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新
摘 要:花旦是我國本土化戲劇中常見的行當之一,能夠展現(xiàn)青年女性的藝術形象。戲劇編導人員與表演者必須把握花旦的整體藝術屬性,把握傳統(tǒng)表演藝術的精髓與要點,為旦角配置腔調婉轉、富有魅力的唱腔,在視覺層面突出花旦造型的立體感與色彩豐富性,讓觀眾體會到戲曲藝術家的表演能力與精湛技藝。本文主要分析了戲曲表演中花旦的基本特質與思想內涵,指出了我國傳統(tǒng)戲曲中花旦的藝術表演特色與核心風格。
關鍵詞:戲曲花旦;舞臺表演;藝術風格;文化價值
我國地方戲曲中的花旦行當承載了獨特的藝術文化價值,演員必須調整表演方式,突出花旦行當?shù)牧Ⅲw感與形象層面的朦朧感。編導人員可從多方面入手,塑造花旦的藝術形象,根據(jù)觀眾需求,為其設計富有美感的唱腔與連貫性較強的臺詞,調整其舞臺動作風格,使之整體動作和鼓點、音樂、視覺背景等元素結合在一起,通過做出生活化表演,讓觀眾感受到旦角的獨特魅力。
一、戲曲花旦的角色特質與思想內涵分析
花旦是我國京劇等地方戲曲中常見的舞臺角色,有著較長的發(fā)展歷史。從清代京劇出現(xiàn)至今,花旦始終是戲曲表演活動中較為常見的核心角色之一,能夠體現(xiàn)出獨特的文化藝術魅力。戲曲藝術家通過展現(xiàn)花旦的文化特性與藝術特征,靈活運用表演技巧,塑造了多個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ǖ┛筛鶕?jù)其藝術表演重點與角色定位分為多個類型,如刺殺旦、閨門旦、玩笑旦等。不同類型對應社會上的某一類人,如刺殺旦多扮演性格歹毒兇狠、行事風格潑辣決絕的女性角色,多數(shù)刺殺旦必須在劇情中刺殺其他重要藝術人物,如《雙鈴記》中的茍慧男等角色[1]。
不同類型的旦角必須在舞臺上展現(xiàn)自身的性格特征、行為習慣,讓臺下觀眾明確認識到角色的附屬社會屬性。演員可通過身穿色彩鮮艷、具備視覺沖擊力的服裝,展現(xiàn)出服飾的色彩美、動態(tài)美,同時做好面部化妝,修飾出精致、嫵媚的面容,提升旦角的舞臺表演魅力,讓觀眾在短時間內感受到旦角外觀造型的美學價值與藝術內涵。表演活動的組織者可借此實現(xiàn)對特定舞臺環(huán)境藝術氛圍的塑造目標,將現(xiàn)代化審美思維融入角色造型與表演風格之中,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促進我國戲劇的發(fā)展與進步。花旦演員應當把握角色基本屬性,認識到不同階段角色性格的變化規(guī)律,基于角色在劇中發(fā)揮的作用與地位,調整表演風格,把握角色定位。多數(shù)戲劇中花旦是配角或次要人物,其藝術表現(xiàn)方式較為單一,演員應當基于舞臺環(huán)境,結合個人表演經(jīng)歷做好花旦表演,將自身融入到舞臺環(huán)境中,在掌握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吸收各種戲曲藝術的精髓,用心刻畫人物形象,更多地融入自身見解和情感體驗。
二、戲曲花旦的藝術表演特色與本質屬性研究
(一)造型外觀
大多數(shù)花旦必須根據(jù)舞臺表演活動的主題與觀眾需求,調整視覺層面的外觀造型,突出裝扮色彩的對比性與豐富性,在眼部、唇部、腮部涂抹大量顏料,畫上眼影與眉毛,使得角色的外觀帶有鮮明的女性風格。例如,錫劇《珍珠塔》《雙珠鳳》《孟麗君》等經(jīng)典劇目,都是以小生和花旦為主的戲,表演時必須根據(jù)劇情內容與所處藝術情境,調整妝容與立體造型,突出角色的社會特質。針對少女角色繪制出青春、靚麗的妝容,而對于富有個性的刺殺旦或玩笑旦,多采用濃重妝容,體現(xiàn)出角色所具備的潑辣、狂放等個性特征,間接突出花旦的表演張力與舞臺魅力。為進一步強化視覺魅力,花旦多著短袖錦衣、短褂子、長袍等。此類服飾必須具備簡便性,重量較輕,便于演員做出大幅度的動作。其外觀色彩以鮮艷、俏麗為主,多采用紅色、粉色等顏色,將色彩所蘊含的審美理念和角色性格融為一體,從而增強角色的氣質與外觀屬性?;ǖ┧┓椂驾^為精致,使用高檔布料制作而成,可詮釋出女性在體態(tài)、動作、造型等各方面的魅力與韻味。如錫劇《玲瓏女》中的李翠英、《繡襦記》中的李亞仙、《玉蜻蜓》中的志貞等藝術形象。
為強化造型的視覺沖擊力,戲劇編導人員可使用短衣或裙子搭配坎肩或短袖戲服,使用對比度較大的多種色彩,讓角色外觀具備立體性,保證旦角在上場后吸引觀眾的注意力[2]?;ǖ┪枧_著裝富有個性特征,多數(shù)花旦屬于青年女性或少女,社會地位不高,多作為配角登場,其視覺造型必須具備獨特風格才能被觀眾記住,因此花旦多身穿短衣,以色彩平淡的褲子搭配顏色艷麗的坎肩,并配上圍裙,此類裝束可展現(xiàn)多數(shù)花旦的社會地位與出身階級,能夠起到向觀眾傳達人物社會信息的作用。觀眾可通過分析花旦的著裝,把握戲曲的劇情與角色定位。例如在著名戲曲《春草闖堂》中,作為花旦的春草,必須身穿帶有紅色、青色等色彩鮮明的裙子,以此間接展現(xiàn)角色潑辣、積極熱情的性格特點,發(fā)揮一定程度的藝術修飾作用。
(二)舞臺表演風格與角色定位
花旦在戲曲舞臺上的表演必須突出節(jié)奏感、韻律感,演員應當根據(jù)編導人員的要求,按照舞臺設計做出標準化的動作,形體表演風格必須突出輕盈、婉約、伶俐等基本屬性,協(xié)調好四肢與頭部之間的關系,避免做出較為突兀的大幅度動作。部分演員可基于自身豐富的表演經(jīng)驗與舞臺功底,設計出更具吸引力與表現(xiàn)力的動作,提升舞臺肢體動作的連貫性與穩(wěn)定性,詮釋富有立體感與青春魅力的少女形象。例如演員可在緩步行進過程中,使用小碎步或跳步,做出較為標準的小幅度跳躍動作,展現(xiàn)少女的性格特征與肢體協(xié)調性。演員在扮演家教較好的閨門旦時,必須控制儀態(tài)舉止,找準角色定位,適當?shù)卣{整舞臺表演動作的頻率與速度,凸顯上流社會女性的氣質與文化底蘊。例如,演員在《西廂記》中扮演崔鶯鶯這一經(jīng)典角色時,必須控制自身動作的幅度與行進速度,把握角色的內在特征與社會屬性,使用幅度較小的慢步在舞臺上行走,并以舒緩悠揚的語調唱出唱詞,做出莊重、富有美感的表情,以此發(fā)揮烘托整體舞臺表演氣氛的特殊作用。通過主動調整背景布局和角色動作設計規(guī)則,使得角色形象變得更加立體,讓觀眾更容易融入到角色中去,身臨其境地體會角色內在的特點,進而得到美的享受。
花旦在戲曲表演活動中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一部分花旦屬于主角,一部分村姑、仆人等角色屬于配角。為提升表演資源使用效率,突出不同類型角色的社會屬性與內在性格特征,編導人員必須做好表演指導工作,讓扮演配角的花旦選擇較為適當?shù)膭幼髋c表現(xiàn)形式,避免過度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把握好自身所扮演角色在戲劇中的地位,將個人舞臺體驗融入到角色之中,以正確而得體的態(tài)度詮釋角色,把握角色在劇情演變與人物性格發(fā)展中起到的推動作用,控制人物表情與動作,從適當角度入手展現(xiàn)內心情緒,表達戲劇中的細節(jié)與核心主題,修飾好戲劇中的沖突或喜慶情節(jié),更好地展現(xiàn)花旦行當?shù)谋硌蒿L格。演員要感同身受,尊重自身扮演的藝術角色,盡最大努力還原角色的性格、行為規(guī)則,展現(xiàn)角色的社會立場,做好虛擬化藝術角色的第二次塑造,給觀眾提供更好的戲曲欣賞體驗[3]。
(三)唱腔與念白
扮演旦角的演員應發(fā)揮舞臺表演能力,凸顯人物的神采,演唱出秀麗、靈巧的唱腔風格。控制共鳴腔調,使得聲波在口腔的底部與唇部進行共振,在控制音量的前提下,展現(xiàn)唱腔的波動性,縮短臺詞之間的間隔時間,展現(xiàn)出戲曲中女性角色或婉轉、深沉,或活潑、潑辣的性格,以氣御音。旦角表演者應當以穩(wěn)定、婉轉的腔調正確唱出唱詞,突出發(fā)音的標準性與唱詞的清晰度,降低觀眾識別臺詞信息的難度,并在念白過程中,做出適當?shù)膭幼骷右孕揎?。表演者必須發(fā)揮自身專業(yè)舞臺能力,把握角色的內在情感與性格屬性,靈活調整念白速度與唱腔持續(xù)時間。例如在京劇《霸王別姬》中,扮演虞姬的旦角演員應當以委婉、莊嚴的唱腔,講述自身的經(jīng)歷與所處的生活困境,突出念白的有序性、樸實性,使得唱腔風格符合虞姬這一角色的社會屬性,將旦角柔弱、堅定的性格特征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使觀眾獲得良好的戲劇觀賞體驗。在表演過程中,旦角必須保持堅定的眼神,使自身唱腔和舞臺背景風格高度契合,并做出較為適宜的動作,從不同路徑入手表達自身內在情感。
(四)眼神與儀態(tài)
在傳統(tǒng)花旦表演藝術中,演員必須基于劇情與劇場表演氛圍,做出富有藝術感的眼神,調整個人儀態(tài),在視覺層面呈現(xiàn)出戲曲中花旦所具備的輕快活潑、富有朝氣的性格特征,契合戲曲的核心藝術主題,讓角色具備立體感與縱深感。眼神表演的執(zhí)行難度高于一般的形體表演,其表現(xiàn)形式具備多樣性,難以用客觀藝術標準精確衡量。眼神可向觀眾表達獨特情感,如快樂、哀怨、惋惜、悲傷等多樣性情緒,不同類型的眼神有著不同的情感內涵。優(yōu)秀的戲曲表演藝術家可通過調整自身眼神的視角與瞳孔舒張度,向觀眾傳達富有藝術韻味的獨特情感,展現(xiàn)藝術人物內心情感的變化。一旦演員無法做出富有魅力的眼神,觀眾難以體會藝術人物的心態(tài),導致角色出現(xiàn)空洞化、單一化等特征,藝術表演效果會有所下降,觀眾因此無法和具體藝術角色產生共情。為做出富有魅力、蘊含深層次情感的獨特眼神,花旦演員應當深入體會戲劇內在主題,在心中對角色的命運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將個人表演體驗融入到角色扮演活動中,領會角色情感與內在社會屬性,做出符合角色本質特征的眼神。例如針對部分性格深沉、社會地位較高的戲曲角色,演員可在舞臺上做出較為婉約、內斂的眼神,眼神必須帶有神采和美學層面的魅力,改善觀眾藝術觀賞體驗。
在日常訓練活動中,花旦演員應當認識到自身表演能力的優(yōu)勢與劣勢,調整眼神表現(xiàn)路徑,做好眼法訓練,通過長期訓練讓雙眼變得炯炯有神,向觀眾傳達人物的內在情緒。花旦是傳統(tǒng)戲曲中藝術特性較為豐富的角色,必須具有貼合角色屬性的眼神,演員應當基于不同階段戲曲劇情的主題,調整眼神表現(xiàn)方式,呈現(xiàn)出帶有動感美的神態(tài)[4]。例如著名戲曲《西廂記》中的紅娘,在劇情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中必須發(fā)揮主導作用,在起始階段演員需調整神態(tài),做出富有美感的靜態(tài)眼神,在戲曲情節(jié)逐步展開后,紅娘和張生進行交流并將信息傳達給崔鶯鶯,這一階段演員應當帶著笑容,做出蘊含光彩的柔美眼神,以此加強戲劇表演效果,展現(xiàn)人物情感的變化軌跡,塑造富有特點的藝術人物。
戲曲表演中的花旦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編導人員必須根據(jù)舞臺表演風格,為其設計具體肢體動作與臺詞,充分表現(xiàn)人物內心的情緒變化,突出視覺層面的沖擊力與聽覺領域的美感,清晰而有序地表演出生活化的動作,并具有節(jié)奏感和層次感,讓觀眾在聚精會神觀看演員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中國戲曲的魅力。
注釋:
[1]白雪:《戲曲表演中花旦角色應具有的基本功探尋》,《戲劇之家》,2021年第36期
[2]張霞云:《戲曲花旦表演中的眼神之美》,《大眾文藝》,2019年第12期
[3]張麗恒:《戲曲中花旦角色表演技巧》,《戲劇之家》,2018年第28期
[4]趙昕:《淺談戲曲中花旦的表演技巧》,《參花(下)》,2019年第8期
責任編輯 岳瑩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