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昆,潘 迪,茍成仁,孫 發(fā),江克華
(1.貴州省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貴州貴陽 550002;2.遵義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貴州遵義 563006)
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良性血管腫瘤,最常見的發(fā)生部位是頭部、頸部、軀干和四肢。陰囊血管瘤極少見,發(fā)病率占血管瘤的1%以下,多數研究者認為它是源于先天性血管異常的良性腫瘤[1-2]。陰囊混合型血管瘤則極為罕見,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例患者,并結合文獻復習,現(xiàn)報告如下。
患者男性,28歲。因“發(fā)現(xiàn)右側陰囊包塊10年,疼痛1月余”于2020年11月11日入院。查體:陰毛、陰莖正常發(fā)育,右側陰囊較左側增大,陰囊底部捫及一約7 cm×4 cm不規(guī)則腫物,壓痛、質韌、活動度可,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透光試驗陰性。站立位左側陰囊可見迂曲擴張靜脈叢,增加腹壓明顯。雙側睪丸捫及正常,雙側腹股溝未捫及腫大淋巴結。陰囊彩超:右側附睪尾下方迂曲走行管道內實性回聲填充,考慮精索靜脈曲張并部分血栓形成可能性大;左側精索靜脈曲張。陰囊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掃+增強、盆腔血管CT:陰囊內雙側精索靜脈增粗迂曲,以右側明顯。右側陰囊底部見不規(guī)則形稍高密度影,內見點狀靜脈石,亦見少許曲張精索靜脈,病灶范圍約3.8 cm×7.4 cm,不均勻延遲強化,邊界較清晰;盆腔未見明顯腫大淋巴結。考慮精索靜脈曲張合并海綿狀血管瘤可能(圖1A、B、C)。精液常規(guī)、性激素六項、甲胎蛋白檢查正常。術前診斷:右側陰囊包塊:精索靜脈曲張并部分血栓形成?網膜組織?海綿狀血管瘤?其他?左側精索靜脈曲張。于2020年11月19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側陰囊腫物切除術+陰囊成形術+陰囊筋膜瓣成形術。于右側陰囊中部取長約10 cm縱形切口,逐層分離皮膚、筋膜,見陰囊腫物,沿腫物兩側切開,見腫物與右側睪丸鞘膜粘連,向下游離腫物至陰囊會陰區(qū)根部,向上游離至陰莖右側根部,絲線結扎后剪斷;完整切除腫物。術后病理診斷:(右側陰囊)混合型血管瘤,局部血栓形成并機化。術后愈合良好,隨訪17個月未見腫瘤復發(fā)。
A:平掃橫斷位CT;B:冠狀位CT;C:增強橫斷位CT。圖1 陰囊混合型血管瘤患者圖片資料
血管瘤按瘤內管腔大小及內皮細胞類型可分為毛細血管型、海綿型、靜脈型和混合型4種[3]。陰囊血管瘤極少見,多發(fā)生于嬰幼兒,成人混合型陰囊血管瘤極其罕見。王炳衛(wèi)等[4]報道陰囊血管瘤多局限于陰囊壁,亦可蔓延至陰莖、會陰、大腿及陰囊內?;旌闲完幠已芰雠R床表現(xiàn)不典型,一般為無痛性腫塊,偶有脹感,極少數可有鈍痛、下墜感、出血和潰瘍。其主要危害是瘤體破裂出血,造成所在器官組織結構破壞和壞死,易誤診為精索靜脈曲張和腹股溝疝。超聲、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檢查為診斷、確定病變范圍、確定病變組織與鄰近組織間的關系提供了一種簡單、無創(chuàng)的方法。超聲檢查可呈低回聲或高回聲;CT有助于顯示瘤內鈣化和靜脈石,而靜脈石是海綿狀血管瘤的特征;MRI可反映瘤內脈管及非血管組織成分,對定性診斷有重要的價值[2,5]。診斷首選超聲,組織病理是診斷的金標準。陰囊混合型血管瘤屬良性血管腫瘤,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術后仍有復發(fā)可能,因此術后應長期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