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
部編版教材《道德與法治》自2017年9月新學期開始,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統(tǒng)一使用,新教材著重增加了法律知識的內(nèi)容,讓課程更加綜合化,并從兒童生活實際出發(fā)整合了多維度的教育內(nèi)容。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通過法治教育教學讓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做一個遵法守法的小學生。作為新時期的小學教師,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將法治教育真正落到實處,讓學生樹立法治意識,懂得明辨是非,并學會運用法律知識保障自身權益。
一、巧妙運用教材,滲透法治教育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課程,是學生形成法律意識,樹立法治觀念的重要教育渠道。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涉及許多法律知識及相關條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法治元素,巧妙運用教材,由教材知識拓展開,從而滲透法治教育。
如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主題是“我們的學?!保搯卧虒W我們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校生活的美好,讓孩子們熱愛校園。通過思考不難發(fā)現(xiàn),我們的教學可以從學校本身出發(fā),一方面是因為學校是孩子們學習知識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因為這里有傳授知識的老師,從這兩方面展開,教學目標也就基本達成。但換個角度思考,校園里學生眾多,卻依然能夠井然有序地開展教學活動,由此可以讓學生意識到遵守學校紀律的重要性,也借此把話題引入生活中,讓學生明確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對此,教師可以進行法治教育的滲透:在學校遵守校紀校規(guī),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遵守法律,比如不隨意拿別人的物品等。
因此,巧妙運用教材,由教材中的課題展開去,讓學生在無形中受到法治的熏陶,為孩子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打下基礎。
二、教學方式多樣,滲透法治教育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的多樣性也得到了豐富,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教師也應該運用多種方式開展教學,讓“枯燥”的知識“活”起來;根據(jù)所講內(nèi)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讓課堂豐富起來,吸引學生的興趣,趣味普法。
如二年級教材“守規(guī)則,懂禮讓”中的繪本故事,一方面讓“大家排好隊”這一課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拓展知識,另一方面也讓繪本故事成為規(guī)則、秩序與禮讓之間的紐帶,將我國民族美德緊密聯(lián)系起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繪本故事,采用問題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孩子們一起探究“如何守規(guī)則,什么情況要守規(guī)則”“如何禮讓,禮讓誰”等問題,教師可以在其中引導學生排隊時不能插隊,懂得在有需要的時候禮讓特殊人群等。
三、圍繞生活實際,滲透法治教育
在小學開展法治教育,應當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基本要求。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有必要把課堂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孩子們感受到“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如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我們的節(jié)假日”中,涉及到了人民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民幣十分常見,因此教師可以以此作為切入點,對孩子們進行法治教育。在實際生活中,孩子們自然是接觸過人民幣并知道其使用方式的,但對于人民幣的保護方法卻只有極少學生知道。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開展“認識人民幣”的主題活動,引導學生說說人民幣的用途,并給學生普及保護人民幣的相關法律知識,比如生活中最常見的人民幣損壞或者污損如何處理等。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意識到愛護人民幣不僅是一種良好的道德行為,更是我們應當履行的法律責任。圍繞生活實際展開教學,讓法治教學更貼近生活,才能讓孩子們更加感同身受。
四、家校共同合作,滲透法治教育
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是至關重要。要想將法治教育深度推進,必然離不開家校之間的合作,讓教師與家長協(xié)同配合,從而通過家庭環(huán)境氛圍的影響,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思想觀念。因此家庭教育的示范作用影響不可忽視,教師可以利用家校之間的合作,滲透法治教育。比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群給家長發(fā)一些家庭法治教育的文章和視頻,讓家長陪同孩子觀看,還可以引導孩子說說自己的看法,同時也提供一些法治教育的資源,由此促進學生家長的法治意識以及法治教育觀念,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另外也可以開展一些親子活動,讓家長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姆ㄖ谓逃?,家校共同合作,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為了讓學生更加安全、健康地成長,法治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也是不容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更要充分意識到法治教育的重要性,采取多種策略進行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重視法治教育,讓小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并學會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健康安全成長。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