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晴 張雯 張菀秦 吳林樺
【摘? ?要】? ?探討夫妻關系適應性與學齡前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關系,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向學齡前兒童家長發(fā)放《夫妻適應量表》和《學前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問卷》。對184份有效數(shù)據(jù)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夫妻關系適應性與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存在顯著相關。夫妻關系適應性能夠正向預測兒童的認知重建策略,負向預測發(fā)泄與被動應付策略。整體而言夫妻關系適應性與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關系密切,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情緒調節(jié)發(fā)展的影響值得關注。
【關鍵詞】? ?學齡前兒童;夫妻關系適應性;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and
Preschoolers′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Zheng Qing1, Zhang Wen2*, Zhang Wanqin3, Wu Linhua4
(1.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2.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100105, China;
3. Guangxi Arts University, Nanning 530022, China;
4. 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China)
【Abstract】? ? The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and preschool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 simpl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distribute the Couple Adaptation Scale and the questionnaire of preschoolers'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to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on 184 valid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positively predicted preschoolers cognitive restructuring strategies and negatively predicted venting and passive coping strategies. Overall,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was related to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Th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environment on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development is worthy of attention.
【Key words】? ? ?preschoolers; marital relationship adaptability;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中圖分類號〕? B844.12?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1674 - 3229(2023)01- 0082 - 05
0? ? ?引言
家庭作為兒童接觸的第一個社會環(huán)境,對于兒童心理發(fā)展、個性形成的影響深遠。按照家庭系統(tǒng)理論,家庭系統(tǒng)是由夫妻、親子、兄弟姐妹等子系統(tǒng)組成,各子系統(tǒng)之間相互影響,其中一個子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會影響其他子系統(tǒng),而夫妻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時,家庭系統(tǒng)將面臨挑戰(zhàn),兒童的發(fā)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1]。在學齡前階段,家庭環(huán)境是兒童最主要的生活環(huán)境,已有研究表明兒童發(fā)展受到家庭環(huán)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如父母心理行為模式[2]、家庭人際關系、親子互動、家庭功能以及家庭教養(yǎng)方式等[3-4]。夫妻關系作為家庭環(huán)境的基礎與核心,對兒童發(fā)展有著獨特且重要的影響[5]。
夫妻關系適應性側重于以發(fā)展和調試的視角看待婚姻關系[6]。夫妻關系適應性通過對夫妻關系當中涉及的關系差異所導致的困擾、關系緊張和個體的焦慮感受、關系滿意度、關系凝聚力以及在關系功能中重要方面的一致性這幾個部分的描述,全面、客觀地呈現(xiàn)婚姻中關系的質量。
情緒調節(jié)的過程理論上是指個體對擁有何種情緒、何時發(fā)生情緒、如何對情緒體驗以及表達施加影響的過程[7]。根據(jù)兒童心理發(fā)展特點理解兒童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發(fā)展[8],新生兒階段主要依靠父母提供的支持性情緒策略,而兩歲以后的學齡前階段是兒童自身情緒調節(jié)策略發(fā)展的關鍵期,兒童通過觀察學習并在父母指導下進行情緒的自我調節(jié)。學齡前兒童較為常見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包含:積極活動、分心、尋求他人安慰、被動行為、自我安慰以及回避等。學齡期兒童則更傾向于自主選擇在前一階段發(fā)展出的相應策略調節(jié)情緒。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發(fā)展是其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兒童是否能夠適當?shù)剡M行自我調節(jié),以恰當?shù)牟呗员磉_自己的情緒,是兒童期情緒發(fā)展的核心內容。已有研究表明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對兒童的社會化、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9]。追本溯源,探究學齡前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影響因素具有較為重要的意義。
兒童發(fā)展與夫妻關系適應性聯(lián)系密切,已有研究發(fā)現(xiàn)夫妻關系影響兒童諸多方面的發(fā)展,如情緒、行為、社會適應等[10]。根據(jù)家庭系統(tǒng)理論中的“外溢假說”,夫妻關系適應性通過父母的消極情緒影響親子關系[11],并可能進一步導致兒童情緒問題,而父母的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與情緒表達會促進兒童發(fā)展適應性的行為[12]。夫妻適應性差的家庭,兒童更容易出現(xiàn)焦慮等情緒問題,夫妻關系對兒童焦慮情緒的影響路徑有直接與間接兩條,其中親子依戀在兩者之間起到部分中介作用[13]。此外,家庭功能影響兒童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為兒童的焦慮等情緒問題[14]。因此本研究關注家庭環(huán)境影響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問題,探究如何為學齡前兒童提供更好的家庭環(huán)境,進而促進其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良好發(fā)展。
整體而言,現(xiàn)有研究多關注夫妻關系與兒童特定情緒問題之間的關聯(lián),從個體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學齡前階段是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夫妻關系適應性及其各組成部分對學齡前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影響尚未得到充分討論,相關實證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探討夫妻關系適應性與學齡前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之間的關系,從家庭系統(tǒng)的角度更全面地理解情緒調節(jié)的發(fā)展以及兒童情緒問題的產(chǎn)生,也為應對兒童情緒問題開展教育實踐與臨床干預提供思路。
1? ? ?研究方法
1.1? ?對象
研究對象為3-6歲學齡前兒童的家長。使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在河北石家莊某幼兒園發(fā)放184份問卷,有效問卷184份,有效回收率100%。被調查兒童的性別比例為男:女=1.36:1。
1.2? ?工具
1.2.1? ?夫妻適應量表
采用Spanier編制的《夫妻適應量表》(Dyadic Adjustment Scale, DAS)[15],該量表是開展夫妻關系、婚姻質量研究時常用的工具,在中國夫妻群體中使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16]。量表共包括32道題目,從婚姻滿意度、夫妻一致性、夫妻凝聚力和情感表達四個維度對夫妻關系適應性進行了主客觀兩方面的綜合評價。分數(shù)越高表示個體的夫妻關系適應性越好,婚姻質量越高。
1.2.2? ?學前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問卷
采用陸芳、陳國鵬編制的《學前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問卷》[17],由家長根據(jù)對兒童日常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觀察進行評分,考察兒童在消極情景中各種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運用。問卷共包括36道題目,包含對6種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考察,分別是認知重構、問題解決、替代活動、被動應付、發(fā)泄和自我安慰。量表采用五級評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相應策略運用更多,量表信效度良好。
2? ? ?研究結果
問卷收集完成后輸入SPSS21.0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2.1? ?描述性統(tǒng)計與相關分析
表1列出了各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shù)、平均值和標準差。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夫妻關系適應性總分的分數(shù)范圍是67~179,平均值135.28,標準差20.64。認知重建、發(fā)泄、被動應付、問題解決、替代活動和自我安慰這6種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平均值和標準差見表1。
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可知,夫妻關系適應性總分與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中的認知重建策略成顯著正相關,與發(fā)泄、被動應付成顯著負相關。在夫妻關系適應性的各維度中,婚姻滿意度、夫妻一致性、夫妻凝聚力與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中的認知重建策略顯著正相關;婚姻滿意度與發(fā)泄策略顯著負相關;夫妻一致性、夫妻凝聚力、情感表達與被動應付策略顯著負相關;夫妻凝聚力與替代活動策略顯著正相關。
2.2? ?回歸分析
在相關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將夫妻關系適應性總分作為預測變量,分別將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中的認知重建、發(fā)泄和被動應付作為因變量建立回歸方程,結果見表2。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夫妻關系適應性能夠正向預測兒童認知重建策略,負向預測發(fā)泄和被動應付策略。
進一步將夫妻關系適應性的4個維度作為自變量分別與6種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見表3。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婚姻滿意度能正向預測認知重建,負向預測發(fā)泄;夫妻一致性能夠正向預測被動應付;夫妻凝聚力能夠正向預測替代活動。
3? ? ?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夫妻關系適應性對于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中的認知重建、發(fā)泄、被動應付策略有著顯著的預測作用。整體上,夫妻關系適應性與部分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這為探究夫妻關系對兒童情緒發(fā)展的影響提供了新的視角。
如前文所述,不和諧的夫妻關系更容易使兒童陷入消極的情緒之中,出現(xiàn)情緒失調,不同的沖突會對兒童產(chǎn)生不同的負面影響。具體到夫妻關系適應性的不同維度,如婚姻滿意度、夫妻一致性和夫妻凝聚力對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夫妻之間沖突或矛盾發(fā)生時,不一致的消極態(tài)度會使兒童處在其間體驗到矛盾和不安,進而更多使用被動應付的策略[18]。當夫妻間的矛盾從語言升級到行動時,兒童也會學習到這種行為方式,更可能使用發(fā)泄等過激的消極策略。夫妻一致性較高的家庭環(huán)境有利于父母通過恰當?shù)慕甜B(yǎng)方式幫助兒童發(fā)展良好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19],如采用替代活動來應對情緒困擾。
婚姻中夫妻對于婚姻的滿意度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言語、行為、情緒流露出來,通過這種身體、精神狀態(tài)的方式影響兒童。父母流露出的不滿情緒會為兒童情緒能力的發(fā)展提供消極的家庭情緒氛圍。相反,家庭成員積極的情緒表達對兒童自我控制、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發(fā)展有正向作用[20]。在各種情緒調節(jié)策略當中,認知重建是學齡前兒童在面對挫折時所能夠到達的最高級別的應對策略,處于和諧家庭關系中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水平發(fā)展更好、安全感更強,兒童在面對壓力情境時對于問題解決更有信心[21],也進一步促進兒童發(fā)展出較高水平認知重建策略。
Morris從家庭角度解釋了兒童情緒調節(jié)的發(fā)展,并建構了影響兒童情緒調節(jié)的家庭因素模型,提出了以下三個影響因素:家庭功能、父母特征以及兒童自身的特征,其中家庭功能包括觀察學習、家庭情緒氛圍以及教養(yǎng)特征[22]。本研究也為這一理論模型提供了一定的實證支持。可以認為夫妻關系適應性良好的家庭能夠為兒童提供更多情緒支持、良好的觀察學習對象以及恰當?shù)慕逃?。在夫妻關系適應性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也發(fā)展得更好,具備更高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其心理發(fā)展更為健康。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明確了夫妻關系適應性作為家庭環(huán)境的客觀事實與兒童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發(fā)展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對于兒童情緒問題的預防和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家庭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夫妻關系,兒童可以從父母之間的關系以及父母的情緒調節(jié)中學習并逐漸形成自己的情緒調節(jié)策略。這也提示在兒童情緒問題的教育實踐與臨床干預當中,應考慮到夫妻關系的改善、夫妻矛盾的解決以及家庭情緒氛圍的改善等方向,這對于兒童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優(yōu)化起著積極的作用。
4? ? ?結論
本研究將夫妻關系適應性納入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影響因素研究,探究家庭環(huán)境中夫妻關系在兒童情緒調節(jié)發(fā)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為后續(xù)研究開展提供可參考的方向。理論層面,后續(xù)研究可以進一步探究夫妻關系適應性對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發(fā)展隨著兒童年齡增長的影響趨勢;教育和臨床實踐方面,后續(xù)可以設計有關提升夫妻適應性的成長小組,為兒童營造良好的心理和社會化發(fā)展的家庭環(huán)境,更好地預防和改善兒童的情緒問題。
[參考文獻]
[1]? 姜學清. 兒童發(fā)展的社會學觀點——帕森斯等人的家庭系統(tǒng)理論[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1989(1):41-45.
[2]Quinones-Camacho, Laura E, Fishburn, et al. Parent-child neural synchrony: a novel approach to elucidating dyadic correlates of preschool irritability[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20,61(11):1213-1223.
[3] 宋占美, 王美芳, 王芳. 父母婚姻質量與學前兒童焦慮的關系:父親和母親嚴厲管教的中介作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9, 27(1):167-171.
[4] Nancy L. McElwain, Amy G. Halberstadt &Brenda L. Volling. Mother - and Father -Reported Reactions to Children s Negative Emotions: Relations to Young Children s Emotional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Quality[J]. Child Development,2007,78 (5) :1407-1425.
[5] 王學思, 李靜雅, 王美芳. 父母婚姻沖突對兒童發(fā)展的影響及其機制[J]. 心理科學進展, 2021, 29(5):875-884.
[6] Sabatelli, Ronald M. Measurement issues in marital research: are view and critique of contemporary survey instruments[J].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1988,50(4): 891-915.
[7] Gross J J. 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 An integrative review [J].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 2(3): 271.
[8] 翁苗紅.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2):4-6+10.
[9] 劉文,張妮,于增艷. 情緒調節(jié)與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關系的元分析[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22,28(5):1002-1008.
[10] Lunkenheimer E S, Hamby C M, Lobo F M, et al. The Role of Dynamic, Dyadic Parent–Child Processes in Parental Socialization of Emotion[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020, 56(3):566-577.
[11] 梁宗保,張光珍,鄧慧華,等.從婚姻關系到親子關系:父母情緒表達的中介作用[J].心理學報,2013,45(12)1355-1367.
[12] 王斯麒, 趙彬璇, 吳紅,等. 婚姻質量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父母積極情緒表達和教養(yǎng)行為的鏈式中介作用及其性別差異[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22, 38(3):323-330.
[13] 王美芳, 劉莉, 王玉廷. 父母婚姻質量、親子依戀與幼兒焦慮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6):802-805.
[14] 王英杰, 李燕, 吳凡. 家庭功能與學前兒童行為問題的關系:依戀回避和社交焦慮的多重中介作用[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21(1):76-83.
[15] Spanier, Graham B. Measuring Dyadic Adjustment: New Scales for 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Marriage and Similar Dyads[J].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1976, 38(1):15-28.
[16] 張錦濤,方曉義,戴麗瓊. 夫妻溝通模式與婚姻滿意度的關系.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9(2):109-115.
[17] 陸芳, 陳國鵬. 學齡前兒童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發(fā)展研究[J]. 心理科學,2007,30(5):1002-1004.
[18] Crockenberg S C,Leerkes E M,Lekka S K. Pathways from marital aggression to infant emotion regul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withdrawal in infancy [J]. Infant Behavior & Development,2007,30(1):97-113.
[19] 王明珠, 鄒泓, 李曉巍,等. 幼兒父母婚姻沖突與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父母情緒調節(jié)策略的調節(jié)作用[J].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15, 31(3):279-286.
[20] Are, Funlola, Shaffer, et al. Family Emotion Expressiveness Mediat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ternal Emotion Regulation and Child Emotion Regulation[J]. 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2016,47(5):708-715.
[21] 周柳伶, 李信, 劉彤,等. 婚姻滿意度對兒童心理適應性的影響:成人依戀、父母情緒表達、親子依戀的多重中介作用[J].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17,15(5):714-720.
[22] Morris,A. S.,Silk,et al. The role of family contex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J]. Social Development, 2007,16(2): 36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