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文娟
摘 要:成本費用核算在企業(yè)正常運營管理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正確核算產品的成本費用,能夠幫助生產經營者在市場上合理定價。同時,也能夠協(xié)助經營者及時掌握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各項成本費用的消耗狀況,強化企業(yè)成本費用管理能力,樹立成本領先的企業(yè)管理理念,使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永遠保持良性循環(huán),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诖?,文章通過實際案例總結了與市場價格的對比分析,最后深入分析了加強機械加工企業(yè)生產成本核算的有效途徑,供相關學者借鑒。
關鍵詞:機械加工 企業(yè) 生產成本 核算方式
1 引言
在競爭日益活躍的今天,經營成本不僅僅是商品市場價格的基石,而且是企業(yè)取得市場競爭優(yōu)勢和有效管理成本的基石。經營成本主要是指企業(yè)在生產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成本費用,依照相應的分類方法加以歸納和分攤,并由此測算出企業(yè)的整體運營成本和單位成本。
2 企業(yè)生產成本核算的方法
2.1 標準成本法
標準成本法,一般是指以公司先期提出的技術標準成本費用為基礎,透過把技術標準成本費用和企業(yè)實際成本費用加以對比,計量和剖析成本費用差別,發(fā)現(xiàn)成本費用差別的驅動原因,從而實現(xiàn)企業(yè)成本管理和評估經營績效的一種成本費用管理方式。標準成本法的主要缺點是:生產成本標準管理水平高,維持成本高昂。
2.2 目標成本法
項目成本法一般是指由公司從產品設計階段出發(fā),按照項目價值與目標收益決定產品的項目成本,并利用各人員、環(huán)節(jié)以及供應商之間的全面協(xié)作,共同實現(xiàn)項目目標成本的成本管理方式。目標成本法的缺點在于需要有關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的全面協(xié)調和更高水平的管理。
2.3 作業(yè)成本法
作業(yè)成本法一般是指以“作業(yè)耗費各種重要資源,生產耗費活動”的原則上,先利用各種重要資源驅使因素將資源成本跟蹤或分配到各種活動中,以計算作業(yè)成本費用,進而再利用作業(yè)驅使因素將作業(yè)成本費用跟蹤或分攤到不同成本費用對象中的成本費用管理方式,以便在最后階段進行計算。作業(yè)成本法的重要問題是:對成本費用行為動因的界定主觀,且操作繁瑣,維護成本高。
3 基于分銷結合生產特點的生產成本核算方法
由于產品的生產是在特定的生產特征以及組織模式下形成的,產品的生產成本也必須在特定的生產過程中形成。生產特征是一般是指生產組織模式以及工藝流程的結合,即生產類型的特征。
壓鑄產品生產過程中,最主要的特征是把液態(tài)合金直接注入模內,得到了鑄件。直接鑄造產品的模具制造過程生產困難度大,生產成本高。所以,直接鑄材的數(shù)量和模具的造價都是制約直接壓鑄工藝生產的最主要原因。而熱加工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的最主要特征則是利用加熱、保溫以及淬火方法改善了金屬材料的機械和結構。所以,熱處理工藝的最主要制約原因是熱加工直接金屬材質的數(shù)量。而表面處理產品生產工藝的最主要特征是利用電鍍和涂裝等加工方法,在金屬面上產生了和基體有著不同機械、物理和化學特性的表面處理方法。所以,表面處理的最主要制約原因就是經過表面處理的直接金屬材料面積。機加工的生產工藝的主要特征,是利用機械調整商品的外形尺寸、產品內在規(guī)格以及特性等的工藝技術方式。所以,機器生產的最主要制約因素是制造商品的工藝技術難度。
針對各種產品類型的工藝特征及其生產成本動因,制定不同的生產成本分攤要求,詳見表格1。
按照表1,依據(jù)成本費用動因,制定各種產品企業(yè)的成本分配要素,詳見表格2。
為適應新產品營銷流程的復雜性,公司變革了以往簡單的產品成本核算技術,并引入了可以直接計算生產成本的成本;對無法直接計算的生產成本,則按照與不同工藝特點有關的驅動原因,在各種生產之中加以分攤。
4 實際案例
某生產企業(yè)一個月內加工的三種產品的工時、重量、總面積及基本情況見表格3。
制造企業(yè)一個月的總成本如表格4所示。
A、B、C類產品均采用了淬火、有機加工、熱處理技術、表面處理等加工工序。本章分別用定額工時分攤法和成本動因分攤法,對公司產品的III類的單位成本進行了測算與比較。
4.1 根據(jù)成本動因分配方法計算產品成本
直接材料按材料定額,直接列入生產成本。針對制造費用、輔助材料、能源動力損耗、浪費損失、特殊損耗等無法直接計算的成本費用,根據(jù)表格2中給出的成本費用動因以及下式計算產品的總成本。具體成本費用信息見表格5。
4.2 兩種核算技巧的結果對比
兩種會計核算方法的比較結果見表格6。
通過比較數(shù)據(jù)在表格中,三種類型的產品的總生產成本產生的企業(yè)定額計算的人工工時分配方法和成本動因分配方法是不同的,尤其是成本的三個特殊處理流程:鑄造、熱處理和表面處理成本迥然不同。
5 價格與市場對比分析
5.1 市場鑄造行業(yè)協(xié)同加工的價格原則
鑄造售價包括了鑄造成本、利潤率和稅金。而鑄造生產成本中還包含變動成本和固定價格。具體的計價步驟如下:
鑄件成本=Q1+Q2
Q1=(1+Pmn)x(G+A1+A2)
Q2=Q2mnxI
其中,Q1是實際變動成本;A1為后續(xù)處理過程的實際額外(不含稅)成本費用(元/ kg);A2為鑄件產品檢驗的實際綜合額外(不含稅)費用(元/ kg);G為鑄造材料實際(不含稅)成本(元/ kg);Pmn是鑄件產品質量的實際綜合合格率%。
其中:Q2mn為同一產品實際平均固定成本;Q2為實際固定成本;I為固定成本實際分配系數(shù)。
5.2 市場熱處理行業(yè)協(xié)同加工的價格原則
根據(jù)產品的批次來計算價格有兩種不同的方法
技巧一:當產品批次數(shù)量大,達到爐批次數(shù)量時,單品價格按產品重量計算,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Wk=Pk×G
其中:Pk為行業(yè)內的各類產品實際熱處理重量價格(元/kG);Wk為單件商品的實際熱處理價格;g為單商品實際凈重(kg)。
技巧二:當生產的實際總量較小,或者達不到規(guī)定范圍時,可以按照行業(yè)內相應的熱處理類型的爐批價進行分配。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Wk=Pkv/H
其中:Pkv為行業(yè)內的各類生產實際熱處理器批價格(元/爐);Wk為單片的生產實際熱處理工藝價格;H為生產實際的裝爐數(shù)量。
5.3 市場上表面處理行業(yè)協(xié)同加工的價格原則
按產品批次計算表面處理價格有如下兩種計算手段。
技巧一:如果產品批次數(shù)量較大,達到爐批次總量時,可以按產品面積成本核算每個產品。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Wa=Pa×F
其中:Pa為行業(yè)內的最大表面實際處理面積價格單位(元/平方毫米);Wa為單件商品的實際表面處理價格;F為單商品的實際表面處理面積(平方毫米)。
技巧二:當產品的實際量較小,達不到要求程度時,參照行業(yè)內相應的表面處理類的產品批價進行分攤。計算公式是:
Wa=Pam/K
其中:Pam為產品內各類實際表面處理爐批的平均價格(元/爐);Wa為單件產品的實際處理價格;K為生產中實際的裝爐總體數(shù)量。
5.4 市場機械加工行業(yè)協(xié)同加工的價格原則
商場上的加工價格都是按照實際價格時間和加工工種價格來核算的。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Wj=∑Pj×T
式中:Wj為單個產品的加工價格;Pj為行業(yè)內加工作業(yè)單價(元/小時);每種機械分配的加工時間包括基本加工時間T和實際加工時間T。
5.5 兩種成本計算技巧的驗證
按照在市場上生產鑄造產品的不同企業(yè)的協(xié)作加工價格原則、協(xié)作機械加工價格原則、生產表面處理產品的協(xié)作機械加工價格原則和生產加工產品的協(xié)作機械加工價格原則,以定額工時為分配基礎,測算了三種產品的市場成本價格,并與按照定額工時和成本因素所測算的市場價格加以對比。不同成本計算技術所得到的成本和市場成本價格之間的對比。由于加工的主要成本動因為定量工期,所以這兩個成本核算技巧都通過按定量工期來分攤加工除原料以外的全部生產成本,其成果都近似市場成本價,但壓鑄、熱加工和外表加工三個特種工藝,按定額工時核算的生產成本卻和市場成本價有較大差別;成本動因分配法計算方式更貼近于市場成本定價,核算結果也更加精準。它能夠為企業(yè)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奠定強大的基石,從而幫助公司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更好地完成盈利目標,從而拓展更大的國際金融市場。
6 結語
總的來說,改變了傳統(tǒng)核算方法,根據(jù)壓鑄、熱處理、表面處理和有機加工的制造特點,可以直接計算可計入的生產成本。除直接計算的成本費用之外,附加成本費用還通過對與企業(yè)不同生產特性有關的影響條件加以分攤,包括了實際材料的體積、質量以及生產費用等,從而為企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真實有效的成本核算資料,使企業(yè)的核算工作更為簡單,準確快捷。
參考文獻:
[1]朱穎,馬波,韓克林,楊雪.淺析機械加工企業(yè)生產成本的核算方式[J].航空財會,2020,016(02):0189-0193.
[2]鄭元倫.企業(yè)成本費用核算過程控制[J].民營科技,2014,07(016):0156-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