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峰
做心理教師十幾年了,最初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我感到困惑與迷茫,缺少目標與方向;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區(qū)教育局加強心理教師隊伍建設相關活動的開展,我豁然開朗。
區(qū)教育局加強心理教師隊伍建設的一系列活動給我的工作帶來巨大變化,讓我感受到做心理教師的幸福和滿足。
每周四下午,我都會參加區(qū)教育局組織的心理教師培訓。通過系統(tǒng)、專業(yè)的心理培訓,我收獲了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提升了心理教師的勝任力,學習帶來的愉悅感讓我更有動力,主動學習,浸潤在與同伴一起學習、共同成長的氛圍中,我也更愿意主動幫助學校的學生、教師、家長,為學校多做貢獻。
1.學習提升勝任力。記得2021屆畢業(yè)生張同學臨近中考,成績下滑,他找到我。我發(fā)現這個孩子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有落差。我用心理學的方法幫他平復情緒、提升信心,孩子順利考入高中。后來孩子說:“侯老師,真的非常感謝您對我的教導和幫助,您的開導和安慰幫助我很多,讓我擺脫了自我懷疑和焦慮。”收到孩子的反饋,我很欣慰。
2.心育課程校本化?;谖倚5男G楹蛯W情,結合所學理論知識,我們重新建構我校心育課程,將心育課程校本化。結合各年級學生的需求,心育課程內容也各有側重,初一年級主要側重于新生適應;初二年級側重于學業(yè)指導和青春期性教育,提升學習能力,引導青春期正常交往;初三年級側重于升學指導,主要進行生涯喚醒、生涯初探。記得2021年10月份一次心育課程中,我將日常學習、生活中同學們遇到的適應“難題”收集好,上課發(fā)給每個小組,鼓勵大家圍繞主題,以情景劇的形式呈現解決方法,以小組互評的方式彼此支持,孩子們踴躍回答,現場氣氛特別活躍。課后孩子們興奮地說:“老師,這課真有意思,本以為只有我一個人才有的困難,原來大家都有,更沒想到,原來解決的辦法可以有這么多!”
3.構建師生幸福共同體。我們都在關系中互相影響,教師幸福學生才能幸福。我校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區(qū)教育局定期開展的線上心理培訓,針對剛入職的青年教師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將心理培訓內容應用于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感受到由此帶來的班級管理的順暢,因此,有越來越多的教師愿意主動尋求心理教師的幫助,從中我感受到被需要的幸福。
在幫助師生的過程中,我感受到心理教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校領導對心育工作一貫非常重視,大力支持我參加各級各類的心理培訓,我也經常觀摩其他學校的各種心理教育活動。
在校領導的高度重視、班主任和科任老師的積極配合下,我校結合校情和學情,加強學生心理健康三級防御體系建設:第一級防護網由班主任、各科教師、各班朋輩心理輔導員組成,力爭在第一時間成為學生的幫助者。朋輩心理輔導員是每班遴選男女生各一人,定期上報《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表》,動態(tài)監(jiān)測本班同學的心理狀態(tài)。第二級防護網由心理教師、政教主任組成,對于班級上報的情況進行甄別、研判,對學生展開心理輔導。第三級防護網通過學校輻射至校外,對確有風險的學生迅速與其家長溝通,必要時及時轉介,密切關注后續(xù)效果。加強學生心理健康三級防御體系建設,提供“心”支持,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領,更離不開家長的陪伴,為此我校專門為家長提供心理支持和服務,成立家長學校,開展系列家庭教育講座,例如《父母與孩子共成長》《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孩子“叛逆”怎么辦?》等,讓家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學會與青春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建立彼此滋養(yǎng)的親子關系。家長收獲了科學、專業(yè)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為孩子構建起溫暖的成長氛圍。我校的家長活動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肯定。
通過區(qū)教育局提供的全方位心理服務,學校全員參與、共同支持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形成了良好的校園氛圍。在我校微信公眾號后臺,有畢業(yè)生留言:“老師,為什么咱學校沒有高中?我多希望能在母校再待三年!”從孩子們發(fā)自內心的心聲,我感受到他們對母校深深的眷戀。幸福,在孩子們的心里;幸福,蕩漾在我們校園的每個角落。
(作者單位:太原市萬柏林區(qū)實驗中學)
責任編輯栗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