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化敏 馬錦程 楊賀才
胃癌為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因大部分胃癌患者就診時已處于進展期,整體預后并不樂觀[1]。我國是胃癌大國,每年新發(fā)病例達679100例,是危害人們身體健康的嚴重問題[2]。血清學腫瘤標志物(TM)檢測簡單、便捷,更易被患者接受,在惡性腫瘤早期篩查診斷中臨床應用廣泛[3]。癌胚抗原(CEA)是一種糖類蛋白,是當前研究最廣泛的一種TM[4]。糖類抗原19-9(CA19-9)主要成分為唾液酸和唾液糖蛋白,在上皮類惡性腫瘤患者血清內(nèi)均存在高表達情況,且其表達水平與患者腫瘤體積、浸潤深度以及淋巴結轉移狀況相關[5]。CEA、CA19-9作為臨床常用血清廣譜TM,在胃癌等惡性腫瘤診斷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其敏感性不夠理想[6]。細胞質(zhì)胸苷激酶1(TK1)是使胸腺嘧啶核苷轉化為單磷酸胸腺嘧啶的關鍵酶,作為細胞異常增殖標記物,在反映細胞惡性增生中有良好效果[7],可能對胃癌診斷有一定幫助。對此,分析血清TK1、CEA、CA19-9檢測在胃癌診斷中的應用及與胃癌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現(xiàn)報告如下。
研究對象為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62例胃癌患者(胃癌組)、60例胃良性病變患者(良性對照組)。納入標準:①胃癌組診斷符合相關標準[8],無其他部位原發(fā)癌,相關檢查前未接受放化療等治療;②胃良性病變組經(jīng)胃鏡明確,無其他部位病變,在抽取血標本前1周內(nèi)均無特殊用藥史,飲食正常。排除標準:①采集血標本前已行相關治療者;②臨床資料不全者。其中胃癌組男性40例,女性22例;年齡40~74歲,平均(64.51±12.49)歲;組織學類型、病理分期等資料見表1。良性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38~75歲,平均(65.63±12.71)歲;胃炎36例,胃潰瘍14例,胃息肉10例。2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
采集受試者清晨空腹靜脈血6 mL,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血清TK1水平,人可溶性TK1酶聯(lián)免疫試劑盒來自武漢華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嚴格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采用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CEA、CA19-9水平,羅氏Cobas E601電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盒。
分析血清TK1、CEA、CA19-9水平與胃癌病理特征的相關性,比較3組受試者血清TK1、CEA、CA19-9水平差異,應用受試者工作曲線(ROC曲線)評價上述指標對胃癌的診斷價值。
胃癌患者隨腫瘤直徑增大、TNM分期增加、分化程度降低、浸潤深度加深,其血清TK1、CEA、CA19-9水平呈上升趨勢(P<0.05),見表1。
胃癌組血清TK1、CEA、CA19-9水平高于良性對照組(P<0.05),見表2。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血清TK1、CEA、CA19-9水平與受試者是否患胃癌密切相關(P<0.05)。將血清TK1、CEA、CA19-9水平重新擬合建立回歸分析模型:Logit(P)=-10.746+1.544XTK1+0.164XCEA+0.087XCA19-9,見表3。
表1 血清TK1、CEA、CA19-9水平與胃癌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表2 2組血清TK1、CEA、CA19-9水平比較
表3 血清TK1、CEA、CA19-9水平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
TK1 ROC曲線顯示AUC 0.796(P<0.05),臨界值為1.75 pmol/L,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0.686、0.800。CEA ROC曲線顯示AUC 0.641(P<0.05),臨界值為4.32 μg/L,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0.500、0.840。CA19-9 ROC曲線顯示AUC 0.689(P<0.05),臨界值為34.35 U/mL,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0.700、0.630。三者聯(lián)合預測AUC為0.920,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0.771、0.900,優(yōu)于各自單獨預測(P<0.05)。見圖1。
胃癌為常見惡性腫瘤,全球范圍內(nèi),其發(fā)病率居惡性腫瘤第5位,死亡率居第3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9]。胃癌無特異性表現(xiàn),就診時癥狀常為體重降低、上腹疼痛、嘔吐、惡心等,且胃癌早期階段幾乎無癥狀,故患者就診時多已處于進展期階段,此時治療便存在局限性,預后較差。早期胃癌的預后較好,胃鏡等消化道內(nèi)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顯著提高了胃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水平,在早期胃癌診斷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胃鏡檢查耗時耗力,并且給患者帶來一定痛苦,人群接受度不高,不適合大規(guī)模的篩查及診斷。我國是胃癌大國,但早期胃癌在就診外科胃癌患者中占比僅約為19.5%,遠低于韓國的61.0%[10]。
圖1 TK1、CEA、CA19-9及3者聯(lián)合診斷胃癌的ROC曲線
血清學檢查簡單方便,可操作性強,適合對胃癌的篩查及診斷。CEA是一種具有人類胚胎抗原特性的酸性糖蛋白,作為細胞膜結構蛋白存在于內(nèi)胚層細胞分化而來的癌細胞表面[11]。其在細胞漿中形成,通過細胞膜分泌到細胞外,然后進入周圍體液,在血清、腦脊液、胃液等多種體液和排泄物中均可檢出[12]。CA19-9是一種源自細胞膜上的單延酸神經(jīng)節(jié)苷酯的低聚糖類腫瘤相關抗原,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于血清中,可與胃腸道癌細胞表面受體發(fā)生特異性結合,故也被稱為胃腸道腫瘤相關抗原[13]。CEA、CA199等為目前臨床常用惡性腫瘤血清學廣譜標志物,在惡性腫瘤診斷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其敏感性不夠理想[14]。
TK1是使胸腺嘧啶核苷轉變?yōu)閱瘟姿嵝叵汆奏さ年P鍵酶,其水平在細胞周期的G1和S期交界處開始增高,繼續(xù)增高至G2早期或S晚期,是S期的特殊酶[15]。大量研究證實其是一種增殖標志物,在健康人和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水平較低,但是在惡性腫瘤患者中,因為病變細胞調(diào)亡調(diào)控缺失,DNA合成加劇導致TK1水平異常增高[16]。血清TK1水平檢測可能對胃癌患病情況評估有一定幫助。本研究顯示,胃癌患者隨腫瘤直徑增大、TNM分期增加、分化程度降低、浸潤深度加深血清TK1、CEA、CA19-9水平呈上升趨勢,胃癌組血清TK1、CEA、CA19-9水平高于良性對照組和健康對照組,良性對照組和健康對照組血清TK1、CEA、CA19-9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水平相較于健康人和胃良性病變患者顯著升高,且與胃癌進展密切相關。此外,本研究顯示,TK1 ROC曲線顯示AUC 0.796,高于CEA、CA19-9的0.641和0.689,且3者聯(lián)合預測AUC、敏感性、特異性均顯著提高,高于各自單獨診斷,表明TKI聯(lián)合CEA、CA19-9聯(lián)合檢測對進一步提升對胃癌診斷效能有一定幫助。Ning等[17]研究也顯示,TK1診斷胃癌AUC為0.801,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0.712、0.756,聯(lián)合CEA、糖類抗原72-4(CA72-4)診斷AUC、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0.904、0.885、0.610,顯示TK1聯(lián)合常規(guī)血清TM對提升胃癌診斷效果有重要意義,與本研究結果相近。
綜上所述,相較于胃良性病變患者和健康人,胃癌患者血清TK1、CEA、CA19-9水平顯著升高,且與胃癌患者病理特征密切相關,TKI對胃癌診斷AUC大于CEA、CA19-9,聯(lián)合檢測對胃癌診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