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宇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醫(yī)院兒科,福建 三明 366000)
兒童腹瀉是兒科常見病的疾病之一,是由多種因素、多種病原體所引發(fā)的腹瀉病,因發(fā)病者主要為嬰幼兒,患上兒童腹瀉后患兒會出現大便性狀改變、排便次數明顯增加等表現[1]。兒童腹瀉根據病因可分為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發(fā)的感染性腹瀉和氣候變化、飲食不當、腹部受涼等原因引發(fā)的非感染性腹瀉,其中感染性腹瀉比非感染性腹瀉更加常見[2]。對于小兒感染性腹瀉,臨床多以雙歧桿菌活菌制劑進行治療,以平衡胃腸道中失衡的菌群,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從而緩解患兒的腹瀉癥狀,但腹瀉病因較為復雜,僅針對其中一種病因進行治療,無法在所有患兒中取得理想治療效果,因此臨床多聯用其他藥物,以彌補單藥治療的不足,提高對腹瀉的治療效果[3]。而消旋卡多曲屬于腦啡肽酶抑制劑,其可以阻礙水電解質的分泌,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止血泄目的,與雙歧桿菌活菌制劑聯用可以協同發(fā)揮出更強的止瀉作用[4]。本文選擇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間因小兒腹瀉被收入本院的100例患兒,試分析雙歧桿菌活菌聯合消旋卡多曲對兒童腹瀉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
選擇2019年9月到2022年9月期間因小兒腹瀉被收入本院的100例患兒,以入院順序先后為分組依據,分別將先入院的50例患兒分入對照組、將后入院的50例患兒分入研究組。對照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齡5個月到12歲,平均(6.79±1.41)歲;病程1日到5日,平均(3.08±0.28)日;每日排便次數4次到10次,平均(7.33±1.89)次。研究組: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齡7個月到12歲,平均(6.56±1.94)歲;病程2日到4日,平均(3.11±0.23)日;每日排便次數5次到9次,平均(7.46±1.68)次。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以上資料,P>0.05。
選擇標準:(1)與《諸福棠實用兒科學》[5]中小兒腹瀉的診斷標準相符合,且經??茩z查確診;(2)年齡不足15歲;(3)近期未接受過其他治療;(4)對雙歧桿菌活菌和消旋卡多曲等藥物無過敏史;(5)基線資料齊全;(6)患兒經過家長同意后參與到本研究中,且患兒家長對研究內容知情;(7)本研究嚴格遵循《赫爾辛基宣言》對醫(yī)學倫理的要求。
剔除標準:(1)合并患有其他消化系統(tǒng)疾病;(2)因非病原體感染所引發(fā)的腹瀉;(3)患有局部或全身感染、血液系統(tǒng)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對研究指標有影響的疾病;(4)肝腎功能存在異常,影響藥物代謝;(5)合并有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6)依從性不佳者;(7)患有精神疾病;(8)中途退出研究者。
在兩組患兒就診后,先為其采取補液等對癥治療,以平衡酸堿度、糾正紊亂的水電解質。隨后,對照組為患兒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商品名稱:培菲康;企業(yè)名稱: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0950032;規(guī)格:210mg),口服,1日2次,每次2~4粒,重癥加倍,飯后半小時溫水服用。兒童用藥酌減,嬰幼兒服用時可將膠囊內藥粉用溫開水或溫牛奶沖服。
研究組除了按照對照組的方案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另為患兒加用加用消旋卡多曲顆粒(商品名稱:樂度;企業(yè)名稱:江蘇正大豐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055;規(guī)格:10mg),口服,嬰兒服用劑量:1~9月齡(體重<9kg),每次10mg(1袋),每日三次;9~30月齡(體重9~13kg),每次20mg(2袋)。2.兒童服用劑量:30月齡~9歲(13~27kg),每次30mg(3袋),每日三次;9歲以上(體重>27kg),每次60mg(6袋),每日三次。
此外,兩組患兒應在治療期間保持清淡、營養(yǎng)豐富、易消化的飲食狀況,辛辣、油膩、寒涼食物均應禁食,富含微量元素、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應多吃,且應養(yǎng)成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
(1)對比兩組的療效:①理想:經過3日的治療,患兒排便次數和大便性狀均恢復正常,發(fā)熱、腹痛、腹瀉等癥狀全部消失;②尚可:經過3日的治療,患兒排便次數和大便性狀顯著改善,發(fā)熱、腹痛、腹瀉等癥狀也有明顯好轉;③欠佳:患者以上癥狀體征均無改善或反而加重??傆行?(理想例數+尚可例數)÷總例數×100%[6]。
(2)對比兩組的住院時間和癥狀(發(fā)熱、腹痛、腹瀉)消退時間、治療后的排便次數和大便性狀改變時間。
(3)對比兩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嗜睡、便秘、惡心嘔吐等等。
(4)對比兩組炎性因子治療前后的變化:要求患者提前禁食禁飲,保持空腹,隨后采集患者外周靜脈血約3mL,置于試管中保存,2小時內,以離心儀進行處理,轉速為3000轉/分鐘,時間為5分鐘,分離出血清后,以酶聯免疫吸附法定量檢測C反應蛋白炎性因子的水平[7]。
見表1,研究組療效(98%)比對照組(82%)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臨床療效的對比(n,%)
見表2,研究組治療后的排便次數比對照組少,腹痛、腹瀉、發(fā)熱等癥狀的消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大便性狀改變時間均比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兩組患者治療前C反應蛋白的檢測結果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C反應蛋白指標降低,其中研究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8%)與對照組(6%)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對比(n,%)
兒童腹瀉大多發(fā)生在嬰幼兒群體中,原因是嬰幼兒的胃腸功能發(fā)育不成熟、難以抵御來自外界的病原體侵襲和寒冷刺激,若是患兒進食了不潔食物,或攝入了寒涼食物,腸道菌群便有可能失去平衡,造成腸道功能出現紊亂,進而引發(fā)腹痛、腹瀉、水電解質紊亂、發(fā)熱等癥狀[8]。而嬰幼兒身體中其他臟器的功能也未發(fā)育成熟,對成年人而言影響相對較輕的腹痛腹瀉、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會給患兒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甚至影響其未來生長發(fā)育,因此對于兒童腹瀉臨床需要積極進行治療[9]。
本文中對照組為患兒采用了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這種雙歧桿菌活菌制劑是有嬰兒長型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三種活菌制備而成的,其中嬰兒長型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在健康人的腸道內分布較為豐富,可以抑制一些致病菌,使腸道可以正常蠕動,發(fā)揮消化和吸收等功能[10]。但小兒腹瀉的發(fā)生原因之一便是腸道中有益菌和致病菌之間的平衡遭到破壞,因此患兒體內缺乏嬰兒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等細菌,使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則能為患兒補充以上菌群,恢復腸道菌群平衡,從而對部分致病菌形成抑制作用,使其無法大量繁殖,從而改善腸道的蠕動狀況,改善患兒腸道功能[11];但從結果可知,對照組的療效低于研究組(82%vs98%)、治療后的C反應蛋白水平高于研究組(P<0.05),治療后的排便次數比研究組多,腹痛、腹瀉、發(fā)熱等癥狀的消退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大便性狀改變時間均比研究組長(P<0.05),可見單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的效果不甚理想。原因主要在于:兒童腹瀉的病因較為復雜,是多種病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臨床僅針對一種病因進行治療,無法在所有患兒中取得理想效果[12]。本文中研究組為患兒加用了消旋卡多曲,作為一種腦啡肽酶抑制劑,該藥可以可選擇性、可逆性的抑制腦啡肽酶,從而保護內源性腦啡肽免受降解,延長消化道內源性腦啡肽的生理活性,減少水和電解質的過度分泌,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問題[13]。將其應用于患兒,可以快速緩解患兒的腹瀉問題,加快患兒的癥狀消退速度,同時不會影響胃腸道蠕動和腸道基礎分泌。而消旋卡多曲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聯用,則能彌補單藥作用靶點單一的問題,從更多的角度進行治療,從而更有效地改善患兒的病情[14]。見結果,研究組不良反應率(8%)與對照組(6%)相近,正能體現消旋卡多曲和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聯用對小兒腹瀉的顯著療效和安全性。對比黃晶[15]報告中觀察組96.25%的療效、短于對照組的癥狀消退時間和低于對照組的炎性因子水平(P<0.05),與本文趨勢一致。
綜上所述,臨床應為發(fā)生兒童腹瀉的患兒聯用消旋卡多曲和雙歧桿菌活菌制劑,以在不影響用藥安全性的前提下快速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減輕機體炎癥反應,進一步提高療效,降低腹瀉對患兒造成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