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華僑城小學 趙蓬飛 邢 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育理念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素質教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重視與認可。小學語文教學時,閱讀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語文能力培養(yǎng)、思維水平提高以及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也成了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路徑之一。支架式教學作為一種具有創(chuàng)新性與科學性的教育模式,在閱讀教學的推進與發(fā)展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小學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的“黃金期”,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利用好這一理論促進閱讀教學效率與成果的雙重提升。本文以支架理論下小學語文中高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中心,分析探究了支架理論對整本書教學的重要意義,并且通過科學路徑使支架理論真正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發(fā)揮奇效。
“支架”原本屬于建筑學概念,泛指建筑行業(yè)中的“腳手架”,后被構建主義者延伸到教學領域成了一種教學方法。支架理論,是指當學習者在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向智力潛力區(qū)過渡、由會向不會發(fā)展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育者所提供的引領與幫助。小學階段是學生閱讀積累的初期,存在著經驗不足、能力不佳等各種問題,支架理論的應用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克服閱讀路上的困難與挫折,真正感受閱讀的魅力所在。
在傳統(tǒng)的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為提高教學效率,不少教師都采用被動灌輸?shù)哪J剑瑢㈤喿x的思路、感悟填鴨式地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缺乏思考的實踐機會與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閱讀所得并非自己的體悟,而是教師所灌輸?shù)膬热?,學生無法獲得理想的閱讀體驗,閱讀的積極性與熱情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挫傷。基于支架理論下的整本書閱讀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這一現(xiàn)狀,它改變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教師主導者的地位,保障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自主思考、分析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發(fā)揮引導、幫助、促進與協(xié)作的作用,并不會過度參與學生的閱讀活動,學生可以真正體會閱讀的魅力,提高閱讀的熱情與興趣。
小學中高年級與小學低年級有所不同,這一時期的學生基本沒有識字方面的問題,具備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同時小學中高年級也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關鍵時期,對初中的語文學習以及未來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因此這一時期的重要任務,就是要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做到能讀、會讀、善讀、樂于讀。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支架理論的應用就顯得重要且必要。支架式教學在給予學生更大的自由閱讀空間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必要的能力支持,使學生掌握讀懂閱讀文本、提高閱讀效率的方法與技巧,通過不同文體的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并用所掌握的能力與技巧指導其未來的語文學習與課外閱讀。
所謂“萬事開頭難”,整本書閱讀教學亦是如此,小學階段的學生容易對大部頭的書籍產生畏難與抵觸情緒,這就給教學活動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積極的學習興趣是一堂閱讀課的開始,因此,教師應當在讀前導入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的興趣點,搭建好“興趣支架”,引導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活動充滿熱情與期待,保障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推薦書目《稻草人》為例。在教學這本書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書目的名稱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們見過稻草人嗎?你們想象中的稻草人是什么樣子的?稻草人身上會發(fā)生什么故事?稻草人會看見什么呢?你們覺得稻草人眼中的世界和我們眼中的世界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你是稻草人,你覺得會發(fā)生什么呢?”這些問題激發(fā)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就“稻草人的故事”發(fā)表自己的想法與見解。聽完學生們的回答,教師應予以鼓勵,然后引導學生繼續(xù)挖掘葉圣陶筆下稻草人的故事,帶領學生走入一個奇幻的童話王國。
在讀前導入中搭建“興趣支架”,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前或者閱讀過程中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對閱讀文本進行合理的猜測,在興趣與好奇心的驅使下,自主積極地展開閱讀活動。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命運、主題表達以及文字賞析往往是教學活動的重點。因此要想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成果,教師就需要先引導學生全面分析、讀懂故事情節(jié),理解每一個情節(jié)設置的意義。情節(jié)發(fā)展是閱讀的基礎,只有當學生能夠從全方位、多角度提高認識,才能夠更好地把握閱讀文本的內涵?;诖?,教師可以搭建“圖表形支架”,使學生清晰、直觀明了地分析故事情節(jié),在對比探究中加深認識,加深對故事情節(jié)的整體性把握,為深入挖掘故事內涵打下良好的基礎。
以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中推薦的書目《西游記》為例。這本古典小說屬于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篇幅較長、人物眾多、情節(jié)復雜,要想讓學生深入理解這本書的精髓,教師就應當搭建“圖表形支架”帶領學生著重分析情節(jié)。以《西游記》中“孫悟空在取經路上重回花果山”的故事情節(jié)為例,小說中孫悟空在取經路上一共有三次重回花果山的經歷,分別是心猿歸正、三打白骨精以及真假美猴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列圖表分析孫悟空重回花果山的原因、心理狀態(tài)、結果,在對比中實現(xiàn)對文章情節(jié)的精讀細讀,把握人物的性格與情感變化,加深對故事情節(jié)的梳理與理解。
“圖表形支架”能將故事情節(jié)的復雜部分清晰明確地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避免學生在閱讀活動中出現(xiàn)“走馬觀花”的情況,引導學生細致入微地分析各個情節(jié),體會作者的精心安排,在明確故事情節(jié)的基礎上,促進教學效率與成果的顯著提高。
項目化學習是一種以問題作為驅動力的學習方式,在保障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提高其參與度,強調了學生的高階思維,滲透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與思維方式的訓練。要想提高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就不能只注重能力鍛煉,還要加強思維培養(yǎng),讓學生在項目化問題的導向下通過交流合作、遷移運用以及知識整合的方式,完成閱讀任務。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搭建“項目化支架”有利于最大程度上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批判思維,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深化發(fā)展,讓閱讀教學成果真正得以體現(xiàn)。
以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中推薦的書目《紅樓夢》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認知水平、個性特長以及思維能力等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其次,教師可以根據(jù)《紅樓夢》的閱讀特點與閱讀重點確定主體項目,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與探討匯總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例如“賈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敗的?”“寶黛釵三人的關系究竟如何?”“賈寶玉和通靈寶玉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lián)系?”再次,教師可以將這些大項目進行分解,例如“賈府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敗的?”這個問題可以分解為“賈府在不同的時間節(jié)點發(fā)生了哪些變化?”“賈府衰敗都有哪些誘因?”“賈府中的哪些人對賈府的未來有較為準確的預感?”并且將每一個小問題分發(fā)給不同的小組。最后,各個小組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項目活動后,教師應當組織小組成員通過PPT、課堂演講等方式分享并展示研究所得,將項目所得內容傳遞給班級學生,引導每一位學生都能從不同方面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讓閱讀活動發(fā)揮最大的教學作用,推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維能力的不斷深化。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的學習活動中獲得了顯著的重視。支架理論作為提高閱讀教學活動的教育理論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深刻體會支架理論的內涵與重要意義,并且運用科學的策略,通過興趣支架、圖形支架以及項目支架,推動閱讀教學成果的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