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慧怡
一、課標要求分析
“炊具與餐具”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廚房交響曲”的第6課,本課程是“設計與應用”的學習領域,本課涉及的炊具與餐具都是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用具。本節(jié)課“炊具與餐具”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
第一,認識炊具與餐具的外形,嘗試找出炊具與餐具的外形特點,學會用基礎圖形對物體外形進行概括。
第二,通過圖片的對比,了解“透疊”“重疊”兩種繪畫技法之間的區(qū)別與特點,并學會“透疊”“重疊”的繪畫方法。
第三,欣賞名畫,分析名畫構圖方式,嘗試運用名畫的構圖方式,用“透疊”“重疊”的方法進行炊具與餐具的創(chuàng)作畫。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能較好地表現(xiàn)平面形象、立體造型,并具有較好的繪畫基礎和各種材料的綜合運用能力。擁有著豐富的想象力且能大膽的發(fā)揮想象。通過平常的積累,關注身邊的事物,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內容豐富,富有生活情趣。但還有一部分學生空間感較弱,運用線條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了解炊具與餐具的知識定義與其在時代發(fā)展下的變化,領會“透疊畫法”,能用透疊、重疊與組合的方法畫一幅炊具、餐具的線條或色彩裝飾畫,加強美術技能技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圖片的對比感受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炊具與餐具的造型、色彩、功能,通過對比感受到作品中物體主次、大小、聚散、方向等對于畫面效果的影響,通過對比感受到“重疊法”“透疊法”的不同與效果差異,在探究中學會設計、裝飾、重疊畫面。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身邊生活中不同事物的不同美好,能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的好習慣,感受生活的美。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透疊法”畫出表現(xiàn)炊具與餐具的線條或色彩特點的裝飾畫。
難點:能發(fā)揮出透疊畫法的效果,并能創(chuàng)作出主體物突出、畫面節(jié)奏美觀的炊具與餐具裝飾畫。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比較法、示范法、欣賞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小游戲猜一猜環(huán)節(jié),學生在講臺電腦上玩小游戲——在物體剪影中選擇出炊具與餐具的剪影。
提問:“通過觀察物體的剪影,你能猜出是哪些炊具或餐具嗎?”
2. 通過游戲總結炊具與餐具的定義以及分類。
揭示課題:炊具與餐具
3. 學生參與游戲,對炊具與餐具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小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
(二)課堂發(fā)展
1. 學一學:對比認識古代和現(xiàn)代的炊具與餐具。課件展示古代與現(xiàn)代的炊具與餐具,介紹材質、美術特點等,引導學生感受科技社會的發(fā)展。
【設計意圖】對比感知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2. 試一試:引導學生觀察流程(物品—基本形狀—顏色—用途),將物品概括成基本的形狀。
【設計意圖】通過小練習,增強學生的物體造型概括能力。
3. 擺一擺:出示炊具與餐具的“剪影”的圖像,讓學生在電腦中自主拼擺,通過左右圖案對比,提問“有什么不同?”感受聚散關系,強調物體之間的擺放注意:主次、大小、位置、聚散、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動手擺一擺,探究物品聚散關系和構圖的知識。
4. 想一想:通過對比左右兩邊圖畫,提問:兩組畫分別用了什么方法?如何利用透疊的方法來畫炊具和餐具呢?總結透疊畫法。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感受“透疊法”。
5. 作品欣賞:觀看透疊作品。強調構圖繪畫方法。
6. 教師示范:出示步驟,再強調過程與方法。
步驟一:確定主要物品,把物象組織在一個畫面,布局要合理,構圖飽滿。步驟二:找出物象重疊的部分。步驟三:使用色彩表現(xiàn)物象,注意重疊部分的色彩。
(三)課堂實踐
提出作業(yè)三級要求:
一級:用“透疊法”創(chuàng)作一幅炊具與餐具線條畫。
二級:用“透疊法”創(chuàng)作一幅炊具與餐具的裝飾畫,大膽運用色彩搭配進行裝飾。
三級:用“透疊法”創(chuàng)作一幅炊具與餐具的裝飾畫,參照莫蘭迪的作品,學習作品中的美術構圖特點,大膽主觀安排物體大小、位置、顏色等,使作品主題突出,構圖飽滿,畫面具有美感。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身的作業(yè)難度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實際操作,創(chuàng)意實踐。
(四)展示與評價
作品展覽會:向小伙伴們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
1. 作品中有哪些炊具、餐具,哪個物品是主體,物品之間的大小、聚散關系如何?是否做到主體突出?創(chuàng)作時的想法?
2. 你是否運用了透疊畫法?或者運用了其他繪畫方法?
3. 總結延伸:繪畫同交響樂一樣也有畫面節(jié)奏,畫面情感,畫面中的物體大小、位置、顏色都需要作者去主觀安排,傳遞出獨特的魅力。
【設計意圖】學生進行互評、自評。對作品進行欣賞與評述,學會分享美與發(fā)現(xiàn)美。
七、板書設計
炊具與餐具
炊具:做飯的器具
餐具:用餐的器具
構圖:主次、大小、方向、聚散、位置
方法:透疊、重疊
八、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中,以小游戲環(huán)節(jié)作為課堂導入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對后面的課堂發(fā)展有著很好的鋪墊作用。課堂中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lián)系起來,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術生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采用多種辦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以發(fā)展,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有將創(chuàng)新意識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
但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中出現(xiàn)以下問題:
1. 缺乏了發(fā)現(xiàn)與總結炊具與餐具的美術造型特點——“對稱”。
2. 在擺一擺環(huán)節(jié),教師主導講授過多,學生缺乏了自主的探索。
3. 在欣賞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缺乏了語言橋梁,對于評述話語存在陌生與不熟悉的問題,不敢大膽表達。
結合以上課堂上出現(xiàn)的問題,筆者總結了以下的相應對策:
問題一:授課中主要內容的缺乏是因為教師對教材不熟悉,應該加強對教材的深入學習,多對教材進行研討。
問題二:教師在課堂中是引導者,要學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對此問題,可以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學習,通過不斷磨煉,增進自身的教學技能。
問題三:在評價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給出欣賞的語言框架,搭建起學生的語言橋梁,循序漸進地對此環(huán)節(jié)進行訓練,增加學生對欣賞評述的語言的運用,加強學生的自信心,大膽表達內心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