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小雨 賀敏 蔡娜
【摘要】 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包括美妝、服飾、演員表演技術等,本文主要針對美妝在影視人物中的塑造作用進行闡述,從寫實性和寫意性兩個方面對人物形象進行描述論證,表明妝容的變化能夠進一步體現(xiàn)人物的時代背景文化及人物不同階段的經(jīng)歷,凸顯人物性格,塑造更加飽滿立體的影視人物形象。
【關鍵詞】美妝;人物形象塑造;影視作品
【中圖分類號】J91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4-007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4.022
基金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202111838075)支持。
人物形象——影視之魂,借助化妝物品和工具對演員面部、五官、四肢以及身體其他部位進行修飾、渲染,從而達到符合劇本人物形象的特點,是形象塑造的常規(guī)方式。
演員通過外在形象向觀眾展示影視人物性格特點、內(nèi)心活動、社會關系、心理感受及生理特征等,引導觀眾更加深入理解影視作品含義。由此可見,美妝對影視人物形象塑造具有重要意義。
一、美妝與影視人物形象塑造間的關系
在影視制作中,設計師以劇本中的人物性格、劇情邏輯、主題思想等為依據(jù),構思人物的面貌、服飾等,借助形、光、色、場景、美妝等手段來勾勒形形色色的影視人物形象。包括對演員五官的描畫渲染調(diào)整、發(fā)型設計、服裝造型搭配、配飾形色搭配等,不僅要尊重影視角色原型,更要凸顯時代社會的發(fā)展,也即影視不僅追求紀實效果,也著重時代元素。在美學與藝術的表現(xiàn)上,紀實,即寫實性;時代感,即寫意性,二者辯證統(tǒng)一,卻也是藝術追求的虛實結合境界。因此,使用美妝對影視人物進行形象塑造設計時既要有寫實的真也要有寫意的時代感。
(一)寫實性
根據(jù)影視角色的身份、性別、年齡、性格和背景,通過使用不同的背景色、化妝效果和服飾來揭示角色的社會環(huán)境、內(nèi)心活動和性格特點,從而實現(xiàn)人物命運與時代特征、內(nèi)在氣質(zhì)和外表的調(diào)整統(tǒng)一。下面從硬漢形象、古裝劇人物形象與現(xiàn)代職場女性形象來進行描述:
硬漢形象:比如軍人、警察、消防員等,他們均體現(xiàn)出一種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勇敢正直的性格,充滿陽剛之氣,面對暴力和亡故,面對不可更改的宿命,都表現(xiàn)出一種冷靜、沉著的毅力與恒心。
如圖1所示,為吳京所飾演的七連連長伍千里,取自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該片以抗美援朝戰(zhàn)爭里的長津湖戰(zhàn)役為背景,講述七連戰(zhàn)士們炸毀敵軍撤退要塞——水門橋來阻擊美軍撤離的艱巨任務。影片中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吳京的保家衛(wèi)國鐵血硬漢的軍人形象,展現(xiàn)出老一輩軍人的滿腔熱血、鐵骨錚錚、保家衛(wèi)國的信念,他們像高山一樣偉岸,用生命書寫輝煌。對于吳京這樣鐵骨錚錚的硬漢形象,在面容妝飾時的表現(xiàn)有:因嚴重缺水而導致嘴唇龜裂發(fā)白;在炮轟不停、零下三十多度的雪地里執(zhí)行任務,飽受嚴寒與燒傷,臉上掛滿凍瘡的紅和受傷的疤,但雙眼炯炯有神,彰顯“敵還在,戰(zhàn)不止”的氣魄。
《長津湖之水門橋》中另一經(jīng)典人物為朱亞文所飾演的梅生,如圖2所示,梅生的眼睛雖受了傷,渾身傷痕累累,但依然堅守前線。在面容妝扮上,因寒風吹而臉色蒼白、皮膚皸裂,梅生的左眼受傷因此描繪成紫青腫脹的模樣,右眼也充斥著不正常的猩紅色,在特效妝容的加持下,結合演員的細膩眼神,完美詮釋了角色的鮮活性,同時也體現(xiàn)了軍人的堅強剛毅,守護祖國的決心。
古裝劇人物形象:“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币虼斯糯鷦≈袩o論男女,一般都是長發(fā),但由于散落長發(fā)不便勞作,影視作品中便多以“將發(fā)盤起,結成發(fā)髻”的形象出現(xiàn)在大眾視線。
如圖3所示,為實力派演員王學圻所飾演的朱棣,是電視劇《大名風華》中的千古一帝——永樂大帝,朱棣在位期間,編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七下西洋、五征漠北,開創(chuàng)歷史上三大盛世之一的“永樂盛世”。晚年朱棣有一種憂郁沉穩(wěn)的氣質(zhì),給人一種謀算于心、頗有智慧的感覺。千古一帝的妝容形象刻畫:身著將軍鎧甲,束發(fā)于冠,面色沉穩(wěn)內(nèi)斂,眉宇寬厚,眉梢朝下,額頭與鼻翼略添皺紋,唇色黃白,胡子黑白相混,彰顯永樂大帝風范。
現(xiàn)代職場女性形象:隨著女性普遍就業(yè),在經(jīng)濟和人格上獲得獨立,做自己命運的主宰,越來越多的獨立又兼具女性魅力的職場女強人形象出現(xiàn)在觀眾的視野。他們不拘泥于家庭瑣碎事宜,將自己的雄心壯志投身于事業(yè)中,經(jīng)濟獨立、積極自信、事業(yè)心強。比較有代表性的職業(yè)型女性有空姐、律師、主持人、商界白領、教師等。他們往往身著設計高雅的職業(yè)裝束,動作敏捷、神情自信,極具成熟、高雅、自信、獨立的人格魅力。
如圖4所示,源于電視劇《我是真的愛你》,劉濤飾演的蕭嫣,身著黑色OL西裝套裙、高跟鞋,呈現(xiàn)時尚優(yōu)雅干練的氣質(zhì),齊肩短發(fā)利落帥氣,皮膚細嫩光滑,臉頰白凈,沒有皺紋與斑點,五官立體,眼睛炯炯有神,再配上氣場全開的口紅,搭配簡約大方的耳環(huán)與精致項鏈,彰顯簡潔干練、時髦大氣的獨立女性形象。
(二)寫意性
寫意是中國傳統(tǒng)美術表達內(nèi)在活動的表現(xiàn)手法,也是古典藝術的表現(xiàn)手法,與道家的“虛實相生”“主客相融”不謀而同,主要表現(xiàn)為:通過象征、比擬等方式塑造人物的特點、氣質(zhì)與境界等。例如面若桃花為寫意手法的經(jīng)典案例。
精明干練形象:電視劇《紅樓夢》中的王熙鳳一出場,便“未見其人,笑語先至”,身材苗條、面容美艷華貴。作為賈府的實際掌權人,管理能力強、做事干練、城府極深、善于心機、能言善辯、八面玲瓏等等。在塑造王熙鳳這一形象時,讓人印象深刻的必是鄧婕所飾演的王熙鳳,如圖5所示,取自1987版《紅樓夢》,身著橘色錦繡立領袍,頭戴嵌珠金鳳釵,發(fā)髻高聳,發(fā)飾層疊,丹鳳眼、柳葉眉、紅眼影、紅口紅,突出強調(diào)王熙鳳在賈府中實權在握、明艷跋扈、潑辣狠毒、精明能干的形象。
妖魔鬼怪形象:通常存在于神話傳說中,形容那些有妖術且長得形狀怪異的精靈。也將其闡述為:嚇人的,讓人害怕的東西。妖怪在人們的想象中,通常長相怪異,有妖術,并且不善良。如圖6所示,取自《西游記》中的牛魔王,外貌形似牛的模樣且具有牛的脾氣犟的特點。牛魔王與孫悟空是結拜兄弟,卻又勢均力敵,牛魔王就象征的孫悟空自己的心魔,在與自身做斗爭?;鹧嫔狡鋵嵤钱斈晡蚩粘霭素誀t時踢下一塊紅磚所造成的。牛魔王與紅孩兒都象征著心頭上的火焰,由于之前沒有管束好自己的內(nèi)心,到頭來卻引火燒身。因此,這場火焰山難關其實是孫悟空早年的頑空之心導致,孫悟空必須打敗自己的心魔,以后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神仙形象:說起神仙,浮現(xiàn)于腦海的便是身穿一襲白衣,一頭雪白長發(fā),手持浮塵,腳踏坐騎(如白鶴),三花聚頂,法力強大,長生不老,俯瞰人間,仙氣飄飄,莊嚴使人敬畏。
如圖7所示,為唐國強所飾演《封神演義》中的元始天尊,為道教神仙,容貌裝扮時,須發(fā)皆白,眉毛寬而長,胡子長而順,臉呈麥膚色,略添幾條皺紋與法令紋。雖容貌呈年老狀態(tài),但壽命不減且神態(tài)莊重使人敬畏。
如圖8所示,為高偉光所飾演的東華帝君,取自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又稱東王公,為眾仙之首,劇中其風度翩翩,對于其妝容形象:一襲白衣飄逸高冷,皓皓銀發(fā)似青丘流泉,銀色長發(fā)似山巔之雪,又似銀月之輝,眉眼間像是冰雕而成,一雙深邃眼眸,目奪星輝,妝容大氣,風姿絕勝。
二、美妝在影視人物角色中的作用
美妝在塑造影視人物角色時,不僅要體現(xiàn)出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個性及所處的時代背景,更重要的是不同時期人物角色的轉(zhuǎn)變所帶來的妝容變化,能夠更加貼切地表現(xiàn)人物角色的經(jīng)歷與心理活動。
(一)妝容映射時代背景
每個經(jīng)典的妝容背后,都有一個蕩氣回腸的時代,女性妝容的變化也示意著女性思想的變化,甚至可以讀出一個時代的精氣神和審美力。
唐代妝容:唐朝的女子審美與現(xiàn)在不同,很喜歡那種短粗的眉形,這一點從出土的唐代陶俑和壁畫中都可以看出。另外,這種短粗的眉毛因為形狀酷似桂葉,因此稱作桂葉眉,當時還有“新桂如蛾眉”這樣的詩句來形容。另外古代人是不允許隨意剪掉頭發(fā)的,隨著發(fā)量的增多,便將頭發(fā)向上盤起。因此,盛唐時期,貴族女性又格外注重儀表儀態(tài),所以將頭發(fā)向后梳成碗狀,且攏發(fā)于頂,也即“反綰式”發(fā)型,包括半翻髻、元寶髻、驚鵠髻、雙刀髻、朝天髻等形式。
而唐朝妝容多數(shù)為嬌小濃艷型。比如唇妝,可謂中國古代唇妝之巔,有小紅春、半邊嬌、圣檀心、露珠兒、朱龍格、內(nèi)家圓、雙唐媚、天宮巧、眉花奴等多種樣式。描繪時,一般先用粉底將本身唇色蓋住,再用唇脂勾勒出嬌艷欲滴的小巧唇形,然后再配上不同的唇色。顏色更是多樣化,有檀口(淺紅色)、朱唇(大紅色)、絳唇(深紅色)與嘿唇(烏膏)等。
如圖9所示,為劉嘉玲飾演的武則天,取自電視劇《狄仁杰之通天帝國》,該人物形象參照唐朝畫像和敦煌壁畫而設計,從整體來看,武則天身著六層多的衣裙,外披黃色繡金線披肩,頭發(fā)茂密且攏發(fā)于頂,攏成比面部還要寬大的高髻發(fā)型,并配有兩頂金冠、兩鬢各插三支巨大的金步搖,穿著貴氣逼人,不僅突出武則天的威武氣勢,更彰顯唐代的輝煌之勢。劇中武則天的眉形設計非常醒目,將本身的眉毛全部剃掉、漂白,再重新畫上眉毛,妝點上粗大且短小的八字眉,此種眉型也可在《簪花仕女圖》中考究,且持續(xù)流行至開元盛世。配合點出的櫻桃小嘴、黃色腮紅,劇中武則天的唇妝為“絳唇”,屬于唐朝時期的中庸唇妝,體現(xiàn)出武則天的時代真實感與獨一無二。
民國妝容:民國時期,銘刻在老上海人心底的經(jīng)典旋律莫過于《夜上?!?,風靡全國驚艷時代,直至今日也廣為傳唱,她就是金嗓子周璇。那個時期女性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妝容也出現(xiàn)很大的變化。女性的妝容造型影響主要來源于好萊塢和夜上海的時髦引領。民國時期的女生跟著燙起了波紋發(fā)型,穿衣風格上也出現(xiàn)了旗袍,既能勾勒出身材曲線,又能完美展示東方韻味。民國妝容特點:眉毛纖細而修長(新月眉);眼影以深色為主;唇妝(丘比特弓唇)比較飽滿且顏色鮮艷??芍^端莊又風情無限。
(二)妝容映射人物經(jīng)歷
當影視人物在經(jīng)歷不同的事情時,心境、處事方法等也會與從前不同,與此同時,妝容也會相繼跟著變化,來充分符合劇中人物形象。如圖11-13所示,取自電視劇《甄嬛傳》,為孫儷所飾演的不同時期的甄嬛,大致分為入宮前,入宮后得寵時,再次回宮直至坐上太后的寶座,這其中的心理與妝容千差萬別。
圖11為甄嬛入宮前的模樣,17歲的她,正值青春年華,懷揣嫁與這世間最好男兒的夢想。在父母的寵愛下,沒有心機,不諳世事,清秀單純,有一種晶瑩剔透的美。此時的甄嬛形象塑造也極為簡單,身著淡青色服飾,齊劉海一字頭(小旗頭),左右各裝飾一兩個簡簡單單的銀飾玉簪,便凸顯溫潤與單純。妝容也十分清淡素雅,底妝清透,腮紅呈淡橘色,無須過多粉黛裝飾,眼妝只需用內(nèi)眼線精致勾勒一下,眉色也十分輕描淡雅。口紅顏色也很清淡,如同嘴唇本身的顏色,更體現(xiàn)出此時甄嬛不諳世事,整個就是美麗純潔、楚楚動人的少女模樣。
入宮后,那場杏花微雨的相遇后,嬛嬛與四郎的愛情接踵而至,此后,甄嬛獨得皇上恩寵,其地位日漸穩(wěn)固,甄嬛也慢慢褪去清純少女的稚氣,走向成熟嫵媚姿態(tài)。如圖12所示,服飾顏色一改曾經(jīng)的淡雅轉(zhuǎn)為鮮艷,玫粉色長衫與鵝黃色百褶裙搭配,彰顯甄嬛的活潑可愛。發(fā)型設計中沒有了曾經(jīng)稚嫩的齊劉海,已然是成熟的中分發(fā)型,發(fā)飾也首次出現(xiàn)了鳳凰,此時妝容也大為變化,由初入宮的淡雅清新妝更迭為成熟嫵媚妝。色調(diào)搭配也由粉色系(少女般)變?yōu)槌壬担厝岢墒欤?,眉毛也比之前略彎些,眉型采用遠山黛手法(眉毛細長舒揚,眉頭低于眉尾,顏色略淡),配合淡粉色腮紅,滿臉呈現(xiàn)被寵愛、幸福甜蜜和與世無爭的模樣。
從甘露寺回宮后,甄嬛的形象與之前大不相同,一改往前的活潑可愛,衣服顏色多偏向為穩(wěn)重的顏色(如金色、黑色、橘色、米黃色、暗紅色等),凸顯甄嬛的穩(wěn)重。此時,甄嬛的吉服也改為正紅色與黑色的鑲邊金色搭配,整個人看起來更加莊重。甄嬛妝容也有很大的變化,整個妝容色彩濃郁,粗黑上挑的眼線,深咖的眼影中帶點藍色,更顯得甄嬛冷靜成熟,正紅色的嘴唇也極度妖艷,令人一眼看到就心生敬畏。此時的她內(nèi)心早已不再柔軟,而是為自己的未來打算。
作為皇太后的甄嬛,如圖13所示,身穿明黃吉服,石青色的領子與袖子繡上金色龍紋,無不彰顯著甄嬛至高無上的地位,頭飾顏色與吉服顏色相呼應,以金色為主,頭飾造型配以鈿子頭飾,形狀對稱但配飾的左右位置不對稱,中間是金色鏤空配飾與金色掛飾,一邊為鏤空金牡丹與鑲嵌的寶石,另一邊是純金的鳳凰流蘇頭飾,嘴銜珍珠,這造型給人尊貴的感覺,也側(cè)面烘托了人物至高的權力。
三、結語
美妝可從寫實和寫意兩個方面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寫實性要求體現(xiàn)出影視人物角色的年齡、性別、身份、個性、所處的時代背景等;寫意性主要通過象征、比擬的方式,塑造人物的氣質(zhì)、境界等。同時也可以從妝容的變化了解人物的背景文化以及人物不同階段的經(jīng)歷,凸顯人物內(nèi)在的真善美和假惡丑,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立體。
參考文獻:
[1]劉智.淺談中國抗戰(zhàn)題材影視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塑造[J].傳播力研究,2020,4(15):54-55.
[2]康思凝,夏向軍.淺論影視劇本創(chuàng)作中的人物塑造[J].北方文學,2020,(06):127-128.
[3]李映杉.淺析影視中輔助人物塑造的方式[J].藝術科技,2019,32(07):109.
[4]易慎.論化妝造型藝術在影視人物塑造中的應用[J].明日風尚,2018,(23):7+35.
[5]趙煒璐.裝扮的魅力——論化妝造型藝術在影視人物塑造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6,(08):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