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紅 魏濤 王國平
[摘要] 未來社會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將聚焦學生根基性、綜合性、生長性的生長人力培養(yǎng)。自主學習力是生長人力的核心,其從學習、成長與生活本質規(guī)律出發(fā),打通三者界域,聚焦關鍵結構,構建起“七好”自主學習策略,即好身體、好精神、好資料、好環(huán)境、好方法、好習慣、好行動,助力學生開展高質量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成長與學習中收獲幸福。
[關鍵詞] “七好”策略;高質量;自主學習;生長人力
教育的本質在于為人的成長而服務。生長人力是指人生成長、未來生存與幸福生活所需的品質、能力、性格等綜合力量,學力是生長人力的核心與根基,自主學習力是學力的內核。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力,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質量迫在眉睫。本文對此開展探索。
一、現狀分析:“七好”策略的孕育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他人的引導、支持、協同下,學會自主安排進度,自我監(jiān)控學習歷程,自主調整學習策略,實現自我優(yōu)化生長的一種學習方式與樣態(tài)。在當下的教學實踐中,自主學習受到師生的廣泛重視,但仍然存在有形無神、力不從心等問題。
(一)自主學習動力系統缺位:知自學但缺乏心向
義務教育要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這就要求在小學階段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但由于受評價制度、課程設置、環(huán)境氛圍等因素影響,很多學生還處于“考什么就學什么”的被動學習、機械學習狀態(tài),自學動力不足亟待歸正。
(二)自主學習支持系統乏力:想自學但力不從心
當前,教師教學方式不斷改進,課堂內讓學生自主探究,課堂外讓學生自主實踐,但部分學生在自學時仍感覺力不從心。究其原因,一是在學校和家庭里,自學所需的資源或獲取資源的條件有限;二是環(huán)境支持不夠,如城里的孩子想去研究稻谷的生長過程,卻缺少實踐基地的支持;三是相關自學型學習資料匱乏,自學型資料具有半結構化與半開放性的特征,而社會上的資源大多是結論性的,不利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
(三)自主學習運行系統低效:在自學但效率低下
自學不等于學得好。很多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時較為拖拉,既浪費了時間,也養(yǎng)成了壞習慣,學習效率低下;也有的學生非常勤奮,但自學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多半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或沒有踐行科學的自學方法。自學習慣、自學方法、自學策略、自學評價等影響著自學運行系統的運行質量,這也是自學亟待突破的難點。
二、理論建構:“七好”策略的結構
高質量自主學習是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自主學習的策略又是提升自主學習質量的關鍵。我們認為,高質量的自主學習不能拘泥于對知識的夯實,應深入探索與揭示學習的本質規(guī)律;不能局限于學習本身的質量提升,還應該看到學習生態(tài)鏈的整體優(yōu)化,即其他方面的成長對學習的促進作用;不能停留于當下的成長,還應著眼未來,實現生活與學習的雙向互生??梢哉f,學習、成長、生活是多向互生的一體化生命活動,自主學習的策略應結合學習、成長與生活的三大規(guī)律進行建構。
結合學習心理學相關理論,內驅力的激活、完整的經歷、自主的建構、情感體驗的積累、實踐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機制。人成長的本質是人的生理器官、心理基礎(包括注意、感知覺、記憶、思維、想象等)、文化品格(精神豐富、德行高尚、生活能力)等不斷完善的過程,其外顯的標準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因而,自主學習內化于人的品格、德行、身心健康、社會交往、審美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至于生活,本質上是人通過勞作,創(chuàng)造豐富的文化世界,進而反哺成長的過程與狀態(tài)。自主學習注重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以適應未來需要。
綜上,從學習、成長與生活本質規(guī)律出發(fā),高質量自主學習構建起“驅動、建構、經驗、實踐、創(chuàng)新、自省”的行為縱向系統,關注“身心、文化、生活、社會、環(huán)境”的優(yōu)化與支持的橫向系統。最終,實現“基礎——好身體、心向——好精神、載體——好資料(包括但不限于課程)、場域——好環(huán)境、基因——好方法、行為——好習慣、落實——好行動”七好策略結果,促成高質量的自主學習。
三、實踐路徑:“七好”策略的實施
(一)好身體
身體是自主學習發(fā)生的生理基礎。健康的身體有助于讓感知覺器官保持敏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記憶力強,想象力更加豐富等,有助于高質量自主學習的發(fā)生。
1.情緒與睡眠。情緒與睡眠是影響健康的兩大因素。良好情緒是良好睡眠的基礎,要以一顆平常心看待自己與這個世界,學會包容與接納。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疏導、轉移、輸出等方式及時排解消極情緒。
2.食物與運動。好的身體還要有健康的營養(yǎng)保障,需要適當的運動以增強體能。飲食方面應做到按時一日三餐,葷素搭配,不挑食不暴飲暴食;運動方面應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堅持每天運動,保持積極情緒。
3.社交與醫(yī)治。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親密的伙伴來陪伴,這既是相互鼓勵與影響,也滿足了正當的情感需求。醫(yī)治最為重要的是護,其次是診斷,最后才是治。如果身體出現了病灶,就要及時診斷與治療。
(二)好精神
精神在這里主要指自主學習的一種心向,一種內在生發(fā)力,包括積極與自信、熱愛與專注、拼搏與堅毅等。
1.積極與自信。積極指的是能化被動為主動,變任務為自己成長的事,變學習為一種生命體驗與文化對話。以完成作業(yè)為例,把重要的、相對較難的事情放在前面,先苦后甜,這就是積極的一種表現。自信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確信,它源于不斷的成功體驗。
2.熱愛與專注。沒有興趣,就沒有教育。熱愛是對事物或行為的一種心理投入,熱愛的事情自然會專注其間,樂此不疲;專注則會收獲成長、體驗快樂,自主學習應始終將熱愛與專注作為切入口和方向標。
3.拼搏與堅毅。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生可以通過榜樣激勵、伙伴互勵、行為核對等方法激勵自己堅持奮斗。讓認知成為個性標簽,讓奮斗成為生活常態(tài),這樣就能不斷成長、收獲幸福。
(三)好資料
學習本質就是在特定情境下,利用精優(yōu)文化,實現文化內化與外化的過程。這里的資料包括國家課程、校本課程,以及學生通過網絡等渠道獲取的文化載體。
1.精選好資料。信息化時代下,線上課程豐富多彩,線下的各種學習資料也琳瑯滿目,這就需要學生精選好的資料,以滿足個性學習需求。好的資料一般有如下特點:一是權威性,二是系統性與科學性,三是實用性與適切性。它能滿足學習需求。
2.整理好資料。除了精選適切的個性化自主學習資料外,學生還應形成自主整理資料的好習慣。學生可基于平時自己學習的筆記、問題、錯題、經驗、方法等來整理,形成的資料往往更具有針對性,也更契合個性化學習。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可以整理常見的數學思想、重要的研究方法、學習習慣、典型錯題,將這些個性化的經驗與問題整理在一個小冊子里,日積月累,便能日積跬步以至千里。
3.創(chuàng)生好資料。精選好資料和整理好資料意味著借用他人的智慧與成果。創(chuàng)生好資料則是指個人的創(chuàng)作,如語文作文、數學手抄報等,每一學年都可以將這些成果匯編成作品小冊子。這些資料是學生智慧的結晶,是可視化的成就感載體,能激勵他們成長。
(四)好環(huán)境
學習總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好的環(huán)境就如好的營養(yǎng),融入血液,滋養(yǎng)生命。
1.良好的學習氛圍。自主學習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或者選擇在具有良好學習氛圍的共同體中學習,如此才能互相學習、互相影響、互相激勵、共生成長。良好的學習氛圍體現在良好的學風上,班級學風的形成需要每個人都能主動作為。營造良好學風的方法包括標語警示、評價激勵、興趣激發(fā)、篤行實踐等。
2.靜怡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在學校里主要指教室,在家里主要指書房。好的學習環(huán)境應利于學生專注學習,并且能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3.豐厚的學習資源。學習資源主要指與學習相關的系列硬件設備、軟件程序、物資等。不同于文化知識載體的資料與課程,學習資源聚焦工具性,如聯網的電腦、白板、投影設備、音響話筒、各學科教具等。
(五)好方法
學習方法從廣義上是指,能優(yōu)化學習過程,指向更好成長的所有策略、思路、方式、手段、技巧等的統稱。
1.思考方式。這里指各科學習通用的思維程式。普適性的思考方式包括系統思考、整合思考(聚焦)、深度思考、多維思考(發(fā)散)、辯證思考、批判思考、累積思考等。不同學科的學習中,有適用于特定學科的思考方式,如數學學科中的模型化、符號化、數形結合、推理化、轉化法、列舉法、分類討論等。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解決問題、探究普適科學規(guī)律、進行科學研究得出科學結論的所有方法的總和。概括起來,常見的研究方法有文獻法、調查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個案分析法、對比研究法等。
3.學習方法。有研究者總結出了各學科普適性的九大學習方法,包括研讀教材、常記筆記、精練錯題、制作導圖、課外閱讀等。
(六)好習慣
習慣是指在什么時間、按什么優(yōu)化的步驟做好一件事的覺知與實踐。高質量的自主學習習慣,可以從縱向行為程序、橫向每一道程序的優(yōu)化標準,以及學習主體投入學習的情感和信念等方面進行培養(yǎng),我們在實踐中探索出了有序、有質與有光三大習慣。
1.有序學習。有序學習即主體能按一定的學習步驟進行學習,學習總體上包括預、學、結、練、用、創(chuàng)、展、評八大基本步驟。當然,八大步驟并非僵化的線性關系,不同情境下的學習可以只關注其中幾個步驟,且步驟間可以交織或變換進行。
2.有質學習。有質學習就是有質量的學習。八大步驟中每一步驟的優(yōu)秀標準就是有質學習習慣的主要內容。從學習機制出發(fā),有質學習習慣包括健康學習、自主學習、固境學習、深度學習、互生學習、泛在學習、持恒學習等。
3.有光學習。有光學習是指學習者能夠樹立一種能學、愿學、樂學的信念,這需要長期的積累。揚長避短、鍛煉展示、締造成功、記錄美好、自我激勵等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情感體驗與自信心的重要方法。
(七)好行動
高質量的自主學習要真實持續(xù)發(fā)生,實踐行動應當成為最終的落腳點。
1.計劃。學生需要結合自身學習境況和各學科教學的計劃安排,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包括學習目標、學習策略、每周作息安排、評價總結等內容??梢詫W習計劃、每天行為核對與評價等內容整合在一起,將這些安排匯編成學習日程,制作成一張“每周作息時間安排表”,以便后續(xù)踐行。
2.篤行。篤行是指學生要堅持每天都按照作息時間表做事。這樣,通過一段時間的堅持,便養(yǎng)成了固境、固步、固事的良好學習習慣。在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中,出現一定的波動或者遇到高原現象都是正常的,這時候不應放棄,而要堅持走下去,陽光就在風雨后。
3.自省。自省包括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總結。每天完成對應事情后,學生可以在作息時間表對應事件右側進行自我評價,寫下困惑與感悟,累積成就感與效能感,同時不斷總結,形成正向生活勢能。
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構建需要高質量自主學習,它從學習本源出發(fā),從完整生命成長的生態(tài)影響著力,從自主學習的外化生活實踐與價值追求觀照,讓自主學習有了嶄新的生命、生態(tài)、生長、生成視角,有了更本質、高質、優(yōu)質的實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