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季
《談讀書》是英國哲學家、作家弗朗西斯·培根寫的一篇隨筆,文章論述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正確方法、用書的智慧和讀書的重要作用,旨在引導人們通過讀書增智啟慧,加強修養(yǎng),完善自我。作為議論性隨筆,本文短小精悍,但論述范圍廣,幾乎每一句都是名言警句,都有咀嚼的必要,而且文章采用了文白交雜的表達形式,莊重典雅,厚重凝練,耐人回味。如果采用常規(guī)的講解式教學方式,學生很難將作者的思想內化為自己的讀書經(jīng)驗。鑒于此,筆者在教學中采用了體驗式教學法。
一、以現(xiàn)實生活激活學生的切身體驗
作者在談及讀書與實踐經(jīng)驗的關系時,認為“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jīng)驗又補讀書之不足”,并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解釋了二者的關系:“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jīng)驗范之,則又大而無當”。但是,讀書為什么能彌補人的天賦不足?實踐經(jīng)驗又如何能彌補通過讀書而獲得知識的不足?文本既沒有說明,也沒有解釋。這就給學生準確理解二者的關系帶來了一定的困惑。
為了讓學生準確、直觀地理解讀書與經(jīng)驗的關系,筆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張同學天資平平,但是他喜歡讀書,特別愛讀有關中國歷史的書籍,因此他掌握了大量的歷史知識;李同學天分極高,學東西很快,但是他不喜歡讀書,即使父母催他讀書,他也心不在焉,有時還在父母面前耍小聰明。在學校舉辦的以‘歷史知識知多少為主題的演講比賽中,張同學出口成章,娓娓道來,贏得了全校學生的陣陣掌聲,而李同學根本就不敢報名參賽。請同學們想一想,這說明了什么?”這種天資平平的學生比天分極高的學生表現(xiàn)好的現(xiàn)象在中學階段很常見,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和身邊同學的學習表現(xiàn),很容易得出“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的結論,甚至有些學生將這種現(xiàn)象延伸開來,如“勤奮努力可以彌補天賦之不足”“態(tài)度端正可以彌補天賦之不足”“刻苦、認真可以彌補天賦之不足”等。
在此基礎上,筆者為學生提供了“經(jīng)驗又補讀書之不足”的學習支架:“讀書是人們增長知識的主要途徑,但并不是唯一途徑,現(xiàn)實生活和個人的經(jīng)驗閱歷也能讓人們獲得知識,有時甚至可以彌補書本知識的不足。你有沒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學生面面相覷。筆者結合自己炒菜的經(jīng)驗為學生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老師初學炒菜時,嚴格按照《家庭烹飪大全》的要求和步驟操作,但在放鹽時產(chǎn)生了疑惑,書上說要‘放少許鹽,這個‘少許到底指多少?老師查了字典,‘少許是‘一點兒、少量的意思,怎么才算是‘少許呢?老師仍不得要領,后來經(jīng)過多次試驗,老師最終理解了炒菜中的‘少許是烹飪者根據(jù)食材的多少、形狀,以及烹飪方式、食用者口味等因素自行確定的數(shù)量,適量即可,并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老師的炒菜經(jīng)驗就彌補了書本知識的不足?!甭犃斯P者關于生活經(jīng)驗彌補書本知識不足的案例后,學生的生活體驗被激活了,紛紛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一名學生說:“我做米飯時,按電飯煲說明書上的要求加‘適量的水,也是經(jīng)過不斷試驗,才掌握了‘適量的含義?!?/p>
二、創(chuàng)設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
《談讀書》旨在教導學生養(yǎng)成熱愛讀書的習慣,掌握正確讀書的方法,運用書中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通觀全文,題目中的“讀書”并不僅僅限于讀書,而是通過讀書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即學習。這就涉及學習的目的——學以致用。對于如何將從書本中獲得的知識應用于現(xiàn)實生活,作者只是高度凝練地說“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這就給學生帶來了疑惑:從書本中習得的知識為何在書外呢?
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源于書本、用于書外”,筆者為學生設計了一個“書本中來、書本外用”的語文綜合性活動:“我們生活在一個目之所及都是廣告、宣傳語的時代,但很多櫥窗、橫幅、招牌、張貼畫上的語句既不規(guī)范,也不準確。作為當代中學生,我們應該擔負起規(guī)范語言文字的重任。在社會生活中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問題,既是我們中學生檢驗讀書、學習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也是我們學以致用的一個絕佳機會。請同學們利用課外時間觀察社會上的語言運用現(xiàn)象,在本周的讀書分享會上分享你的觀察,體現(xiàn)你的‘用書之智?!痹谧x書分享會上,學生積極發(fā)言,分享了自己的觀察感受。一名學生從所住小區(qū)櫥窗里的宣傳語中加深了對比興修辭的印象:“‘鳥要高飛先振翅,人要進步先讀書的上句寫鳥兒高飛前的準備,下句寫一個人要進步,必須先讀書。整個句子是為了強調讀書,但宣傳語先言鳥兒高飛,以引出人的進步,與《關雎》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異曲同工?!逼渌麑W生則從大街上的宣傳語中發(fā)現(xiàn)很多問題:“嚴厲打擊非法電信詐騙”這個宣傳標語從語法上講是疊床架屋,從內容上講有誤導人民群眾之嫌,難道還有合法的電信詐騙?“不貪小便宜,預防不被電信詐騙”這條標語明顯是一個否定不當?shù)牟【?,與寫標語者的本意完全相反;“農民最受歡迎的農機俱”有兩個問題,一是語序不當,二是用詞錯誤。其他學生也分享了自己的觀察心得。
通過這樣的語文綜合性活動,學生一致認為,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一定要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才能加深對書本知識的印象,才能發(fā)揮書本知識的作用。這樣學習,學生對《談讀書》中的“用書之智”就有了切身的體驗和感悟。
三、在比較活動中獲得體驗,突破難點
作者在《談讀書》中強調“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有較為深刻的理解,但對“作文使人準確”的理解則顯得茫然。
結合作者的觀點和學生的寫作實際,筆者設計了課堂即興評論活動:“ChatGPT的問世,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一場關于人工智能的大討論。有人認為它無所不能,有人認為它是一種概念炒作。你認為呢?”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從兩個方面正確看待ChatGPT,但都是泛泛而談,大同小異,三言兩語即表達了觀點。在即興評論中,筆者為演講學生錄了音。學生演講完畢,筆者立即讓學生將自己的即興評論寫成150字的小作文。然后,筆者將學生的小作文與之前的演講錄音作對比,學生從鮮明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即興評論時用語貧乏,內容空洞,“無所不能”與“概念炒作”之間缺乏必要的過渡,邏輯性差,詞語搭配不規(guī)范,缺少說服力,而經(jīng)過深思熟慮寫作的文章則避免了這些問題,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筆者將學生的感受與文本中的“作文使人準確”聯(lián)系起來,學生很具體地“體驗”到:寫作可以讓人從容思考,反復斟酌詞句,可隨時修改錯誤,所以能準確表達自己的看法。比如,一名學生在即興評論時這樣說:“ChatGPT有利也有弊,它并非無所不能,但我們也不能把它看作概念炒作?!倍男∽魑膭t這樣說:“ChatGPT是人類發(fā)明的AI工具,它的能力基于大數(shù)據(jù),沒有大數(shù)據(jù)的支撐,它只能是一個軟件,還不具備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能力,不可能無所不能。雖然它不是萬能的,但其能力也不容小覷,在許多語言類的生產(chǎn)活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比如,它能夠快速生成高質量的文案,快速分析大量數(shù)據(jù)和信息,作為智能客服,它還可以有效應對用戶咨詢,提高客戶滿意度。怎么能說它是一種概念炒作呢?”
兩相比較,學生直觀地認識到,作文可以讓自己有更充裕的思考時間,更從容地組織語言,可以隨時修改錯誤,用作文來表情達意遠比講話更準確。
(作者單位:棗陽市太平鎮(zhèn)第一中學)
責任編輯 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