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玉薪, 陳茂瓊, 孫慧*
(1.貴州醫(yī)科大附屬醫(yī)院 兒童重癥監(jiān)護室, 貴州 貴陽 550001; 2.貴州醫(yī)科大學 臨床醫(yī)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1; 3.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新生兒科, 貴州 貴陽 550001)
肺出血是指肺血管壁損傷、變性或伴有肺動脈高壓等因素引起的以咯血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如不正確及時診治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并發(fā)癥,例如窒息、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及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等[1]。國外研究顯示肺出血的死亡率高達 9%~38%[2],其中危重癥患者死亡率更高達25%,大咯血死亡率可至50%[3-4]。國內針對兒童肺出血的研究多集中于新生兒[5-7], 對非新生兒期的肺出血的研究較少[8];楊雨航等[9]研究顯示,兒童重癥監(jiān)護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肺出血患兒的發(fā)病率為0.66%,提示在PICU兒童肺出血占有一定比例。因此,本研究擬通過分析PICU肺出血患兒的臨床資料,探究其病因構成、臨床特征及死亡相關因素,旨在提高對兒童肺出血的認識,以達到早期識別、診斷及干預治療,降低病死率,提高患兒生存質量。
選取2013年3月—2022年4月PICU診斷為肺出血的患兒,要求符合《兒童咯血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相關肺出血診斷標準[1],年齡28 d~18歲,有血性液體經鼻腔、口腔流出或咳出、氣管插管時可從導管中吸出泡沫樣血性液體,所有參與本研究患兒的家屬或監(jiān)護人均已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且病例信息完整;排除其他已知原因導致的出血,如鼻腔出血、口腔出血及氣道腫瘤引起出血等。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3362)。
1.2.1一般臨床資料 收集84例肺出血患兒性別、年齡、病因(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生命體征(心率、呼吸、血壓等)及結局(死亡或生存)的資料。
1.2.2臨床癥狀及體征 收集肺出血患兒出現的早期不典型癥狀(發(fā)熱、咳嗽、喘息、呼吸困難及消化道出血等)或首發(fā)體征(肺部濕性啰音、肝大及脾大等)。
1.2.3實驗室檢查 記錄最接近肺出血發(fā)生前的實驗室指標,包括血液pH值及氧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血液 Na+、K+、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紅細胞(red blood cell,RBC)、血紅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bloodplatelet,PLT)、降鈣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及C反應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等實驗室指標。
1.2.4影像學檢查 收集肺出血患兒的肺部影像學檢查結果,包括有無肺部滲出、胸腔積液、磨玻璃樣密度影、氣胸、支氣管擴張、肺不張及肺實變等,并對肺葉累及范圍進行分析。
1.2.5小兒危重癥評分(pediatric critical illness score,PCIS) 參考中華兒科學會制定的《危重病兒評分表》[10]評估PICU患兒的病情程度,PCIS包括心率(heart rate,HR)、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呼吸頻率(respiratory rate,RR)、PaO2,血液pH、Na+、K+、Scr、BUN、HGB及有無消化道出血等,以上各指標評分累加為PCIS總分,規(guī)定PCIS>80分、80~71分及<70分分別定義為非危重癥、危重癥及極危重癥。
1.2.6并發(fā)癥 收集肺出血患兒住院期間發(fā)生的并發(fā)癥,包括休克、心力衰竭、呼吸衰竭、MODS、DIC、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
1.2.7呼吸機治療信息 收集呼吸機治療患兒的有創(chuàng)呼吸機參數呼氣末正壓(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P25,P75)]描述,予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予χ2檢驗、校正χ2檢驗、Fisher精確檢驗;影響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進行分析,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入住PICU肺出血患兒中,生存28例(33.3%)、死亡56例(66.7%),年齡1~13歲、中位年齡5歲,男52例(61.9%)、女32例(38.1%);患兒早期以某項癥狀或體征首發(fā)起病,發(fā)熱29例(34.5%)、咳嗽19例(22.6%)、喘息48例(33.2%)、呼吸困難26例(30.9%)、消化道出血28例(33.3%)、肺部濕性啰音51例(60.7%)、肝大52例(61.9%)及脾大42例(50.0%),病因構成見表1。
表1 PICU肺出血患兒的病因構成
84例肺出血患兒中發(fā)生死亡56例,病死率為66.7%;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死亡組患兒并發(fā)休克比例高于生存組,PCIS及PaO2,血液Na+、HGB、PLT水平均低于生存組,但其余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PICU肺出血患兒發(fā)生死亡的單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肺出血患兒并發(fā)休克(OR=6.381,95%CI為1.274~31.948)、HGB≤70 g/L(OR=29.584,95%CI為2.603~336.233)、PLT≤130×109/L(OR=10.461,95%CI為2.217~49.367)、PCIS≤60分(OR=6.181,95%CI為1.308~29.210)是PICU肺出血患兒死亡的影響因素。見表3。
表3 PICU肺出血患兒發(fā)生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本研究肺出血患者確診年齡為1~13歲,中位年齡5歲,男女比例差距不大,這與Siu等[11]、De等[12]研究類似,即肺出血好發(fā)于5歲以下兒童,且發(fā)病率在性別上無明顯差異。肺出血可建立在各種原發(fā)疾病基礎上,不同病因可共存,缺氧、酸中毒、DIC及心力衰竭是新生兒發(fā)生肺出血最常見的危險因素,非新生兒期兒童肺出血病因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少,本研究分析了非新生兒期肺出血患兒的病因,以感染性疾病最常見,主要為肺部感染,這與近年的回顧性研究結論一致[13]。值得注意的是,本中心救治了1例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肺出血患兒,近年已有多例報道腸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其中有病例以肺出血首發(fā)但全程無手足口病表現[14-15];張交生等[8]研究結果顯示肺出血患兒原發(fā)疾病前3位中血液系統疾病占2位(急性白血病和噬血細胞綜合征),本研究結果與該研究結果類似。相關研究顯示,白血病患兒常合并導致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如高白細胞狀態(tài)、化療藥物使用、嚴重感染、免疫功能缺陷、血小板減少等,肺浸潤發(fā)生率為29%~62%,病死率高達50%[16]。另外,本研究中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行骨髓移植后可并發(fā)肺出血致死亡,這與相關報道骨髓移植后因血小板降低致肺出血發(fā)生病例類似[17];本研究中心血管疾病主要有先天性心臟病及心功能不全,先天性心臟病包括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及法洛四聯癥等,這與Welsh等[18]、馮麗梅等[19]研究類似。本研究還收錄了1例肉堿缺乏癥患兒,染色體遺傳病可能會導致肺出血水腫。
肺出血患兒早期臨床表現不明顯,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De等[20]研究指出可有1/3患兒未出現咯血表現,只是以不典型臨床癥狀及體征首發(fā),本研究中患兒病初可出現發(fā)熱、咳嗽、喘息、呼吸困難、消化道出血等臨床癥狀,體征上多出現肺部濕性啰音、肝脾腫大,早期直接出現咯血例數很少,大部分患兒均為住院期間發(fā)生肺出血甚至大咯血,這與文獻所示疾病初期隱匿,臨床表現缺乏診斷價值相符。生化指標對于判斷疾病進展極為重要,嚴重感染可導致WBC、CRP、PCT、IL-6等升高,PLT下降[21-22],本研究結合PCSI,選取肺出血發(fā)生前最近的實驗室數據,結果顯示本研究肺出血患兒發(fā)生肺出血前血紅蛋白和血小板越低,更容易發(fā)生死亡,與王維、代佳佳等[23-24]研究結果類似。肺出血患兒的肺部影像多表現為肺泡彌漫性、充填性、融合性實變影,可因出血期不同而表現不同[25],反映了疾病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本研究肺出血患兒可合并多種影像學征象出現,以肺部滲出最常見,累及多個肺葉,典型磨玻璃樣密度影征象較少,這與文獻所述疾病早期缺乏特異性影像學征象相符[26],此外,近年超聲診斷在兒童肺出血,特別是新生兒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一項多中心回顧性研究也應用了這項技術[27]。
肺出血出血量大時可出現各種并發(fā)癥,新生兒領域的相關回顧性研究顯示休克、DIC、心衰等并發(fā)癥是新生兒肺出血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休克病死率高達50%,非新生兒兒童研究較少,Fan等[28]研究提示休克是肺出血的危險因素,可損傷局部血管的完整性,本研究對本中心肺出血患兒并發(fā)癥進行了分析,可合并不同并發(fā)癥,休克最常見,其次是MODS、DIC,并發(fā)休克時的死亡率更高,這與文獻相似,近年的回顧性研究也顯示休克是肺出血患兒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29],及時評估病情,積極糾正休克對于肺出血患兒住院期間的結局極為關鍵。另一項極為重要的治療措施就是預防窒息,呼氣末正壓機械通氣可使引起肺出血的塌陷閉合肺泡重新膨脹,增加肺部功能殘氣量,糾正缺氧。本研究中患兒大多采取呼吸機治療,選擇呼吸機PEEP值8~12 cmH2O,發(fā)現生存組大多選擇較高PEEP值,這與相關研究相符[25],強調初設PEEP不宜過低,不僅促進氧合,還可增加肺泡內壓力,同時起到壓迫止血作用,更好促進出血性肺水腫的吸收。
本中心肺出血患兒治療無效死亡56例(病死率66.7%),接近目前國內外病死率50%[4,8],分析發(fā)現重癥監(jiān)護室肺出血患兒合并休克、HGB≤70 g/L、PLT≤130×109/L、PCIS≤60分是死亡的相關因素,可提供預警參考,PCIS需結合實驗室指標進行,可以在肺出血發(fā)生前、病情隱匿時,評價疾病綜合狀態(tài),但因應用的普適性,目前國內研究較少,新生兒領域應用新生兒危重癥評分對結局進行預測較多[30],近年國內外重癥監(jiān)護室也在使用APACHEII評分系統對各疾病初期進行評分[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