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
摘要:對大學生開展勞動教育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必經途徑,也是幫助大學生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方法,更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目標的必然選擇。要達到勞動教育目標,高校在教育和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就要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觀念,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勞動價值觀,組建優(yōu)秀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推進課程教學體系的完善和制度的建設,保障勞動教育工作的常態(tài)化發(fā)展,以營造更加穩(wěn)定和安全的勞動教育環(huán)境,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01-0001-04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這是新中國第一個關于教育評價系統(tǒng)性改革的文件。《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主線,貫穿于教育評價改革各項任務始終,強調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強調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為了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目標,高校必須正視勞動教育在教育體系中的價值,強化勞動教育,豐富勞動教育的體系和模式,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教育模式,引導新時期的青年大學生茁壯成長,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英才。為了充分體現(xiàn)高校勞動教育對高等院校學生成才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和價值,探索勞動品質對一個人成長的作用,高校應正確看待新形勢下開展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價值,深入分析高校勞動教育過程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并探索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實踐的路徑和方法,明確未來發(fā)展的道路以及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
新時期的高等院校主要的發(fā)展目標是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引導大學生學習知識,增強本領,實現(xiàn)自身的夢想,并使大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高等院校針對大學生組織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成長,幫助大學生自覺參與到勞動實踐中,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錘煉大學生的意志,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當前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大多是00后,其中部分人自小就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日常勞動基本上由父母代勞,并未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而在大學時期,脫離父母的照顧之后,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自理能力較差的現(xiàn)象,因此高等院校組織開展勞動教育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教師采取有效的方式,通過課堂講授以及社會實踐等途徑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改掉大學生不良的勞動習慣,提高大學生明辨是非、判斷正誤的能力,幫助大學生正確應用網絡,防止大學生遭受騙局掉入陷阱中,使大學生明確美好生活以及光明璀璨的未來都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拼搏和奮斗才能獲得。
2.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勞動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抓手。高等院校勞動教育不僅要求大學生系統(tǒng)學習勞動基礎理論知識與日常的生活勞動,而且將職業(yè)教育、創(chuàng)業(yè)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緊密融合。與此同時,勞動教育教師會根據學生的專業(yè)特點以及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帶領學生參與到日常生活勞動、校外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以及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過程中,督促學生做好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學生畢業(yè)之后的快速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3.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生活的幸福感
勞動是人類生活的基礎,也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通過勞動可以體現(xiàn)個人價值。勞動是幸福的來源,人們通過勞動掌握的知識更加牢固,也會對勞動獲得的成果更加珍惜,而這種勞動通常伴隨著人們對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勞動過程中,人們有了獨特的體驗,也獲得了更充實的人生,這是人們對自我勞動行為的特殊肯定。高校組織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理解幸福生活來自自己的奮斗,而這種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體現(xiàn)。大學生在參與勞動之后,很容易對生活的本質產生深刻的認知和理解,能更準確了解當前社會的發(fā)展情況以及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和個體的勞動之間存在緊密的關聯(lián)性,從而提升生活幸福感。
4.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
勞動和人們的理想信念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聯(lián)性。如果要實現(xiàn)國家的富強、社會的安定以及家庭的幸福,就不能忽視勞動的意義。也正是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支撐了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形成了光輝璀璨的文明。勞動教育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高等院校組織開展勞動教育,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能幫助大學生以更加堅定、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參與到學習和未來的工作中,產生堅定的決心和頑強的意志,承擔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為國家的發(fā)展和進步貢獻力量。
5.勞動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
大學生通過勞動教育,能掌握多種實踐方法,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所學知識,并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實現(xiàn)知行統(tǒng)一,還能在勞動中鍛煉意志品質,學會與他人合作,提高自身的就業(yè)競爭力。高校應通過開展勞動教育,開拓學生的眼界,增長學生的見識,讓學生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待事物,并優(yōu)化勞動教育模式,使之成為學生塑造自我、鍛煉本領的平臺,確保學生從中獲得知識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盡管高校開展大學生勞動教育能夠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堅定理想信念,提高實踐能力,但在實際教育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大學生缺乏勞動意識、勞動教育氛圍建設不足、缺乏勞動教育師資力量、勞動教育的形式單一化等。
1.大學生缺乏勞動意識
部分高校并沒有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更缺乏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得大學生缺乏接觸社會實踐以及參與勞動的機會。另外,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一些父母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認為做家務會耽誤孩子寶貴的學習時間,導致孩子很少參與家庭勞動。這導致一些學生甚至不了解基本生活用品的作用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應該怎樣處理,更不會珍惜別人創(chuàng)造的勞動成果,出現(xiàn)了隨意扔垃圾、宿舍衛(wèi)生雜亂以及浪費糧食等問題。
2.勞動教育氛圍建設不足
對大學生來說,勞動教育的內容可能并不陌生,但他們所認為的勞動教育可能只是一些在他們能力范圍內的體力勞動,忽視了在日常生活中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學生勞動價值觀的樹立以及勞動精神的弘揚。在讓大學生列舉身邊的優(yōu)秀勞動者時,他們所想到的通常都是農民、環(huán)衛(wèi)工人等,卻忽視了在自己生活中默默付出的父母、教師等。另外,部分高校并沒有開設專業(yè)的勞動教育課程和勞動知識講座,也沒有對學生進行勞動技能培訓,在五一勞動節(jié)等節(jié)日、平時的社團活動以及校園文化宣傳過程中,關于勞動教育的內容也極其缺乏,并未形成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
3.缺乏勞動教育師資力量
師資隊伍的水平會直接影響到勞動教育效果,但目前負責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通常都是行政崗位的教師或者其他課程的兼任教師,缺乏專業(yè)對口的教師,教師對勞動教育的研究也比較淺顯。另外,部分負責勞動教育的教師并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勞動教育課程培訓,一般都是通過專業(yè)課程教材以及查閱資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導致教育專業(yè)性不足。為了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一些教師可能會選擇勞動模范案例進行教學,而這些案例和學生的日常生活之間聯(lián)系不夠緊密,導致學生產生了距離感,也難以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嚴重影響了勞動教育成果。
4.勞動教育的形式單一化
勞動教育活動的組織開展絕不能僅僅依靠學校,也需要發(fā)揮社會以及家庭的作用。一些高校雖然認識到自身在大學生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開設了勞動教育課程,編寫了勞動教育教材,但是教師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且局限,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和學生的互動,因此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的積極性無法充分調動,嚴重影響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另外,一些高校的勞動教育課程實踐方案尚未清晰和明確,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內容極其缺乏,或理論課程以及實踐課程的開設步伐不一致,間隔時間比較長,導致實踐無法真正驗證理論,理論也難以指引實踐,嚴重影響了高校勞動課程教育的質量。高校并沒有考慮到勞動教育對學生的成長所產生的重要影響,使得學生缺乏接觸社會以及大自然的機會。另外,家庭在大學生勞動教育中的作用無法充分得到體現(xiàn)。很多高校為學生提供了住宿,學生只有寒暑假才能夠回到家中。而在這段時間,學生的父母會極其珍惜和子女短暫的相處時光,希望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不愿意讓子女承擔基礎的勞動,導致家務勞動對大學生的育人價值難以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針對勞動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高校應著力培養(yǎng)大學生的勞動意識,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重視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豐富勞動教育的形式,為勞動教育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1.培養(yǎng)大學生的勞動意識
大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充足,但勞動意識相對缺乏。如果要對大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就需要改變學生以往被動勞動的思想觀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勞動的意識。高校勞動教育應使大學生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養(yǎng)成主動打掃衛(wèi)生以及整理個人內務的良好習慣,保證自己所處的宿舍、教室以及校園的整潔,還要讓大學生懂得珍惜勞動成果,杜絕浪費。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發(fā)揮勞動教育的功能以及實踐育人的價值,通過各種勞動實踐活動和志愿勞動服務,使大學生主動參與到勞動中,體驗勞動帶來的快樂,并感悟生活。此外,高??梢蕴岢髮W生主動幫助父母承擔家庭勞動,通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感知父母生活的艱辛,并從中獲得勞動的喜悅。
2.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
高校應關注勞動教育體系的完善和優(yōu)化,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多種類型的勞動教育活動,豐富勞動教育的內涵,營造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對此,高??梢詫⑽逡粍趧庸?jié)等節(jié)日作為平臺,組織開展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以宿舍或者是班級為單位進行大掃除,開展餐廳中餐具的回收和整理活動,也可以參與到學校的檔案整理等工作中,幫助學生從中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豐富學生的高校生活,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悟到勞動者的艱辛和困難,也能從中吸取經驗。高校也需要重視勞動榜樣作用的發(fā)揮,可以邀請勞動模范以及優(yōu)秀校友等勞動榜樣進入校園中講述自身的經歷,使學生感受這些勞動榜樣的精神,感悟工匠精神,從而幫助學生從心理上真正認可勞動教育,形成良好的勞動教育氛圍。
3.重視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要高效完成勞動教育工作,提高人才素質和質量,高校就必須在教師團隊的建設方面下功夫。負責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師要正確看待自身的工作,關注教學的過程,尋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完善課程內容,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高校也可聘請各行業(yè)的勞動模范、能工巧匠,使之擔任兼職勞動教育課程教師,提高學生對勞動課程的關注度。此外,高校在勞動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應投入更多的力量,為勞動教育課程教師提供培訓以及學習的機會,如組織相關教師到校外進行觀摩,邀請相關專家來校進行指導,開辦專題講座,以便增加高校教師的勞動知識儲備,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教學效果。
4.積極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形式
勞動教育的開展應當形成融合學校勞動教育、社會勞動教育以及家庭勞動教育于一體的協(xié)同育人局面。當前,單一的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再適用于勞動教育課程的發(fā)展需求,高校應當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挖掘本校的特色資源,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更新教學手段,形成完善的勞動課程教學體系。在勞動理論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情境式教學法,創(chuàng)設典型的勞動場景,為學生提供課堂討論的機會,設計更加多元的主題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應按照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制定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做到社會勞動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互融合。高校應通過組織學生完成畢業(yè)實習、社會實踐以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活動,引導學生感悟和體會勞動文化,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保障勞動教育工作的積極性成果。此外,也需要在家庭方面探索真實可行、有操作性的勞動育人模式,使家庭勞動教育實現(xiàn)日?;?,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生活中必要的技能,也可以由家長們鼓勵和引導子女參與到勞動教育活動中,使學生通過參加勞動體驗勞動的價值,形成正確的勞動觀。
總之,勞動教育有很高的實踐價值,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社會的進步意義非凡。高校應對大學生勞動教育多加關注,思考大學生勞動教育活動開展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及時總結和分析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遇到的瓶頸,和其他的高校之間相互合作交流,借鑒其他學校的經驗,按照不同高校的特色以及大學生的需求,挖掘一條更加匹配自身情況的勞動教育道路,引導大學生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英才。
參考文獻:
[1]萬浩,潘剛峰.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yè)價值觀教育路徑探析[J].北京青年研究,2021(01).
[2]朱丹,何云峰.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地位、內容及其實踐路徑———第五屆勞動人權馬克思主義論壇綜述[J].云夢學刊,2021(02).
[3]李一博.新形勢下高校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及實施策略[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05).
[4]郭旭明.“五育融合”理念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實施探索[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1(05).
[5]蔣立峰,吉嬙.高校后勤勞動育人的價值邏輯與實踐路徑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21(12).
[6]張麗仙.“三全育人”格局下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路徑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2(01).
[7]常雪.新時代思政教育與勞動課協(xié)同育人的實踐研究[J].大學, 2022(03).
[8]楊衛(wèi)東,楊曉桐.新時期高校加強勞動教育的價值邏輯與實踐路徑[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22(01).
[9]牛敏.以勞動教育為抓手,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19(08).
[10]劉鎮(zhèn)瑋,林美卿.大學生勞動教育寓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2019(06).
[11]強飆.高校勞動教育路徑創(chuàng)新探索———以南京審計大學勞動教育信息化實踐為例[J].創(chuàng)新人才教育,2019(03).
[12]陳伯豪.資助育人視域下高校貧困生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6).
[13]陳燕娜,徐嘉玲,張連晶.實踐育人視角下衛(wèi)生健康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探索———以寧波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0(02).
[14]呂嬋.新時代勞模文化融入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策略研究———以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為例[J].呂梁學院學報,2022(02).
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Labor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Zhu Yu
(Xingtai University, Hebei Province, Xingtai 054001, China)
Abstract: Carrying out labor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only way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an effective way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achiev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 and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and goal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abo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 traditional and backward education concepts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help college students form correct and positive labor values, establish excellent labor education teachers,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ensure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create a more stable and safe labor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students;labor education;practicalactivities;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