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南嶺是一條豐滿而充盈的山脈。
它包括了湖南南部、江西南部,以及廣西北部、廣東北部一線起伏的山體。西靠云貴高原,東連武夷山脈,綿延了約一千公里。它分開長江和珠江,分出江南與嶺南,不僅蘊(yùn)養(yǎng)豐富的生物資源,承載著多民族的歷史,還用一抹驚艷而生動的綠色點(diǎn)綴了它所在的緯度帶——一條幾乎被荒漠覆蓋的緯度帶。盡管不像天山或秦嶺般巍峨聳峙,但是它對我國南方,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南嶺內(nèi),不同海拔高度的變化,導(dǎo)致該地有多種類型的氣候環(huán)境,使其成為一個龐大的自然植物庫,野生動物和珍稀動物的種類也異常繁多。它就像神州大地上一個綠色的“鎖鮮盒”。走過漫長冰川期的仙湖蘇鐵,曾與恐龍共存的孑遺植物桫欏,躲過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鱷蜥,或曾遙存于唐詩中的珍奇動物黃腹角雉……都被收藏在這里。
南嶺,不僅是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也是一座極具人文色彩的文化高地。著名民族學(xué)家、社會學(xué)家費(fèi)孝通先生將“南嶺走廊”同“藏彝走廊”“西北走廊”并列為中國民族格局中的三大民族走廊。只因南嶺其間諸多溝通南北的要道、長江珠江諸多支流水系,使歷史中不斷遷徙的各民族在這里相互牽連、融合。如今,南嶺容納著漢族、瑤族、苗族、畬族、侗族、仫佬族、壯族、彝族、毛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十幾個民族。他們的民俗民風(fēng)、生活習(xí)慣、聚落形態(tài)又是如此不同:壯族多崇拜山、石、樹;瑤族代代流傳著盤王傳說;仫佬族偏愛桐樹,甚至還有獨(dú)特的 “拜樹節(jié)”;客家人則用圍屋筑出他們的千年故事……
那么,沒有南嶺會如何?
如果沒有南嶺,毫無疑問,地球上將會多了一片荒漠。大部分西北季風(fēng)將毫無阻擋地南下,暖濕氣流也將流失北上,便沒有了南粵大地的溫暖濕潤。沒有南嶺,浩瀚時光將帶走無數(shù)來自遠(yuǎn)古的生態(tài)與地質(zhì)的寶藏,中國南方民族譜系上也會因缺少了一條絢麗多姿的文化走廊而憾然留下空洞。
本期大策劃,我們想用起伏的群山、鳥獸的合鳴和響亮的瑤歌,一筆一劃為尚未名狀的南嶺之美填上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