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大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厚植其家國情懷,不僅是落實高?!傲⒌聵淙恕蹦繕说闹匾?,也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家國觀念,提高道德涵養(yǎng)的重要途徑。高校應用好主陣地,完善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體系;借助新媒體,拓寬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途徑;依托文化載體,提升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氛圍,繼而提升家國情懷培育成效。
關鍵詞: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價值;路徑
一、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指出,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要在全社會弘揚家國情懷。強調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只有家庭好方能保社會安定,千萬個家庭都好,國家才能取得長足的發(fā)展,因此,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實乃一項非常必要的舉措。新時代青年,尤其是大學生是與當今時代同向同行、共同進步的一代,對大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培育一直是黨和國家重點關注的事情之一。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培養(yǎng)時代新人的家國情懷,使其有勇氣和能力肩負民族復興大任。
二、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價值分析
對大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厚植其家國情懷,不僅是落實高?!傲⒌聵淙恕蹦繕说闹匾螅彩且龑Т髮W生樹立正確家國觀念,提高道德涵養(yǎng)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培養(yǎng)其使命擔當精神,在提高其道德涵養(yǎng)的同時實現其全面發(fā)展,以更積極昂揚的姿態(tài)、更強大磅礴的力量助力民族偉大復興。
(一)有利于強化大學生的責任擔當
“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在談話中多次涉及“擔當精神”,強調新時代的青年群體們要勇敢擔當責任,踐行初心使命,給所有的青年大學生帶來極大鼓舞。新時代,由于通訊技術的發(fā)達,信息獲取十分便捷高效,大學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種方式獲得廣泛信息,這些信息紛繁復雜,真假難辨。大學生正處于是非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很容易在外來文化、思潮的沖擊下,淡漠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而在大是大非問題上,難以做出正確的抉擇。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家國情懷教育,有利于深化傳統(tǒng)文化在大學生心中的印記,增強其是非觀念,自覺抵制外來文化的侵蝕,增強文化自信。同時,能夠引導新時代大學生自覺將家國情懷內化于心,并付諸實際行動,主動擔當社會責任,承擔歷史使命。
(二)有利于增進大學生的民族凝聚力
家國情懷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首先孕育了愛國主義精神,以此為基礎,經過漫長的的融合、變遷、發(fā)展,逐漸形成了民族精神,家國情懷中包含著整個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追求,也是各民族文化的剪影,反映了各族人民最真實的生活。我國分布著56個民族,許多人素味平生,是民族精神將這億萬人聯結在一起。筑牢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民族凝聚力不僅是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必要舉措,也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大學生是國家建設和發(fā)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對其進行家國情懷教育,能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義利觀、民族觀、家國觀,增強他們的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使其能自覺以民族大義為己任,抵制不良思潮對其帶來的悲觀影響,增強對家國文化的自信,不斷提高家國意識,以積極姿態(tài)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
(三)有利于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習總書記在全國思政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培育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和科學涵養(yǎng),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使其成為心系家國前途、勇于為時代進步做出貢獻的好青年。對大學生進行家國情懷的教育和培養(yǎng),有利于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家國情懷中蘊含著諸如“仁愛”、“恭儉”、家國一體、使命擔當等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這些都是大學生立身處世的精神指引。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精銳力量,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續(xù)奮斗者,他們身上賦予了太多的期許,加緊對大學生進行家國情懷培育,不僅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浸潤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提升大學生的涵養(yǎng)素質,還能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向導,進而實現其全面發(fā)展。
三、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路徑分析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關鍵節(jié)點,對其加強家國情懷教育,有利于提升他們的道德素養(yǎng),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強化其使命擔當。
(一)堅持用好育人主陣地
學校應該充分依托課堂教學,將家國情懷內容有機融入課堂,對大學生開展家國情懷教育。從教師層面來說,思政課老師作為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引路者,首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堅定民族立場,厚植家國情懷,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同時,要具有大歷史觀,熟悉黨史、新中國史、改革發(fā)展史等,能夠清楚梳理華夏五千年文明的脈絡,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講透徹,在做好知識傳授的同時實現對學生的價值引領,引導學生樹立家國情懷,踐行思思想和行動的統(tǒng)一。其次,要善于挖掘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國情懷,深刻把握其內在的、實質性的內容,開發(fā)高質量、高水平的教學資源,并有針對性地將其融入到思政課建設的相關教學教材體系之中,推進家國情懷高質量內容編進教材,切入課堂。從學校層面來說,學校作為人才培育的主陣地。
(二)充分發(fā)揮文化育人作用
高校應充分重視文化載體的浸潤作用,加強學校各方面的文化建設,提升家國情懷培育的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切身體會中實現情感的轉化,做到知行合一,進而提升家國情懷培育的成效。首先,高校應在教學樓、圖書館、食堂等學生經常出入場所加強物質文化建設,可以在這些區(qū)域懸掛名人畫像以及蘊含家國情懷的標語,形成家國情懷教育的濃厚氛圍感。其次,應立足于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開展多種文化活動。第一,學校可以與各紅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立合作,邀請愛國主義基地工作人員到學校進行宣講;在重要節(jié)日組織大學生去紅色基地參觀學習,緬懷先烈,激起他們的民族大義以及愛國主義情懷,培育和促使其踐行家國情懷。第二,學校應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各項志愿活動,在服務基層的過程中,明確自己的人生價值定位,實現人生價值的升華。第三,學??梢越M織學生走訪社區(qū)、企業(yè)、機關單位等,在開展調查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國情、社情,傾聽基層人民的訴求,了解民意,才能深刻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明白家國情懷的真諦。
(三)充分借助新媒體育人功能
首先,高校宣傳部門可以充分利用微博、抖音、微信等平臺,發(fā)布家國情懷教育的相關內容,適時在各官方賬號、公眾號進行推送,形成全方位的宣傳矩陣,方便大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線下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巧妙利用了學生碎片化的時間,使得其課余時間更加充實,也使得涵蓋的群體范圍更加廣泛。其次,在平時的課堂講授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技術,在課件中穿插一些訪談、影視作品等幫助學生形象記憶家國情懷的內容,同時,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來臨時,可以組織全校師生觀看一些包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彰顯民族大義、體現愛國情懷的影視作品,既深化了傳統(tǒng)節(jié)日在大學生頭腦中的印記,也抓住時機對其進行了家國情懷教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2019年春節(jié)團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9-02-04(1).
[2]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4-20(1).
[3]夏益嫻.新時代大學生家國情懷培育的理與路[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