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qū)白馬湖實驗幼兒園 盧冰雪
畢業(yè)之后,我如愿以償成為一名幼兒教師,懷著滿腔的教育情懷,期待能夠在教育事業(yè)中發(fā)出自己的光與熱。但初為教師的我對這一職業(yè)的理解并不深入,也常常問自己什么樣的教師才是一名好教師。正當我迷茫的時候,學生軒軒讓我逐漸認識到好教師的標準除了要具備專業(yè)的能力以外,更應是一位有著豐沛情感且能夠與幼兒產(chǎn)生共鳴的教師。
軒軒是一個不愛說話、比較內向的男孩。開學近一個月,軒軒和教師的交流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每當我試圖接近他時,他就會扭轉身體、聳起肩膀、眼神低垂,一副抗拒的樣子。玩游戲的時候他總是自己一個人坐著,從不主動選擇區(qū)角,點名的時候也不應答,尿床了也不會主動告訴老師……作為新教師的我雖然沒有太多經(jīng)驗,卻也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我常常眉飛色舞地逗他玩,并溫柔和善地引導他,可軒軒就是緘口不語,這讓我著實有點束手無策。而在一日生活中,我也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等待他一個人,等著急時,我也會吐槽式地說一句:“軒軒,你為什么不開口說話呢?你說話呀!”時間久了,我也漸漸地給他貼上了“內向”“倔強”的標簽,心想:這孩子未免也太內向了,以后踏入社會可怎么辦……
一天,軒軒的媽媽來園和我們進行了一次面談。令我完全沒有想到的是,家里的他和幼兒園里的他完全不同。媽媽說軒軒回家后就像憋壞了一樣,常常滔滔不絕地講述幼兒園里發(fā)生的事情,比如,誰碰了他的手,誰和他說了幾次話,他都描述得事無巨細。
而更讓我五味雜陳的是,軒軒對媽媽說:“我今天穿了紅色的新衣服,怎么還是沒有小朋友和我玩呢?”這句話讓我心里酸酸澀澀的,我從未想過軒軒的內心這么敏感細膩,原來他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也非常想要得到別人的關注和喜愛。而我卻從來沒有設身處地理解他入園不適的情緒以及沒有朋友的處境,甚至連他衣服、水杯、書包的變化都沒有察覺到。沒有細心的觀察和情感的共鳴,我更像是一位冷漠的“看客”。而我自以為了解的觀察評估,在教學實踐中也只是淪為粗略地“看”,只是站在第三方的視角,簡單地把他定義為“內向的孩子”,更沒有深刻思考他背后的原因。
從這件紅色的新衣服開始,我對軒軒的穿著和情緒有了更加細致的關注,也試圖找到打開他封鎖內心的鑰匙。我發(fā)現(xiàn)軒軒在自由游戲時間總是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緊緊地握著自己的玩具。這天,我緩緩地坐在他的身旁,看著低著頭的軒軒,我瞬間感受到了他的緊張和害怕。不免想到,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時刻——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面對一群陌生的人,愈是熱鬧就愈是恐慌。所以,我沒有急于對話,也沒有刻意地問他問題,只是靜靜地陪他坐了一會兒。我看到他的眼睛一直盯著自己的小手,于是我也打開了自己的手,自言自語道:“手上有什么呢?有好多的花紋,軒軒的手上也有嗎?”軒軒依舊沒有回應。我說:“軒軒不說話也沒關系哦!沒事的?!?/p>
因為軒軒缺乏一定的社交技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引導軒軒閱讀一些關于朋友的繪本,或者引導其他小朋友主動和軒軒一起玩。慢慢地,軒軒也敢于和同伴進行一些簡單的互動。
而之后一次關于朋友的集體活動徹底打開了他的社交開關?;顒右婚_始,我以談話的方式挨個詢問幼兒:“你的好朋友是誰呀?”當我問到浩浩的時候,他聲音響亮地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軒軒?!薄败庈帯眱蓚€字響徹整個教室,也響徹了我的內心。我立刻扭頭看向軒軒,軒軒已然笑得合不攏嘴。只見他又是害羞又是激動,來回地搓著手,興奮得不知所措,那種激動和開心再也掩藏不住了。
之后,我趁熱打鐵,邀請了軒軒的爸爸來園助教,軒軒也第一次在集體活動時舉手發(fā)言。當聽到他小聲地蹦出“我喜歡的動物是老虎”時,我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并在全班幼兒面前表揚了他——這是軒軒第一次在班里開口說話!
那天午后,我又坐在軒軒旁邊,他拿起一個小汽車玩具放在我的手臂上滑來滑去,還笑著說:“開汽車啦!”這是軒軒第一次主動和我互動,那時的陽光恰好灑在他開心的笑臉上,霎時間我感受到了這份職業(yè)的幸福感。以前我也常聽到其他老師說:“幼師很辛苦,但自己始終不愿意離開的原因就是孩子,因為孩子也在治愈著我們?!蔽耶敃r不是很理解這些話,現(xiàn)在特別贊同。我?guī)椭庈幫瓿闪艘淮涡⌒〉霓D變——從絕不開口到主動交流,其實很有可能這是他人生中一次大大的轉折,而這種開心和欣喜只有親身經(jīng)歷的教師才能感受到。
教育感言
我時常沉浸于理性分析,卻很少思考教師應該具備的職業(yè)情感,通過與幼兒的相知、相識,我漸漸明白情感才是一位教師的內核。除了理論知識和專業(yè)分析,教師需要具有豐沛的情感,以及尊重和平視幼兒的態(tài)度,更需要具有和幼兒共情共鳴的能力。也許,沒有共情共鳴,就沒有那些鮮活的、真實的、富有生命意義的時刻,也就沒有幼教工作中的感動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