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珍珍 賀敏超 馮靈杰
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是肺癌的主要病理類型,LUAD的治療以放療、化療及手術(shù)治療為主,但患者的總體生存率無明顯改善[1]。近年來隨著人們對腫瘤細胞免疫逃逸機制、腫瘤與免疫細胞相互作用的深入了解,抗腫瘤治療已進入免疫治療新時代。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體(PD-L1)作為抑制性免疫檢查點,可對細胞毒T細胞免疫活性進行抑制,對機體免疫應答過程進行抑制,在免疫逃逸及腫瘤發(fā)生、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2-3]。有研究指出,PD-L1在多種惡性腫瘤組織中的表達高于正常組織,且PD-L1高表達與肺癌分期、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及預后具有一定關(guān)系[4]。鑒于此,本研究將探討PD-L1在浸潤性LUAD各亞型中的表達情況及其與預后的關(guān)系,以期為浸潤性LUAD患者的預后的評估提供參考?,F(xiàn)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于焦煤集團中央醫(yī)院治療的135例浸潤性LUAD患者臨床資料。本研究獲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颊咧心行?5例,女性60例;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60.38±3.64)歲;腫瘤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各有19例、47例、39例、30例。
納入標準:①患者臨床資料較為完整;②均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浸潤性LUAD。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②合并其他原發(fā)或多發(fā)腫瘤;③精神或行為異常,無法積極配合診治。
1.3.1 試劑 Abcam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兔抗人PD-L1單克隆抗體(ab213524)。
1.3.2 免疫組化方法 石蠟標本連續(xù)3 μm切片,并向烤箱(60℃)中置入烘烤3 h,取出后進行二甲苯脫蠟處理,遞減梯度酒精水化,蒸餾水沖洗,PBS洗3次,2次/min;向有EDTA堿性修復液的高壓鍋中置入切片,抗原修復3 min,室溫冷卻20 min,暴露抗原,蒸餾水沖洗,PBS洗3次,2次/min,滴加非免疫羊血清封閉抗原,PBS洗3次,2次/min,并分別滴加一抗,室溫孵育60 min,向切片滴加通用型二抗,室溫孵育20 min,DAB溶液顯示3~5 min,蘇木精復染,常規(guī)酒精梯度脫水,二甲苯固定,并向烤箱(60 ℃)置入烘烤20 min,中性樹膠封片,于顯微鏡下觀察表達情況,采用PBS代替一抗做陰性對照,采用已知陽性做對照。
1.3.3 結(jié)果判斷標準[5]PD-L1以細胞膜或細胞質(zhì)呈棕褐色或棕黃色顆粒判斷為陽性,以腫瘤細胞中PD-L1陽性細胞所占比例≥50%判斷為陽性,反之為陰性。
(1)分析PD-L1在浸潤性LUAD各亞型中的表達情況。(2)隨訪2年,每3個月隨訪1次,隨訪方式包括電話隨訪及電子病歷等方式,統(tǒng)計患者2年總生存率(OS),分析PD-L1與浸潤性LUAD患者預后的關(guān)系。
采用SPSS 22.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和例數(shù)表示,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方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35例浸潤性LUAD患者中腺泡型、貼壁型、乳頭型、微乳頭型、實體型各有92例、14例、10例、9例、10例。腺泡型、貼壁型、乳頭型、微乳頭型、實體型病理亞型的PD-L1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體型的浸潤性LUAD患者中PD-L1陽性表達率最高。見表1。
表1 PD-L1在浸潤性LUAD各亞型中的表達情況(例,%)
隨訪2年,135例浸潤性LUAD患者中2年存活患者有78例,2年OS為57.78%(78/135)。PD-L1陽性患者生存率為26.83%(11/41),低于PD-L1陰性患者的71.28%(67/9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3.119,P=0.000)。
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PD-L1為影響浸潤性LUAD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且OR≥1)。見表2。
表2 PD-L1與浸潤性LUAD患者預后的關(guān)系
在浸潤性LUAD的發(fā)生、發(fā)展中,免疫逃逸機制發(fā)揮重要作用,但目前關(guān)于PD-1/PD-L1信號通路的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明晰。PD-L1屬于Ⅰ型跨膜糖蛋白,PD-L1基因定位于9號染色體上,能夠被IFN-γ等細胞因子誘導表達,在產(chǎn)生腫瘤免疫應答中起到重要作用[6-7]。PD-1為PD-L1受體,活化的PD-1結(jié)合PD-L1會導致活化T細胞凋亡及周期阻滯,導致腫瘤細胞免疫逃逸,促使腫瘤細胞凋亡減少,導致腫瘤發(fā)生、發(fā)展[8-9]。
本次研究分析PD-L1在浸潤性LUAD各亞型中的表達情況及其與預后的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不同病理亞型的PD-L1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實體型的浸潤性LUAD患者中PD-L1陽性表達率最高。提示出實體型的浸潤性LUAD患者可能是免疫治療的潛在人群。PD-L1為PD-1主要配體,由Cd274基因編碼,PD-L1表達于巨噬細胞、B細胞及T細胞等,也可在多種腫瘤細胞表面表達,PD-L1可與PD-1配體結(jié)合,促使腫瘤細胞逃避免疫清除[10-11]。肺癌的生物學行為及其發(fā)展、轉(zhuǎn)歸過程十分復雜,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在肺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zhuǎn)移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2-13]。PD-L1表達于腫瘤浸潤免疫細胞表面,參與腫瘤細胞免疫逃逸機制,且有研究指出,腫瘤浸潤免疫細胞數(shù)量是判斷患者預后的重要因子[14-15]。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隨訪2年,135例浸潤性LUAD患者中存活患者有78例,2年OS為57.78%(78/135);PD-L1陽性患者生存率低于PD-L1陰性患者,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PD-L1為影響浸潤性LUAD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且OR≥1)。提示出浸潤性LUAD患者中PD-L1陽性表達時,患者預后不良,病死率較高,可通過測定PD-L1表達情況為浸潤性LUAD患者的治療提供指導,對患者預后進行評估。但本次研究中僅納入135例浸潤性LUAD患者,樣本量小,且為回顧性分析研究,還有待臨床深入分析研究PD-L1在浸潤性LUAD各亞型中的表達情況及其與預后的關(guān)系,以更好地指導浸潤性LUAD患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預測。
綜上所述,PD-L1在實體型浸潤性LUAD中呈陽性表達,且PD-L1陽性表達是造成浸潤性LUAD患者不良預后的危險因素,可作為浸潤性LUAD患者的免疫治療及預后評估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