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 曾祥燕 周曉潔 黃展銳 周小虎
食品原料學是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科學與工程等食品類專業(yè)的一門重要課程,主要涉及食品原料的生物學特性、采購、貯藏、加工及其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用等內容,具有內容廣而雜、知識點多而散、理論知識多且應用要求高等特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以教師為主體,過于注重理論、缺乏實際操作,師生互動交流較少,學生只是簡單機械地記憶,導致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經驗,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實踐教學發(fā)現(xiàn),“案例式+”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引入食品原料學的教學實踐中。
一、“案例式+”教學法的概念與特點
案例式教學(Case study teaching)是一種以實際問題或案例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案例分析講授知識點,引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本質,同時融合理論與實踐,注重考察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從中獲取知識和經驗。
“案例式+”教學法是在案例教學的基礎上,通過融合多種教學理念和教學元素,如小組合作、課堂討論、信息技術等,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鞍咐?”教學法的特點是多元化、交互性和實踐性,核心在于學生任主角、教師當輔助。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合作等方式,共同分析案例,并解決問題,從而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和創(chuàng)新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
二、“案例式+”教學法在
食品原料學課程中的實踐應用
1.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在把“案例式+”教學法應用于食品原料學課程中時,教師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以便實現(xiàn)本課程的教學目的。為此,筆者所在的教學團隊圍繞本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依照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要求,確定了本課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師生面對面交流、問卷調查、研究考卷等形式,進一步掌握了學生學習本課程時的難點和知識盲點;通過陸續(xù)走訪杭州頂新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湘窖酒業(yè)有限公司等數(shù)十家產學研合作的企事業(yè)單位,與企業(yè)管理人員以及生產一線人員進行深入交流,了解了實際生產所需的職業(yè)技能要求?;谄髽I(yè)(產業(yè))、專業(yè)和學生三個維度,教學團隊確定了食品原料學課程案例所需達成的教學目標以及課程知識范圍。
2.選擇與設計工程案例?!鞍咐?”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法,因此,案例的選擇和設計是教學的關鍵。案例應當具備實踐性、典型性、綜合性、啟發(fā)性等特點,能夠引導學生從真實的情境中獲取知識和技能。以往本課程選用的工程案例多是從網(wǎng)絡、書本等平臺獲取,脫離了企業(yè)和產業(yè)的實際需求,因此很難培養(yǎng)出滿足企業(yè)需求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們與楊掌柜食品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等企業(yè)進行了產學研合作,到企業(yè)實地觀摩、蹲點,挖掘企業(yè)生產中符合課程目標的工程案例,并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使工程案例兼具實踐性和啟發(fā)性,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課堂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有機結合,以達到“新工科”的要求。例如,講授“果蔬食品原料”內容時,采用了“酶法清潔生產橙汁胞”的案例。該案例來源于湖南李文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項目,實際生產中需要先使用削皮機削去果皮,再使用生物酶脫去囊衣,涉及柑橘類水果果皮和囊衣的化學組成、酶對果蔬風味和質構的影響、酶制劑在非柑橘類果汁中的應用等多個知識點。再如,講授“大豆原料”內容時,根據(jù)湖南鄉(xiāng)鄉(xiāng)嘴食品有限公司、湖南君益福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yè)的生產實際,設計了“酸漿豆腐自動化生產”案例,傳授了豆類作物的特點、大豆原料采購標準、豆制品加工新技術、豆制品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等知識點,將分散知識點融合進典型工程案例中,并將專業(yè)知識與工程應用和思政元素相結合,使學生在了解食品原料的采收、加工等相關理論和實踐知識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3.評估教學效果?!鞍咐?”教學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評估和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評估學習效果,如作業(yè)、小組展示、考試等,同時還可以采用學生的自我評價和教師的評價等方式進行綜合評估。通過評估,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針對性的輔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提高“案例式+”教學法在
食品原料學課程應用效果的方法
1.教學目標和要求方面。案例設計應當具備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在食品原料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時,應該明確以下教學目標和要求:知識和原理——掌握食品原料的基本知識和原理,理解食品原料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和具體應用;實際問題解決能力——能夠分析和解決食品原料加工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2.教學方法和策略方面。采用“案例式+”教學法時,食品原料學課程的任課教師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要求。首先,在案例選擇和設計上,教師要選擇恰當、富有啟發(fā)性的工程案例,并對其進行適當設計,以便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提高教學效果。具體而言,教師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1)案例的質量和適用性,要選擇一些具有現(xiàn)實意義、啟示性和教育意義的案例,并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背景合理選擇。(2)案例的難易程度,要選擇適合學生難度和深度的案例,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和設計。(3)案例的多樣性,要選擇不同類型和領域的案例,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行業(yè)和領域,提高跨學科的能力。(4)案例的細節(jié)和真實性,要確保案例的細節(jié)和情境符合實際情況,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現(xiàn)實感。(5)案例的育人功能,要挖掘和精煉案例中隱藏的思政資源,將思政內容導入工程案例,發(fā)揮出工程案例的育人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與使命擔當。
其次,在教學方式上,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目的及要求,結合重點章節(jié)的知識和學生學習的痛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案例式+討論、案例式+視頻、案例式+實驗、案例式+翻轉課堂,并嘗試生講生評、生問生答、以練代講、案例點評、研討辯論、項目探究、邊講邊練、教師導演學生串演、平行互動、邊做邊評等案例教學新形式,構建“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新型師生關系,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案例的調研、思考、分析、討論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主動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之道,促進學生對課程重難點等知識點的融會貫通。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分析一個案例,并提出解決方案。小組成員要相互協(xié)作,教師根據(jù)小組的表現(xiàn)給予及時反饋和指導,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案例,并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案例式+”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則是主動參與和探究主體。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案例、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和研究,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在這其中,信息技術的支持非常重要。信息技術可以為教學提供多種形式的支持,例如教學視頻、網(wǎng)絡資源、虛擬實驗等。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示案例,并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和互動平臺,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案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同時,信息技術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和個性化學習路徑,讓學生更加靈活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從而增強學習的可持續(xù)性和實用性。
3.教學效果評估方面。在“案例式+”教學中,教學效果評估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方式進行教學效果評估。(1)學生評價。學生評價是“案例式+”教學法中的一種重要評價方式,學生通過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和經驗,同時可以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通過不斷努力來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2)同行評價。同行評價是一種學生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評價同學的學習成果來間接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這種評價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
(3)教師評價。教師可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聽取學生的意見、檢查學生的作業(yè)等方式,對所使用的案例進行評價,以確定案例的適宜性和有效性,為今后教學提供參考。例如,某教師在一節(jié)課中采用了“案例式+”教學法,選取了多個與食品原料學相關的案例,并組織學生進行分析和討論。其中一組案例是關于糖果制作,學生們需要分析糖果的原料、生產過程和質量控制方法,然后提出改進方案、解決方法。在進行教師評價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案例分析和討論中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了個人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效果較好。
綜上,把“案例式+”教學法應用在食品原料學課程教學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增強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食品科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應用“案例式+”教學法時,需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特點,合理選擇案例,并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評估方式,以提高教學效果。
基金項目:2022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xié)同育人項目(22097156283714);2022年邵陽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2JGSY002);2020年邵陽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0JG28);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HNJG-2021-0888);2021年邵陽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21JG21)。
作者簡介:陳浩(1989-),男,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食品加工與保鮮、食品生物技術。
曾祥燕(1974-),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食品加工與保鮮、食品生物技術。
周曉潔(1989-),女,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微生態(tài)與風味。
黃展銳(1992-),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豆制品加工與安全控制。
周小虎(1989-),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食品蛋白質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