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森
《圣者誦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āryama?ju?rīnāma sa?gīti),又稱《圣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①,簡稱《文殊真實名經(jīng)》或者《真實名經(jīng)》(以下除專門論述某版本外均簡稱《真實名經(jīng)》),是密宗經(jīng)典著作之一,后被譯為藏文,在藏傳佛教中有很高的地位。西夏時期,《真實名經(jīng)》更是西夏僧人必誦的經(jīng)典,《天盛改舊新定律令》就有記載:“一等番羌所頌經(jīng)頌《仁王護國》《文殊真實名》《普賢行愿品》《三十五佛》《圣佛母》《守護國吉祥頌》《觀世音普門品》《乾陀般若》《佛頂最勝總持》《無垢凈光》《金剛般若與頌全》。”[1]404-408可見其地位之高?!墩鎸嵜?jīng)》傳世本更是有梵、藏、漢、西夏、回鶻、蒙古、滿七種文本之多。
戈爾巴喬娃和克恰諾夫收錄的第63項編號инв.№0695、0707、0728、7578四件都是《圣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克恰諾夫?qū)ζ湫沃坪捅4鏍顩r進行了詳細介紹。[2]93西田龍雄曾指出第267項的“圣柔吉祥之名真實誦”即《真實名經(jīng)》,同時指出俄藏第91項的“名重正”也是《真實名經(jīng)》,又鑒定出大英圖書館也藏有《真實名經(jīng)》殘卷。[3]52松澤博對日藏《真實名經(jīng)》進行了介紹,并將內(nèi)容影印刊布。[4]1-98[5]144-180林英津《西夏語譯〈真實名經(jīng)〉釋文研究》是第一部全面對《真實名經(jīng)》進行逐字翻譯釋讀的著作。她對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收藏的三個西夏譯本(инв.№0695、0707、0728②)和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共計546行的兩種殘本進行了“復(fù)原”,并對其做了逐字譯釋。林英津的研究最為細致。她將俄藏инв.№0695、0707、0728及傅斯年圖書館藏本等至少五個不同版本的《真實名經(jīng)》進行了整合,使得其有了完整的經(jīng)題,同時明確了經(jīng)文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分句的偈頌文;第二部分,長行的五輪功德;第三部分,五輪功德之后的咒語、偈頌,此外還有十行文字,似乎是后來的“綴文”[6]55-293。李曉明對部分西夏文《真實名經(jīng)》殘片進行了考釋,辨認出了《英藏西夏文文獻》第五冊中Or.12380-3723為《真實名經(jīng)》殘頁[7]10-11。張永富以兩個西夏文本(инв.№0728和инв.№7578)、敦煌藏文本P.T.99號寫本和釋智漢譯本《真實名經(jīng)》為主要參照,旁及其他文本,進行了夏、漢、藏多語種對勘,得出了兩個西夏文本(即инв.№0728和инв.№7578)均直接譯自不同的藏文本且與敦煌藏文本較為接近,西夏文本和釋智漢譯本則共同譯自西夏時代的結(jié)論[8]206-217。
根據(jù)目前的研究,西夏文《真實名經(jīng)》共有四處收藏地,分別是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大英圖書館、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和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
從已有的研究可以得出,俄藏西夏文《真實名經(jīng)》共有十個編號,分別是:Tang63的инв.№0728、7578、0695、0707和Tang91的инв.№2828、4086、5466、5814、6469、7090。其中,克恰諾夫早就對Tang63的四個版本進行了描述,林英津?qū)ang91的六個版本進行了描述。值得注意的是保存較為完整的Tang63的инв.№0728和7578兩個版本??饲≈Z夫?qū)Η讧擐?№0728的描述是:“刻本經(jīng)折裝,紙幅16.5厘米×10厘米,77頁+2頁版畫,全文保存③,每頁7行,行15個字。上邊距1.8厘米,下邊距1.8厘米。頁面空白處有經(jīng)文名稱中的1個字、西夏文頁碼和漢文數(shù)字頁碼。經(jīng)文的梵文名稱有西夏文音譯和意譯兩種。結(jié)尾處重復(fù)經(jīng)題?!保?]435對инв.№7578的描述是:“寫本小冊子,9厘米×7.5厘米,64頁+2頁插圖,插圖上畫有法輪和神靈。全文保存,每頁7行,行14個字。上邊距0.7厘米,下邊距0.4厘米?!保?]436經(jīng)文的梵文名稱有西夏文音譯和意譯兩種。結(jié)尾處重復(fù)經(jīng)題,用草體書寫的題記,內(nèi)容為:“凈本抄經(jīng)者的名字(無法辨認)、陀羅尼和經(jīng)文檢校者的名字,(番本譯者比丘都茂成)。”[8]19-20該版本的內(nèi)容較為復(fù)雜。據(jù)張永富的整理,里邊應(yīng)該包含11個小文本,可能是一個供人念經(jīng)的佛經(jīng)文本集,第2個文本即《真實名經(jīng)》的主體部分,第3個文本即《贊嘆圣妙吉祥》和《圣妙吉祥一百八名》。張永富發(fā)現(xiàn)俄藏инв.№3959號實際上為《真實名經(jīng)》殘片,刻本經(jīng)折裝,共6折。段玉泉誤將章節(jié)注記“”(金剛體中圍贊嘆十四偈)④當作是文本題目[10]266。據(jù)此,張永富認為俄藏西夏文《真實名經(jīng)》至少有11個編號。[8]24
大英圖書館藏西夏文《真實名經(jīng)》主要有Or.12380-0862、3165、3645、3723V、3752和3893。Or.12380-0862,內(nèi)容為經(jīng)題和“祈禱十六頌”的幾句話。Or.12380-3165只有一頁,經(jīng)折裝,上下雙欄,《英藏黑水城文獻》第四冊將其命名為《圣柔吉祥之名真實誦》,內(nèi)容是第三輪功德末三行和第四輪功德前面九行。Or.12380-3645版心有經(jīng)題簡稱“(真實名)”和頁碼,頁碼是漢文,3645a為“妙觀察智四十二頌”的幾頌,內(nèi)容與俄藏7578相同而與0728不同。3645b有幾行文字,左側(cè)有一張圖版,據(jù)張永富考證,該圖應(yīng)是對真實名文殊形象的描述[8]24。李曉明辨認出了Or.12380-3723V,刻本,只存半頁,為《真實名經(jīng)》開頭部分,內(nèi)容與俄藏0728一致。Or.12380-3752和3752V有兩頁,刻本,《英藏黑水城文獻》第五冊中將其命名為《佛說文殊菩薩最勝真實名義經(jīng)》[11]43。Or.12380-3893,殘存一頁,刻本,《英藏黑水城文獻》第五冊中將其命名為《第五輪功德集陀羅尼》[11]264,實際上就是《真實名經(jīng)》中第五輪功德標題和后邊的陀羅尼。值得注意的是,《英藏西夏文文獻整理與研究》第二冊的作者正確地指出Or.12380-0702A、702B、703A、703B、704、705A、705B、706、805、828、829、862等殘片為《真實名經(jīng)》[12]227-233。
見藏于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的西夏文《真實名經(jīng)》,2011年刊布于《日本藏西夏文文獻》,編號39-04b、39-04c、39-05a、39-25四個殘片被命名為《圣柔吉祥之名真實誦》[13]292。其中林英津曾見過其中三件原件,并對內(nèi)容范圍進行過簡介。不過,此前的研究并未注意到39-22b《圣柔吉祥之加贊》也與《真實名經(jīng)》有關(guān)。
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真實名經(jīng)》殘卷(以下簡稱作“傅圖本”),是1931年西北考古時與《居延漢簡》同時出土的西夏文獻之一,當時并未有詳細記錄。根據(jù)林英津的描述,共有八十一幅圖版,經(jīng)折裝,每折六行,每行分為兩句共十四字,長行不分句共十五字。字體刻本精美但殘損嚴重,幾乎沒有一折是完整的,從版式和字體看,至少有兩件,且來自不同的版本。[6]13
新見西夏文《真實名經(jīng)》(以下均簡稱“新見本”),2022年4月存泰和嘉成拍賣公司,為故宮博物院翁連溪所見本⑤??瘫?,線裝,上下雙欄,版心無內(nèi)容,現(xiàn)存內(nèi)容無頁碼。每頁6列,每行最多15字,經(jīng)題“《》(《文殊真實名》)”,與《天盛改舊新定律令》記載一致。該本殘損較為嚴重,很多頁都只剩下一半或者不到一半的內(nèi)容。
新見《真實名經(jīng)》的內(nèi)容主要有:第一部分,分句的偈頌文,不見開篇經(jīng)題和“祈禱十六頌”,剩下的偈語基本殘存“回答六頌”“觀察六種姓二頌”“幻化網(wǎng)現(xiàn)證菩提次第三頌”“金剛界大眾中圍十四頌”“清凈法界智二十五頌”“不動中圍(大圓鏡智)十頌”“妙觀察智四十二頌”“平等性智二十四頌”“成所作智十五頌”“贊嘆金剛界大中圍十四偈”“贊如來五頌”。第二部分,長行的五輪功德之“初輪功德”“第二輪功德”“第三輪功德”“第四輪功德”“第五輪功德”“總結(jié)五輪功德”。第三部分,五輪功德之后的咒語、偈頌。第四部分,《圣妙吉祥菩薩之百八名贊嘆經(jīng)》。與《大正藏》釋智譯漢文本不大一致,新見本在此贊嘆之前還多了一段經(jīng)文。根據(jù)我們的研究,該經(jīng)文不見于任何文本。第五部分,發(fā)愿文,包括祈愿部分和發(fā)愿人信息,但部分發(fā)愿人名字不完整。發(fā)愿主為吉祥犬夫妻、兄弟、全家大?。?、、)等,發(fā)愿施印者為djudju()氏全家十人,刻者為蘇()姓漢人。卷尾題“有此本者劉惠樹()、有此本者劉惠法()”并花押。
目前看來,在相關(guān)的文本當中,除去前邊佚失的部分,新見本的長度是最為完整的,可以囊括俄藏инв.№0728、傅斯年圖書館藏本和日本天理圖書館39-22b《圣柔吉祥之加贊》本,主要內(nèi)容大體和其他西夏文本類似,尤其是俄藏инв.№0728,前面三個部分與其他版本幾乎沒有太大差別。第四部分和俄藏инв.№0728、傅斯年圖書館藏本和日本天理圖書館39-22b《圣柔吉祥之加贊》本的對應(yīng)情況下文會詳細說明。新見本內(nèi)容和收入《大正藏》的釋智漢譯本大體一致。
根據(jù)林英津的論著,編號C26、C25兩部分內(nèi)容同一折(經(jīng)折裝),完全沒有補充粘貼的痕跡,從新見本來看也應(yīng)如此。以下這一部分緊接著上一部分,內(nèi)容是:
續(xù)表
總的來看,在結(jié)尾五頌之后,這幾個版本應(yīng)該又多了四頌和兩個咒語,即“妙吉祥真心咒”和“智印誓愿總持根本咒”。
值得注意的是,新見本不僅能補足傅圖本陀羅尼的內(nèi)容,還比傅圖本多了四行梵語原文(其中第四行由于原本殘損已不可見),更是多出足九頁的內(nèi)容。
漢譯:
□□□□□□世尊,清凈天宮中諸無量大菩薩及諸無量凈宮天子圍繞我,恭敬以居。爾時,世尊十方普觀,迅即清靜境界等持上入。佛眉間生百千萬億種色光,繞佛三匝,娑婆諸界皆遍明亮,又以其光此世界之□□□□□□□佛國彼岸魔,佛□□□□□□□□□□,名如來、應(yīng)供、正等覺、莊嚴自在王?。繞彼佛三匝,迅即其光入妙吉祥菩薩頂中。
爾時,妙吉祥菩薩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合掌恭敬,圍繞三匝,頂禮佛足,坐于一方,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惟愿世尊,憂思我等,我今娑婆世界中恭敬供養(yǎng)如來、應(yīng)供、正等覺、釋迦牟尼佛處,教導(dǎo)大眾,廣修佛事。”爾時,莊嚴自在王佛謂妙吉祥菩薩曰:“善哉,善哉!”最妙有情迅即妙吉祥菩薩□□□□□大菩薩圍繞與一樣,□□□□□□□□行稱婆界中釋迦牟尼佛上至,圍繞三匝,頂禮佛足,敬問后坐于一方,合掌屈膝。爾時世尊微笑,利益有情故,迅即妙吉祥菩薩百八名贊嘆,乃說偈曰:
續(xù)表
從譯文來看,新見本偈語與釋智譯文本后智慧所譯的《圣者文殊師利一百八名贊》意思相近,基本可以對應(yīng),可以推測兩者極有可能是據(jù)同一底本翻譯的。
新見本《真實名經(jīng)》在贊嘆之后是發(fā)愿文。段玉泉曾對三件西夏時期標明“發(fā)愿文”的文獻(《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jīng)發(fā)愿文》《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發(fā)愿文》和《御制〈圣觀自在大悲心總持〉并〈勝相頂尊總持〉后序發(fā)愿文)進行了研究,認為發(fā)愿文由六部分組成:號(引言部分)、嘆(贊嘆所施佛經(jīng)功效奧理部分)、因(原有部分,可無)、德(所行功德)、愿(文末祈愿部分)、頌(裝飾部分,可無),其中“愿”是重中之重,不可或缺。[15]125-127新見本第五部分詳細記載了“嘆”“因”“德”“愿”和發(fā)愿人的信息。移錄與翻譯如下。
西夏文原文:
漢譯:
如見成佛記受□□□□□□□□□背,長壽增勝。從一切惡夢、苦相、疾病、□□、恐懼中解脫,隨求福德、智慧、權(quán)尊、稱號,一切圓滿無遺。得生清凈國土,威力無邊,神通難測。吉祥犬舅阿佗兀等,因見此如神通,請工匠印刻一百八部,施于諸人。
惟愿:以此善根,皇帝長壽,太子福盛,臣民和合,□□□止,有情和樂。吉祥犬夫婦等現(xiàn)世長壽,所作無疾,吉祥愿得,未來□□□生,得證真實常安。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部分似乎并非新見本獨有。前文已經(jīng)提到,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藏品中有一張編號為39-22b《真實名經(jīng)》的殘片,前人的研究均未留意,《日本藏西夏文文獻》中將其命名為《圣柔吉祥之加贊(擬)》,當作《圣妙吉祥贊嘆》。以下是39-22b的西夏文原文和漢譯。
可以看出,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藏本開頭三列和新見本中發(fā)愿文部分完全一致,即新見本并非孤本。如所周知,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西夏文藏品出自靈武。1917年,寧夏靈武修城墻時,發(fā)現(xiàn)了五個瓦壇,里面裝滿了西夏文佛經(jīng),這些佛經(jīng)大部分藏于中國國家圖書館,散落的經(jīng)卷落入收藏家之手,有的被倒賣到了日本,現(xiàn)在日本幾個圖書館收藏的西夏文獻主要來自這里。孫伯君注意到元大德十一年(1307)《磧砂藏》“何”字函元釋智譯《圣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卷尾發(fā)愿文后有松江府僧錄廣福大師管主八的跋文,跋文中提到他刊行的“秘密經(jīng)律論”多取自大都弘法寺。大都弘法寺在遼代就是《契丹藏》的雕印處,金代為崔法珍募刻的《趙城金藏》印經(jīng)版的貯存之處,該寺在元代已經(jīng)榮升為天下佛經(jīng)印本的匯集地。此前,學界根據(jù)大德十年(1306)的元刊《磧砂藏》本踐字函《大宗地玄文本論》卷三的發(fā)愿文得知,松江府僧錄管主八等曾于江南浙西道杭州路大萬壽寺雕刻《普寧藏》和《河西藏》及補刻《磧砂藏》,并施印漢本五十余藏,廣施寺院;“河西字”本三十余藏,施于寧夏、永昌等路寺院;西番字經(jīng)三十余件散施土蕃等地。[14]100-102“河西字”即西夏字,《河西藏》即指西夏文《大藏經(jīng)》。根據(jù)孫伯君的研究,《河西藏》的刊行過程在西夏文《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jīng)》發(fā)愿文有所記載,是從至元三十年(1293)年在杭州萬壽寺刊印,至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刊行完畢。除此之外,該發(fā)愿文還記載了元武宗皇帝施印《河西藏》五十藏、元仁宗皇帝重印五十藏?!逗游鞑亍返目惺窃凇镀諏幉亍吠瓿傻谌辏?293)開始刊刻的,共計3620多卷。[16]58-60由此可知,新見本和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藏本殘頁均是元代刊行的《河西藏》遺存。
釋智本《真實名經(jīng)》的譯者署名“元講經(jīng)律論習密教土番譯主聶崖沙門釋智譯”。這里“密教”指的是藏傳佛教,“土番”即“吐蕃”,“聶崖”即“彌藥”,指黨項。釋智本在《真實名經(jīng)》后署名為“元講經(jīng)律論出家功德司判使銘箇沙門道圓”,記有“綴文”“文殊瓔珞咒”“十二因緣咒”?!俺黾夜Φ滤尽笔俏飨囊粋€管理僧人的機構(gòu)。西夏法典《天盛改舊新定律令》有明確記載,元代應(yīng)該沒有保存這個機構(gòu),所以釋智和道圓應(yīng)該均是由西夏入元的僧人,而《真實名經(jīng)》的釋智譯漢文本和新見佚名譯西夏文本均是西夏時期從藏文本翻譯而來。
總的來說,新見本《真實名經(jīng)》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獻學價值,不僅能夠補足俄藏本、傅圖本,而且能夠和釋智本、日本天理大學藏本以及其他西夏文本對勘。這充分說明,《圣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在西夏一直到元代,都是一部重要的經(jīng)典。
①《圣妙吉祥真實名經(jīng)》為《大正藏》1190號釋智譯漢文本的標題,有人也翻譯為《圣柔吉祥真實名誦》,凡是譯為《圣柔吉祥真實名誦》,多是從藏文本譯過來的。
②林英津并沒有采用《西夏文抄本與刻本目錄》中與此三種同時提到的№7578,可能是由于該文本是草書較難辨認的緣故。
③從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本和新見本《真實名經(jīng)》來看,克恰諾夫的描述目前應(yīng)該不是特別準確,即инв.№0728后邊有殘損。
④張永富認為此經(jīng)題即為《真實名經(jīng)》中“贊嘆金剛界中圍十四頌”。
⑤感謝聶鴻音先生賜予照片,慨允研究。
⑥新見本殘,今據(jù)俄藏0728補出。參見林英津《西夏語譯〈真實名經(jīng)〉釋文研究》,臺灣“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2006年,第294頁。
⑦新見本殘,今據(jù)俄藏0728補出。參見林英津《西夏語譯〈真實名經(jīng)〉釋文研究》,臺灣“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2006年,第294頁。
⑧該段林英津譯作“無邊有情,得文殊師利智慧劍,斷無明。此經(jīng)說一切功德,如百川匯流入海。我亦世敬妙吉祥,敬奉聽法永不離。我亦生當敬待妙吉祥,聽法、永不離”。
⑨這部分譯文可與釋智本形成對譯。
開展確權(quán)劃界工作,落實經(jīng)費是關(guān)鍵。管理范圍確權(quán)劃界所需的經(jīng)費應(yīng)列入年度工程投資概算,逐年足額撥付;各級政府要合理減免水庫管理范圍內(nèi)確權(quán)劃界過程中發(fā)生的各類費用。2011年水利部發(fā)布了《關(guān)于開展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shè)的通知》(水資源〔2011〕329號),2013年環(huán)保部和財政部聯(lián)合牽頭了對重點江河湖泊進行生態(tài)保護的項目《江河湖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項目資金管理辦法》(財建〔2013〕788 號),均對水庫生態(tài)建設(shè)提出要求。遼寧省水利廳以實現(xiàn)對水源地一級保護區(qū)進行封閉為目的,借助以上項目資金,統(tǒng)籌結(jié)合,推進了水庫的確權(quán)劃界工作。
⑩新見本此字脫,今據(jù)俄藏0728補出。
?新見本多出一行悉曇體梵文,假設(shè)新見本和俄藏0728都按照同一底本翻譯,那么很有可能原文就有這一行悉曇體梵文。
?此咒實際上就是“文殊菩薩心咒”,梵語為arapacana,但后邊比常見的咒多了“莎訶”,即梵語“svāhā”,意為“成就”。
?新見本多出一行悉曇體梵文,假設(shè)新見本和俄藏0728都按照同一底本翻譯,那么很有可能原文就有這一行悉曇體梵文。
?目前沒有找到與此較為類似的咒語。
?此句中方框字為俄藏0728本脫文,今據(jù)新見本補出。
?釋智本作“莫怛也怛”。
?釋智本中也有此段陀羅尼,在元甘泉馬蹄山中川守分真師侄智慧譯“文殊師利一百八名贊”和“圣者文殊師利贊”之后。標題可能為“捺么啰嘚捺(二合)嘚啰(二合)也(引)也”。與西夏本題目不同,西夏本中缺的內(nèi)容可以依據(jù)釋智本補出。
?“莊嚴自在佛”見鳩摩羅什譯《佛說首楞嚴三昧經(jīng)》,堅意菩薩文佛,佛說“東方去此世界三萬二千佛土,國名莊嚴,是中有佛,號照明莊嚴自在王如來、應(yīng)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參見《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第15冊,No.0642,第644頁。)
?以下漢文也為作者所譯,其中不乏揣謬,敬請方家批評指正。
?新見本西夏文本缺一頁,至少六列。
?右側(cè)有一列小字,殘。
?括號里的內(nèi)容均據(jù)新見本補出。
?為了體現(xiàn)原貌,此處引用原文分段。
?名字為筆者所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