比賽教學法上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安全,保障羽毛球課的順利進行。
(2)制作“學一練一賽”系統(tǒng)化有機結合的專項計劃,在羽毛球課堂上要把“學一練一賽”看成一整個部分,將學、練、賽三小組之間的關系要進行適當調配,以“練”強化“賽”,再以“賽”帶動“練”,最后達到“學”的原始目的。在組織形式上要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比賽為契機,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式。要樹立“以賽促教”的理念,以技術競賽為主要途徑,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5]鄺振偉,尚輝.比賽教學法對提高學生技術與戰(zhàn)術能力的實驗研究[J].內江科技,2011,32(12):160.。
(3)注意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開發(fā)出適宜的比賽教學法的上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