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革林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城市化進程持續(xù)加快,其表現(xiàn)最突出的便是高層建筑的誕生。這些年,出現(xiàn)了更多的高層公共建筑,其密度也在持續(xù)提高,這將有助于城市發(fā)展,但也應對出現(xiàn)的安全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高層建筑因為高度較高、體量較大等特征,只憑借政府救援力量無法及時救助被困者、控制火災,這就要求救援工作者科學應用建筑消防設備來進行救援工作。因此,本文通過介紹高層公共建筑火災特征,結合消防設備設施的布置,探究在救援中怎樣進一步實現(xiàn)固移結合,旨在能夠為滅火救援發(fā)揮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高層;消防設施;滅火救援;運用
引言
高層建筑因體量大,通常在建設之初就會布局好消防設備設施的建設,比如防排煙系統(tǒng)、消火栓系統(tǒng)。不少高層建筑還會設置消防電梯,有助于救援工作者及時抵近火災區(qū)。通過設置消防設備設施,旨在出現(xiàn)火災時更好保護人們的安全。所以救援工作者在應對高層火災時應該科學合理使用這些消防設備,進而提升滅火救援工效。
一、高層建筑含義及消防設施設備所起到的主要作用
(一)高層建筑定義
通常情況下,指超過一定層數(shù)或高度的建筑物,不同國家該類建筑的起始高度或層數(shù)有所差異,也沒制定相應的標準以及范圍。其最新定義在2018年,規(guī)定高度大于24米的工廠、倉庫以及民用建筑[1]。
(二)建筑消防設施的主要作用
相比于其它建筑來講,高層公共建筑的消防設施要求有所差異,高層具備特殊的建筑結構,出現(xiàn)火災一般會提高控制火情以及救援的難度。相比于一般建筑,高層消防救援時效性較短,一旦由于客觀原因影響救援的進行,失去了最佳時間,將導致較大的后果,并且蔓延規(guī)模持續(xù)變大。因此,想要提高救援效果,應盡可能使用建筑消防設施。整體而言,消防設施的作用一般體現(xiàn)于這些層面:其一,能夠及時找到火災警報,補充所需裝置,及時完成人員疏散,盡可能維護人員安全,減小損失。其二,能夠開展煙霧排放處理,防火隔離設備能夠阻止火災蔓延,避免擴散,之后借助風扇等排放設施,使火勢蔓延變慢,減少有毒氣體產(chǎn)生,避免出現(xiàn)危險情況。其三,能夠提供電力資源,為救援提供保障,便于進行救援,并且電力能夠穩(wěn)定正常通訊,第一時間將現(xiàn)場狀況反饋至中心。采取這一種方法,輔助運用應急安全設備,能夠加快人員疏散,電力能夠確保照明系統(tǒng)運行,確保電梯正常運行,提高疏散效率。
二、高層公共建筑出現(xiàn)火災的常見特征分析
在社會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的背景下,廣大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提升,建筑事業(y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建筑面積也持續(xù)擴大,隨之出現(xiàn)就是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然而在一些高層建筑內部消防設施匱乏,針對火災出現(xiàn)的應急設施也沒有到位?,F(xiàn)如今,高層公共建筑出現(xiàn)火災一般存在以下特點。
(一)人口疏散難
高層高度通常是24米,同時在建筑中有著不少的人居住或工作,造成疏散線路緊張。一旦出現(xiàn)火災,會出現(xiàn)很多有毒氣體,給現(xiàn)場帶來很大的損失。伴隨蔓延,將形成很多煙霧,會彌漫到安全通道以及消防通道,這將影響疏散能見度,不利于疏散工作的進行。在不少建筑中存在很多的內置管道、通風管道,若防火設計有缺陷,火勢將由管道蔓延,將極大影響救援工作的實施。其一,高層的重要特征為樓層高,疏散路線較遠,前往安全區(qū)所需時長較久。其二,人員比較密集,在進行疏散時可能引起擁堵。火災中存在很多的煙霧,提高了疏散難度。同時,由于防止火災造成的電氣泄漏而關掉電梯將提高疏散難度。所以一旦出現(xiàn)火災,應該借助消防樓梯開展疏散。若走廊難以防止排煙,煙霧將短時間內擴散至走廊,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其三,很多實例說明,火災形成的有毒氣體擴散導致缺氧、窒息是引起火災死亡的關鍵因素,所占比例大于1/2,甚至達到70%。因為煙霧中的CO能和紅細胞結合,造成缺氧導致窒息、死亡。實例證明,疏散50層的建筑中全部人員需用時兩個小時,這樣的效率屬于火災出現(xiàn)導致的較大后果[2]。
(二)高層公共建筑火災火勢蔓延快
若防火設施未得以真正實施,同時沒有科學設置,會造成很大危險。不少外墻保溫材料選擇B2級材料,其有著較好的耐火性,不過僅有2h左右,同時裝修會使用很多的裝飾品,基于管道風的影響將推動火勢蔓延。高層公共建筑有著這些方面的火災隱患:其一,火災蔓延快,危害程度大,同時存在很多因素能推動蔓延,門窗、管道等將加快蔓延,使建筑內部變成火桶。其二,建筑中的一些管道、管井等也能促進火災蔓延。若設計、建設有著不足,將可能產(chǎn)生煙囪效應。火勢穿過外窗時,將會很快蔓延開來。其三,影響火災因素較多。在高層公共建筑中,常見的傳播形式為熱對流,它的動力一般源于煙囪效應。通常而言,處于火勢發(fā)展環(huán)節(jié),蔓延速率是0.5-0.8m/s,相比于橫向,豎向蔓延更快,能夠達到3-4m/s[3]。
三、高層公共建筑消防設施在滅火救援中的應用
(一)火災報警系統(tǒng)
在高層公共建筑中該系統(tǒng)為不可或缺的消防設施,在出現(xiàn)火災時,報警系統(tǒng)會及時啟動,可以精準定位火災位置,并且可以基于聯(lián)動控制平臺開啟滅火設備,便于滅火救援的實施。對于火災探測器的選取,通常要分析多項因素,其中包括火災發(fā)展特點、環(huán)境條件等,選擇最佳的探測器。常常會考慮使用感煙火災探測器,其可以及時找到陰燃火災。并且需要結合保護面積及半徑來對間距進行設計,保證建筑全部可以實現(xiàn)覆蓋。就該探測器而言,它的保護面積以及半徑見表1。可結合保護半徑以及面積,由以下公式來獲取探測器數(shù)量:N=S/KA(1),其中N表示數(shù)量,S表示建筑面積,A表示保護面積,K表示修正系數(shù)[4]。公共場所人數(shù)大于一萬,K在0.7至0.8之間選擇;人數(shù)介于兩千至一萬,K在0.8至0.9之間選擇;人數(shù)介于五百至兩千,K在0.9至1.0之間選擇;其它情況均選擇1.0。
(二)消火栓系統(tǒng)與自動滅火系統(tǒng)
當設置消火栓與滅火系統(tǒng)時,應該有效選取消防給水系統(tǒng),且確保用水充足。對于很多的消火栓系統(tǒng)來講,一般考慮消防給水系統(tǒng),可分成分區(qū)以及不分區(qū)給水。系統(tǒng)不復雜、供水裝置不多的建筑,第二種方式有著較好的適用性;對第一種給水方法進行細分,可分成串聯(lián)與并聯(lián)給水,對于樓層較高、靜水壓力較為突出的建筑,該方式有著較好的適用性。當對消火栓進行設置時,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層均應該設置,布置要合理;水柱能同時達到同一部位;建議設在方便取用與滅火的位置,比如樓梯間。根據(jù)用途以及配置差異,可將噴水滅火系統(tǒng)分成若干系統(tǒng),比如雨淋系統(tǒng)。當選取滅火系統(tǒng)時,應該分析建筑特點、火災特點。比如,處于高低溫環(huán)境,可以考慮干式系統(tǒng)與預作用系統(tǒng),前者適應溫度小于4攝氏度的場所,后者適應溫度超過70攝氏度的場所。除此之外,還應該重視噴頭的選取,比如當選擇濕式系統(tǒng)時,要布置快速響應噴頭。
(三)防煙系統(tǒng)及排煙系統(tǒng)
設置該系統(tǒng)可以第一時間排出火災形成的煙氣,避免擴散,從而確保通道不被煙氣侵害,保證人員正常疏散與避難。并且此系統(tǒng)還能及時排出煙及熱量,能減弱蔓延,為撲救工作提供條件。對于防煙系統(tǒng)來講,它通常有著以下的通風與送風形式。高度低于50米的建筑,自然通風有著較好的適用性。值得一提的是,要在樓梯間布置外窗或者開口,其面積起碼是2m2[5]。高度超過50米的建筑,機械加壓送風有著較好的適用性。當進行送風時,要最大程度使風壓一致,防止風壓差偏大導致開門困難,從而極大影響逃生。另一方面,送風場所不建議布置百葉窗。就排煙系統(tǒng)而言,通常情況下會選擇自然與機械排煙,不過高層被風速及風向等影響,難以達到第一種方式的條件,一般考慮機械排煙。當布置機械排煙系統(tǒng)時應重視這幾點:走道系統(tǒng)應垂直方向布置,房間系統(tǒng)應根據(jù)分區(qū)布置;高度超過五十米的系統(tǒng),建議豎向分段布置,每一段要低于50米;應該布置補風系統(tǒng),對于補風量來講,要確保其超過排煙量的1/2[6]。
(四)第一時間偵察火情與指引疏散
在獲取火災報警之后,要第一時間調查現(xiàn)場情況,及時掌握情況,包含附近交通、受困人員、建筑結構等,然后帶上設備及時前往現(xiàn)場。在達到現(xiàn)場時,常常充滿很多煙霧,并且建筑規(guī)模較大,結構較為復雜。無法從外面及時找到著火點,救援工作者對大樓情況掌握有限,若盲目進入尋找,可能危及其安全。所以探測火災的方式是借助建筑消防設施來控制火災,也就是借助火災報警系統(tǒng),及時啟動滅火設備,找到著火點及范圍,之后采取行動滅火,疏散受困人員由安全通道撤離,盡可能避免傷亡[7]。
(五)利用供水系統(tǒng)和消防車輔助
滅火最關鍵的是供水,它能及時撲滅著火點,營救受困者。將水由專業(yè)設備送至著火層,比如水槍,第一時間控制火災,為正常滅火的前提。實際上,伴隨建筑高度的增加,消防供水已是極大的制約因素。若發(fā)生供水不足,火災無法得以第一時間撲滅會導致更嚴重的后果?,F(xiàn)如今供水方式較多,不過最可行的方式為使用供水系統(tǒng),這樣大大降低消防設施由于高度限制形成的不良影響。因此,不少高層公共建筑出現(xiàn)火災時一般會考慮內部系統(tǒng)[8]。若火災面積非常大,消防用水不足,系統(tǒng)被損,則應該考慮其它方式。最為普遍的是,當進行救援工作時,通過水帶連接,由別處引入系統(tǒng),達到救援目標。如果建筑非常高,佩戴防水帶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要求救援工作者有著較好的體力以及較強的專業(yè)能力。
結論
大型高層公共建筑的形成使得消防管理需要面對更大的挑戰(zhàn),這些年,建筑火災頻繁,導致了很大的財產(chǎn)損失及人員傷亡。高層公共建筑內出現(xiàn)火災的危險性也持續(xù)提高,消防設備管理的不足造成一些設備難以正常運行,在出現(xiàn)火災的情況下,現(xiàn)有設備可能難以起到作用,不能在火災初期就第一時間補救,使得火勢發(fā)展,引起較大損失。文章主要基于高層建筑特征以及消防管理不足,梳理消防救援中的優(yōu)化對策。介紹了高層公共建筑出現(xiàn)火災的特征,之后分析了消防安全管理現(xiàn)狀,希望在各界的關注下完善消防設備?,F(xiàn)如今消防設施的運用還有著一定的不足,希望基于本文的探究,能夠引起關注,且基于實際問題給出更合理的改善舉措,彌補消防救援漏洞,專業(yè)設置消防設備,強化安全舉措確保出現(xiàn)火災后自救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 周召.固定消防設施在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3,(01):263-265.
[2] 王愷.高層公共建筑滅火救援中室內消防設施的應用分析[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2,(04):127-129.
[3] 喬國柱.建筑消防設施在高層滅火救援中的運用探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1,(07):111-113.
[4] 畢兆偉.高層公共建筑滅火救援中室內消防設施的使用策略淺析[J].今日消防,2021,(01):127-128.
[5] 汝治夫.高層公共建筑滅火救援的難點及注意要點[J].消防界(電子版),2020,(12):112-113+116.
[6] 湯佳璽.高層建筑疏散逃生與滅火救援措施分析[J].科技視界,2020,(36):38-39.
[7] 李川.高層建筑滅火救援供水方式實際應用分析[J].武警學院學報,2020,(12):24-26.
[8] 胡君健.固定消防設施在滅火救援中的應用[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9,(02):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