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門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更確切地說,任何一門藝術選擇的表現(xiàn)形式,最終都會取決于作者自身對文化的認知、對文化的認識、對文化的積累和自身文化的積淀。
書法,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涉及諸多藝術門類的知識。書法藝術的美必須首先遵循書法本身的藝術規(guī)律,因此,書法藝術首先是繼承傳統(tǒng),從經典作品中獲取豐厚的營養(yǎng),然后通過書家自己的咀嚼與表現(xiàn),才能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來。其次,學養(yǎng)是書法藝術的根與魂,也是決定書法藝術能夠走多高與走多遠的根本因素,然后,我們才能談到書法藝術的美,才能談到書法藝術的豐富性。
蘇東坡先生說:“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他將“識”“見”“學”當作書法創(chuàng)作必備的三個方面的素養(yǎng),更是將“識”“見”“學”綜合后的修養(yǎng)當作書家學書的必要前提。
當我用小楷書寫《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時,希望將小楷的端莊和安靜,表現(xiàn)在書寫之中,使欣賞者能夠充分感受到佛家的禪意邃密,同時,將靈性與禪意相容,達到靜、意、禪、趣融為一體的境界。
當我創(chuàng)作行草書時,希望能夠做到內容與形式統(tǒng)一,剛中見柔,柔中見剛,剛柔相濟,兼有碑之骨、帖之韻,追求自然的文氣與書卷氣,隨意、自然、瀟灑,在法度中做到最大的表現(xiàn),內斂中具有極強的張力。
書法創(chuàng)作應該沒有造作,完全是本真情態(tài)的自然流露。所謂自然,就是讓自己處于一個放意自適的狀態(tài)下進入書寫,從自律、自為,走向自然、自在。如果沒有其他“添加”,則元氣淋漓,煥發(fā)出生命的魅力。自然地書寫,還源于長期磨煉形成的一套自己的完整書寫模式,胸有成竹,情動于中,文形于外,在此基礎上,達到“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
風格是一種路徑,也是自然快意書寫的路徑。黃庭堅說:“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醫(yī)也?!边@里說的是做人,寫字也是如此。古人對書法中的俗有一個基本的界定,如清代王概說:“筆墨間寧有稚氣,毋有滯氣;寧有霸氣,毋有市氣。滯則不生,市則必俗,俗尤不可浸染?!彼谶@里,把市氣看作是書法的大敵。什么是市氣?我以為就是跟風,就是迎合,就是沒有追求,就是人云亦云、沒有獨到之處。
在吸取中國古代先賢們的優(yōu)秀精髓之后,努力形成自己的風格與面貌,這些年來,我所做的就是不斷地補充和完善,以達到更加鮮明和成熟的樣貌。
書法創(chuàng)作,需要長期艱苦的積累,這在別人看來是一條寂寞之路。書法于我卻是一種美妙的享受,我的愛好和工作都是書法。因此,我會自然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管是創(chuàng)作、教學還是研究書法藝術。
我還有一個愿望,用我的專業(yè)所長,傳播中國書法藝術。2015年,英國威廉王子來中國訪問,我應有關方面的邀請,書寫了“嘉福久遠”四字贈送,威廉王子表示,會將我的書法作品懸掛在他的客廳。我真心希望,能通過書法藝術,傳播我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
書法不可以速成,如果不下功夫鉆研,就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里取得成績。因此,書法會伴隨著我,給我?guī)頍o窮的樂趣,我希望隨著時間的延續(xù),人與書法不斷成熟,不斷走向更高的境界,即古人所說的—人書俱老的境界!
黃正明多次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并在全國大型專業(yè)比賽中獲獎。2013年7月,在中國香港成功舉辦了“翰墨寫心—黃正明書法藝術作品展”。2015年3月,英國威廉王子訪華,獲贈黃正明教授所書寫的書法作品“嘉福久遠”。2017年、2019年分別在日本、中國臺灣成功舉辦了個人書法作品展。
黃正明書法作品多次入展:全國第三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論文入選),全國首屆新人新作書法展,全國首屆行草書法大展,全國首屆楹聯(lián)書法大展,江蘇書法五十年展覽,第六屆中國書法藝術節(jié)書法大展等。
黃正明主編了《書法鑒賞》(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書法鑒賞》《中國書法通論》(南京大學出版社)等高校教材,并有多篇論文發(fā)表,是一位集創(chuàng)作、教學、理論研究、鑒賞為一體的書法家。他的書法作品還被刻石于中國書法翰墨碑林,并被北京中南海、臺灣大學、江蘇省美術館、美國紐約大學、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等海內外多家單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