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陸和九生平及其書法篆刻藝術

        2023-05-23 01:47:24鄒典飛
        中華書畫家 2023年5期
        關鍵詞:印風陸氏金石學

        □ 鄒典飛

        陸和九(1883-1958)

        一、陸和九生平及家世淵源

        1.陸和九生平

        目前所見關于陸和九生平的介紹,主要源于兩處:一處是《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傳略》,一處是《沔陽縣志》。這也是目前可見且為學者引用最多的關于陸和九生平的介紹。

        (1)《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傳略》中收錄的陸和九傳記:

        陸和九題《舊拓好太王碑》

        鈕雋藏《陸和九先生印存》(單冊本)內頁

        陸和九撰《篆刻學講義》中的刀式

        陸和九為《明拓蘇東坡書上清詞》題字

        陸和九(1883-1958),以字行,原名開鈞,號墨盦,湖北沔陽人,蒙古族。1883年8月7日生。1899年考中秀才,1903年漢陽府中學畢業(yè)。后赴京,吏部學治館法政班肄業(yè),旋任津浦鐵路總局書記。辛亥革命時回湖北,任武昌文華大學譯學館館長兼漢文科科長、湖北襄陽師范學校教員,后任北洋政府內務部禮俗司第四科編輯。去職后在山東、河南等地從事文物考古工作。后又赴京,歷任中國大學講師、民國大學教授、輔仁大學名譽教授及兼任教授三十余年,講授金石學。1952年5月辭輔仁大學兼任教授職,6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58年1月3日病逝,終年75歲。

        陸和九是金石文字考古學家,善圖畫。著有《金石學》(二冊)、《古器物學》、《中國文字學》、《篆刻學》、《金石文例》(二冊)、《中古文學史》、《漢武氏石室畫像題字補考》、《考古學通論》(二冊)等。對金石考古之學的建立,做出了寶貴貢獻。

        book=64,ebook=67

        陸和九 陸開鈞印

        陸和九 皆大歡喜

        陸和九 陸光祖印

        陸和九 老學究

        陸和九 休陽吳鉤之印

        陸和九 長宜子孫

        陸和九 陸和九六十后又號四石居士

        陸和九 秋農(nóng)真賞

        陸和九 延鴻閣藏石印

        陸和九 武祠畫象寄室

        (2)《沔陽縣志》中收錄的陸和九傳記:

        陸開鈞(1883-1958),字和九,號墨盦,晚號二樹梅花書屋主人,沔城人。幼年隨父居北京,父卒家貧,回老家依舅父張公。陸成婚后,就讀于武昌講武學堂。后又赴京深造,畢業(yè)于京師大學堂。

        民國初年,任北平中國大學、民國大學教授,后任輔仁大學教授。民國36年(1947),與鄉(xiāng)人彭主鬯、石榮暲等組織“楚學精廬”,任董事,同纂《湖北文征》。

        建國后,任中央文史館館員、北京中國畫會理事。一生治印數(shù)千萬(方),書畫作品以千計。著有:《吉金小影》《金文名匯》《六朝造像存微》《鏡錄》《金石學正編》《金石學前編》《篆刻學》《考古學通論》《石影鑒真》《墨盦磚瓦當文錄》《漢以后金文錄》《珠璣碎錦》《北周造像錄》《漢畫像匯考》《金臺集》《猗蘭集》《古器物學》《春秋三傳類別考》等。

        1958年1月,陸在北京因病逝世。學界甚(嗟)嘆“藝林催老宿,人海失經(jīng)師”。

        以上兩則資料對陸和九生平和學術成就略有描述,且《沔陽縣志》中對陸和九早年情況描述較《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傳略》詳細,但均忽略了陸氏的家世淵源及藝術成就。

        2.陸和九家世淵源

        據(jù)陸和九追憶,其篆刻承自家學,治印的風氣至他已傳七代,因此可見陸氏家學影響之深厚。目前筆者所見關于其家世情況的記錄均不甚清晰,亦未見詳實可靠的考證,筆者嘗試通過時人的回憶、相關研究論文及陸氏家譜等資料,對陸和九家世情況進行增補。

        筆者目前所見的時人回憶,包括臺靜農(nóng)、劉家和兩位先生的回憶。

        臺靜農(nóng)是近現(xiàn)代著名的作家、文學評論家、書法家,曾于民國時期任職于輔仁大學,與陸和九是同事,二人有一定的交往。他撰有《輔仁舊事》一文,其中談及陸和九:

        在美術系教篆刻書法的陸和九先生,以玩“黑老虎”知名于廠甸,收藏拓片多而能鑒別,偶見其有碑版的考證文,但他的收藏未見編有目錄,他寫趙撝叔的書法,能夠亂真,他刻印卻不是趙派。篆刻是他的家學,他曾送我一本他先人刻的《介石山房印景》,袖珍本,縱十公分,橫六公分余,內皆小象牙印,篆文小者比今六號字還小。扉頁紀年“同治壬申七月篆刻”,為1872年,距今已百余年book=65,ebook=68了。陸先生自言是蒙古皇族,元初因宮廷之難,逃到湖北,遂落籍沔陽為民……

        劉家和是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名譽理事長,1952年畢業(yè)于北京輔仁大學,曾受教于陸和九。他在《麗澤憶往—劉家和口述史》中亦談及陸和九:

        陸和九先生教金石學。他不叫金石學,叫考古學,實際上是金石學。陸和九先生還是一位書法家,寫魏碑。他跟陳老(陳垣)年紀差不多。他給我們講課時,自己畫圖,畫一些文物。他給我們發(fā)講義,還讓我們寫字給他看。陸先生已經(jīng)老了,戴一個風帽,實際上帽子上全是油。他是蒙古族,他的祖父是陸建瀛,做過江蘇巡撫、兩江總督,太平天國攻下南京城時被殺的……

        據(jù)李幹撰《洪湖〈陸宦宗譜〉考辨—阿里不哥后裔落籍洪湖》考證:“湖北省洪湖市的4000多陸姓居民,族屬當為蒙古族。他們至今依然保留著許多本族的風俗習慣;‘流放’是他們落居于洪湖的主要原因,這部分蒙古人自稱是阿里不哥的后裔……”李幹還在論文末“遺跡和口碑”中記:“民國年間(約1935年)陸氏修建祠堂,陸建瀛重孫陸開鈞時在北京輔仁大學任教,回鄉(xiāng)參加祠堂落成典禮。當時祠堂大門橫額上就寫有‘蒙古風派’四個大字,后來改為‘天潢世胄,沔曲官家’;大門的對聯(lián)是‘逐水草而居,部落民風南楚競;刑犬馬以祭,淵源盟制北方強’。”

        綜上可知陸和九自言的“蒙古皇族”,指的即是孛兒只斤·阿里不哥(元睿宗托雷第六子,元憲宗蒙哥之弟,元世祖忽必烈之弟)。但劉家和談及的“他是蒙古族,他的祖父是陸建瀛”似乎并不準確。

        鄘城堂1988年續(xù)修《陸宦宗譜》,其詳細記錄了陸氏宗族的變遷,其中卷首陸氏十一世孫陸天機撰《創(chuàng)修序》中記:“……如我陸氏自元徂今世,歷三朝,亦可稱世族矣……吾祖陸公諱奕原籍呂城,色目人也,元世祖時官沔陽府同知,至今有一府官國真容存焉……”通過李幹對《陸宦宗譜》考證可知,陸氏始祖陸奕之父為冀王孛羅,孛羅之父為乃速忽不花,乃速忽不花之父為阿里不哥,阿里不哥為托雷第六子。

        《陸宦宗譜》卷六“大房”還收錄有陸氏宗族詳細之世系圖及介紹,其中明確記錄陸和九曾祖、祖父、父親分別為陸建瀛、陸樹琪、陸光祖。陸和九曾祖陸建瀛為清代道光、咸豐年間的名臣,在鹽政改革方面頗具建樹,曾歷任云南、江蘇兩地巡撫及兩江總督。關于其生平及事跡,民國時期陸和九??钡摹蛾懳墓?jié)公遺集》中收錄有敕撰文、賀壽文及序跋,并有列傳、墓志銘和神道碑等等詳盡材料,加之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者致力于此,故筆者不再贅述。而涉及陸和九祖父、父親的資料,后世提及較少,故此對二人略作介紹。

        陸和九祖父陸樹琪,據(jù)《陸宦宗譜》中記載:

        建公(陸建瀛)長子樹琪,榜名鐘漢,字景宣,號東漁,一字伯尊,生于嘉慶乙亥十月初八日已時,道光甲辰恩科舉人,咸豐元年恭逢御極恩詔例給頭品蔭生欽派大臣考試引見,以員外郎用簽分刑部奉天司行走、廣西司主稿二年,恭值慕東陵奉安禮成,照例給予隨帶加一級江蘇候補知府,委辦軍需局事務,庚申年五月十四日因公遇害,江陰奏請賜恤,奉旨追贈太仆寺入祀京師及漢陽府昭忠祠,誥授朝議大夫、晉贈中議大夫……

        陸和九父陸光祖,據(jù)《陸宦宗譜》中記:

        琪公之子光祖,字庚生,號泰初,一字賡笙,生于道光庚子年七月二十一日申時,咸豐丁巳年考取謄錄,戊午科順天鄉(xiāng)試挑取謄錄,己未恩科本省舉人,庚申恩科進士。欽點主事簽分刑部山西司行走、江西司主稿;歷任云南司提都廳主事,總辦秋審;山東山西司員外郎、福建司郎中、秋審處坐辦、京察一等記名御史,同治甲戌科會試同考官,誥授奉政大夫,晉封中憲大夫,光緒甲申年正月十三日卒于京都官寓,葬江北白衣菴東首。

        另據(jù)仙桃市政協(xié)文史委、仙桃市教育委員會合編《仙桃文史資料·總第8輯仙桃春秋》記:“陸光祖……工書法,昔黃鶴樓上,有石刻‘如意’二字,為光祖手筆,筆姿婉轉,有如游龍,可稱佳作?!?/p>

        《陸宦宗譜》中對陸和九之母及陸和九亦有簡要介紹:“(陸光祖)配周,生于同治癸亥年六月十四日酉時,卒葬未詳,生開鈞”“祖公之子開鈞,字鴻川、和九,號墨盦,北京輔仁大學教授,郡庠生,癸卯科房薦,光緒九年癸未歲七月初五日卯時生于京都官寓,卒于一九五八年,葬未詳?!?/p>

        《陸宦宗譜》詳細記錄了陸和九的家世情況,可對《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傳略》《沔陽縣志》中的記錄進行補充。陸和九自曾祖陸建瀛戰(zhàn)歿后,祖父陸樹琪、父親陸光祖受父祖蔭,均曾在朝為官,由于陸光祖在京城任職,故陸和九生于北京。陸和九之母為周氏夫人,此可book=66,ebook=69與《沔陽縣志·陸開鈞》記:“幼年(陸和九)隨父居北京”作為互證,可知陸和九與北京的聯(lián)系?!躲骊柨h志·陸開鈞》又記:“父卒家貧,回老家依舅父張公。陸成婚后,就讀于武昌講武學堂,后又赴京深造,畢業(yè)于京師大學堂。”結合《陸宦宗譜》記陸光祖“光緒甲申年正月十三日卒于京都”,可知陸光祖于1884年去世,后陸和九因家貧不得已回老家投靠舅父張公,此舅父應為陸光祖原配張氏夫人的兄弟。

        陸和九 意云軒珍藏印

        陸和九 復州陸氏收藏經(jīng)籍書畫金石之印

        陸和九 北平輔仁大學教授聯(lián)誼會

        陸和九 古復州陸和九字墨盦

        陸和九 青峰翰墨

        從陸和九為原配夫人撰并書《故夫人張氏墓志銘》可知,陸和九的原配夫人名張璚,字玉芬,丈人張石云為清室遺老,張夫人于民國十二年(1923年)病卒,《陸宦宗譜》記有:“(陸和九)配張,蘭翎江西蓮花廳撫民同知樹煌公孫女、州庠生之女,生于光緒己卯年十二月初五日?!苯Y合家譜及墓志銘的記載可知,陸和九除張氏夫人外還有王氏、劉氏二位如夫人,王夫人為陸和九生三子,長子陸國燕、二子陸國平、三子陸國市,其中二子陸國平亦擅篆刻,孫洵在《民國篆刻藝術·陸國平》中評:“陸國平是陸開鈞之子,亦善書法篆刻、碑帖考證,治印有乃父之風,儼然浙宗,品味雋永?!?/p>

        二、陸和九書法篆刻研究現(xiàn)狀及新見資料

        目前,關于陸和九書法篆刻的研究,據(jù)筆者統(tǒng)計,較為詳細的有胡煜撰《陸和九藝術成就初 探》、熊星撰《淺論陸和九篆刻藝術》、筆者撰《金石學者 篆隸名家—記陸和九的書法和篆刻藝術》等。學術專著中提及陸和九書法篆刻的有孫洵撰《陸開鈞》(《民國篆刻藝術》)、馬國權撰《陸和九》(《近代印人傳》)。陸和九的印譜,筆者未見單行刊本,僅見部分收錄印章者及篆刻實物:《京華篆刻家作品選》中收錄陸和九篆刻4方,《傅大卣手拓印章集存》中收錄陸和九篆刻3方、柴德賡舊藏陸和九篆刻3方。另有部分鈐印本傳世,如鈕雋舊藏《陸和九先生印存》兩種、《墨盦竹印選》(《京華篆刻家作品選》中收錄者即取自《墨盦竹印選》)等。

        筆者現(xiàn)將所見陸和九書法篆刻見諸論文及專著中的內容略作簡要介紹和分析。

        1.關于陸和九書法的研究

        關于陸和九書法,胡煜撰《陸和九藝術成就初探》是以單幅書法作品賞識的方法加以分析,而馬國權在《近代印人傳》中談及陸和九書法:“其書宗趙撝叔,頗肖似?!睂O洵在《民國篆刻藝術》中則評之曰:“書法亦崇尚趙氏,北碑遺風特甚。悉心工書者,能亂真。”筆者對陸和九書法亦曾做過一定的研究:

        談及陸和九的書法,如今可見的有楷書、行書、篆書、隸書數(shù)種,他的楷書早年以歐、顏為基,后漸取法魏碑,但似乎未直接取法北朝碑版,而是從碑派書家何紹基、趙之謙、康有為、于右任入手,利用近代碑派書家的成果。陸和九楷書受趙之謙影響最深,……無論從用筆還是結體上均忠實于趙書風貌,導致其一生楷書難脫去趙書的形骸,更有甚者陸氏早年習歐,其結字緊湊端嚴,總保持著一種拘謹?shù)膽B(tài)勢。從他所臨諸多魏碑作品來看,趙對他的影響深入骨髓,難逃“靡靡之音”“登大雅之堂則無以自容矣”的窘態(tài)。再談他的行書,其帖學功力很深,受過正統(tǒng)的館閣體訓練,因此其行書挺拔勁健,所作書札也端莊謹嚴,一絲不茍,有點儒者喜怒哀樂不行于色的姿態(tài)。他偶作隸書,常見的為碑帖題字,卻很有特色,他能根據(jù)碑帖的風格巧加變化,或隸或篆隸結合,與所題碑帖相得益彰,可見他極富巧思,并非一味強求以自身擅長的字體書寫,而是根據(jù)碑帖的時代特色,選擇相應的字體搭配,他的題字在民國舊京書家中是很有個性的一位。如陸和九為首都博物館藏《舊拓好太王碑》題字,采用了《天發(fā)神讖碑》的筆法,以方筆寫成,顯得題字風格時代略早于原碑,使題字能莊重和諧與碑帖本身融為一體。他創(chuàng)作的隸書也很是多變,或《禮器碑》,或《天發(fā)神讖碑》,面貌多姿,極具風致。陸和九的金石學素養(yǎng)深厚,因此他的篆書,尤其是金文寫得確實不錯,他雖在楷書上取法趙之謙,但其篆書似乎受趙氏篆書影響不大,而直接取法金文。他能很好地把握金文的體勢和意態(tài),表現(xiàn)出遒勁、質樸、雄渾、雍容的特點,又能將帖學書法的流暢不激不厲巧妙地融入其中,這是一種綜合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金石學者 篆隸名家—記陸和九書法和篆刻藝術》)

        由于缺乏確知的陸氏紀年作品,僅能從其書法風格入手,尋找共性。畢竟每一幅書法作品,均有其獨特性,可能會受到創(chuàng)作時間、地點、工具、心境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很難通過一幅作品概括出創(chuàng)作者的整體藝術特點,故下文嘗試從創(chuàng)作者的時代背景、交游、師承及部分作品入手,尋找其創(chuàng)作的特點,輔以時人的記載和評價,保持嚴謹?shù)膽B(tài)度加以分析,從而得出相對客觀的藝術評價。

        2.關于陸和九篆刻的研究

        關于陸和九的篆刻,胡煜撰《陸和九藝術成就初探》、熊星撰《淺論陸和九篆刻藝術》均有所探討。此二文采取篆刻作品分類法,通過所見陸和九篆刻作品歸納總結其藝術風格。孫洵、馬國權屬于傳統(tǒng)型研究學者,孫洵撰《陸開鈞》側重于陸氏篆刻作品紀年的考證,而馬國權撰《陸和九》則對陸氏篆刻風格進行了分析:

        和九書畫篆刻,蓋承家學。治印至和九已七傳,以深諳金石文字之學,又善變化,故能不泥于古,不染于俗,竹印尤樸茂有高致,酷似周秦兩漢人鑄印。一九三六年婁東班書閣嘗序其《墨盦竹印選》云:“揚州八怪,怪于印者有二人:一曰鄭板橋、一曰高南阜。鄭肆其意于規(guī)矩之中,高博其趣于規(guī)矩之外,衡以古法多缺失。開鈞吾友陸君墨盦,幼負不羈才,壯不克行其所學,及其老也,遂不得已托藝術以自食其力,詩怪書怪畫怪,治印尤怪,蓋兼有鄭、高二怪之能,而無其失,又獨立于八怪之后,而自出其新意趣,并能不悖于古之法,吾知其必不獨以印人傳也。故于其印選之成,而樂為之序?!苯裼^其所作“古復州陸和九字墨盦”“開鈞”“楚人”三竹印,氣格確高出板橋、南阜之上,然所刻石印“一樹梅花一放翁”,則遜于竹印矣?!陡洞筘帐滞赜≌录妗分凹具t”“原名以仁”兩石印亦然……

        筆者有幸得見陸和九弟子鈕雋舊藏《陸和九先生印存》鈐印本兩種(三冊本、單冊本)、馬國權提及《墨盦竹印選》鈐印本及柴德賡舊藏陸和九篆刻印章實物?;谒娦沦Y料,并結合相關研究論文、印存散見資料,嘗試從民國時期的北京印風角度對陸和九篆刻做一些新形式的探究和解讀。

        三、陸和九的篆刻藝術風格及影響

        1.民國時期北京印風“金石家印風”的重要繼承者

        筆者曾在《淺論民國時期的舊京印風的形成和發(fā)展》一文中正式提出民國時期的北京印風理念。此前有些學者曾提出“齊派”即“京派”理念,他們認為齊白石自宣統(tǒng)元年(1909)定居京城后,他所開創(chuàng)的“齊派”印風逐漸成為清末民初北京印壇的主流風格,因此“齊派”可稱“京派”。但筆者對此一直持book=67,ebook=70有異議。筆者認為“齊派”印風并不能代表這一時期北京篆刻印風的全部,齊白石在京城印壇聲名鵲起后,北京還活動著一大批印人,他們風格迥異,面貌多樣而豐富,故此筆者嘗試將民國時期的北京印風分為“齊白石印風”(簡稱齊派印風)、“吳昌碩印風”、“黃牧甫印風”、“金石家印風”、“職業(yè)篆刻家印風”、“文人印風”等,它們風格迥異,博采眾長,經(jīng)過近40年的合流,最終奠定了1949年后北京篆刻的發(fā)展面貌。

        民國時期北京印風中的“金石家印風”群體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馬衡、丁佛言、羅振玉、羅福頤、容庚、黃賓虹、陸和九等,他們均深諳文字學的發(fā)展脈絡,掌握了諸多金石學一手資料,且精于金石學、文字學,眼界高遠,治印重視文字的準確性和來源,與流派篆刻家相比,“金石家篆刻”群體認為治印的嚴謹性高于藝術性,且在學界擁有崇高的地位,因此他們對篆刻有自身獨有的理解,治印大多主張上溯秦漢,從古璽、漢印入手,師法古人為主,對清代的“浙派”“鄧派印風”“趙之謙印風”“吳昌碩印風”“黃牧甫印風”雖有所借鑒,但并不依附其中,力主以金石學為基礎,尋求復古之途。金石篆刻家群體對北京印壇中的文字使用準確性提供了保證,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陸和九即屬于“金石家印風”群體中的一員。他收藏金石碑帖磚瓦甚夥,并曾在山東、河南等地從事文物考古工作,金石學著述等身。定居京城后,還先后在民國大學、中國大學、輔仁大學任教,講授金石學。關于其著作,綜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傳略》《沔陽縣志》中的記錄有:《金石學》《古器物學》《中國文字學》《篆刻學》《金石文例》《中古文學史》《漢武氏石室畫像題字補考》《考古學通論》《吉金小影》《金文名匯》《六朝造像存微》《鏡錄》《石影鑒真》《墨盦磚瓦當文錄》《漢以后金文錄》《珠璣碎錦》《北周造像錄》《漢畫像匯考》《金臺集》《猗蘭集》《古器物學》《春秋三傳類別考》等。

        陸和九出身蒙古皇族、簪纓世家,收藏品眾多,視野寬廣,加之常年進行金石學研究,擅長碑帖鑒定和書法篆刻,因此贏得了“黑老虎”大王的雅號。據(jù)稱陸和九還曾參與琉璃廠著名的碑帖店慶云堂的碑帖鑒定和整理,京城人士收藏到好的碑帖,往往請陸和九鑒定品評,并以得到陸氏的題簽、題跋為榮。琉璃廠同古堂篆刻家張樾丞以擅長篆刻和刻銅墨盒為世人所知,張氏所制墨盒常請陸和九代為設book=68,ebook=71計圖樣,再以鐵筆刻出,其作品也成為當時文人墨客鐘愛的文房用品。西泠印社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葉舟,年齒長于陸和九,卻十分賞識陸氏在金石學上的造詣,他們?;ハ嗲写韫餐甲C一些金石問題。

        陸和九 致柴德賡札 紙本 1952年

        陸和九收藏宏富,陸氏所藏后歸入中國國家圖書館的畫像拓片即有164種之多,石刻拓本亦有千余種之多。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圖書館、首都博物館藏的一些碑帖拓片中,也留存有大量陸氏的題字、題跋。這些題跋涉及陸和九對金石資料的考證考釋、遞藏介紹、見聞記錄、書法品評,涵蓋了金石學、考古學、書學、篆刻、美術學諸多學科,學術價值甚高;加之陸和九擅長書法,題跋本身亦是一件優(yōu)美的藝術作品。

        陸和九 古人世事七言聯(lián) 紙本

        2.陸和九的篆刻風格及影響

        (1)友人、弟子的評價

        關于陸和九的篆刻,除上述馬國權引用的1936年班書閣撰《墨盦竹印選序》外,還有1941年謝國彥作《墨盦竹印選跋》,此資料一直未見有人提及,故收錄如下:

        右鈐諸刻為吾師陸和九先生所治竹印也,計先生自用姓字印十六方,齋名印三方,地名印三方,閑文印三十五方,為彥刻者五方,都凡六十有二。先生沔陽世族,由元迄清簪紱相繼,而先生曾祖父兩江總督陸公建瀛為尤顯,藏書之富,聞于海內,莫友芝郘亭知見書目所錄多其家藏,蓋先生之學無所不窺,書畫治印,胥其余事,而治印一道至先生亦傳七世矣。先生幼承家學,專攻秦漢,長乃肆力于金石之學,間以各體文字采輯入印,晚年所作則奄有皖、浙、新安諸派之長,不泥于古,不趨時,從心所欲,未嘗踰矩,殊不屑徇俗好以炫于世也。彥輯是譜,抑冀得知者為之定評焉,此譜經(jīng)始于民國二十五年拓未及半兩遭大故,事多拂心,荏苒五載,今始蕆事,天下事之成,固有若是之難者不獨此一細事已也。中華民國三十年十二月,安陽謝國彥識于元嘉造象室。

        陸氏幼承家學,家中收藏印譜甚夥,后長期研究金石學,能采各體文字入印。晚年陸和九篆刻集皖派、浙派、新安派之長,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從題跋來看,印選遴選工作從1936年持續(xù)到1941年,作品應均經(jīng)過陸氏精心挑選,且此時陸和九正值知天命之年,印風進入了成熟期。

        1936年班書閣撰《墨盦竹印選序》評陸和九篆刻“肆其意于規(guī)矩之中,高博其趣于規(guī)矩book=69,ebook=72之外”,移諸陸和九篆刻再合適不過,且隨后的“蓋兼有鄭、高二怪之能,而無其失,又獨立于八怪之后,而自出其新意趣,并能不悖于古之法”,馬國權轉引之,亦可知班、馬均深諳陸氏篆刻精妙之處,將陸和九篆刻定位為傳統(tǒng)復古印風。

        結合班書閣、謝國彥的評價,基本可了解陸和九篆刻的傳承和特點,加之二人均與陸和九有一定交往,亦可知班、謝序跋在陸氏眼中的分量,這也是目前可見友人、弟子對陸和九篆刻的重要評價。

        (2)陸和九的篆刻藝術風格

        師法秦漢印。據(jù)謝國彥題跋中記,陸和九“幼承家學,專攻秦漢,長乃肆力于金石學,間以各體文字采輯入印”,可知他對于秦漢印風的學習是頗為深入的。印存、印選中師法秦漢者占有絕對多數(shù)。鈕雋藏《陸和九先生印存》中收錄的白文印,頗具代表性者如“陸開鈞印”、“墨闇六十以后文字之記”、“皆大歡喜”、“陸光祖印”三種、“光祖”、“休陽吳鉤之印”、“長生安樂陸鐘漢之印”、“陸鐘漢印”、“陸和九六十后又號四石居士”、“陸和九長壽”、“八怪之外一人”、“陸郎”、“康濤”、“延鴻閣藏石印”、“武祠畫象寄室”、“意云軒珍藏印”、“開鈞鉨”、“畫外”等,朱文印如“庚生”二種、“楚王孫”、“和九”、“和九校讀”等?!赌Q竹印選》中白文印如“古復州陸和九字墨盦”“和九”“開鈞鉨”“金石契”“楚人”,朱文印“開鈞”等即是明證。從這些篆刻作品來看,陸和九篆刻取法秦漢,以秦璽漢印為主體,且深得其中古意。

        印外求印。陸和九曾在山東、河南等地常年從事考古工作,金石學著作等身,加之收藏宏富,得見諸多金石資料,視野寬廣,依據(jù)所見進行了更為廣泛的“印外求印”,借鑒了古器物形質,使其篆刻風格呈現(xiàn)出多重面貌。頗為代表者如《陸和九先生印存》中收錄的朱文印“長樂未央”“長宜子孫”“延年”“禾九”,臨摹或取法瓦當;“永和九年”印仿東晉磚;“之生”“開鈞”“和九”仿泉幣;“行年五十”則取字法于《天發(fā)神讖碑》;“老學究”則嘗試以隸書入??;“沔陽州陸和九朱記”仿宋元官印。《墨盦竹印選》收錄“陸氏”“自有千秋”則仿漢碑額。陸和九與諸多近現(xiàn)代金石篆刻家一樣,將所見和研究的資料與篆刻結合,嘗試過各種新形式的“印外求印”。

        取法流派印。據(jù)謝國彥記,陸和九篆刻除師法秦漢印風外,還有仿新安派印風、仿浙派印風、仿皖派印風者?!蛾懞途畔壬〈妗贰赌Q竹印選》中除收錄前四種風格外,還有一定數(shù)量“印外求印”之作及數(shù)方仿趙之謙、吳大澂篆刻者?!蛾懞途畔壬〈妗分蟹滦掳才捎★L者有白文印“為善最樂”“能事不受相促逼”“幾個詩人作大官”等。師法浙派者,白文印有“陳鴻壽印”“曼生”“承緒”“云間陸氏所藏樂石吉金文字”等,朱文印有“謝卜徐畫傅藥之齋賣字記”“紹堂”等。仿皖派印者也有很多,以朱文印為主,如“泰初翰墨”“梅花手段”“秋農(nóng)真賞”“消磨歲月”“不衫不履”“未能如意”“友殊畫記”“復州陸氏收藏經(jīng)籍書畫金石之印”等。柴德賡舊藏“北平輔仁大學教授聯(lián)誼會”一印,也是受皖派篆刻影響之作?!蛾懞途畔壬〈妗分信R摹趙之謙篆刻者有朱文印“趙氏撝叔”“趙之謙印”“以分為隸”“趙撝叔”“壽如金石佳且好兮”等。在創(chuàng)作中明顯受趙之謙印風影響者有“和九畫印”“陸和九校碑印”“和九鉨”等,此三印在字形上進行挪讓,似乎受到了趙之謙篆刻留紅法的啟發(fā)?!昂途女嬘 庇∠虏看竺娣e留紅,將文字集中于上側,增強了此作品的張力。“陸和九校碑印”于每字中均留紅,使整體空間布局活潑,靈動多姿?!昂途陪b”于“和”字口上下、“九”字左下側、“鉨”中的金字旁上側、爾字下側留紅,整體錯落有致,不失靈動?!蛾懞途畔壬〈妗愤€收錄有仿清人吳大澂的白文印“吳”“吳大澂印”“大澂”等??梢婈懞途庞诹髋捎∩娅C之廣。

        象牙印、竹根印。1941年刊行《沔陽陸和九書畫潤例》中《篆刻例》記:“石印每字六元,牙印每字八元,黃楊木印同牙印。銅印每字十元,竹印每字十六元,玉印每字二十元?!笨芍懯现蜗笱烙〉膬r格要高于石印。對于如何刻象牙印,民國時期北京篆刻家、黃牧甫印風傳承者壽石工在《篆刻學講義·選材》中記“牙亦骨類,紋理縱橫,性復滑韌,僅宜于切刀一種。圓朱細白,似尚適宜,難于圓轉如意,雖耐久用,亦所不取”,可見象牙印之不易治。書法家李健在《金石篆刻研究·刻象牙、犀角、黃楊、梅根、竹根法》中也談到“刻象牙、犀角,其刀刃不可太厚,不可稍鈍,須薄刃利鋒向字畫切法去,朱白文俱宜深,用偏鋒帶削勢”,《刀式》“有刻石之刀,有刻玉之刀,有刻銅、刻骨角之刀……”可見治象牙印需要特殊之刀法和工具。陸和九在《篆刻學講義·備器篇》曾繪有相關圖示,從中可對陸氏治象牙印工具略有了解。

        陸氏為柴德賡刻“德賡”(5×10mm),其精巧程度令人驚嘆?!蛾懞途畔壬〈妗肥珍浀挠≌戮锤竭吙?,故此很難推斷其材質,但很有可能有些為象牙質。胡煜撰《陸和九藝術成就初探》中收錄有陸和九刻象牙印二方(“尹文字石工”白文、“尹山堂”朱文),此二者亦極為精巧,法度謹嚴,亦可視為陸和九象牙印之代表作。陸和九治象牙印承繼于家學,可視為獨門之絕技,加之經(jīng)驗豐富,故此能游刃有余而自有風姿。

        《墨盦竹印選》收錄均為竹根印。此印譜之出版,說明陸和九應以此道見長,馬國權在《近代印人傳》中也贊譽之。竹根印要刻出金石氣實屬不易,因竹質缺乏印石的崩裂之感,行刀后線條乏穩(wěn)重,還會有些毛碴子類的附帶之物。竹質本身還可能伴有天然的缺角及中空的現(xiàn)象,要在設計中巧妙避之,有效地利用自然的殘損設計印面,如設計和運刀合宜,竹根印亦能達到石印難及之妙境?!赌Q竹印選》中收錄了很多陸氏竹根印的精品,白文印“古復州陸和九字墨盦”“楚人”“分其余藝足了十人”“國彥”,朱文印“和九”“和九墨”“開鈞”“墨廠”“北都客”“作個詞人”“畫意”“東山絲竹”等,均有效地借鑒竹根這種特殊的材質,達到了石質以外的特殊面貌。

        陸氏篆刻屬于金石家印風中的一種,與民國時期諸多流派印風篆刻傳承者不同,是將家學融匯其金石學成就,最終以“余事”的心態(tài)來執(zhí)刀治印,其風格雖對流派印風有所涉獵,但并未以此為歸依,其成功之道在于“雅”,在于深厚的家學和學養(yǎng)的熏陶之下形成古奧雄強的面貌,在金石家篆刻群體中獨樹一幟,具有較高的研究和欣賞價值。

        結語

        陸和九以其家學結合金石學素養(yǎng),將傳家之藝發(fā)揚光大,是京城正統(tǒng)派金石篆刻家的代表人物,其人其藝也博得諸多世人的關注和青睞,對1949年后京城印壇中的正統(tǒng)印風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民國時期,陸和九任教于輔仁大學,教授金石學,其弟子眾多,但在金石篆刻上取得成就者卻并不很多,其中頗為人知者有齊良遲、許林邨、任曉麓、鈕雋等,他們或傳其書法、或傳其篆刻金石學,成為陸氏書風印風的重要傳人。

        猜你喜歡
        印風陸氏金石學
        拉開距離作評判
        梁潮印風得意忘象篇
        藝術品鑒(2022年16期)2022-07-09 03:32:12
        金石學是碑學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
        藝術品鑒(2020年6期)2020-12-06 10:49:08
        基于印風探索書法篆刻藝術
        青年時代(2019年21期)2019-08-30 08:10:30
        淺論陳介祺的藝術成就
        唐醉石印風及其對湖北地區(qū)的影響
        黃牧甫與鄧石如印風成因與影響比較芻議
        毛鳳枝《關中金石文字存逸考》考論
        西部學刊(2015年11期)2015-12-02 17:13:31
        關于“海派中醫(yī)陸氏針灸學術思想暨臨床經(jīng)驗研討會”延期舉行的通知
        《陸氏傷科銀質針療法》簡介
        国产免费牲交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亚洲国产| 区一区二区三区四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77777综合| 99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美图|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国产日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mv大片高清| 国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网站|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女人| 久久久精品国产老熟女| 欧美伦费免费全部午夜最新 | a观看v视频网站入口免费| 手机av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 天天色影网| 山外人精品影院|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免费在线看| 疯狂三人交性欧美|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大片健 |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成人| 亚洲一区丝袜美腿在线观看| 漂亮人妻出轨中文字幕|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网站| 首页动漫亚洲欧美日韩| 一区二区三区熟妇人妻18|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xxxx99真实实拍| 狠狠狠狠狠综合视频| 国产三区三区三区看三区|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99福利在线| 亚洲人妻av综合久久|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性| 吃奶还摸下面动态图gif| 果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