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佳倪
王安憶的小說《弟兄們》講述了三個女人在大學中建立了深厚情誼,畢業(yè)后各自組建家庭,最終逐漸走散的故事。雖然她們是女性,但她們的行為舉止很“男性化”,故以“弟兄”相稱。小說展現(xiàn)了女性自我解放的追求,以及女性之間為建立精神烏托邦所做的共同努力。
一、女性精神同盟烏托邦的定義
(一)何謂“女性精神”
“女性精神”在百度百科中被解釋為:“女性精神就是寬容溫暖的胸懷,善良真誠的品德,堅韌不拔的力量和美好廣博的愛心??梢杂梦鍌€詞來詮釋這種精神:和平、關愛、持續(xù)、珍惜、母性。”這是一種將關注視角聚焦在女性身上,從女性主體出發(fā),圍繞女性特點而概括出的女性的普遍精神。
在《弟兄們》中,“弟兄”三人都展現(xiàn)了以上美好的特質,但筆者認為女性精神還不止于此。在《弟兄們》中,女性精神還表現(xiàn)在爭取女性自身的獨立與解放,與男性平權,維護自身精神的自立,以及具有女性精神的主體之間的互助與支持上。
(二)何謂“女性精神同盟”
“同盟”,也就是多個主體結成聯(lián)盟,一致對外。“女性精神同盟”,是女性在精神上結盟,彼此信任、依賴,互相支持,給予彼此力量共同對抗外部世界,尤其是男性力量對女性的干涉和沖擊。
在《弟兄們》中,女性精神同盟在三人之間建構。三人深深信任彼此,依賴彼此,這主要表現(xiàn)意識的強大的理解與支持上。
(三)何謂“女性精神同盟烏托邦”
“烏托邦”是一個理想狀態(tài)中的完美國度,但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不可能實現(xiàn)。女性精神同盟的烏托邦,也就是說女性精神同盟所建構的一個在現(xiàn)實世界中不太可能存在的理想同盟狀態(tài)。
在《弟兄們》中,這個精神同盟的烏托邦在大學期間被三個“弟兄”建立起來,但當畢業(yè)季到來時,三人各奔前程,進入嶄新的生活環(huán)境,并且各自成家、立業(yè),這個精神烏托邦就受到了外在力量的沖擊,面臨解體。
二、女性精神同盟烏托邦的建構
女性精神同盟烏托邦的建立不是憑空捏造的。這種意識形態(tài)的互通,歸根結底一定要有培育它的沃土,必須依賴于經(jīng)濟基礎和社會關系的存在。《弟兄們》的精神同盟烏托邦最初能得以建立,就是因為她們擁有共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情感趨同。
(一)學校環(huán)境下的依賴同盟
“與姐妹情誼有關的作品大都是發(fā)生在學校中的故事。如凌叔華的《說有這么一回事》、丁玲的《暑假中》、盧隱的《海濱故人》等等。王安憶的小說《弟兄們》同樣將情節(jié)設置在學校這個特殊環(huán)境中。”(王佳琦《姐妹情誼視角下的〈弟兄們〉解讀》)“弟兄”三人在一所美術學校學習,學校中男女都有,公平競爭,與舊社會相比,女性的競爭意識必然會被相應的激發(fā),主體意識也會相應地覺醒。
此外,她們三人所在的班級只有她們三個女生,女性數(shù)量的稀少更加凸顯了她們的特別,讓她們會“抱團取暖”,組建成一個小圈子,攜手互助共同應對與男同學的競爭。
(二)宿舍背景下的精神交流
學校畢竟是一個較大的生活環(huán)境,如果只是零散地在學校中進行碎片化的交流,那么她們的這種女性精神同盟未必能夠真正建立,因為沒有深厚的根基。因此,小說為三人創(chuàng)設了一個共同的生活環(huán)境—宿舍。生活在同一個宿舍,起居一致,學習在一個班級,學習步調一致,三人的成長空間基本一致,為她們擁有共同的交流話題奠定了基礎。
在宿舍中,女孩兒們擁有大量的交流機會,在交流中獲得情感的共鳴與精神上的被認同感。在《弟兄們》中,最難得的感人的一刻往往發(fā)生在徹夜不眠的夜晚,這時的她們可以敞開心扉,將自己最隱秘的心思說出來,并且彼此之間樂于相互幫助扶持。這種交流是女性獨有的,如果讓一個男性加入她們的對話,他或許完全無法理解她們的思維,因為他的立足點是男性視角。只有從女性的角度出發(fā),理解與自己共同生活的另一個女性的種種想法,兩個主體的精神互動才能順利實現(xiàn)。
“當一個人在發(fā)掘自己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其余的兩個人就總是鼓勵和推動她,使她渡過難關?!保ㄍ跫宴督忝们檎x視角下的〈弟兄們〉解讀》)她們在生活中互相幫助,在情感上、精神上亦是如此。就是在日復一日的交流、互助當中,她們“鐵三角”一般的精神同盟得到澆灌,堅固地建立起來,共同的生活環(huán)境也在日后不斷鞏固著這個精神同盟。經(jīng)此,《弟兄們》的女性精神烏托邦完成了建構。
三、女性精神同盟烏托邦被沖擊
前文提到,《弟兄們》的女性精神同盟是在學校環(huán)境的背景下建立和鞏固的。這個時候,她們不必考慮工作、家庭、結婚生子,只需縱情享受學生時代的快樂,把注意力聚焦在學習和校園生活上。因此,這時候建立女性精神同盟烏托邦是很自然的,也是完全能夠實現(xiàn)的。
但是,“弟兄”三人總要畢業(yè),要步入社會。成家立業(yè)對于她們來說,是一件很必然的人生路徑中要完成的任務。當她們遠離了學校和宿舍這個共同生活的環(huán)境,她們的精神同盟就失去了共同的環(huán)境基礎。同時,由于各自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進入工作單位,與男人組建家庭,使她們原來大部分都是彼此的關系網(wǎng)絡被打破。社會對她們提出了作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文化中的女人的期望—柔順,顧家,不爭不搶。她們的男人希望她們回歸家庭,承擔起相夫教子的家庭責任。這個時候,她們的精神同盟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多方面的阻撓與沖擊,這個精神烏托邦也面臨解散。
(一)男性的干涉與沖擊
“在男人占統(tǒng)治地位的傳統(tǒng)社會秩序中,女性的自我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這也就意味著建立在‘自我基礎上的姐妹情誼失去了其理想烏托邦的基礎?!保ㄚw軍榮《女性主體意識的探尋—王安憶〈弟兄們〉中姐妹情誼的解讀》)
男性對女性同盟的沖擊,體現(xiàn)在老三身上。在畢業(yè)之際,老三面臨著留校任教還是隨男人回縣文化館工作的選擇。作為與她同盟的老大和老二,已經(jīng)決計要把留校任教的機會讓給老三,并且竭力勸她留在學校。這是出于女性對女性的互助精神,老大和老二沒有私心地真切盼望老三好,希望她能夠獨立。但是,老三最后還是選擇了和男人回去。老三選擇屈服于“妻性”,正是她的丈夫以男性的力量沖擊女性自我主體意識的表現(xiàn)。
隨著畢業(yè)后的分別,老大與老二也各自成婚?!袄洗笳煞蚰芨杏X到妻子平靜表面下不安的潛流,卻自卑于無法觸及妻子的思想深處,在察覺到老大與老二的精神紐帶后,他是驚慌、不滿的,甚至用各種方法來阻斷兩個女人的精神同盟。而老二丈夫看似一直包容著老二,實則卻是一直‘控制著老二,妻子的‘犯病一直在他的控制范圍內,不但不能擾亂他的生活,反令老二在一次次的‘失常過后逐步加深羞愧感與責任感。”(許曉松《難以抵達的烏托邦—淺析王安憶〈弟兄們〉的女性解放之路》)
老大、老二、老三的走散,很大原因就是受到各自丈夫勢力的干涉。她們的丈夫雖然也有像老二的丈夫那樣試圖理解妻子并尊重她的決定的,但他們仍然希望妻子能夠回歸家庭。三人的丈夫都表現(xiàn)了社會家庭生活里男性對女性的態(tài)度:他們希望妻子是能夠以家庭生活、以自己為中心的。這深刻地揭示了在男性中心文化的圍困下女性話語“浮出歷史地表”的艱難。
(二)社會文化的干擾與影響
中國文化的傳統(tǒng)主流就是儒家思想,這種思想曾深刻影響了中國社會兩千多年。直至今天,在平民層面,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何況《弟兄們》的主人公所處的那個年代,社會遠沒有現(xiàn)在開放。社會文化對女性的要求與期待,也是沖擊《弟兄們》女性精神同盟的因素之一。
社會文化對女性精神同盟的沖擊,主要是通過母性、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評價等實現(xiàn)的。例如,老二在當教師時曾和同事兩家人一起出去游玩,只有她和丈夫是沒有孩子的。這種對比自然對老二也產生了影響。又如,老大在生孩子的時候,老二趕過去伺候她坐月子,老大身邊的人都夸贊老二比她丈夫還盡責等。人是由各種社會關系構成的,當“弟兄”三人想要尋求作為女性自身主體的解放,就必然有悖于傳統(tǒng)的社會觀念對女性的期望,也會引來社會中其他人對她們的關注,這種關注往往帶有批判色彩,無形之中也給她們帶來了深重的壓力,與男性力量一起使得她們不得不向家庭、母性、妻性低頭,選擇回歸社會中一個最平凡的女性角色上來,成為一個賢妻良母。這也導致了女性精神同盟的解散。
四、女性精神同盟烏托邦內部的分裂
除了外部因素,《弟兄們》中結成的女性精神同盟烏托邦也有自身的脆弱性?!暗苄帧比?,除了老二比較接近于一直以來追求的獨立女性,其他兩人都逐漸放棄了自己原先的理想追求。這雖然離不開社會、男性的沖擊,但也與“弟兄”三人在主觀上的妥協(xié)性,還有對彼此關系的逐漸疏遠有關。
“同為女性有太多性格相似的地方,正是因為她們心性相似了解彼此,在互看的時候更能發(fā)現(xiàn)彼此的相似弱點,于是猜忌、妒忌的情愫難免產生,進而容易厭倦對方,情感不能長久穩(wěn)固?!保ㄍ跫宴督忝们檎x視角下的〈弟兄們〉解讀》)
有評論家指出,《弟兄們》雖然借助男性話語來敘事,把三人的丈夫稱為“老大家的”“老二家的”“老三家的”,但是到底三個人還是成長在傳統(tǒng)社會中的女性,在精神上還是會對男性有所妥協(xié)與依賴。
最明顯的妥協(xié)表現(xiàn)在老三身上,在小說中,老三“是屬于那類最富有責任心又最富有犧牲精神的女人”。老三首先背叛了“弟兄”三人的女性同盟,面對老大和老二的勸阻,面對三人曾經(jīng)看似堅固的精神同盟,她選擇了向愛情低頭,拒絕了老大和老二的好意。之后,老大擁有了自己的孩子,也逐漸背叛了自己原來的獨立理想,將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所以逐漸讓自己成了母性的載體,孩子的附庸,也在這個過程里迷失了自我。最后,老二雖然表現(xiàn)出了比老大和老三都要堅定的自我理想,并且努力對抗著丈夫、社會乃至曾經(jīng)的同盟伙伴—老大和老二的叛變帶來的沖擊,但是最終還是逐漸妥協(xié),并為自己的“出走”而對丈夫感到愧疚。
以上種種,都流露出了女性精神同盟的不牢固性。這自然與女性本身的弱點有關,作為彼此最熟悉的朋友,她們最了解彼此,作為同盟內的一員,她們也最清楚這個同盟的根基所在,當面臨著男性與社會的沖擊時,她們覺醒的女性意識也會反過來思考自身是否是一種并不現(xiàn)實的幼稚的觀念,并最終選擇了背棄這個同盟,向男性主導話語的社會屈服,并默認了這種話語層級的合理性。
不得不說,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不是一個短暫的、靈光一現(xiàn)的過程,必須有長期保障其能夠成長并鞏固的基礎存在。唯有如此,才能讓女性精神同盟得以永存。但是,《弟兄們》的精神同盟,畢竟只是一種無關物質的純粹的精神上的聯(lián)系,沒有了實質性內容的支撐,走向解散也是必然的結果。
五、女性精神同盟烏托邦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引起人們對精神同盟的思考
女性精神同盟烏托邦,歸根結底是一種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但這種戀愛又有別于愛情,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帶有自我的期待與對友人的期待的期盼式深厚情感,是一種希望彼此能共同實現(xiàn)女性自我解放的共同期待。
在物欲橫流的當代社會,這種純粹的精神同盟更顯得格外珍貴,因為它在本質上與勢利相對,是一種情感上的守望相助。這種精神同盟的存在,對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信賴,構建友善和諧的社會具有一定的價值。
(二)激勵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
雖然“弟兄”三人的精神同盟逐漸解散,但是她們對女性解放的思考,對男性主導話語的反叛,對自我獨立的追求,對現(xiàn)代女性都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女性的價值是否僅僅只能通過妥協(xié)實現(xiàn),女性如何平衡好各種關系的同時,實現(xiàn)自身價值的最大化,真正做到努力,并實現(xiàn)理想的自我解放,都值得進一步思考。
“《弟兄們》探討的主要是一種純粹精神的關系,如果沒有婚姻、家庭、性愛來做幫助和支援,可否維持。小說以女性獨特的經(jīng)驗,來刻畫女性之間精神戀愛的可貴及脆弱。一方面表達了在男性中心話語的圍困下女性話語‘浮出歷史地表的意愿,另一方面深刻地揭示了在男性中心文化的圍困下女性話語‘浮出歷史地表的艱難?!保ㄚw軍榮《女性主體意識的探尋—王安憶〈弟兄們〉中姐妹情誼的解讀》)
王安憶從女性精神同盟的角度,向讀者呈現(xiàn)了女性話語在男性主導的話語體系中的困境,以及女性自我解放所要面臨的諸多困難。通過這篇小說,我們看到了女性精神同盟建立的可能性,在當代社會中,也許這種構思將不再以烏托邦的形式存在,而是成為現(xiàn)實。這些都留待讀者進一步思考女性精神同盟烏托邦的深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