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張曉歡 李佳
摘要:文章以綿陽城市學院英語專業(yè)為研究對象,在聽力、口語和閱讀理解教學中分別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并對比兩種模式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效果,發(fā)現(xiàn)“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率。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以學為中心;英語專業(yè);民辦高校
一、文獻回顧
目前,大部分研究解讀了“以學為中心”的內涵,并思考了相應的教學途徑,而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和“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相結合的研究較少。
學者歐穎和方澤強認為,“以學為中心”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象,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二是發(fā)生情境,分為課堂、課外兩個情境。三是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呈現(xiàn)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是指要通過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組織教學。學者張鵬提出,以學為中心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學習觀,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教學過程的主角,應主動承擔學習的責任,參與營造課堂情境,并在合作中學習。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動著“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發(fā)生五個轉變,從而解決了“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二、民辦高校英語專業(yè)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師層面。教師還是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為主,利用板書和多媒體課件講授知識,課堂缺乏互動,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導致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分離。
其次,學生層面。學生由于基礎較差,特別是聽力和口語能力較弱,在課堂輸出練習中缺乏自信,不敢參與課堂口語活動,只能被動接受課堂知識,導致課堂參與程度低,學習積極性不高。
本研究重點調研綿陽城市學院英語專業(yè)大二基礎英語3,該課程是一門綜合英語課程,內容涉及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其中聽力、口語和閱讀的內容占比較大。本研究的對象為綿陽城市學院2021級英語專業(yè)9班和10班,在這兩個班級分別按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展開教學,教學內容包括聽力、口語和閱讀,最后對比教學效果。
三、“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實施
本研究分別從課前、課內和課后,三個方面展開,其中課內包括聽力練習、口語練習和閱讀理解。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主導課堂,學生接受知識。“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鼓勵、引導學生,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在混合式教學背景下,教師可以推行“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線上和線下相結合進行教學。目前,線上的教學平臺有QQ、釘釘、微信、學習通等,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平臺布置課前、課內、課后作業(yè),并在線答疑解惑,與學生保持溝通。
(一)課前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布置課前的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完成,并在上課時檢查。然而,完成課前預習任務的學生極少,大部分的學生完全沒有預習,或是只是在上課前敷衍了事。由于學生沒有準備好,課中進行第一項討論任務時,學生不愿意開口說話,也無法表達自己的觀點,整個討論的過程很沉默。在教師講解時,學生只是在被動地記筆記,沒有主動參與學習。
而在“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利用線上平臺監(jiān)督學生認真完成作業(yè)。如教師利用QQ網課群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使用在線文檔讓學生填寫信息,知道學生預習任務完成的進度和質量。同時,學生在看到其他學生認真完成相關任務時,也能反思自己,主動投入預習任務中。在統(tǒng)計發(fā)出后的五個小時內,學生陸續(xù)填寫了進度安排,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教師則利用線上平臺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
以主題廣告為例,教師可以布置預習課文的課前任務,并要求學生找到一則英文廣告分析其優(yōu)點和缺點。在統(tǒng)計進度時,教師發(fā)現(xiàn)有學生遲遲未完成任務。教師在群里溝通后發(fā)現(xiàn),學生找不到喜歡的英文廣告,正猶豫是否可以找自己喜歡的中文廣告分析。在教師及時解答了學生的問題后,學生在課前準備活動中明顯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不僅如此,在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也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在閱讀理解環(huán)節(jié)也能大膽提問,與教師討論文章主旨。
(二)課內
首先,聽力教學選取“Coca-Cola advertising through the years”一單元為材料。該聽力材料為可口可樂公司的一段廣告,廣告的語速較快,文本涉及很多中高級詞匯,70%的學生認為很難,聽完無法完成課本上的聽力任務。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是上課放幾遍聽力,讓學生做題,做完后核對答案,這種教學方法把教師和學生完全分割開,學生只能被動學習,課堂聽力部分的時間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而“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聽三遍聽力,然后帶著學生閱讀聽力文本,讓學生自己閱讀,標出不懂的單詞、短語、句型,然后教師答疑解惑,等學生弄明白文本內容后,再帶著學生一起大聲朗讀文本,糾正發(fā)音,因為學生認識卻不清楚部分單詞的發(fā)音,所以會出現(xiàn)看得懂卻聽不懂的現(xiàn)象。最后,教師再讓學生重新聽一遍,學生的聽力便能獲得一定的提高。
表1為傳統(tǒng)聽力教學模式與“以學為中心”聽力教學模式的對比。
其次,口語教學選取“Which advertisement do you like best”一單元為材料。在基礎英語3第一單元的講授中,教師讓學生分享提前找到的廣告時,沒有學生舉手回答。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與自己的同桌分享,也可以直接與一些比較內向的學生交談,了解他們最喜歡的廣告,并鼓勵他們在全班分享時勇敢站起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加入學生的討論,與不同的學生交流。經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后,在面對全班分享時,學生的課堂參與率顯著提高。
表2為傳統(tǒng)口語教學模式與“以學為中心”口語教學模式的對比。
最后,閱讀理解教學選取“What is a good advertisement(什么是好的廣告)”和“Watch your language(注意你的語言)”兩篇文章。第一篇文章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將單詞、短語、句型、語法等知識點放在課件中,學生上課聽教師講解。在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臺上,學生在座位上,兩者在空間上處于割裂的狀態(tài),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十分被動,整堂課缺乏互動。
第二篇文章采用提問回答的方式,學生在課前預習,發(fā)現(xiàn)單詞、短語、句型、語法等方面的問題,并在課堂上提問,先是由其他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補充說明。在這種“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中,學生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積極提問或是積極回答問題。教師鼓勵學生提問,并且在學生回答后給予說明和評價,學生的參與率達到90%。
表3為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與“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的對比。
(三)課后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布置課后作業(yè),學生完成作業(yè)。在“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下,教師利用QQ、釘釘、微信、學習通等線上平臺發(fā)布課后任務。對自制力較差的學生,教師通過線上平臺進行監(jiān)督管理,及時答疑解惑,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知道教師一直在關注自己。
本研究對比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認為“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因為在“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下,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
在課前和課后,教師充分利用各類線上教學平臺發(fā)布任務,與學生及時溝通交流,掌握學生課后的學習狀態(tài)。在課內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課前、課內和課外三個方面來看,教師利用線上教學平臺構建“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課堂參與率。
參考文獻:
[1]歐穎,方澤強.“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審視與探索[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6(8).
[2]張鵬.把脈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34).
基金項目:綿陽城市學院語言與語言教學研究中心2022年項目“混合式教學背景下民辦高校英語專業(yè)‘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2YYZX05。
(作者單位:綿陽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