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娟
2022年版課標指出:“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jīng)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guī)律,培養(yǎng)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zhì)?!庇纱丝梢?,語言和思維密不可分,它們相互依存。習作教學是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及發(fā)展思維能力的最好“訓練場”。但傳統(tǒng)的習作評改課中,由于導向不明確,評改標準模糊,方法不恰當,導致評改的隨意性、無序性較大,通常只對字、詞、句進行一些淺層次的修改,對文章的立意、選材、結(jié)構(gòu)等缺乏考慮。這樣的習作評改流于形式,學生的表達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提升,更談不上促進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此時,教師可以借助習作評改表,聚焦語言運用與思維發(fā)展,打造靈動的思維課堂,讓學生在自評互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水平,發(fā)展思維品質(zhì)。
一、習作評改表的構(gòu)建
習作評改表具有針對性和導向性,是教學目標是否落實的檢測表,構(gòu)建時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1.要緊扣目標
2022年版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chǔ);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chǔ)?!币虼?,習作評改表的構(gòu)建首先要以課標為依據(jù),其次要落實單元教學目標及課時教學目標,不僅要落實單元知識點,還要體現(xiàn)思維發(fā)展的訓練點。如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是“圍繞中心意思寫”,閱讀訓練要素“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是服務于習作訓練要素“從不同方面或選取不同事例,表達中心意思”的。根據(jù)課標要求及單元教學目標,教師將這節(jié)“圍繞中心意思寫”習作評改課的目標定為:
(1)緊扣圍繞中心意思選取材料這個要求,針對習作的立意、選材進行評改,看中心思想是否正確、積極,是否圍繞一個中心思想選擇不同的事例或從不同的方面寫。
(2)對習作材料的詳略安排進行評改,能將重要部分寫詳細、寫具體。
(3)激發(fā)學生評改習作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自評、互改過程中感受習作的樂趣,養(yǎng)成樂于與他人分享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求真、求理、公正、開放、反思的理性精神。
根據(jù)課標及以上教學目標,教師從“立意”“選材”“結(jié)構(gòu)”“表達方式”這四個維度構(gòu)建“圍繞中心意思寫”習作評改表的基本框架。
2.評價主體多元化
傳統(tǒng)的習作評改模式是生寫師評,教師對學生習作的評價有著不容置疑的“絕對權(quán)威”。這種被動接受評改的方式單調(diào)古板,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因此,習作評改表的制訂需要打破教師“一言堂”式的評價,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評改習作的活動中,從而提高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要實現(xiàn)這一目的,教師就要在評改表中充分考慮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可以是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甚至是家長評等。
3.要操作性強
評改表的評價主體是學生,教師要在遵循教學目標的基礎(chǔ)上考慮學情,將要求具體細化,通俗易懂,易于操作,幫助學生更好地反觀習作,提高習作水平,發(fā)展思維能力。
基于以上幾點,筆者設(shè)計了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圍繞中心意思寫”的習作評改表(見表1)。
二、習作評改表的運用
有了習作評改表,學生評改習作就有了抓手和方向,可按要求逐一進行評改。教師淺層次的習作評改指導也可轉(zhuǎn)化為有目的、有組織、有方法的教學行為,進而建構(gòu)“自我審思—同伴評價—教師批改”的習作評改課模式。
1.自我審思
葉圣陶先生說:“‘改的優(yōu)先權(quán)應屬于作文的本人?!钡拇_,學生對自己的習作最熟悉。有了習作評改表,學生自評自改就有路可循,有法可依。這樣的自我審思,能觸發(fā)學生對習作進行多維度梳理,不僅提高了習作水平,思維的縝密性、合理性也會逐步得以提升。
2.同伴評價
學生自評時有些問題難以發(fā)現(xiàn),但如果讓他們互評習作,心理上便產(chǎn)生當“小老師”的自豪感,加上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欲強,看其他同伴的文章就會特別細致,能較快發(fā)現(xiàn)其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在同伴互評的習作評改活動中,評價者為了具備伯樂般的慧眼,會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鑒賞水平,習作者能知不足而改之,能知善而學之,會更精心完成每次習作。
(1)同(鄰)桌互改。這是習作互改中最簡單、最容易操作的一種方式?;ジ臅r,學生用心讀同伴的習作,夸一夸亮點,想一想不足,提一提建議,寫一寫評語,在這樣的實踐中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言之有據(jù)地肯定同伴習作中的優(yōu)點,指出不足,在此過程中體現(xiàn)了自己公正、求真、包容的態(tài)度,增強了思維的縝密性與邏輯性。
(2)小組互評。小組合作評改也是互評的形式之一。教師在組織小組評改前,要注意以下幾點:要引導學生本著“多鼓勵少批評,多保留少刪改”的原則,對同伴習作中的觀點、看法要用包容、開放的態(tài)度去接納、思考,理性、溫和地提出修改建議。要均衡分配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組成小組,挑選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要提前培訓好小組長,包括提醒評改方向、分配評改任務、督促組員發(fā)言等內(nèi)容。做好以上鋪墊,小組互評就會得心應手。以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習作“讓真情自然流露”的評改為例,學生完成習作后,小組長組織組員先讀讀自己的習作,按照習作評改表的要求進行自改。如《有種難熬叫“忐忑不安”》習作中的一句話:“我坐在椅子上,忐忑不安地等待老師把試卷發(fā)下來。”學生自評:“這句寫得不好,沒寫出自己‘忐忑不安時的表現(xiàn)。”小組互評時,作者提出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希望得到同伴的幫助。組員紛紛給出具體可行的修改意見,作者根據(jù)建議對這句話進行了修改:“我坐在椅子上,兩只手不停地搓著,身子不由自主地抖動著,仿佛有一塊大石壓住了心頭。我考了多少分?不會很差吧?不會沒有90分以上吧?一股煩悶涌上心頭……”修改后讀給小組成員聽,組員再次提出:“一連串的問句之間應該相互聯(lián)系,意思要層層推進。”于是作者進行了二次修改:“我坐在椅子上,兩只手不停地搓著,身子不由自主地抖動著,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似的怦怦直跳,又仿佛有千斤大石壓在心上。我會考多少分?要是沒有上90分怎么辦?如果考不好,評不上‘三好學生怎么辦?爸爸答應考好了帶我去珠海長隆樂園玩不就泡湯了?一股煩悶涌上心頭……”二次修改后的句子更生動具體,更有邏輯性了。
(3)全班交流。在小組互評的基礎(chǔ)上,可以推薦優(yōu)秀習作讓全班進行講評,說說文章的優(yōu)點,存在哪些不足,然后由其他學生發(fā)表看法。這樣做,學生之間可以受到更多啟發(fā),對如何自改、互改有了更真切的體驗,評改習作的能力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不管是同(鄰)桌互改,還是小組互評、全班交流,學生習得的不僅是評改習作的能力,更學會了包容、開放地接納他人的觀點,理性、溫和地提出見解與建議,這也是批判性思維的精髓。
3.教師批改
學生自評互改后,教師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最終評閱。教師從中找出好、中、差三類文章在班級展示,師生共同評析。注意要把學生習作中的共性問題有針對性地指出來,并且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講評過程中,要多肯定學生的自評與互改,表揚優(yōu)秀者,進一步激勵學生評改的積極性。
利用習作評改表不僅可以讓學生積累寶貴的寫作經(jīng)驗,還能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發(fā)現(xiàn),學會欣賞,學會評價,學會反思,學會共享,激發(fā)了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有助于學生習作水平與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