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音樂傳播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原始傳播形態(tài)到現代媒體傳播形態(tài)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在網絡快速發(fā)展的今天,音樂傳播的模式更加豐富,如何利用這些模式更好的傳播紅色音樂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問題。本文針對當前網絡音樂發(fā)展現狀提出紅色音樂網絡傳播的發(fā)展建議及策略。
【關鍵詞】網絡;紅色音樂;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1—162—03
一、網絡音樂傳播演進進程
早期的網絡音樂主要是模仿電視音樂,并且從流行歌曲開始發(fā)展。例如由白勺創(chuàng)作的《惠多》可以說是中國網絡音樂最早的MV作品,那時候,網絡對于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陌生的,所以網絡音樂的傳播和影響也沒那么大,到了2001年,由雪村創(chuàng)作的網絡歌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一經網絡傳播,立刻紅遍大江南北,當時該歌曲網絡使用的flash版本,對后來的網絡音樂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一時期的網絡音樂主要是借助于電腦網絡向用戶進行單向信息輸送,這一時期的網絡音樂創(chuàng)作、制作、傳播形式都處于初級階段,它的受眾群體以年輕人為主。
2007年,第一代iPhone面世,它相當于掌上電腦,可以通過移動通訊網絡來實現將無線網絡接入到手機中,用戶可以自行安裝各種軟件,通過這些軟件隨時上網查找想要的信息,包括音樂信息。智能手機使用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也方便了我們收聽音樂。人們不再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不必麻煩的使用MP3、MP4等設備去下載音樂,只要使用智能手機,輕松點一點就可以搜到自己想聽的音樂。
總體來說,網絡技術的進步,使得網絡音樂的傳播越來越快速、便捷。隨著“互聯網+”以及“微時代”的到來,人們已經不滿足于單純的欣賞音樂了。網絡音樂更多的與其它娛樂形式結合,拓展了音樂傳播的模式。
二、傳統(tǒng)網絡音樂傳播模式特點
網絡音樂傳播過程是“音樂創(chuàng)作→樂譜記錄媒介→音樂唱奏表演→音樂記錄媒介→網絡媒介→聽眾”[1]。當前,隨著網絡數字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音樂創(chuàng)作、樂譜記錄、音樂記錄以及網絡媒介技術都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促進了網絡音樂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
傳統(tǒng)網絡音樂主要是網絡與音樂的簡單結合,更多的是開發(fā)網絡音樂的功能與用途,如彩鈴音樂、MIDI音樂、電子賀卡音樂、網絡游戲音樂、網絡廣告音樂、網絡背景音樂視頻等。音樂內容涵蓋流行音樂、民族音樂、傳統(tǒng)音樂等。用戶通過百度搜索定向關鍵詞就可以搜到自己喜歡的音樂;也可以進入音樂網站,通過這些音樂網站搜索音樂,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可以把音樂下載保存在電腦或MP3、MP4等設備里。智能手機推廣以后,許多網絡公司開發(fā)運用音樂APP軟件進行音樂傳播。
三、新興網絡音樂傳播形式創(chuàng)新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完善,網絡傳播已經成為文化傳播也包括音樂傳播的重要大眾媒體。它不僅提供大量的各種信息,還可以讓人們通過網絡進行各種交流。網友們可以通過論壇、BBS上傳遞信息,可以一對一交流,也可以進入某群體進行交流,實現了信息的個性化傳播與接收。
(一)通過社交平臺傳播音樂
當前,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臺都有音樂發(fā)表、分享等功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音樂上傳、分享功能把音樂的音頻或視頻轉發(fā)給好友或朋友圈等。以微信為例,用戶在微信中,可以通過“搜索”輸入關鍵詞查找音樂。微信中的音樂資源涵蓋了QQ音樂、網易云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以及蝦米音樂的所有音樂。另外用戶還可以通過好友以及朋友圈分享音樂,可以說,微信等社交平臺是當前網絡音樂傳播的重要形式。
(二)網絡直播、短視頻與音樂的結合
網絡直播、短視頻是當前網絡的熱門傳播形式,這種形式不僅讓一些專業(yè)歌手可以快速宣傳、傳播自己的作品,也可以讓民間創(chuàng)作人通過網絡直播形式發(fā)布自己的歌曲,因此出現許多“網紅歌手”。于此同時,許多的音樂公司、專業(yè)歌手也會利用網絡進行音樂商業(yè)宣傳、售賣以及舉辦在線演唱會或秀場直播等活動。
此外,隨著網絡科技的發(fā)展,動漫、游戲的制作越來越精良,音樂成為是動漫、游戲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音樂在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游戲上的運用擴大了網絡音樂的傳播渠道和服務模式。音動漫音樂、游戲音樂不僅成為網絡音樂的重要形式,也成為網絡音樂傳播的重要途經[2]。
(三)Ai技術、VR技術、AR技術等先進技術打造新型網絡音樂
當代網絡音樂傳播速度加快,用戶不斷擴大,不僅包括年輕人,更多的老人、青少年加入其中,因此對于網絡歌曲的需求急劇增加。網絡視頻(包括短視頻)用戶從2018年7.24億增至2022年10.31億,至2022年,網絡音樂用戶規(guī)模達6.84億,展網民整體的64.1%。網絡音樂已經成為中國音樂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力量。
網絡音樂發(fā)展不僅依靠內容發(fā)展,而且不斷探索技術應用,尤其是網絡音樂平臺積極推動音樂產業(yè)數字化升級,探索“音樂+元宇宙”節(jié)目形式。例如抖音打造元宇宙演唱會,用戶可以通過佩戴VR觀賞音樂節(jié)目提升觀賞體驗;網易推出了人工智能音樂創(chuàng)作平臺“網易天音”依托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音樂;利用VR技術、AR技術,網絡歌手(包含專業(yè)歌手)可以在華美奇幻的虛擬場景中,將自己扮演為虛擬人物進行演唱,觀眾則可以根據場景與歌手互動,甚至可以將自己扮成虛擬形象、加入舞臺。這些充滿科幻色彩的音樂會深受年輕人的追捧。這些先進技術+網絡音樂的運用不斷推動了網絡音樂的發(fā)展。
四、紅色音樂傳播模式特征
紅色音樂源于紅色文化。紅色音樂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在長期的斗爭和建設中反映戰(zhàn)斗、生產、生活以及革命精神的音樂。它包括革命歌曲、根據革命歌曲改編的器樂曲、戲曲等。紅色音樂在傳播方式上也同其它音樂一樣包括“口頭傳播”“樂譜傳播”“聲音記錄器傳播”(“聲音記錄器傳播”包括唱片、留聲機等)、無線電廣播傳播、電視傳播[3]。但是由于紅色音樂功能的特殊性使得它含有自己的傳播特征。
第一,紅色音樂傳播對于社會具有積極影響。紅色音樂以傳承革命精神為主,具有教育功能[4]。例如革命年代的《黃河頌》《義勇軍進行曲》等,新中國成立后的《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我的祖國》等。這些歌曲都具有曲調優(yōu)美、歌詞通俗易懂、情感真摯,讓聽者聞之精神振奮,愛國之情油然而生。對于國民的愛國教育、營造和諧社會等都有積極作用。
第二,紅色音樂制作、傳播渠道比較嚴謹、規(guī)范。紅色音樂制作、傳播一般都是由相關部門、機構等進行制作和宣傳,一般通過電影、電視或官方網站等進行傳播,這既保證了紅色音樂的高質量的傳播模式,同時也使其在商業(yè)化網絡傳播中受到一定的影響。
第三,紅色音樂的傳播速度和廣度與受眾群體、傳播環(huán)境、傳播規(guī)模、傳播形式息息相關。紅色歌曲的受眾群體主要是中老年人群,這是由于這些人很多經歷了戰(zhàn)爭年代、新中國成立時期以及改革歲月,他們對于那個年代有著特殊的感情,紅色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完全可以引起他們的共鳴,而青年人由于缺少相關的人生經歷,對于紅色音樂缺乏理解,因此在接受度、傳播度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青年人是網絡音樂傳播的主力軍,他們的傳播度直接影響網絡傳播環(huán)境、傳播規(guī)模甚至是傳播形式。當某些音樂受到年輕人的喜歡,那么這些音樂會以網絡熱搜、社交媒體、音樂平臺等形式在網絡上廣泛傳播。而紅色音樂由于缺少這些傳播環(huán)節(jié)導致在網絡中的傳播速度較慢,影響人群較少。
第四,具有中國特色的大眾傳媒需要紅色音樂。中國的大眾傳媒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服務的,是為建設和諧社會、發(fā)展先進文化而服務的,紅色音樂傳播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力手段,因此,紅色音樂傳播一直是大眾傳媒傳播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歷史時刻,如百年黨慶等時刻非常需要通過這些紅色音樂鼓舞人民士氣、凝聚民族力量,從而完成中國大眾傳媒的歷史使命。
五、紅色音樂網絡傳播模式建構建議及策略
(一)豐富網絡紅色音樂傳播模式改變網絡音樂過度“娛樂化”現狀
中國紅色音樂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絡傳播成為促進紅色音樂的傳播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網絡音樂與紅色音樂是魚與水的關系。一方面,網絡音樂迅猛發(fā)展離不開紅色音樂的支持?!皟热轂橥酢笔冀K是網絡音樂的發(fā)展原則,如果沒有包括紅色音樂在內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滋養(yǎng),網絡音樂終將成為“無澤之魚”。另一方面,網絡音樂推動紅色音樂在傳播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網絡音樂打破了音樂的傳統(tǒng)傳播模式,聽眾們不再是被動的“接收”音樂,而是可以隨時隨地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甚至還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網絡音樂在發(fā)布作品、接收音樂訊息方面具有快速、全面的特性,而且在音樂互動、音樂交流方面也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這一情況不僅使得音樂資源越來越流向網絡媒介,也使得網絡音樂內部競爭激烈。紅音樂要在網絡傳播競爭中爭勝必須進行傳播模式的創(chuàng)新。紅色音樂在傳播過程中必須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注重音樂傳播、互動、體驗的開發(fā)和運用,吸引網民關注紅色音樂、支持紅色音樂,不能讓紅色音樂在網絡傳播中“孤芳自賞”,而是積極利用紅色音樂影響力為網絡文化注入中國文化清流,體現“美在和諧”的核心觀點,堅決抵制將傳統(tǒng)“低俗化、平庸化”的演繹和傳播。
紅色音樂不是普通娛樂性音樂,它的主要功能是教育民眾,傳播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在網絡傳播時必須尊重網絡傳播特點,在宣傳時應該注意利用網絡社交平臺進行網絡互動、交流,利用網絡不受時間、空間的特點增加播放時間、次數等。
(二)促進網絡紅色音樂內容創(chuàng)新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
包括網絡音樂在內的網絡文化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5]。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網絡文化才能健康、科學、快速發(fā)展,網絡紅色音樂傳播和發(fā)展正是網絡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的重要體現,與此同時網絡紅色音樂還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網絡的傳播。自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施以來,中國紅色音樂有了新的發(fā)展動力,例如在特殊時期,《我和我的祖國》就刷爆全網,中國人民在這一刻油然升起團結的愛國之情令無數人動容。
網絡音樂在誕生之初,就出現了“新”“奇”的特點,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音樂不僅僅以音樂形式存在,而且與文學、影視、游戲等其它娛樂形式結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娛樂方式吸引用戶。紅色音樂利用網絡特點不僅可以進行傳播模式創(chuàng)新,還可以進行內容創(chuàng)新,賦予紅色音樂“新內容”?!靶聝热荨卑ū硌輬鼍皠?chuàng)新、演唱(奏)的表演創(chuàng)新以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創(chuàng)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紅色音樂注入新時代的思想內涵、文化內涵、情感內涵。網絡紅色音樂的創(chuàng)新必會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
(三)提高網絡音樂審美認知,創(chuàng)造良好網絡紅色音樂傳播環(huán)境
網絡的深度發(fā)展使得網絡深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人們的音樂審美在網絡文化影響下不斷變化,提高人們網絡音樂審美品味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在當今世界,各國在網絡文化中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色。中國的網絡文化必須在民族文化自覺的前提下,積極運用“中國美”的規(guī)律,賦予中國網絡傳媒以具有民族特色的且富有時代特色的中華美學思想,讓網絡傳媒在建設當代中國審美文化中發(fā)揮應有作用。
一方面,紅色音樂的傳播對于提高網絡用戶審美品味、審美認知,甚至審美人格的塑造具有積極作用;另外一方面,當人們的審美認知得到提高后,人們對于紅色音樂的接受度、肯定度、欣賞度也會大幅度提高,會在網絡中形成熱烈的討論、傳播氛圍,這也會為紅色音樂進一步傳播形成良好環(huán)境。
總之,樹立以中華美德為核心的中華審美認知對于網絡文化也包括網絡紅色音樂的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六、結語
隨著“網絡音樂+”的發(fā)展,網絡紅色音樂傳播也必須不斷發(fā)展、進步,在網絡音樂傳播中,紅色音樂的推廣不能固步自封、躊躇不前,而是需要適應時代要求,緊跟時代步伐,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在國家文化建設、發(fā)展中發(fā)揮其應有作用[6]。
參考文獻:
[1]張涵.當代傳播美學[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0.
[2]王衛(wèi)明,鄭艷琪.互聯網時代的音樂傳播新形態(tài)探析[J].中外文化與文論,2020(3).
[3]曾遂今.音樂社會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4]高麗琴.紅色音樂傳播的時代價值[J].井岡山大學學報,2012(5).
[5]楊光白.網絡愛國主義音樂的內涵和外延[J].藝術評鑒,2020(12).
[6]趙海峰,王雪梅.智媒時代“網絡音樂+”的產業(yè)發(fā)展再布局[J].四川戲劇,2020(1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吉林師范大學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新時代課程思政教育方式研究與實踐——以鋼琴演奏課程為例》。
作者簡介:戰(zhàn)麗(1977—),女,漢族,山東萊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音樂學。