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潔 王亞南
多發(fā)性骨髓瘤(MM)屬克隆漿細胞異常增殖性惡性腫瘤,該病以骨髓內(nèi)產(chǎn)生無限增殖的異常漿細胞為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1-2]。臨床有關研究表明,MM的治療效果依靠于免疫應答反應,而免疫反轉(zhuǎn)抑制能夠潛在的強化內(nèi)源性抗骨髓瘤活性[3-4]。因而,探尋一敏感度、特異度均處于較高水平的免疫測定指標,對于臨床精準判斷MM預后、指導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義。白細胞分化抗原269(CD269)為B細胞成熟性抗原,主要在體液免疫中發(fā)揮相對應的生物學功能[5]。分化抗原簇317(CD317)又可稱作骨髓基質(zhì)細胞性抗原2,亦可被稱作終末分化型B細胞的一個特異性標志物,屬于腫瘤相關抗原。然而臨床關于CD269、CD317在MM骨髓細胞內(nèi)的表達研究報道較為缺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诖?本研究以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56例MM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CD269、CD317在MM患者骨髓細胞內(nèi)的表達與臨床意義。
將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56例MM患者納入觀察組,同時期經(jīng)由骨髓穿刺證明骨髓功能正常的非血液系統(tǒng)病癥患者60例納入對照組。納入標準: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為MM;患者病歷有關資料齊全;MM患者均為初診,且入院之前未行抗腫瘤診治;全部研究對象的一般身體狀況優(yōu)良,依從性較高;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存有精神障礙或難以進行正常溝通;存在全身性感染者;存在免疫性疾病者;存有嚴重臟器損傷者;存有酒精、藥物依賴史者;存在傳染性病癥者。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57.75±6.41)歲;體重指數(shù)(BMI)18.5~27.4 kg/m2,平均BMI(23.57±1.78)kg/m2。觀察組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57.24±6.38)歲;BMI 18.4~27.1 kg/m2,平均BMI(23.41±1.70)kg/m2。比較兩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標本采集: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 d的清晨遵循無菌操作抽取2 ml骨髓細胞,并予以肝素抗凝。檢測方法:采用逆轉(zhuǎn)錄-聚合酶鏈反應法(RT-PCR)測定,首先取100 μl TRIzol混合均勻,之后把500 μl氯仿加入,充分混勻,靜置5 min,在室溫條件之下以12000 r/min的速率離心10 min;離心完畢過后小心的轉(zhuǎn)移100 μl上層水相抵達新的1.5 ml離心管;之后放入相同體積的異丙醇,于混合均勻之后在室溫條件下放置5 min;運用12000 r/min的速度進行10 min的離心處理;棄上清,加入300 μl無水乙醇洗滌沉淀,以相同的速率離心5 min后棄上清,風干3~5 min,以50 μl DEPC水溶解,留存待用;之后按檢測試劑盒操作步驟獲取cDNA,對CD269、CD317予以擴增,反應體系共10 μl,反應條件為:94 ℃ 4 min,94 ℃ 15 s,60 ℃ 40 s,72 ℃ 30 s,共進行40個循環(huán);并以水為模板當成陰性對照,最后以2-ΔΔCt法計算CD269、CD317相對表達量。
(1)兩組CD269、CD317相對表達量對比。(2)CD269、CD317表達與MM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齡(≥60歲、<60歲)、性別(男、女)、BMI(≥24 kg/m2、<24 kg/m2)、細胞學類型(成熟漿細胞型、幼漿細胞型、原漿細胞型)、復發(fā)(有、無)、臨床分期(Ⅰ~Ⅱ期、Ⅲ期)等一般資料,分析CD269、CD317兩者的表達與患者上述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觀察組CD269、CD317相對表達量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CD269、CD317相對表達量對比
CD269、CD317表達與MM患者年齡、性別、BMI、細胞學類型、復發(fā)無關(P>0.05);CD269、CD317表達與MM患者臨床分期有關(P<0.05)。見表2。
MM為漿細胞惡性增值性疾病,中老年人是主要發(fā)病群體,且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6]。MM的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臨床尚不明確,多認為分子細胞遺傳異常與其發(fā)病有關,而輻射污染、病毒感染等亦參與該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7]。同時,MM的起病較為隱匿,臨床表現(xiàn)復雜,且缺乏特異性,漏診和誤診風險較高[8-9]。當前治療MM的方式較為多樣,如化療、自體骨髓移植等,均可起到一定效果,但受個體差異性等影響,上述方法所取得的整體療效難以達到預期[10]。因此,臨床為探尋更為完善、更具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對MM分子學層面進行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的意義。
CD269是與B淋巴細胞聯(lián)系緊密的刺激因子的一種受體,基因定位在人染色體16p13,而CD269僅僅于成熟的B細胞表層表達,屬于一類較為重要的B細胞生物標志物,在B細胞發(fā)育、自身免疫應答等過程中均扮演重要角色[11-12]。CD269可與腫瘤壞死因子配體超家族成員13b進行特異性的結(jié)合,并導致核轉(zhuǎn)錄因子-kB(NF-kB)和MAPK/JNK信號通路活化,促使細胞存活和增殖[13]。CD317則為Ⅱ型跨膜蛋白,其基因定位在19p13.2上,屬腫瘤相關抗原,在B淋巴瘤、肺癌等腫瘤內(nèi)均有異常升高現(xiàn)象。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CD269[(0.67±0.21)]、CD317[(1.46±0.38)]相對表達量高于對照組[(4.35±0.89)、(4.21±0.75)],由此表明,CD269、CD317兩者在MM患者的骨髓細胞中呈現(xiàn)異常的高表達狀態(tài)。其原因為當MM發(fā)生時,骨髓微環(huán)境之中的CD269的配體APRIL水平顯著上漲,將會使得CD269表達、活化,并通過激活下游靶基因,提高白介素-10等因子的水平。同時,CD269的活化還會使得JNK信號激活,繼而造成MM細胞增殖,而JNK信號通路的激活亦會使得CD269表達上升,最終形成正反饋回路,使得CD269的表達升高。而CD317在癌細胞亦或可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已成熟B細胞內(nèi)表達,可作為晚期B細胞已經(jīng)成熟的重要特異性標記物。CD317還可調(diào)節(jié)機體內(nèi)的免疫應答反應,起到抗炎與抗病毒等作用,參與癌細胞的免疫反應,故CD317在MM患者的骨髓細胞內(nèi)呈高表達。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CD269、CD317表達與MM患者的年齡、性別、BMI、細胞學類型、復發(fā)無關;CD269、CD317表達與MM患者的臨床分期有關。說明CD269、CD317表達升高可能促使MM的惡性進展,引發(fā)不良預后。但本研究尚存在納入樣本量較少等不足,會在一定程度上干擾本次研究結(jié)果的精準度。因此,臨床之后還需持續(xù)的完備研究設計,增加樣本量,以開展更深層次的研究,從而進一步了解CD269、CD317表達與MM患者之間的關系,指導臨床制定更具個體化的治療措施,以改善患者預后。
表2 CD269、CD317表達與MM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綜上所述,CD269、CD317在MM患者的骨髓細胞內(nèi)異常升高,其高表達與患者的臨床分期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