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蕓
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以“有趣的故事”為主題,從編排內容及其組織來看,本單元屬于典型的“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我們嘗試進行單元整體教學建構,希望能較好地落實這一學習任務群的目標要求。
一、縱向貫通,明晰“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定位
2022年版課標“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第二學段第三條學習內容為:“閱讀富有想象力和表現(xiàn)力的兒童文學作品,欣賞富有童趣的語言與形象,感受純真美好的童心,學習用口頭或者圖文結合的方式創(chuàng)編兒童詩和有趣的故事,發(fā)展想象力?!笨v觀教材,與這一學習內容相匹配的單元在各學段均有安排,其中,僅三年級就安排了三個單元,分別是三上第三單元、三下第五單元、三下第八單元。
經(jīng)過梳理,我們發(fā)現(xiàn)這幾個單元的學習內容關聯(lián)緊密、前后銜接,目標要求螺旋上升。
1.文學閱讀類型相近,閱讀要求基本統(tǒng)一。這三個單元文學閱讀內容的文本類型較為相似,都是有趣的童話、故事,為兒童所喜聞樂見。單元語文要素均指向文學閱讀的目標和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獲得審美體驗,感受想象的豐富神奇、故事的生動有趣。在前兩個單元基礎上,三下第八單元還提出了復述故事的新要求,指向基于充分了解故事內容基礎上的詳細復述,是內化課文語言、學習表達的過程,架起了輸入和輸出、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的橋梁。
2.創(chuàng)意表達內容相同,創(chuàng)寫要求步步進階。三個單元的“創(chuàng)意表達”均在習作中體現(xiàn)。三次習作內容相同(均是寫童話),但對創(chuàng)寫的要求逐步提高:三上第三單元考慮到這是小學生第一次學習編寫童話,所以教材給出了要素(時間、地點、人物等)提示,引導學生梳理問題答案,適當組合,形成習作;三下第五單元是習作單元,這次創(chuàng)寫童話重在鼓勵、啟發(fā)學生大膽想象,嘗試編出奇妙的想象故事,享受想象的樂趣;在此基礎上,三下第八單元編寫童話的要求又有所提升,強調故事要“有趣”。
由此,我們將“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在三下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簡要概括為:
1.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感受想象故事的生動有趣。(沿襲)
2.學習詳細復述故事。(新增)
3.按照“失去原有特征”或“特征變相反”的思路編寫有趣的想象故事,享受想象的樂趣。(新增)
4.開班級故事會。(新增)
二、橫向聯(lián)結,架構本學習任務群的任務安排
在對單元全部內容進行進一步閱讀、梳理之后,我們結合“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特點,進行了內容整合、結構調整,形成了本單元學習任務群的任務要點與課時安排(見表1),并架構了本次“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系列學習任務及學習活動。
1.領會單元要義,以“口語交際”統(tǒng)攝學習情境。
2022年版課標強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表現(xiàn)和發(fā)展的。每個學生都喜歡有趣的故事,故事會的主題情境既真實、樸實,又生動活潑,有助于激活學生學語言、用語言的內驅力。我們決定以本單元口語交際安排的“趣味故事會”作為統(tǒng)領性的校園生活大情境,圍繞其進行任務群整體設計,促使學生在真實的、有挑戰(zhàn)性的語言情境中開展各項學習活動,提高學習興趣,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
2.整合教材內容,以“讀—寫—講”架構學習任務。
在“趣味故事會”的主題情境下,我們整合教材,系統(tǒng)規(guī)劃了“讀趣味故事、寫趣味故事、講趣味故事”三級學習任務,以“評選故事大王”為終極挑戰(zhàn),引導學生在學習任務的完成過程中體驗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的樂趣。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均分解、有機融合到趣味故事的“讀—寫—講”的語文實踐活動之中。
3.挖掘群文特質,以“反差”錨定學習支點。
“讀趣味故事”,我們對課文做了整合,將原本獨立的四篇閱讀改為兩兩組合的“群文閱讀”。這是因為通過研讀教材,我們發(fā)現(xiàn),本單元的四篇課文暗含著高度一致的“趣點”——反差。四篇故事雖不同,但趣味的誕生都與反差有關?!堵宰硬每p和急性子顧客》,裁縫和顧客之間性格存在巨大反差;《方帽子店》,對待事物時大人的頑固愚蠢和小孩的自然真率之間也反差鮮明。由此我們可將這兩篇歸并為“人物之間的反差”?!堵泛汀稐椇恕罚緩姾穬磹旱睦匣⒑托⊥党闪四懶」?、倒霉蛋,不起眼的小棗核竟是拯救百姓的大英雄,兩則故事的趣味都體現(xiàn)為同一人物表里之間的反差,于是我們將這兩則故事歸并為“人物自身的反差”。
“寫趣味故事”的學習任務,也著力凸顯“反差”。請看本單元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的教材導語:“一旦動物失去了原來的主要特征,或是變得與原來完全相反,它們的生活會有什么變化?又會發(fā)生哪些奇異的事情呢?”明確的方法指引,為此次習作設定了編創(chuàng)邏輯。也就是說,本次習作就是要寫“動物前后反差帶來的趣味故事”。
綜上,我們以為,“反差”可以成為本任務群“讀”與“寫”的學習支點,抓住“反差”,就抓住了本單元趣味故事的閱讀欣賞與想象創(chuàng)編的內核。
另外,本單元語文園地的部分內容屬于“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學習任務群。因本文側重圍繞“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任務群展開相關論述,故未對其予以詳細介紹。但在實際教學中,這一學習任務群的任務及活動的設計仍須重視。
三、逆向思考,設計本任務群的學習評價
要想讓語文核心素養(yǎng)落地,學習評價的設計與實施是“最后一公里”。我們關注學習對象,對其進行身份設計,同時逆向思考,以終為始,進行評價標準設計,加強過程性評價,以此保障學生扎實經(jīng)歷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的全過程,通過及時反饋、反思,促進學習和教學改進。
1. 評價對象設計:在特定身份里成長。
薛法根老師說,我們進行學習任務設計時要“滿足學生角色代入的需求,使其在角色中成長”。什么角色是學生需要、喜愛的呢?如何讓學生產生代入角色的滿足感?如何幫助其在角色中成長?這些問題在設置任務時要用心考慮,在設計評價時同樣需要精心設計。比如,完成學習任務“讀故事”時,我們設計的學生角色有三種:第一,“朗讀者”,給予“誰能‘聲臨其境?”的個體評價;第二,“小老師”,給予“評選星級小老師”的互動評價;第三,“配音師”,給予“最佳動畫配音團”的合作評價。在特定的角色里,通過評價激勵,學生的挑戰(zhàn)欲、主動性、參與感、成就感均得到激發(fā)。
2. 評價標準設計:多維標準驅動成長。
2022年版課標指出:“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學習任務群的學習評價應圍繞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性表現(xiàn)進行。因此,我們將學生在“讀—寫—講”的語文實踐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程度和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均納入評價范疇,多維度設計評價標準,以此驅動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好的成長。比如,根據(jù)本單元創(chuàng)意表達的任務要求,我們對學生“寫、改、講、評、講”五個學習活動進行了全程表現(xiàn)性評價設計,努力實現(xiàn)多維度、多主體、多樣態(tài)的進階評價(見表2、表3)。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玄武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責任編輯 張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