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回顧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發(fā)展歷程,從最初的蹣跚學步,到如今的領跑全球,無不見證了一代又一代國際貿易人才的辛勤付出。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將持續(xù)增長,這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廣闊舞臺。當前,我國諸多高校紛紛將課程思政建設納入教育改革的重要議程。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未來的國際貿易人才,我們需要將“專業(yè)知識”與“價值塑造”緊密結合,實現(xiàn)立德樹人和發(fā)揮育人功能的雙重目標,培育出一批具備國際視野、專業(yè)素養(yǎng)、愛國情懷的國際貿易人才。文章立足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學習內容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分析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過程與方法,通過“專業(yè)知識”與“價值塑造”相結合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提出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具體路徑。希望能為社會輸送更多高素質的外貿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學習內容與人才培養(yǎng)目標
(一)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學習內容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國際貿易的理論與實踐,了解國際貿易的規(guī)則、制度和流程,并掌握國際貿易的操作技巧和策略。該課程的學習內容包括學習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和相關政策,掌握國際貿易的原則和規(guī)則;學習國際貿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流程,包括貿易合同、運輸與物流、關稅和關稅的計算、結匯與支付等;學習國際貿易中面臨的風險,包括市場風險、政治風險、匯率風險等,并學習相關的風險管理策略;學習國際貿易中的操作技巧和策略,包括貿易談判、市場開拓、國際合作等;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國際貿易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學習國際貿易的相關法律和法規(guī),包括國際貿易條約、WTO規(guī)則等。
(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1.知識目標
知識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制度和規(guī)則。包括了解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原則和模式;熟悉國際貿易的政策、法律和法規(guī);了解國際貿易的流程和操作,包括合同簽訂、貿易支付、貨物運輸?shù)龋焕斫鈬H貿易中的風險管理和糾紛解決機制;掌握國際貿易的市場分析和營銷策略。
2.能力目標
能力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在國際貿易實踐中具備的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能夠分析和評估國際貿易中的市場需求和機會;能夠制定和執(zhí)行國際貿易合同,并處理相關糾紛;能夠運用國際貿易的操作技巧和策略,進行貿易談判和市場開拓;能夠管理國際貿易中的風險,包括匯率風險、市場風險等;能夠運用相關工具和軟件進行國際貿易的數(shù)據分析和決策。
3.素質目標
素質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具備的綜合素質和職業(yè)素養(yǎng)。包括具備開放的國際化思維,能夠理解和適應不同國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商業(yè)環(huán)境和交流方式;有效地與團隊成員合作,共同完成國際貿易項目,并能夠在需要時擔任領導角色,協(xié)調和管理團隊成員的工作;能夠從多個角度出發(fā),提出創(chuàng)新的商業(yè)模式和解決方案,同時能夠獨立分析和解決國際貿易中的問題和挑戰(zhàn);應具備誠信、正直的職業(yè)道德,能夠在國際貿易實踐中遵守相關法律和法規(guī),并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二、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教學過程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的教學過程可以按照課前、課中和課后的順序,堅持“植入—提煉—實踐”的流程進行。
1.課前階段
教師可以通過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和案例,植入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的基礎知識和概念。同時向學生介紹國際貿易的相關理論、政策和制度,以及國際貿易的關鍵步驟和流程。通過示范和實際案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為后續(xù)課程的學習做好鋪墊。
2.課中階段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方式,提煉和深化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具體的實際問題進行思考和討論,分析實際案例,從中提取出關鍵問題和解決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注重學生的互動和合作,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共同學習。
3.課后階段
教師可以通過課后作業(yè)、實踐項目等方式,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學生的能力。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案例分析、研究報告、實踐項目等任務,讓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國際貿易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實踐項目、實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國際貿易的實際操作和管理,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植入—提煉—實踐”的教學流程,幫助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形成循序漸進、循環(huán)迭代的學習模式,幫助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同時,教師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鼓勵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二)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通過引入案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和決策能力。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思政教學中,案例教學法可以用于引導學生思考國際貿易實務中的倫理道德、社會責任等問題,全面了解國際貿易中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和影響。
案例教學法通過引入涉及道德和責任的案例,可以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國際貿易實踐中的倫理挑戰(zhàn)和社會責任問題,引起學生對于這些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學生可以通過案例分析,從中領悟到在國際貿易實踐中應秉持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通過讓學生深入分析實際的國際貿易案例,了解各種因素對貿易決策和實踐的影響,學生需要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找出解決方案,通過這種實際案例的分析,學生可以鍛煉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實際案例的不同維度和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學生要考慮到經濟、法律、環(huán)境、社會等方面的因素,并做出相應的決策。這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性思維和跨學科的綜合能力。案例教學法通常需要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通過團隊合作更好地理解案例,分享不同觀點和思考,學生可以通過討論和協(xié)商,培養(yǎng)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
2.PBL教學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方法,旨在通過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主動構建知識、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跨學科思維。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PBL教學法可以被應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團隊合作精神。
PBL教學法的基本流程如下:首先,教師會提出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或情境,與學生分享相關信息,并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其次,學生在指導下,組成小組,展開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收集和整理相關的信息和數(shù)據;第三,學生在小組內探討和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第四,小組進行討論和辯論,形成共識,并呈現(xiàn)他們的解決方案和發(fā)現(xiàn);第五,教師進行評估和反饋,對學生的解決方案、溝通和合作能力等進行評價和指導;最后,學生總結和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取經驗和教訓,為將來的學習和實踐做準備。
將PBL教學法應用于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實際案例分析,了解國際貿易實務的挑戰(zhàn)和操作,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PBL教學法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和實踐探究,提出創(chuàng)新的解決方案和策略。PBL教學法要求學生組成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在團隊中共同解決問題。通過合作學習,學生可以培養(yǎng)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并從團隊中學習和汲取經驗。PBL教學法強調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和整合,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的學習和思考。國際貿易實務涉及經濟學、法律、市場營銷等多個學科領域,通過PBL教學法,學生可以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和應用。
3.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法是一種在教學中模擬真實情景,讓學生扮演某種角色,通過角色扮演和實地模擬的方式學習和體驗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思政教學中,情景模擬法可以用于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中體驗并思考涉及倫理道德、責任和決策的問題。
通過情景模擬,可以讓學生在虛擬的貿易環(huán)境中扮演不同角色,體驗面臨的倫理和責任問題,并進行道德決策。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在貿易合作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從而提高自己的道德敏感性和責任意識。情景模擬法可以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進行分析和決策。通過扮演特定角色,學生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和利益關系,并做出相應的商業(yè)決策。這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分析問題和決策的能力。情景模擬法通常需要學生合作進行角色扮演和模擬,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學生需要在小組內合作、討論、協(xié)商,共同解決貿易情境中的問題。情景模擬法鼓勵學生在虛擬情境中進行創(chuàng)新思考,尋找創(chuàng)新解決方案。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結合具體情景,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通過情景模擬法,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和參與國際貿易實務中面臨的倫理、責任和決策問題,培養(yǎng)自己的思想道德、分析和決策能力,以及團隊合作和創(chuàng)新思維。這種思政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將道德、倫理和責任觀念運用于實際情境中,為未來從事國際貿易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基礎。
三、“專業(yè)知識”與“價值塑造”相結合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設計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也應注重思政教育的元素融入。本文將提出一種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以“專業(yè)知識”與“價值塑造”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和良好道德品質。
(一)課程目標設定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思政教學設計要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設定明確的目標,既要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能力,又要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課程目標設定既包含了專業(yè)知識目標,同時也包含了價值塑造目標。具體來說就是確保學生掌握國際貿易實務領域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了解國際貿易規(guī)則和政策,并能應用于實際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強調誠信、責任和公正,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yè)道德,塑造學生良好的商業(yè)行為和職業(yè)操守。
(二)課程內容安排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教學內容應充分融合專業(yè)知識和價值塑造的要求,通過案例分析、討論以及實踐項目等方式并結合案例分析、討論與辯論、實踐項目、課堂講述、社會調研等設計教學內容。首先,引入真實的國際貿易案例,涵蓋商業(yè)倫理、合同履約、貿易糾紛等問題,讓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評估,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其次,組織學生進行辯論或小組討論,探討國際貿易實務中的倫理、責任等問題,并引導學生思考各種觀點和解決方法,提升學生的思考和表達能力;第三,組織學生參與實踐項目,例如模擬國際貿易交易、商業(yè)推廣計劃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倫理和責任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第四,通過教師的講述,結合具體實例和案例,向學生傳授國際貿易實務的專業(yè)知識,并提出相關的道德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第五,組織學生進行與國際貿易實務相關的社會調研,如企業(yè)道德、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領域,讓學生了解社會實踐中的倫理和責任問題,并探索解決方案。
(三)思政教學方法選擇和應用
為實現(xiàn)“專業(yè)知識”與“價值塑造”的有機結合,結合上述的一些教學方法進行實際應用。如案例教學法,通過國際貿易實務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了解專業(yè)知識與倫理道德問題的關聯(lián),培養(yǎng)學生審視問題的綜合能力和決策能力。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通過學生獨立、自主地處理實際國際貿易問題的案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引導學生思理道德問題。社會實踐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實際的社會調研或實踐活動,與企業(yè)、社會組織等接觸,了解行業(yè)倫理道德挑戰(zhàn),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yè)道德。辯論與討論方法,組織學生進行倫理和道德方面的辯論與討論,引導學生了解不同觀點、價值取向的不同,并培養(yǎng)自主思考和辯論的能力。
(四)課程評估方式選擇
為了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價值觀的形成,可以采用以下評估方式:專業(yè)知識評估:通過課堂測試、論文或項目報告等方式,考察學生對國際貿易實務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道德評估:通過案例分析、討論參與和實踐項目的表現(xiàn),評估學生對于道德問題的認識和應對能力??梢圆捎眯〗M討論的形式,觀察學生在團隊中的表現(xiàn)和對倫理問題的思考;反思和自我評估:要求學生進行課程反思和自我評估,讓他們思考自己在課程中的專業(yè)知識和價值的成長,以及對自身改進的反思;課程終期綜合評估:結合學生的課堂參與、課堂表現(xiàn)、實踐項目等多個方面,綜合評估學生在專業(yè)知識和道德方面的綜合能力。可以采用口頭報告、小組展示和個人陳述的形式,讓學生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和成長。
四、“專業(yè)知識”與“價值塑造”相結合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路徑
(一)加強教學內容的思政教育導入
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可以將一些重要的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到教學內容之中,讓學生在學習國際貿易知識的同時,了解國際貿易活動中的道德、法律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內容。比如,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引導學生討論和思考一些國際貿易活動中的倫理問題,如勞工權益保護、環(huán)境保護、反腐敗等。同時,通過講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與國際貿易實務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國際視野。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
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通常是直接傳授知識,這種方式往往難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思政教學中,可以采取更加靈活、互動和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考能力。比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學、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自身在國際貿易實務方面的專業(yè)背景和經驗,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和指導者,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國際貿易活動對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思政教育能力。
(三)開展實踐教學,強化思政教育實效
實踐教學是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huán)。通過實地考察、企業(yè)實習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國際貿易活動的實際操作過程,了解國際貿易實務中的經濟、法律和社會等方面的問題。同時,通過實踐教學,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國際貿易競賽、模擬國際貿易談判等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政教育實效。
(四)加強課程評估和反饋機制,促進思政教學改革的持續(xù)發(fā)展
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中,應建立科學有效的課程評估和反饋機制,從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程體系的完善等方面進行評估和反饋。同時,要充分借鑒其他高校和國際貿易實務教育領域的經驗,與其他學校、企業(yè)和社會各界建立合作關系,共同開展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研究和實踐,促進思政教育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文勇.“專業(yè)學習”與“價值塑造”相結合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J].對外經貿,2023(05):83-85+108.
[2]張媛媛. 基于POCIB平臺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改革與實踐[C]//中國陶行知研究會.2023年第三屆生活教育學術論壇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3:566-568.
[3]黃玉霞,胡飛.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新探[J].對外經貿,2023(02):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