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秀環(huán)
閱讀,增加人生的深度和廣度,它就像在心中點燃一盞明燈,照亮眼前及未來的道路。課外閱讀是對課內學習的補充,對于我們來說更像一扇門,通過它就打開了一個五彩繽紛的新世界。它不僅能拓展知識、拓寬視野、完善知識體系,更能提升我們的認知層次,為人生點燃一盞明燈。
也正是通過課外閱讀,我才明白,壓力不能產生動力,熱愛才能產生動力。那么課外閱讀具體有哪些好處呢?讓我一一道來。
一、課外閱讀有哪些益處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補充,不僅能解決閱讀量低的問題,還能幫助我們拓寬視野,提高文學素養(yǎng),提升閱讀寫作能力,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良好習慣。
1. 拓寬視野
課內的閱讀都是比較精華的節(jié)選,豐富的課外閱讀便是這些精華的補充。相關課外閱讀不僅能鞏固課內知識,同時也能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課外閱讀,我們可以了解更多的歷史名人,可以熟悉祖國的自然風貌,可以產生對自然科學探索的興趣,可以盡可能地拓寬視野,讓我們博覽群書,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例如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推薦閱讀《和爸媽游中國》,即使足不出戶,我們也可以從建筑、文化、地理特征、特色美食等方面了解全國各個省份,激發(fā)我們對不同地域文化的強烈興趣以及對我國疆土的熱愛。
2. 提高文學素養(yǎng)
通過課外閱讀,我們不僅會認識更多的字,還能提高文學素養(yǎng)。巴金曾說:“多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將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觀察許多作家、學者的成長經歷,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青少年時期都博覽群書。平時多閱讀課外書,多搜集素材和名句,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雕刻,你會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也豐富了,使用時更是信手拈來,再不會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無奈了。
以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外讀物推薦的《西游記》為例,書中講述唐僧師徒四人不畏千難萬險,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造福天下百姓。雖然我們未曾和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經,但仍然會被唐僧師徒四人對理想執(zhí)著的追求而感動。而書中出現(xiàn)的各地域風物以及三界的描寫,不僅增加了我們的學識,更給了我們美的享受,從而提升文學素養(yǎng)、陶冶情操。
3. 提升閱讀、寫作能力
豐富的課外閱讀,不僅能拓寬視野、提高素養(yǎng),還能提升我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蔽覀儚谋姸嘀髦形【A,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在潛移默化中,閱讀速度及理解能力會有大大的提升,寫作時也會信手拈來。我們寫的文章將會更生動、形象、有趣,行文也會更加有邏輯、有深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比如,我們在課外讀物上遇到一些經典的詞句,就可以分類收集起來,遇到一些絕妙的寫人寫景寫物的方法,也可以記錄下來,消化成自己的。在寫作時,根據自己要寫的內容靈活運用,從而形成自己的作品。
4. 構建完整知識體系
知識,是一個互相交織的網,而不是點和面。知識體系的形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課內外自主學習慢慢建立。課外閱讀作為我們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構建完整知識體系的重要一環(huán)。我們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課外書籍中獲取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通過大量同類型知識的交織融匯,從而形成立體的知識體系。由此看來課內、課外閱讀,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如我們在課內學習生字時,同時閱讀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課外拓展的《字的童話》,在幽默風趣的童話故事里,不僅引發(fā)出對閱讀的興趣,還可以構建中國文字的知識體系,讓我們更投入地遨游在有趣的文字世界里。
5. 培養(yǎng)終身學習能力
閱讀還可以幫助孩子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激發(fā)孩子對一切事物產生思考。
課外閱讀在拓寬視野、提高文學素養(yǎng)、提升閱讀寫作能力的同時,還有個附加值,那就是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通過感受閱讀的樂趣,激發(fā)強烈的讀書欲望,選擇自己需要的書籍,培養(yǎng)自發(fā)探索、尋覓、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進而形成通過閱讀學習知識的良好習慣。
自主學習不僅可以發(fā)展邏輯思維,增強記憶力,還能激發(fā)我們深度思考的能力。終身學習是很重要的一項能力,它能讓人一生受益。如果從小能通過閱讀培養(yǎng)這種終身學習的能力,將會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帶來很大的助益。
二、如何有效進行課外閱讀
既然課外閱讀這么重要,那么我們要如何進行才更有效呢?我們將從課內外鏈接、讀寫結合、積極分享三個方向進行探討。
1.課內外鏈接,開展主題閱讀
課外閱讀,本身就是為了輔助和補充課內閱讀而設置的。它們之間有密切的聯(lián)系,要么題材相同,要么是同一個作者的作品,要么是同一種藝術手法。我們在進行課外閱讀時結合課內相關內容比較閱讀,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們學習了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望天門山》,同時去閱讀詩人李白的生平,了解他寫這首詩的心境,閱讀安徽地理志,了解詩中東梁山、西梁山隔江對峙的情形,就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詩的豪邁與奔放。
主題閱讀是針對同一主題,在一定時間內閱讀大量相關書籍的閱讀方法。同一時間的集中閱讀,不僅會提升閱讀效率,更有利于知識體系的快速建立。如學習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的《守株待兔》后,我們可以開始一系列寓言故事的閱讀。
通過對《中國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黃永玉給孩子的動物寓言》等中外寓言故事的閱讀,我們可以迅速地了解寓言這種具有諷喻意義的文學體裁。
2.讀寫結合,多做針對性練習
閱讀再多若不能學以致用,都是沒有意義的。而應用的最好途徑,便是邊學邊用。我們在進行課外閱讀時,通過讀寫練習來深化學習的內容。
(1)筆記摘抄
通過閱讀來不斷揣摩作者的藝術手法,使之為自己所用。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遇到優(yōu)美、有哲理的詞句,盡量摘抄下來,反復品讀琢磨它好的地方。
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為例,其中有這樣一句:
“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p>
“金色”一詞,就把蒲公英盛開的景象形象地描繪出來,不僅生動還很美。
(2)讀后感
除了摘抄筆記,寫讀后感也是一個很好的閱讀方法,把書的內容用自己的話說出來,并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心得體會、行動啟發(fā)等。不求全部吸收,只要記住對自己有所啟發(fā)的點即可。長此以往,我們便會形成主動思考的思維方式。
比如在讀《八十天環(huán)游世界》時,“我也要環(huán)游世界”這樣的想法,自然而然地會進入讀者的腦海,那么讀后感便可以寫對世界各地風土人情充滿了向往,甚至開始規(guī)劃自己的旅行計劃。
讀后感開始寫比較難,可以從養(yǎng)成習慣開始,慢慢從短到長,從簡單到復雜,重在有所思考。
(3)多練習
琢磨透了優(yōu)秀作品的寫作方法,還要多做針對性寫作練習,才能夠最終化為己用。比如景物寫作的順序、修辭手法、前后對比等寫作方法,都可以通過針對性練習來掌握。仿寫就是常用的針對性練習的一種。還以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中的經典句子為例:
“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p>
我們仿寫一種狀態(tài)變化后的景象,并且包含一種修辭:
“我的腦海中充滿了問號。當問號被一一解開時,我的腦海中就變成一片星光閃爍?!?/p>
3.積極分享,以輸出促輸入
最好的學,就是教。以輸出為目標,便會倒逼自己去輸入。所以,如果我們設定了目標將精華分享給朋友,那么在閱讀時就會自然鎖定值得分享的內容。不僅會認真閱讀,還會對關鍵點進行深度思考,進而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再通過分享輸出。
思維導圖是一個很有用的分享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把書中的內容圖形化、結構化、系統(tǒng)化,從而幫助我們記憶、歸納精華。除此之外,講故事比賽、詩文朗讀、演講比賽、讀書征文等閱讀活動,不僅能達到分享的目的,還能激發(fā)閱讀的積極性。
古往今來,無數(shù)中外名人都在強調著讀書的重要意義。閱讀是人生最高回報的投資。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我們增長知識、認識世界、擺脫平庸、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徑。
課外閱讀不僅是我們學習的需要,更是成長和發(fā)展的需要。燃一盞明燈,照亮人生路。讓書成為我們最好的伙伴,幫助我們塑造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讓我們常伴書香,在閱讀中拓寬視野、提高素養(yǎng)、品味人生、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