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青
周口市人民醫(yī)院,河南 周口 466000
2 型糖尿?。═2DM)作為慢性終身性疾病,一旦患病將需長期服藥,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胰島素分泌不足與胰島素抵抗是T2DM 發(fā)病機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而胰島功能損傷所致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是T2DM 的重要發(fā)病機制之一。T2DM 患者初次確診時,其胰島功能多數(shù)已遠低于正常人群,且隨著疾病進展其功能損傷越嚴重,因此改善胰島功能也成為臨床治療T2DM 的重要治則[1]。然而,目前臨床尚無T2DM 的根治性藥物。二甲雙胍是糖尿病治療中的一線口服降糖藥,在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方面具有一定效果[2]。格列美脲屬于第3 代磺酰脲類藥物,可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強胰島功能,并具有價格低、使用方便等優(yōu)勢[3]。二者聯(lián)合治療T2DM 的研究并不少見,但對胰島功能影響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擬以格列美脲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T2DM患者,探究其臨床療效及對胰島功能的影響。
選取于周口市人民醫(yī)院就診(2021 年1 月至2022 年9 月)的T2DM 患者100 例,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0 例)、聯(lián)合組(50 例)。其中聯(lián)合組女26 例,男24 例;年齡范圍40~72 歲,年齡(59.17±5.91)歲;病程范圍1~11年,病程(4.56±1.77)年;體質量指數(shù)范圍19.5~28.6 kg/m2,體質量指數(shù)(24.15±1.98)kg/m2。對照組女22 例,男28 例;年齡范圍40~72 歲,年齡(60.23±5.84)歲;病程范圍1~11 年,病程(5.01±1.72)年;體質量指數(shù)范圍19.3~28.1 kg/m2,體質量指數(shù)(23.94±2.03)kg/m2。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周口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納入標準:①符合T2DM 相關診斷標準[4];②依從性好;③無溝通交流障礙;④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易過敏體質者;②惡性腫瘤者;③精神疾病者;④心、肺等嚴重功能異常者。
給予對照組患者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Ⅱ)(重慶康刻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243,規(guī)格:0.5 g)治療,餐后口服,0.5 g/片,3 次/天。聯(lián)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格列美脲片(北大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563,規(guī)格:1 mg)聯(lián)合治療,于每日早餐時口服,2 mg/次,1 次/天。兩組均連續(xù)治療12 周。
1.4.1 血糖水平 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上海酶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空腹血糖(FPG)水平,餐后2 h 再次采血檢測餐后2 h 血糖(2 hPG)水平。
1.4.2 胰島功能指標 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采用羅氏e602 免疫發(fā)光儀檢測空腹胰島素(FINS)水平,胰島素分泌指數(shù)(HOMA-β)=20×FINS/(FPG-3.5),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FPG×FINS)/22.5。
1.4.3 血清相關指標 取上述血液標本,離心取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上海江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血清脂肪酸結合蛋白4(FABP4)、葡萄糖轉運蛋白4(GLUT4)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檢測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上海潤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檢測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尿酸酶法(浙江東方基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測定血尿酸水平,采用H800 型全自動尿液分析儀及配套試劑檢測尿微量蛋白(MAU)。
(1)臨床療效,于治療12 周后評估療效。顯效:FPG<6.2 mmol/L,2 hPG<7.9 mmol/L;有效:FPG 6.2~7.8 mmol/L,2 hPG 7.9~11.1 mmol/L;無效:未達以上標準。臨床總有效率=(總例數(shù)-無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治療前及治療12 周后血糖(FPG、2 hPG)及血尿酸、MAU 水平。(3)治療前及治療12 周后胰島功能指標(HOMA-IR、HOMA-β、FINS)。(4)治療前及治療12 周后血清FABP4、GLUT4、SOD、MDA 水平。(5)不良反應(低血糖、嗜睡、腹瀉、腹脹)發(fā)生率。
治療后,聯(lián)合組臨床總有效率(98.00%)高于對照組(84.00%)(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12 周后兩組FPG、2 hPG、血尿酸、MAU 水平明顯降低,其中聯(lián)合組降低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血尿酸及MAU水平比較()
表2 兩組血糖、血尿酸及MAU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12 周后兩組HOMA-IR、FINS 明顯降低,HOMA-β 明顯升高,其中聯(lián)合組改善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胰島功能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胰島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與治療前相比,治療12 周后兩組血清FABP4、MDA 水平降低,GLUT4、SOD 水平升高,其中聯(lián)合組改善幅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FABP4、GLUT4、SOD、MDA水平比較()
表4 兩組血清FABP4、GLUT4、SOD、MDA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
聯(lián)合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2.00%)與對照組(6.00%)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T2DM 與環(huán)境、遺傳等因素有關,若未及時治療,可導致患者代謝功能紊亂,甚至引發(fā)嚴重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因此,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對改善T2DM 患者預后至關重要。
目前,臨床治療T2DM 的主要藥物有雙胍類、磺酰脲類及α-糖苷酶抑制劑類等,單一用藥在初始治療時效果較好,但長期療效欠佳,因此常需聯(lián)合用藥,通過疊加藥效以彌補單一用藥的療效不足[6]。格列美脲與二甲雙胍均為臨床治療T2DM 的常用藥物,二者聯(lián)合能獲得良好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與二甲雙胍單獨用藥比較,格列美脲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T2DM 的總有效率明顯提高,患者FPG、2 hPG、血尿酸、MAU 水平均明顯降低,與既往研究[7]結果基本一致。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格列美脲聯(lián)合二甲雙胍在提高HOMA-β、降低HOMAIR、FINS 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分析其原因在于,雙胍類藥物中的二甲雙胍可通過抑制肝臟中葡萄糖的輸出,促進肝臟、肌肉細胞等對葡萄糖的吸收作用,降低體內(nèi)血糖水平[8]。格列美脲可通過結合胰島B細胞表面磺酰脲受體,關閉鉀通道,引起細胞膜去極化,使鈣離子內(nèi)流,促進胰島素釋放,抑制肝臟內(nèi)葡萄糖合成,從而降低血糖;此外,格列美脲具有雙重作用機制,還可對胰島素分泌進行生理性刺激,進而增敏胰外胰島素,改善胰島素抵抗,進而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9]。格列美脲可與血漿蛋白結合,其生物利用度可高達100%,且藥效持久,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后,可相互促進,有效促進胰島B 細胞分泌胰島素,增強機體對葡萄糖的重吸收作用,從而起到降糖、提高胰島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格列美脲聯(lián)合二甲雙胍治療T2DM 患者可進一步下調血清FABP4、MDA 水平,提高血清GLUT4、SOD 水平。其中FABP4 是臨床檢測代謝綜合征的生物學標志物,雖不參與糖代謝過程,但受不飽和長鏈脂肪酸、胰島素等轉錄調控,可通過降解過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體γ 參與胰島素抵抗,其高表達可損傷胰島素信號通路,促使胰島素抵抗發(fā)生[10]。GLUT4 作為葡萄糖轉運蛋白,介導了葡萄糖在細胞內(nèi)外的轉運,長期高血糖狀態(tài)會促使GLUT4 低表達,抑制組織細胞攝取和利用葡萄糖,促使胰島素抵抗,加重糖代謝紊亂,從而加速糖尿病進展[11]。氧化應激反應是糖尿病及其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獨立危險因素[12]。MDA 表達水平可反映機體氧化應激反應程度,在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3]。SOD 系氧自由基清除劑,可維持機體氧化與抗氧化平衡,降低機體氧化應激反應程度,從而抑制T2DM 進展[14]。由此可見,聯(lián)合組治療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化應激反應及胰島素抵抗。原因在于格列美脲與二甲雙胍的雙重藥效作用下,可進一步促進機體氧化與抗氧化平衡,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氧化應激反應,刺激機體分泌胰島素,改善胰島素抵抗,從而延緩T2DM 疾病進展。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格列美脲與二甲雙胍聯(lián)合治療T2DM 患者在改善胰島功能方面的作用顯著,能有效緩解患者氧化應激反應,調控血糖水平,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